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年代际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会引发一系列重大灾害事件,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危及人类粮食和水资源安全。因此,研究年代际气候变化的规律,预知年代际重大气候事件,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基于此,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项目"气候多尺度变化与年代际重大事件的归因及预估"于2016年7月正式立项。该项目旨在:(1)厘清全球气候多尺度变化的时空格局及年代际气候变化的规律;(2)揭示人类活动和多尺度气候变率对气候整体变化的作用及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主控因子;(3)认识人类活动对年代际气候变化的调制作用,诊断年代际重大气候事件的早期信号。本文将对该项目2016~2018年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19世纪40年代西方摄影技术传入中国沿海城市,直至60年代才进入北方,而在此之前山西人杨昉已开始了摄影实践,其所使用的摄影方法详细记录于手稿《朗山杂记》中。通过对其摄影技法的分析和比较,发现杨昉是较早学习并改良西法摄影技术的人士之一,代表了中国早期摄影技术发展的水平,促进了摄影技术的理论化与规范化及摄影化学知识的传播。探究杨昉及其摄影活动对厘清摄影术及西方光化学知识在晚清的传播过程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文 《科学大观园》2014,(22):80-80
免疫疗法可激发身体抗癌 英国媒体称,利用人类免疫系统的药物可杀死肿瘤,这让人们对药物科学终于即将打败其最大的对手充满乐观,这被形容为终结癌症的开始。报道称,自从19世纪50年代以来,医生就一直在试验所谓的癌症免疫疗法。因为德国医生发现如果肿瘤受到感染并激发病人的免疫反应之后,它有时会变小。  相似文献   

4.
人类活动引起的大范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是影响气候变化的三大人为因子之一,其影响机理是气候与全球变化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在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支持下,利用地球系统模式,本研究模拟了LUCC对对流层气温及季风区气温年际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LUCC可以显著影响对流层气温,东亚地区最显著的降温出现在春季和秋季,在对流层低层和中上层分别出现一个峰值;在欧洲和北美,显著的降温可以从对流层低层向上扩展到300—400hPa,最大降温出现在夏季的对流层低层,气温降低约0.8℃。此外,LUCC还显著地影响地表气温的年际变率。在秋季和冬季,LUCC导致黄淮地区—贝加尔湖以南地区气温年际变率减弱,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地表气温年际变率增强。LUCC影响气温变率的机理也在文中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许多有关野生生物的报告使人忧心忡忡:行为异常、生殖能力下降、幼体死亡、动物群落的突然绝灭等等。同时,人类也开始出现那些首先在野生生物里出现的问题。多年来并没有人把这些偶然的事件联系起来。今天,我们终于明白,这一切与环境污染有关。激素干扰类化合物对人类产生影响的事例里,最有戏剧性的是过去50年来精子数目的不断减少。尼尔斯·莎巴克博士率领的丹麦研究小组于1992年9月首次在《英国医学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综合整理了1938年以来对健康正常男性的精液进行分析的研究资料,这些资料来自61…  相似文献   

6.
科技快讯     
地球正处于近万年第3次暖期地球的气候一直是呈波动式变化的。近1万年来,地球气温的波动幅度在2—3℃,一共经历了3次暖期,即全新世大暖期(距今8000-3000年前)。中世纪温暖期(10-13世纪),以及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这次暖期。气象专家说,在目前的这个  相似文献   

7.
台风名词探源及其命名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风是对人类社会和全球气候影响最大的一种热带气旋,在其巨大的破坏性后面隐藏着自然和人类的需求。在古代,人们把台风叫飓风,到了明末清初才叫颱风。关于“颱”字的来历,一种说法是外来语转译产生的,另一种说法是与地名台湾有关。在古代,台风并没有名字,最早给台风起名字的是19世纪初居住在加勒比海岛屿上的居民。二战末期美国成为对台风进行系统命名的第一个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所有台风易发地区都使用了命名系统。从2000年开始,台风名称走向国际标准化。  相似文献   

8.
一、对大规模科学的社会控制--时代的主题大规模科学的兴起是西方独有的,而且是近期的事情.对科学实行社会控制,主要是对大规模科学的社会控制,更是非常晚近的事情.20世纪,是人类有史以来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时代,也是科学技术变革引发社会剧烈变化的时代.原子裂变原理的发现,原子弹的爆炸和核电站的建立,预示着核能时代的来临.20世纪50~60年代,以苏联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为标志,人类进人到航天时代.20世纪70年代,重组DNA的成功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将我们领人到控制生命过程的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当今世界成为"信息化时代"和"全球化时代".  相似文献   

