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阐述了德布罗意假设的背景、内容和实验验证,阐明了德布罗意波及其波速的概念,纠正了对德布罗意波的几种错误认识并提出正确解释;对于德布罗意假设和德布罗意波的教学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德布罗意的原著为依据,对诸多物理学史著述及物理学教材中关于德布罗意评价中的若干通行说法重新进行了研究。首先,明确了波粒二元理论中德布罗意的波粒综合思想与玻尔的互补思想的差异;其次,对德布罗意关系p=h/λ在德布罗意理论体系中的地位问题作了说明;最后,对德布罗意一度放弃自己理论,认同哥本哈根观点的原因,作了实质性探讨。  相似文献   

3.
郭艳青 《科技信息》2012,(17):173+171-173,171
在量子力学理论中,为了表示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描述,在波函数中最典型的当属描述自由粒子状态的德布罗意波,然而量子力学教材中对德布罗意波的"归一化"问题叙述得比较笼统跳跃,造成普通高校的物理学专业学生难以掌握德布罗意波"归一化"的来龙去脉。针对该问题,本文通过介绍微观粒子波函数的归一化、德布罗意波及Delta函数等内容,系统地给出了德布罗意波"归一化"的步骤,为普通高校的物理学专业学生掌握德布罗意波"归一化"的问题理清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相速度、群速度与德布罗意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了相速度与群速度的概念后,由德布罗意关系出发,对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进行了讨论,给出了实物粒子的运动速度正是德布罗意波的群速度。  相似文献   

5.
检验德布罗意波的色散关系,足以排除关于德布罗意波频率的一个潜在的不确定性。本文研究了重光子(引导光子)在引力场中的运动,它服从相同的色散关系,同时导出了引力场中的爱因斯坦频移关系。  相似文献   

6.
德布罗意波就是几率波,要想在经典物理的框架中去进行微观粒子的讨论是没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7.
根据经典力学和德布罗意理论,运用四次方程理论,推出了圆锥摆的能谱.  相似文献   

8.
论述量子远程通信这种超空间性质传输的物理本质尚不清楚,与超光速运动有无联系也不清楚;若考虑虚数“i”的作用,狭义相对论可与物质的超光速运动相容,且不违反因果律;既使自然界存在超光速的物质运动也不可能动摇狭义相对论;建议设计实验测量德布罗意波的相速度,深入研究波粒二象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Visual C++的电子光栅衍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光栅衍射的强度分布函数和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在Visual C++的环境下采用蒙特卡罗舍选法对大量电子进行舍选,从而对电子光栅衍射进行模拟.该模拟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电子的波粒二象性和概率波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从德布罗意相波思想的发展和其本人的个人成长经历事实出发,发现其中的特点,并揭示其与现代物理教育的关联,寻求和探讨现代物理教育中的人才培养和物理学习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1.
因犯了杀父娶母大罪而被迫弄瞎双眼流放而死以解除百姓于灾难之中的俄狄浦斯王,一直作为一个罪人而承受了因果报应式惩罚。但是,随着现代心理学理论在文学批评理论领域的应用,人们才有可能从他受挫的心理出发去研究这一情节的必然性,并因此而对他的人品重新作出评价。在他的三次冒险中,始终贯穿着他强烈追求母爱的潜意识渴望,贯穿着他对人民的兴旺与幸福的无私奉献。因此,他暂时脱离母爱而流放致死只不过是一个楔子——把剧情推向高潮以更加充分地歌颂他的光辉和伟大。  相似文献   

12.
童年,海明威心头永远的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扮女装的童年经历导致了海明威终身的痛苦.它对他人格的形成至少具有精神分析学方面的三种意义:第一,导致他对女性既依赖又忽略的双向情感以及对名誉地位的终身焦虑;第二,导致了他强迫性的竞争意识及较强的攻击性;第三,导致了他的自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憎恨.  相似文献   

13.
预言的深刻--兼论鲁迅的怀疑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与同时代的思想家比较,鲁迅的思想具有超越时空的穿透性,显现出预言般的深邃。他对民主与科学的质疑,对革命及革命者的怀疑,对革命胜利后的预测,对自己死后被利用的猜测,都已经程度不同地被史实所印证。这得力于鲁迅彻底的怀疑精神,使他能够以“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的独特视角,去审视人类自身及其社会环境,对过去、现在、未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肖邦是波兰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因一生创作了大量不朽的作品而被世人称为"钢琴诗人"。圆舞曲是肖邦钢琴音乐创作的重要体裁之一,他在继承圆舞曲的传统风格的同时又以独特的创造力表现他自己的艺术特点,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和生活的经历,抒发作者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祖国沦陷的仇恨与悲痛。他的《#c小调圆舞曲》(Op.64 Nr.2)是其圆舞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从其叹息式的语调和呼唤性的节奏表现中,感受到了肖邦那深深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诗人气质的浪漫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以前只看到社会关系对人的决定性,片面强调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忽视人的主体创造性.事实上,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互动性,社会关系的存在制约着人的活动及其才能的发挥;人的实践活动又在不断改变着社会关系的状况.社会关系的改变和人的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合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盛霞 《皖西学院学报》2005,21(4):154-156
本文主要从音乐风格、歌曲构建特点和情感表现等方面分析了舒曼艺术歌曲的音乐特色。指出其艺术歌曲的主要音乐特色表现为:借助于诗歌的明确语义,充满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歌曲旋律与钢琴伴奏结合完美,音乐形象鲜明;情感丰富,重视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并通过其作品,透视出舒曼热情真挚的性格思想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音乐人生。  相似文献   

17.
诗人李贺在短暂的生命旅途中,病痛和政途失意造成心理的阴霾在其诗歌中有多方面的表现。诗风的急剧转变也是畏惧死亡的某种心理折射;生命意义的追寻与构建,在美好的仙境中寄托超脱凡世的追求,体现了李贺自我超越的生命态度。儒家中庸生死观在唐人思想中有表现,唐朝诗人追求精神超越,说明李贺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品读李贺的诗歌,既能深刻地体悟到李贺本人的生死观,又能进而理解唐人对生死的各种诠释。  相似文献   

18.
塞尚重视绘画的形式美,强调造型和画面视觉要素的构成秩序,力图使自己的绘画达到绝妙的均衡和完美,他向着这方面,进行异紫执着的追求,但其艺术生涯中的大部分时阐,都不为人们所理解,加之他怪异、孤僻的性格,不善与人相处,使得他的绘画作品内容多是室内静物、野外风光、自画像和少数亲友,题材元素的选择极为有限。本文通过对其绘画作品在题材的表达和元素的选择方面加以分析和探讨,来试图了解画家本人极富个性的内心世界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对现代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居平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30(7):125-128,136
博尔赫斯一生与书籍和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主要源于小时候父母亲和家庭藏书的影响,以及他对书籍的钟情,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对图书馆职业的选择和毕生从事图书馆工作。《通天塔图书馆》梦幻般的描述,集中体现了他的图书馆情结。  相似文献   

20.
阎连科的乡村小说是他内心紧张的产物,是心灵世界自我搏丰与自我平衡的产物.前期,阎连科在启蒙与自我发现之间不断寻找平衡;后期,阎连科在艺术与现实之间寻找着自我的合理位置,这些内心世界丰富的活动内容都参与了他作品美学形态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