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据外媒近日报道,在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后,印度太空研究组织预定2018或2020年执行下次火星任务。9月24日,印度太空研究组织(ISRO)以超低经费使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轨道,成为亚洲第一个成功执行火星探测任务的国家,也是唯一首次任务就成功的国家。ISRO主席拉哈克里希南近日出席《星际远航:印度火星任务和之后》新书发表会时,被问到何时再执行任务。他说:"火星  相似文献   

2.
《少儿科技》2015,(2):8
<正>人们送探测器去火星,传统方式是计算出火星在某个时间点到达什么位置,然后发射火箭使其在同一时间到达那里。这种方式被称为"霍曼转移法"。不久前,两位科学家别出心裁,认为探测器不需要直接以火星为目的地,可以直接到达火星绕日轨道上某个位于火星前方的点,然后等火星追赶上来。他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弹道捕获法"。他们认为采用这种方法,成本可大大降低,不需要火箭耗费大量燃料,而且探测器可以在任何时间发射,没必要等待最佳发射期。不过,这种方法比较耗时间。  相似文献   

3.
正充满科幻感的"离子发动机",现在已经越来越多地实际应用在航天器上。它的工作机制是什么,有哪些独到的本领?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化学发动机吗?科幻作品中的常客看2015年的科幻大片《火星救援》(The Martian)时,你有没有想过,影片里那艘往返于地球和火星之间的大型飞船赫尔墨斯号(Hermes),需要使用什么样的发动机?要完成这样的飞行任务,赫尔墨斯号可以利用地球与火星之间的霍曼转移轨道(见《科学世界》2017年第7期"天舟一号入天宫"一文)。这是一个椭圆形的轨道,它的一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月球及深空探测技术发展迅速. 2020年12月17日,随着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1731克月壤返抵地球,历经16年我国圆满完成了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目标,也开启了后续深空探测的新篇章. 2021年2月24日,我国首个行星际探测器"天问一号"进入火星停泊轨道,经过近3个月的环绕探测后,于5月15日成功软着陆,在火星探测史上首次一步实现"绕、落、巡".  相似文献   

5.
正2月24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再传喜讯。当日6时29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近火点280千米、远火点5.9万千米、周期两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  相似文献   

6.
火星,我来啦     
正当当当,好消息!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升空,向遥远的火星进发。7月28日晚间,它传回一张地月合影……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一号任务)已经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深空探测踏上新的征程,意义非凡,鼓舞人心。今年7月,同期发射的还有美国"毅力"号火星车、阿联酋"希望"号火星探测器。3个国家之所以都选择这段时间,并非凑热闹,而是为了抓住最佳发射时机。  相似文献   

7.
《科学观察》2007,2(1):10-10
星际探测全球瞩目2007年,即将有4个行星探测器展翅飞翔,这将扩大行星科学家的研究空间。欧洲的COROT卫星计划于2006年12月27日上天,它将探测围绕其他恒星的"热木星",以及比地球大几倍的岩石行星;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即将拍摄目前最为清晰的火星表面图片,并将用雷达搜寻地表之下1000米处的岩石层和冰层;欧洲  相似文献   

8.
多目标多模式小天体探测具有降低任务成本、增加科学回报的优点,本文针对多目标多模式小天体探测任务中摄动敏感、约束复杂以及推力幅值变化等任务规划的设计难题,研究了地球准卫星采样返回以及主带彗星交会探测任务的转移轨道设计问题.首先,介绍了探测目标的科学价值并根据任务约束给出探测任务构想.其次,基于椭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考虑星历、发射能量和采样返回再入速度等约束,设计并优化了地球准小行星目标的多脉冲采样返回轨道,实现地球发射与返回段和星际转移段全过程的精确飞行设计.最后,根据任务约束,推导了推力幅值可变的最优小推力转移轨道的一阶必要条件并给出考虑借力约束的初值选取方法.以采样后火星借力探测主带彗星为例,求解并分析了最大推力幅值衰减的小推力交会轨道.本文的研究方法可为我国未来的深空探测任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博文 《今日科技》2020,(8):39-40
正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我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天问一号将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对火星开展全球性、综合性的环绕探测,并在火星表面开展区域巡视探测。7月份还有阿联酋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美国的毅力号火星探测车离开地球奔赴火星。对许多人来说,亿万千米外的火星既熟悉又神秘,许多科幻大片都以火星为背景拍摄,科学家也在设想让人类移民火星,但是关于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外星人是否到访、火星的气候、辐射环  相似文献   

10.
《奇闻怪事》2012,(12):16-17
美国宇航局发射的"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目前正在奔赴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探测两颗人类以前从未尝试接触的天体——谷神星和灶神星,那将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为直观地观测小行星。大部分小行星都栖身在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里,其他小行星则围绕比地球距离太阳更近的轨道运行,不过它们中有很多都与行星拥有共同轨道。并非所有小行星都会老老实实呆在原处:太阳系里的一些小行星的轨道与行星轨道呈十字交叉。  相似文献   

11.
<正>NASA新一代火星探测器洞察号已于北京时间2018年11月27日凌晨成功登陆火星。降落地点是被誉为"火星最大停车场"的埃律西昂平原,洞察号将在这里展开对火星内部结构的探测工作。这是人类首次尝试探测其他行星的内部结构。在接下来的2~3个月内,洞察号将通过机械臂在火星表面部署此次任务最主要的两台科学仪器:内部结构地震仪(Seismic  相似文献   

