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走红网络的自然火锅发热包对人体健康有害;好吃到让人停不下来的火锅竟然是因为加入了罂粟壳;吃完火锅衣服味道越重就说明火锅里添加剂越多……这些是真的吗?虽然关于"久煮的火锅汤会致癌"的谣言早已糊弄不了我们,但是又有一些新的关于火锅的谣言,让"火锅控"们在大快朵颐的同时也心生疑虑。比如,走红网络的自然火锅发热包对人体健康有害;好吃到让人停不下来的火锅竟然是因为加人了罂粟壳;吃完火锅衣服味道越重就说明火锅里添加剂越  相似文献   

2.
<正>太空中如果不穿航天服人体会爆炸,女航天员返回地球后会被禁止生育……这些听起来有鼻子有眼的谣言,你信了吗?日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闻名已久的"太空双生子"实验在《科学》期刊上发表结果。随后关于这个实验,网上流传出这样的说法:"NASA航天员太空待340天,8.7%的DNA发生永久突变。"不过,很快这就被证实是误读。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歇,和太空旅行有关的谣言也随之而来。比如,太空中如果不穿航天服  相似文献   

3.
正一直以来关于牛奶的谣言就没有断过,"牛奶致癌""牛奶不适合中国人体质""牛奶会将人类送进坟墓",网上流传的这些关于牛奶的可怕说法是真的吗?近日,全球经济研究网站MishTalk的专栏作家Mike Shedlock在一篇文章中介绍了更环保、更健康、更烧钱的人造奶。这使得很多人感叹有了人造奶,牛奶存在的那些问题终于可以解决了。  相似文献   

4.
<正>明眸善睐、灵动澄澈、目光如炬……作为心灵的窗户,人们用很多美丽的辞藻来形容眼睛。但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电子产品的随处可及,"小眼球"有了"大问题"。雪上加霜的是,还有一些关于眼睛的谣言让情况变得更糟。6月6日是第24个全国"爱眼日",专家梳理盘点关于眼睛的几大谣言,助力正确用眼、近视防治。戴眼镜会加深近视度数?  相似文献   

5.
正近些年来,受到家长们欢迎的宝宝游泳课程在世界各国兴起。而国外一名网友更是"强身健体从娃娃抓起",让自己仅16个月大的女儿独立在泳池中游泳。小家伙也不负期望,在水中俨然一副游泳健将的架势。据报道,这名只有16个月大的女婴,虽然刚学会走路没多久,但却已经是一名"游泳健将"。一段视频显示,这名在泳池中畅游的女  相似文献   

6.
李奇 《科学大观园》2012,(20):65-65
墨西哥建筑事务所DCPPArquitectos为秘鲁首都利马设计的奢华建筑物天空公寓,为业主提供了拥有私人泳池的机会。不过这些公寓的买主在邀请客人去参加他们的泳池派对前,需要事先告知他们泳池的一些情况,尤其是那些存在眩晕问题的客人。因为这种公寓的泳池是从主题大楼上延伸出来,让在里面游泳的人感觉像是自己正悬在半空中。置身在这座与高尔夫球场比邻而建的建筑物上,拥有900万居民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22,(8):46-49
春意渐浓,而与万物一起"复苏"的还有各种谣言.有蹭冬奥会热度的"天气越冷越有利于冰雪赛事";有在世界睡眠日传出的"应南北向睡觉,东西向睡觉会失眠";有蹭社会热点事件的"灵长类动物最适合给人提供器官";还有蹭疫情热度的"疫情风险区空气为阳性,可传播病毒"…… 记者就近期谣言进行盘点,帮您拨开迷雾、寻找真相.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21,(23):46-49
在谣言榜上,健康类话题一直名列前茅,人们一不留神就会踩到"坑"里.它们有的是借由新热点炮制出来的,有的则是改头换而后卷土重来. 这样的谣言就有不少:兽药伊维菌素是治疗新冠肺炎"神药";扎一针就能染上艾滋病;有些人畏寒是因为"怕冷体质";健身神器泡沫轴能瘦小腿……  相似文献   

9.
李奇 《科学大观园》2012,(12):62-62
长久以来,很多人就相信从摩天楼上落下的一便士硬币如果击中人的头部会使这人毙命,但根据美国科学家新近进行的一项研究,这种说法只是一个谣言,毫无科学根据,城市里的人可以放心大胆地在摩天楼下方穿行。弗吉尼亚州大学物理学家路易斯·布卢姆菲尔德在  相似文献   

10.
陈曦 《科学大观园》2022,(19):46-49
<正>烈日骄阳并没有影响到谣言的活跃度,它们依旧在网上兴风作浪:空调制冷开到26摄氏度最省电、今年是未来10年中最凉爽的一年、降温喷雾零危害……今年夏天,酷暑难熬,许多人被高温折磨得苦不堪言,每天靠躲在空调房里“续命”。不过,烈日骄阳并没有影响到谣言的活跃度,它们依旧在网上兴风作浪:空调制冷开到26摄氏度最省电、今年是未来10年中最凉爽的一年、降温喷雾零危害……  相似文献   