9.
田达 《科学大观园》2009,(20):35-36
中国赔款造就“日本奇迹”?中国主流经济学家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经济发展的转折点,中国的赔款造就了日本经济的起飞。这个观点似乎有些道理。但日本学者认为,实际上中国的赔款与日本经济的起飞无关,相反,它还成为日本后来惨败的伏笔。加藤佑三说,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来看,早期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端于18世纪70年代,以英国产业革命为标志。这种传统工业化主要经过了两个阶段,一是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以前,二是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相似文献   

10.
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到2030年,全球气温可能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摄氏度,但森林或有助于遏制这场气候危机. 一项新分析发现,自19世纪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碳约为3000亿吨,如果在全球增加近10亿公顷森林,就能将其中的2/3“吸走”.这也是科学家首次对全球森林恢复目标的可行性进行的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23):24-24
1项目介绍 营养器官中的季节性氮贮藏是树木氮代谢的显著特征,在树木的生长发育和树木应对逆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树木营养器官中发现了营养贮藏蛋白质,这是树木营养器官氮素贮藏机制研究的一个重大进展。营养贮藏蛋白质有3个特点:相对含量高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积累在液泡中。  相似文献   

12.
<正>现代天文学确证——人类的出现是宇宙演变的结果。由于自然法则在宇宙中具有普遍性,导致人类诞生的因素也会出现在苍茫宇宙的某处。因此,许多科学家坚信宇宙中存在其他智慧生命,甚至有高级智慧生命——外星人(ET)。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科学家就一直致力于对潜在外星人的搜寻,他们试图通过截获有规则的无线电信号或激光信号来探知外星文明的存在。英国天文学家乔斯林·贝尔在1967年,首次发现来自太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美国物理学一直处于世界科学的边缘.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到二战结束这短短的20年间,美国物理学经历了转型、崛起的重要时期,这些机遇的接踵而至是众多复杂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美国实用主义科学传统带来了科学启蒙运动;留德学潮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为美国培育了现代物理学的土壤;20世纪20年代欧洲伟大学者的频繁访问为美国带来了睿智的思想火花;希特勒无偿赠送的"礼物"为美国物理学的腾飞增添了翅膀;美国人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把握了机遇;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迅速成为世界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主要得主就是明证.  相似文献   

14.
科技快讯     
新发现:第100颗太阳系外行星在奥地利举行的一次“生命起源”学术会议上,一个国际空间研究小组的科学家宣布发现了一颗新的太阳系外行星,其质量大约与木星相当,距离地球约100光年。这一新发现使人类迄今发现的太阳系外行星总数达到100颗。 20世纪70年代,人类开始将探寻地外生命的目光投向太阳系外的广袤世界。1995年10月6日,天文学家发现了第一颗太阳系外行星,并在此后近10年间陆续获得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5.
麻黄碱(麻黄素)是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中药科学化研究的最重要的药物之一.但早期研究均以外文发表,由于译者的不同,ephedrine一 词在中文翻译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多种音译名和意译名.虽经过长期使用和两次官方的译名审定,至今“麻黄碱”“麻黄素”两个中文译名仍然并存.ephedrine一词中文译名的变化,反映了不同的译者群体对科技名词本土化的不同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6.
纵观历史,不难发现,人类经济发展都遵循着这样一个规律:首先是技术革命,然后引发产业革命,最后把人类带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开始了世界农业经济时代向工业经济时代的转变;20世纪初电子管、晶体管的出现而引发了信息产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信息经济时代。1953年脱氧核糖核酸(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阐明催生了重组DNA技术和杂交瘤技术,随着人类基因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科学史的三次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是科学史的“英雄年代”,科学史研究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这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人在自然中的地位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影响。回顾科学史所走过的路程,我们可以看到,在其他同样规模的学科中,还不曾有别的学科像科学史那样有着如此广泛的发现和如此多的真知灼见,其发展的基本进程经历了三次转向。第一、从学科史到通史的转向。从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写出第一部医学史到19世纪惠威尔写出第一部“科学通史”的漫长年代里,科学史几乎是“清一色”的学科史,写学科史的人几乎全是科学家而非历史学家,这样写出的科学史自然重人物和事件而缺…  相似文献   

