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电膜法海水淡化技术,是将海水经过纳米催化微电解、砂滤和微滤处理后,进行反渗透分离得浓缩卤水和淡水.采用该技术进行海水淡化,在设计的工况下.系统长时间出水稳定,淡化脱盐率维持在98%以上,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相似文献   

2.
已经攻克核心技术北京最快在三年后就能喝到来自渤海的淡化海水。据北控水务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大型海水淡化项目的核心技术已完全掌握。位于河北唐山境内的曹妃甸海水淡化项目,三年后日产100万吨的达到自来水标准的淡化渤海海水,经过270公里的输水管线源源不断地送到京城。据北控水务集团介绍,之所以选址曹妃甸来做海水淡化,是因为它有地理位置的优势,受洋流影响,曹妃甸海域属清洁海域,水质明显优于渤海湾其他海域,而且该项目所使用的海水均来自海平面以下15米。相关负责人说:"海水水质绝  相似文献   

3.
一、海水淡化当今之势 1.海水淡化意义重大 地球确是水的故乡,尤其是海洋,更是人类世界最大的水库.它覆盖地球表面积的71%,水的储量约有13.7亿立方千米,占地球总水量的95%,占地表水总量的98%.但是,可供人类直接享用的淡水总量仅有3000立方千米,占陆地水量的0.64%,不足地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三.  相似文献   

4.
在淡水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或苦咸水)淡化,已愈来愈受到重视,太阳能淡化海水的优势在于,不消耗常规能源,不产生二次污染,运行费用最省,所得淡水纯度高等.  相似文献   

5.
海水淡化和海水综合利用是一种特别适用于海岛环境的先进的造水和节水新技术,可以有效缓解我国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缺乏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21,(2):58-59
淡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首要因素之一.海水淡化技术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尚处于技术封锁状态,属于一项涉及到国家国防安全的技术.截至2019年底,全国有海水淡化工程115个,工程规模1,573,760吨/日,已建成单机万吨级及以上规模的工程大多采用国外技术,关键部件反渗透膜、能量回收装置、高压泵主要依赖进口...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科学的草创时期,弗朗西斯·培根提出了“控制自然”的思想和“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企望科学能成为普利众生的万能手段,从海水淡化到人工降雨,从仿鸟飞行到机器人,欲“使一切理想的实现成为可能。”从18世纪末开始,科学逐渐成为一种普及于全社会的专门职业,以极为丰富的成果和出类拔萃的人才为人类历史增添了无限光彩。  相似文献   

8.
十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不过弹指一挥间的短暂片刻.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饮水事业开创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而且其势迅猛、经历辉煌、成就卓著.从苦咸水到海水大容量的淡化工程相继建成,规模和地域日渐扩展,为广大沿海和内陆的居民送上甘露似的清泉;从矿泉水到纯净水(含太空水、蒸馏水)、活性水(含矿化水、磁化水、富氧水、离子水、含氟水、回归水等)和天然净水,如雨后春笋般茁起,走俏市场;从净水器、饮水机到分质供水网如长江后浪逐前浪,推陈出新,登堂入室.显然,打造如此繁荣兴旺的饮水市场有赖膜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9.
缺水的大地     
<正>地球约有四分之三的面积被水覆盖,但陆地上淡水湖和河流的水量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可供人们用于生活、生产的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325%,而且分布不均。尽管很多国家一直在努力保护水资源,但据联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废水回用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但是我国的水资源状况不容乐观.首先,中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项目为2004年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项目(0421000300),在研究中充实了复杂系统水资源动力学特征分析的理论体系和复杂系统水资源配置的理论与方法;丰富了水文水资源要素预测的预测模型;构建了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提出了水资源配置优化模型与模拟模型的有机耦合技术,建立了基于优化模型和模拟模型耦合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系统,并应用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受水区水资源合理配置;详细介绍了典型城市(郑州市)的水资源配置方案的编制;探讨了多水源供水的水价格体系;研制了南水北调工程河南段水资源优化利用与管理决策软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滩涂贝类是我国海水养殖产品中产量大、产值高的重要养殖品种,但产品质量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其产地环境质量状况直接影响到贝类产品的质量。该课题选择中国沿海典型的海水滩涂贝类养殖主产区,通过开展环境特征污染物甄别、污染物浓度限量确定和贝类养殖产地环境类型划分研究,建立了海水滩涂贝类养殖产地环境特征污染物的监测、分析和评价方法;以重金属铜、铅、镉参数为切入点,提出海水滩涂贝类养殖产地水环境质量、底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和我国海水滩涂贝类产品安全限量中镉的限量建议值;从产地环境管理角度,提出了海水滩涂贝类养殖产地环境类型划分技术规范草案。该研究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产品产前质量安全控制及应急计划标准研究”课题二。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缺水而损失工业产值2300亿元人民币.一方面水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却浪费严重.目前,我国工业用水效率总体水平较低,工业用水重复率仅为60%左右,而日、美、德的利用率已达到90%以上,并在向零排放努力.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用水将大幅度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4.
该项目是中荷两国2009年JSTP(Joi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框架下的研究课题之一。项目以中国西北资料缺少、生态脆弱的河西走廊干旱内陆河区为背景,通过空间对地观测及地面水资源监测网络数据的融合,发展多尺度水资源管理模型技术;通过同化降水、蒸发、冰川、地下水及开发利用等数据,研究水资源时空演变规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合理评价流域水资源;通过同化驱动水文与水资源模型,提出中国北方地区气候变化下的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策略;通过联合研究,促进两国科技交流,提高科技人员水平。  相似文献   

