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种植及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保华  张岩 《中国西部科技》2010,9(25):62-62,64
本文介绍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苗期施肥和大田施肥技术及水稻一生用肥量。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在水稻抛秧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水稻施用控释肥有一定的增产效果,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0.85-13.16%,施肥经济效益提高5.88%.水稻控释肥,一次基施满足水稻一造的营养需求,简化了水稻施肥技术,达到了"省工、简便、高效、增产、低成本、低污染"的效果.同时提出了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通过试验,获得了城固县各主要生态区水稻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土壤供肥能力等技术参数,建立了水稻施肥指标体系,达到了节本增效、增产提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对稻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在国家紫色土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上长期定位试验小区(西南农业大学校本部农场)内,进行的不同施肥处理对稻麦养分吸收利用影响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N肥能提高稻麦子粒含N量,施用P肥能提高稻麦植株各部位P含量,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比单施化肥处理水稻含P量高。施用K肥能提高小麦茎叶含K量,但子粒中K含量变化较小,K主要保留在茎叶中;C1能促进小麦对K的吸收。小麦对N、P、K肥的利用率分别为27.8%、38.9%和22.9%;水稻对N、P、K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5.8%、26.8%和41.8%。水稻对H肥和K肥的利用率高于小差.而小麦对P肥的利用率则高于水稻。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肥对稻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在国家紫色土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上长期定位试验小区(西南农业大学校本部农场)内,进行的不同施肥处理对稻麦养分吸收利用影响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N肥能提高稻麦子粒含N量,施用P肥能提高稻麦植株各部位P含量,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比单施化肥处理水稻含P量高。施用K肥能提高小麦茎叶含K量,但子粒中K含量变化较小,K主要保留在茎叶中;Cl能促进小麦对K的吸收。小麦对N、P、K肥的利用率分别为27.8%、38.9%和22.9%;水稻对N、P、K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5.8%、26.8%和41.8%。水稻对N肥和K肥的利用率高于小麦,而小麦对P肥的利用率则高于水稻。  相似文献   

6.
吴文平 《遵义科技》2009,37(6):51-52,54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以水稻旱育秧为核心,规范栽插、合理密植、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科学管理等相配套的水稻栽培技术;旱育秧重点把好“肥床、适播、稀播、严管、浅植、施肥、防治”七个关键环节,培育低位、多蘖、根系发达的早壮秧,为夺取高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王德明 《遵义科技》2007,35(1):40-43
试验结果表明:平衡施肥技术可以显著增加杂交水稻的有效穗、穗粒数和粒重,从而达到显著增产增收。氮磷钾肥平衡施用的产量最高为635.5kg/667m^2,分别此对照空白、只施磷钾肥、施氮钾肥、施氮磷肥增产40.3%、28.5%、9.6%和15.8%,施氮的各处理均可获得比较高的产量和收益,并获取了有关相对产量、土壤养分供应量及施肥利用率等平衡施肥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8.
翠屏区水稻优化配方施肥方案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迅  胡洪 《宜宾科技》2007,(1):23-27
为实现我区粮食生产高产、稳产、优质的目的,根据水稻生长发育期对土壤环境和营养元素的要求,结合我区水稻土的肥力特点和土壤的供肥能力,我们从2001年到2004年,开展了水稻优化配方施肥的系列试验,寻找在不同土壤类型下合适的优化配方方案,并开展了印证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水动施肥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施肥灌溉是灌溉设施的主要功能之一。本文创新地研制了水动施肥装置,它利用施肥主管高压水自身的压力,推动泵罐活塞来回运动而把肥液注入到主管中去。作者通过对该装置的设计,研制和试验,分析注肥流量和注肥频率,得出所研制的水动施肥装置运行成本低,适用性好,特别适合于小规模,简易型的施肥设施。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米品质有影响,就如何提高水稻的品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在优质米施肥量和施肥时期采用N、P、K配合施用,比例为1:0.5:0.5。N肥分三期施用,基肥、分蘖肥、穗肥各占30%、40%、30%最佳,这样的施肥处理,稻米品质指标均可达到国家1-2级米指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连续27年不同施肥小区土壤肥力差异的分析研究表明,多年连续施肥可以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作物产量,调整和改善土壤PH;单施化肥或有机肥——无机肥混和施用,都可以增强土壤养分含量及供肥强度,有利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2.
测土配方施肥,国际上通称平衡施肥,简单概括一是测土,取土样测定土壤养分含量,二是配方,经过对土壤营养诊断,按照各作物所需要的营养,开出配方,按方配肥,三是合理施肥,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平衡施肥是以技术原理命名的。是指通过施用配方肥,达到农作物需肥和供肥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丘陵区水稻施肥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重庆市江津区大量水稻施肥的田问试验结果和分析数据为依据,经过多点试验资料的归类或聚类,建立水稻在不同肥力条件下的肥料效应数学模型,提出水稻的施肥模型和氮、磷、钾最佳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4.
宋莉 《汉中科技》2012,(4):27-27,48
番茄的营养特点主要包括需肥特点、吸肥特点和土壤条件三个方面,根据番茄的营养特点从苗床施肥、本田施肥、追肥三个方面做好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氮肥是水稻营养中最大的限制因素,磷次之,钾第三。每公斤纯氮、磷(P2O5)和钾(K2O)对水稻的增产效益分别是16.0kg、6.8kg和0.8kg,小区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平衡施肥能够明显改善水稻的经济性状,显著提高产量和增加经济收入。平衡施肥比习惯施肥增产1455kg/hm^2,增产率9.15%;增加纯收入536.55元/hm^2,增收率23.05%。水稻平衡施肥是山区水稻生产中一项费  相似文献   