11.
生殖器官发生的许多皮肤损害,会让人以为患上了性病而恐慌不已,其实很大一部分并不属于性病,现将这些容易与性病相混淆的疾病介绍如下。过敏性疾病:服用药物后过敏,可引起龟头包皮发生药疹;药物或食物过敏还能引起包皮严重水肿。外伤性疾病:昆虫的叮咬,也可引起生殖器部位的红肿和水疱。非性病性感染:生殖器下段的腐物寄生各种细菌时,可引起急性女阴溃疡;性交2~3天后,由于包皮垢杆菌感染,也可引起糜烂性包皮龟头炎。癌前期疾病和恶性肿瘤:生殖器部位发生的白斑、肥厚红斑,尤其是表现角化粗糙、脱屑、疣状增殖和顽固性溃疡者,可能是癌变前期…  相似文献   

12.
正穿秋裤会丧失抗寒基因?冬天骨头会变脆?电热毯有辐射会致癌……每到冬天,这些谣言都会被炒一波,这次我们就把它们一网打尽。天气逐渐变冷,真正的冬天来了。每到这个时候,一些与冬天有关的老梗又会沉渣泛起,其实,每到冬天,这些谣言都会被炒一波,这次我们就把它们一网打尽。谣言一穿秋裤会丧失抗寒基因"有一种思念叫望穿秋水,有  相似文献   

13.
短视频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载体。视频类网络谣言以"眼见为实"为主诉特征,相比图文类谣言,对公众更有欺骗性,容易诱发网络热点舆情。"抖音"基于众包模式创建的"抖音辟谣"广泛推动平台用户参与谣言治理过程,形成了谣言共治机制。政府舆情管理部门可以探索构建这种众包辟谣机制,做好流程设计和平台运营管理,以此提升公共政府舆情应对与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性传播性疾病是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各异,其中危害性比较大的有六种,即梅毒、淋病、软下疳、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和艾滋病。性病是怎样感染的呢?根据有关调查资料证明,性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有性病的人,她(他)们之间通过皮肤黏膜、口腔、生殖器、肛门等部位的接触,由于接触而产生的温度最适于性病原体的活动,因而给对方造成感染。据专家介绍,性病传播主要通过以下方式:1.性乱感染卖淫、嫖娼是传染性病的主要途径。健康人与患有性病的人发生性行为时,由于性器官摩擦,把病原体传给对方。2.接触感染健康人接触患者被损伤的皮肤、病变黏膜及分泌…  相似文献   

15.
<正>蜂蜜,即指蜜蜂从开花植物的花中采得花蜜并在蜂巢中酿制而得到的蜜,是我们最熟悉的蜂产品。关于蜂蜜,有很多的说法,比如,早上起来一杯蜂蜜水,排毒通便;多喝蜂蜜水,皮肤更细腻,还能养颜;蜂蜜水有助于减肥……这样的说法数不胜数。因此,很多人都深信蜂蜜水的强大功效,坚持每天早晚一杯蜂蜜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发布试用了204条科技新词,我们惊喜地发现,很多新词原来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并不遥远。比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三维打印""细颗粒物"(PM2.5)。以年轻一代的网上购物体验为例:我们不经意地浏览网页时,网站将我们的浏览习惯记录汇总为"大数据"(big data),并进行"云计算"(cloud computing),自动向我们推送相关的广告,我们经过  相似文献   

17.
正提到电影院,很多人想到的是柔软舒适的座椅和一块银幕。然而,英国一些电影院颠覆了传统电影院的样子,带给观众不同寻常的感受。例如"热浴缸影院"把沙发换成了浴缸,让观众穿泳装泡在充气浴缸的水里观影。一个浴缸可以容纳6个人。观众可以包下一整个浴缸,也可以与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共享一个浴缸。这家影院没有固定放映地点,而是会临时选择一个地方,把它改造成观影场所,然后在网上售票。  相似文献   

18.
5月31日是第34个世界无烟日.烟草危害是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吸烟是慢性呼吸疾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众多疾病的罪魁祸首,同时二手烟对健康的伤害也很大.此外,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5月11日公布的研究结果表明,受新冠病毒影响的人群中,吸烟者发展为重症和出现死亡的风险更高. 不过,网上流传着一些说法似乎让"老烟枪"们又看到了不用戒烟的"希望".比如,抽茶烟更健康、吸烟时只要不吸入肺就无害、老烟民突然戒烟会伤身……那么,这些说法是否靠谱?真相又是什么?对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相似文献   

19.
不少人使用避孕套之后,又感染了性病,他们埋怨说:"不是叫保险套吗?为什么我用了不保险呢?"传播方式多样 从医学观点来看,临床常见的性病有淋病、梅毒、非淋病性尿道炎、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等。作者迄今未见,避孕套有  相似文献   

20.
正"没有科学素养就没有正确的安全意识"。让更多人获得科学思维,让相关部门的监管与评估采用科学方式,是攻灭谣言的重要方式。馒头里添加东西,泡水后像海绵。近日,这一流言在河南郑州、开封等多地疯传。有网友发布试验视频称,馒头里"加了胶",泡水后反复揉捏,馒头竟然不碎不烂。一番调查后才真相大白:馒头中所谓的胶状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