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科技》2005,(3):4-4
一、当前我省小麦苗情分析 去年我省小麦播种是在夏、秋两季连续丰收的基础上完成的,由于麦播期间气候适宜,墒情充足,农民种麦积极性高,全省小麦播种基础普遍较好,加之前期温度偏高,冬前苗情普遍较好。特别是晚茬小麦目前生长较为正常,是近年来小麦苗情最好的年份之一。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     
专家对当前麦田管理提出建议近日 ,河南省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部分小麦专家 ,对我省小麦生长情况进行了考察。专家认为 ,目前我省小麦长势良好 ,但由于去年冬天气温偏高 ,今年1一2月气温低于往年 ,对小麦后期生长不利 ,因此 ,要切实加强麦田管理 ,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1、对目前生长正常 ,群体头数在70万左右的麦田 ,应抓紧中耕除草保墒。拔节前后追肥灌水 ,以保穗增粒。2、土壤肥力基础好的高产麦田 ,应及早进行深中耕 ,并结合镇压控制分蘖生长。拔节期以后根据苗情变化再进行肥水管理 ,以防倒伏。对土壤肥力基础较差、返青后…  相似文献   

3.
由于播种基础、冬前管理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大蒜返青后会出现壮、旺、弱等不同苗情.为了达到高产优质,必须看苗管理,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4.
<正> 二、夏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机械化技术 夏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机械化技术是指在小麦、玉米两茬平作地区,小麦联合收获后,直接在麦秸覆盖和高留茬的田地里使用玉米免耕播种机进行作业的栽培技术。该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小麦联合收获后麦茬高,麦草多,人工播种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困难。具有省人工,  相似文献   

5.
<正> 适时种足种好小麦,是夺取小麦高产稳产的基础。实践证明,小麦种好了,管理就主动了,丰收就有保证。因此,一定要在种好上下硬功夫。一、适期播种播种过早,苗期温度高,幼苗生长快,冬前旺长而受冻害。冬前徒长的麦田,年后生长瘦弱,返青后生长也慢,“麦无二旺”就是这个道理。播种过晚,温度低,积温少,生长慢,发育差,冬前形不成壮苗,穗小粒少,粒重轻,造成减产。近几年来,我省仍有不少地方对适时播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仅仅以上一年的播种早晚作依据,播期忽早忽晚,给小麦  相似文献   

6.
<正> 小麦纹枯病是近年来在我省发生普遍、危害较严重的一种主要病害。目前,已对小麦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我们对该病害的发生危害现状,逐年加重原因等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并提出了防治办法。一、小麦纹枯病发生现状小麦纹枯病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在我省仅是局部发生的次要病害,近几年逐年加重,已成小麦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1990年全省发生纹枯病1394.59万亩,造成小麦产量损失80360.26吨。洛阳市1990年发生31.5万亩,1991年扩大至95.7万亩,占川灌区小麦面积的87%。据郊区及偃师县调查,小麦苗期即受该病危害,三叶期地下茎可表现典型症状,普遍率达  相似文献   

7.
<正> 小麦锈病有条锈、叶锈和秆锈三种,是我国小麦上发生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类病害。病原菌属于真菌中的担子菌。据推测,小麦锈菌的存在时间与小麦栽培历史相同,公元前1200年我省就可能有锈病发生。小麦三种锈病目前在我省均有发生,以条锈病最为普遍严重。五、六十年代条锈病多次大流行,导致四次小麦品种的更换。1990年锈病在全省发生达4488.32万亩,损失小麦10-15亿公斤,是1964年以来的又一大发生年。小麦叶锈病在我省南部和丘陵地区发生较重,1972、1973和1976年的严重流行使信阳地区小麦减产2-3成。秆锈病在我省的发生因  相似文献   

8.
《河南科技》2008,(2):27
该机是河北农哈哈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玉米、小麦两用播种机,适用于收割小麦后,麦茬地免耕播种玉米,同时可播肥,也可以在秋季已耕地中播种小麦.  相似文献   

9.
<正> 今年我省小麦播种工作,动手早,抓得紧,措施过硬,播种质量高,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当前全省绝大多数麦田,一片葱绿,长势喜人,壮苗面积较大,为夺取明年小麦更大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发现全省从南到北,有不少地区约有15%左右的麦苗生长过旺,出现了假旺苗、过旺苗和偏旺苗,还有相当一部分麦田播种量偏大。这些麦苗的长相特点是: 假旺苗:每亩基本苗,多数存25—30  相似文献   