18.
对提升原始性创新能力的一些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新的意识、概念和理论是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目前理解的人类创新活动 ,可分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科学的认知活动中有本源性的和延展性的 ;技术的发展中有原创性的和改进性的。所有这些创新活动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发展社会和提高人类生活水平过程中最基本的动力。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近期为了实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科技的创新要动员整个科技队伍积极参与 ,加强创新意识 ,重视创新能力建设 ,强化技术创新 ,提高和培养科学认知能力。一、对创新及原始性创新的认识   2 0世纪 30年代 ,…  相似文献   

19.
针灸于19世纪上半叶传入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针灸热"的影响之下,开始在美国流行.针灸在美国流行的五十年间,经历了三次热潮,完成了法律本土化、教育本土化、职业本土化和医学属性本土化四个层次的本土化.美国本土化针灸,有着重视生理解剖理论、关注情志生育疾病、存在多种学术流派、坚持中西合璧教育、开发新型针灸器材、割离针灸...  相似文献   

20.
我曾在1998年11月15日向中国科学院基础局数力天文处汇报过我的意见,认为第21世纪和第3个千年纪(Millennium)始于2001年1月1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天文学会于1996年4月11日曾建议,世纪的起算“今后以‘0’年为起始更好”。但在同一文件中,他们亦指出,“公元从‘1’年起始(无‘0’年),这是公认的历史,按此类推‘世纪’应从1—0,即21世纪为2001年至2100年”。我认为,这后一论述是正确的。关于第21世纪和第3个千年纪应从2001年开始的依据可概述如下:1.现在全世界普遍采用的是公历(Gregorian calendar)即格里历,它是1582年由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布的。我国从1912年起采用公历。公历的纪年方法是采用“基督降生”的年份为公元1年。在公元六世纪,罗马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神学家(小)狄奥尼西(Dionysius Exiguus)首先采用了这种纪年法。据此,第21世纪和第3个千年纪理所当然地从2001年1月1日开始。这种世纪的计法已为各国普遍采用。如权威英语词典(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在解释什么是世纪时曾举例,“1801 A.D.through 1900 A.D.is the 19th Century”。显然,第21世纪应从2001年到2100年。2.新世纪和新千年从哪年开始,在国际上应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与大多数国家一致。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早在1996年3月已发表新闻公告,明确第21世纪从2001年开始。在法国巴黎经度局90年代出版的天文年历中,也明确写明2001年1月1日0时是第21世纪的开始。美国海军天文台1998年9月29日在因特网专辟的版面“第21世纪和第3个千年何时开始”上,明确写明始于2001年1月1日。这三个机构分别是英、法、美发布历算的官方机构,代表了这三个国家的官方意见。美国白宫的网页也明确写明了上述意见。3.有必要指出,我国在谈到世纪时,常常把第21世纪简称21世纪。实际上,如北京天文台罗定江研究员(私人交流)指出,在英语中,总是使用第多少世纪,即世纪是有顺序的,描述世纪的是“序数词”,不是“基数词”。因而,世纪中年代和年也应用序数词,而不用基数词,应当从“1”开始,而不是从“0”开始。关于“Millennium”,我国尚无像“世纪”一样的专用名词,可建议译为“千年纪”,在国际上也采用序数词描述。4.新的千年(或世纪)从哪年开始与从哪年开始庆祝和纪念是两回事。人们希望尽早进入新世纪,提前进行庆典。据初步了解许多国家的庆祝活动将从1999年秋开始,持续到2001年春。在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因特网网页上明确声明,“新千年正式始于2001年1月1日(计算机危机和纪念开始于2000年1月1日)”,并随后引用英国首相布莱尔1997年6月19日的一句话“在世界各地最令人激动的事将发生在2000年”。5.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天文学会建议2000年为21世纪的开始年的一个最重要的理由,是“‘世纪’和‘年代’的协调一致”,并提出“若21世纪定为2001年,则2000年既不能归入20世纪90年代,也不能归入21世纪初十年代”。我认为,“年代”的记法本来出自英语叙述的方便,如“1990's”指1990~1999年这十年或十年中的某些年。中文与英文并没有严格一一对应的“年代”的说法。诚如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黄键同志指出,在中文中每一“世纪”的0~9,10~19年也从来没有“0年代”或“10年代”的用法。中文只有20年代,……,90年代”的通常用法。然而,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可采用某世纪“第一个十年,……,最后一个十年”的说法记录年代,对两种文字都是标准的精确的语言。因而从‘1’开始作为一个世纪的开端,并无“年代”与“世纪”混淆之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