15.
全球变化下的跨境水资源科学调控与利益共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变化影响下,跨境水安全与生态安全问题突出,是地球系统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选择澜沧江-湄公河为核心,兼顾其他国际河流,开展全球变化下的跨境水资源科学调控与利益共享研究,在跨境流域尺度上,主要取得了以下进展:(1)跨境水资源利益共享及安全调控科学基础的构建。判识了季风交汇区域气候变化对流域降水的影响;明晰了径流变化的归因、跨境影响及生态效应;完善了跨境水资源多级权属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构建了水生态经济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筛选出跨境水资源分配指标并进行了多目标分配;研究了水利益共享评估方法以及生态补偿机制。(2)跨境水资源利益共享与安全调控模拟技术的研发。建立了跨境流域水资源利用效应的量化评估模型;系统评估了气候变化和水库调度的水文及生态效应;构建了水-能-粮食-生态关联关系模型。(3)跨境水资源利益共享与安全调控的法理基础及权益保障机制的建立。提出了对《跨境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约》的互惠性解释;确定了国际水法规则量化表达的方法与路径,明确了促进利益平衡共享的关键因素及法理基础;厘清现行国际水法体系应对全球变化的不足;提出一套空间均衡的跨境水资源水权分配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能登上三沙,实在太酷了。这里不仅有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海岛”的西沙群岛,海水能见度高达40米,目前还只对中国公民开放,只有不到0.01%的中国游客涉足此处,比去南极的游客还要少。截至2022年12月29日,元旦期间海南酒店订单对比去年同时段增长34%,机票订单增长17%。同时,2023年元旦假期海南进港机票单程含税均价为1288元,同比去年上涨60%以上。  相似文献   

17.
从提出"南水北调"到今天已经过去半个世纪,数亿炎黄子孙殷殷以待的梦想变为现实.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跨区域调配水资源、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战略性设施,是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示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的建成通水,向中国乃至全世界展示了一个伟大国家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伦理意识形成于人际交往过程中。大数据环境下,由于人际网络广度的拓展、人际身份的虚实交错等,逐步淡化了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关系;就在大数据这种复杂的人际交往关系下,"道义论"和"后果论"为代表的社会道德评判策略也处于一种被遮蔽的状态下;大数据环境基于此造成了一个道德规范容易放松道德约束的行为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道德失范行为提供了更便捷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正>不久前,法国和日本的科学家们发现,在日本伊豆的式根岛周围海水中生活的珊瑚,或许存在着解决世界其他地方珊瑚礁生存危机,以及为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生存秘方的答案。因此,日法两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考团队希望在该岛能够找到挽救濒危珊瑚礁的线索,从而帮助珊瑚礁免受气候变化的侵害。虽然珊瑚礁仅覆盖了全球海洋0.2%的表面,但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52年,是辽宁省重点研究院,其主要任务为:负责辽宁省海洋发展战略、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海洋资源保护与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海域使用论证、海洋渔业环境监测及保护等方面和研究;负责开展与水产科学有关的海洋渔业资源、海水增养殖海域生态环境、海水增养殖技术、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及病害防治、水产品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