10.
<正> 小麦是我省粮食生产的一大优势,小麦产量高低直接决定着我省粮食生产局势,甚至影响到国民经济全局。省委、省政府提出,1990年我省小麦总产要达到200亿公斤,这是摆在全省人民面前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但是,近三年来,我省小麦生产发展比较缓慢,全省人民对比极为关注。为了促使我省小麦生产尽快登上一个新台阶,有必要对近几年我省小麦生产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研究。一、近年来我省小麦生产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近年来我省小麦生产发展缓慢的原因主  相似文献   

11.
曹煜 《河南科技》1991,(12):29-29
<正> 由于今年麦播期间遇到严重干旱,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干旱持续时间长、晚播小麦面积大、至今还有一部分没有播种上,因此,掌握好晚播小麦栽培技术,把小麦种足管好,对保证明年小麦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选用早熟、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春性品种。春性品种一般具有生长快、所需积温少,春化时间短、发育早、起身拔节早,而且春性品种播期比冬性品种晚5—10天,能够适合小麦播期适合我省晚播小麦春性品种有:豫麦18(矮早781)、豫麦17(内乡182),宛7107,豫西832。二、抗旱浇水种麦,提高播种质量,培育晚播壮  相似文献   

12.
由于播种基础、冬前管理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大蒜返青后会出现壮、旺、弱等不同苗情。为了达到高产优质,必须看苗管理,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3.
<正> (一) 我省危害小麦的病虫害主要有条锈病(黄疸)白粉病、黑穗病、病毒病、地下害虫、粘虫、麦蚜、麦蜘蛛等。这些病虫害往往造成小麦的减产,轻者损失一两成,重者达三成以上,甚至绝收,是小麦增产的一大障碍。地下害虫在我省常年发生4000—5000万亩,秋春两季为害麦苗,常常造成缺苗断拢。通过防治,蝼蛄、金针虫已有显著下降,蛴螬有明显上升,据1979年秋季32个县普查,普遍上升一倍多,每亩一般有虫2000—3000头,多的在万头以上。小麦粘虫在七十年代前,多间歇性发生,七十年代后每年发生在1000万亩左右,1977年发生面积达2300万亩,1978—79两年我省南部部分社队小麦因粘虫为害,有不少麦田被吃  相似文献   

14.
麦田杂草与小麦争水、争肥、争光照、争地上和地下生长空间,严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是影响我省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 小麦是我省的优势作物,产量居全国首位,每年种植面积七千万亩左右。近年来,由于病害猖獗,对小麦威胁很大。据统计,1983年以来,锈病每年发生面积一、两千万亩,占种植面积的14.2%—28.5%,损失小麦几亿斤;小麦赤霉病1977—1984年仅零星发生,1985年猛增到4957万亩,占种植面积的70.8%,损失小麦十几亿斤。目前,这两种病害的发生日趋严重,加之全省土壤中锌、硼、钼等微量元素普遍缺乏,已成为威胁我省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排除上述不利因素,确保小麦正常生长,探讨飞机防治小麦病害和根外追肥综合技术一次性作业的可行性,给今后农业航空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锈病常发区并  相似文献   

16.
该机是河北农哈哈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玉米、小麦两用播种机,适用于收割小麦后,麦茬地免耕播种玉米.同时可播肥,也可以在秋季已耕地中播种小麦。  相似文献   

17.
根据卫星遥感苗情资料分析,今春郑州地区一类苗比例占18%,二类苗占52%,三类苗占30%.因此,今年小麦要依照因苗、因地、因时的分类管理原则,促控结合,巩固有效分蘖,保证足穗,培育壮秆大穗,并为增加粒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1.多效唑.在小麦播种前,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0~25克,加适量水溶解后拌麦种100千克,拌匀堆闷4~6小时,晾干播种,可使幼苗抗寒、抗旱.在小麦起身期,每亩喷洒200毫克,千克多效唑溶液30千克,可使植株矮化,增强其抗倒伏能力,并能兼治小麦白粉病,提高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一、抗旱播种方法 我国冬麦区常有秋旱,在缺乏灌溉条件的麦田,常因墒情不足而影响小麦适期播种和正常出苗,造成减产.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群众积累了不少抗旱播种的经验.主要有:  相似文献   

20.
小麦春季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体的变化,根系的发育,穗数的多少,进而影响到粒数和粒重,对产量影响极大。春季管理不能一刀切,只能因苗制宜,分类管理。为管理方便起见,大体上可把苗情分为五类,即:壮苗、弱苗、晚苗、旺苗和黄苗。不同苗情的主攻方向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