12.
正火星,太阳系内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是岩质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53%,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1%。它与地球的近距离约为5500万千米,最远距离则超过4亿千米。长期以来,人类对火星的想象从未停止,火星一直是我们探索的重要目标。北京时间2018年11月27日3时54分许,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无人探测器"洞察"号在火星成功着陆,开始执行人类首次探究火星"内心"奥秘的任务。它负责探测火星内部深层结构,对火星地核大小、组成及状态等情况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3.
小舟 《今日科技》2008,(6):51-54
火星是与地球最为相似,且距离很近的行星,几十年来,人类在探索这颗“红色星球”的征途上前赴后继。火星一直是美国太空探测的重点目标之一。过去40多年,美国发射的火星探测器虽然有的“出师未捷身先死”,有的在绕火星轨道时与地球失去联络,有的着陆后葬身火星,但也不乏十分成功的例子。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5月25日宣布,  相似文献   

14.
科技事件     
"凤凰"号探测器登陆火星美国西部时间5月25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26日7时53分),美国"凤凰"号火星着陆探测器成功降落在火星北极附近区域。按照计划,"凤凰"号着陆后将展开为期3个月的火星地面探测。它将利用先进的挖掘臂深挖火星地表,寻找可能埋于地下的冰,帮助科学家了解这里是否曾经存在适宜生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太空技术,已经把人类的视野拓展到了神秘莫测的宇宙空间。进入21世纪之后,更多而又更为艰巨的太空任务将在这个崭新的世纪里得以完成和实现,比如太空旅游便可把全人类梦寐以求的愿望变为现实。美国富翁的太空旅游已为人类的这一梦想拉开序幕。据美国航天局2000年10月26日宣布,美国将在今后10年内陆续进行6项火星探测任务,为在2011年取回火星岩石样本奠定基础。这一系列火星探测计划之目的是寻找火星上有无生命存在的证据,其中包括将在2003年进行的一项探测器计划、两项机器人探测火星表面的计划和2005年进行的火星探测器计划,以及2007年进行的移动科学实验室计划与“侦察”计划。如果这6项探测行动能够取得成功,岩石取样的任务可望在2011年完成。另据目前的最新消息,美国宇航局局长戈尔在乔冶·华盛顿大学举行的纪念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相似文献   

16.
美国:今后一段时间,每隔26个月,美国将发射一个火星探测器。其中,2005年将发射一个名叫“火星侦察者”的轨道探测器,它能够拍摄到火星上相当于一个足球大小物体的图像;2007年,美国一共将开展四项针对火星的探测行动。其第四  相似文献   

17.
根据美国未来学家、科幻小说大师克拉克的小说《2001:太空奥德塞》命名的美国“奥德赛”火星探测器,去年4月7日发射升空后,经过4.6亿千米、200多天的长途跋涉,于去年10月24日进入火星轨道,开始了为期两年半的火星探测。“奥德赛”此次拜访火星有四项任务:  相似文献   

18.
奇云 《科技潮》2012,(10):60-63
新火星探测器 2016年探测火星内核 美国东部时间2012年8月6日,"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盖尔陨石坑中心山脉的山脚下成功着陆,任务在于探索火星是否存在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两周之后的8月20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将在2016年发射新火星探测器"洞察号"(InSight),用于探索火星内核. 与"好奇号"火星探测项目的25亿美元投入相比,"洞察号"项目的预算仅有4.25亿美元.这一项目仍由"好奇号"项目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组织实施,项目负责人是喷气推进实验室的任务专家布鲁斯·班纳特(BruceBanerdt).  相似文献   

19.
 深空探测指人类航天器离开近地轨道、进入太阳系空间和宇宙空间,对地球以外天体(月球及以远天体)或空间环境开展的科学探测。2018年,国际深空探测叠彩纷呈:中国“嫦娥四号”成功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将开展巡视勘察;美国“洞察号”探测器登陆火星;向太阳系空间进发,朝向日心方向,欧洲空间局和日本合作研制的BeipiColombo探测器正飞向水星、美国“帕克号”探测器开启“史诗级”旅行去“触摸太阳”,远离日心方向,“新视野号”成功飞掠柯伊伯带的小行星“天涯海角”、“旅行者2号”突破日球层顶;美国“奥西里斯-REx”和日本“隼鸟2号”顺利抵达各自目标小行星执行采样任务。2018年,月球表面存在水冰、火星发现有机分子、太阳系边际再抵近等发现或突破对于探寻生命起源、太阳系起源和演化,拓展人类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火星-火星卫星-探测器的限制性三体问题中,考虑了火星卫星的轨道偏心率和不规则引力场,建立了新的环绕火星卫星的轨道动力学模型,其中火星卫星的引力场采用了高精度的多面体模型.利用数值方法遍历搜索了起始于火卫一两个赤道惯量主轴的稳定准卫星轨道(Quasi-Satellite Orbits, QSOs),并分析了QSOs的稳定性特征.针对稳定的QSOs,分析了稳定性对初始速度误差的灵敏度、全球地面覆盖情况和最小/最大轨道高度,并分析了上述因素对探测任务中QSOs选取的影响.最后,选取了几组典型的稳定2维和3维QSOs,对它们的几何特性和潜在应用价值做了进一步的讨论和分析.本文建立的模型广泛适用于环绕火星卫星的轨道动力学研究和轨道设计,对轨道的搜索和分析揭示了环绕火卫一稳定QSOs的基本分布和特征,可为探测器的轨道设计提供部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