16.
三峡地区平地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的N、P肥力配比和肥力水平研究其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不同的施肥模式下,不同的肥力水平和不施肥比较可知:在N∶P=1∶1时,千粒重都有所增加,且在中肥时达到最大值,而低肥和高肥时都有所下降;在N∶P=0.5∶1时,在低肥时千粒重达到最高值,且随着肥力水平的增加玉米产量逐渐增加.两种不同的施肥模式下,地径、苗高、叶片数增长规律相似,施肥比对照(不施肥)都有明显的增长效果.在中肥及以上水平时三项指标变化不大,两种施肥模式在低肥时差异明显.可以看出:在低的N、P比例下增加肥力水平,产量增加显著,N为限制因子.而高的N、P比时,随着肥力水平的增加,产量先增加后降低,P成为限制因子.从经济上讲两种施肥模式下中肥产量较好.本研究可为三峡地区玉米合理施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测土配方施肥国际上通称平衡施肥,该项技术通过对土壤取样诊断,分析作物需肥规律,在掌握土壤供肥和肥料释放相关条件变化特点的基础上,确定施肥的种类,配方肥的用量,按方配肥,科学施肥,测土配方是一项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实现农业节本增效的有效措施,也是近时期重要的支农惠农政策。各地也在积极采用多种形式,有力的推进测土配方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水稻施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智杰  陈然  杨士花 《科技资讯》2005,(22):121-121
我国现在水稻种植面积为32X106公顷,总产为191.7X106吨,单产为386.5公斤/亩。总面积、总产分别占世界水稻的21.2%和34.0%,单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51.5%以上。这与我国的土壤肥力水平较高,化肥用量逐年加大,水稻品种优良及合理耕作有关。其中地力是决定产量高低的基础,尤其是水稻三分之二养分靠地力提供,培肥地力更显得重要。目前广大农村“重用轻养”、“重产出轻投入”、“重化肥轻有机肥”的倾向十分严重,普遍存在着施肥少,施肥质量差的问题。由于水稻单产不断提高,土壤输出的养分越来越多,地力在逐年下降,同时由于偏施氮肥,水稻生长过于繁…  相似文献   

19.
根据薄皮核桃各生育期的需肥特点、肥料性质、土壤中营养元素和水分的变化规律,提出了薄皮核桃合理的施肥期、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方式、施肥方法和施肥原则。  相似文献   

20.
该文将针对精准施肥这一技术,设计一种基于步进电机的变量施肥装置。该施肥装置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变量施肥,改变传统的平均施肥模式。实现变量施肥的核心是将步进电机引入到施肥装置体系中,在运动控制卡的驱动下,步进电机连接排肥机构,再结合事先制定的施肥量计划,最终实现变量施肥、精准施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