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鸟类起源问题及其相关问题是20世纪至21世纪最重要的演化生物学议题之一。随着辽西热河生物群及燕辽生物群带羽毛恐龙和原始鸟类化石的发现,鸟类起源于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的假说因证据充分而逐渐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在此期间,曾经存在一个"时间悖论":已发现的大多数带羽毛恐龙所处的地质年代比迄今最早的鸟类始祖鸟要晚,这成为恐龙起源假说反对者的有力武器。而赫氏近鸟龙是人们第一种确定的比始祖鸟早的带羽毛恐龙,作为最早的带羽毛恐龙之一的赫氏近鸟龙便成为支持鸟类起于恐龙假说的有力证据。自近鸟龙发现后的10年间,古生物学领域在以近鸟龙为对象的研究中连续取得重大进展,涉及分子生物学、演化生物学以及动物行为学等领域,这些发现对于进一步理解近鸟龙行为习性、生理功能以及其在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中的关键地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科学触角     
<正>像蝙蝠一样飞行的恐龙鸟类的翅膀和其近亲兽脚类恐龙的前肢共用一套形体构型,而片状飞羽被认为是鸟类和能够飞行的兽脚类恐龙最关键的特征。2015年4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临沂大学郑晓廷带领的团队在Nature上报道了产自河北省中上侏罗统髫髻山组的一种新的兽脚类恐龙标本,命名为奇翼龙(学名Qi yi,这也是迄今最短的恐龙学名)。奇翼龙属于与鸟类关系密切的擅攀鸟龙类,其前后肢  相似文献   

3.
复原单个恐龙全身羽毛彩妆(图) 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研究人员与北京大学、耶鲁大学、得克萨斯大学、阿克伦大学的科学家合作,各自发挥其在恐龙、现代鸟类和古鸟类等领域的学科优势,对单个小型兽脚类恐龙——赫氏近鸟龙进行全身羽毛复原,  相似文献   

4.
正科学世界:为什么中华鸟龙的发现如此重要?徐星:恐龙演化研究涉及的范围很广,比如主要类群的起源、多样性变化、绝灭、恐龙大型化等,都是很有意思的科学问题。但总体来说,向鸟类的演化是恐龙核心的演化事件。自始祖鸟的发现和赫胥黎提出恐龙来自鸟类的假说以来,恐龙变成鸟的理论框架逐步建立,并有了一些证据。但还是有很多具体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羽毛是如何出现的。传统上,羽毛是鸟类与其他动物相区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2016,(5)
正近日,以我国古生物学家邢立达为首的研究团队在白垩纪琥珀中发现了古鸟类的翅膀,保存的标本和其生前的样貌几乎一致。这两件标本跨越了将近1亿年的时光,也让人类第一次这样细致地观察到已经灭绝了数千万年的反鸟类。同为恐龙的后裔,反鸟和现代鸟类互为姐妹类群,了解它们对于我们理解鸟类的演化过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西柳莺科鸟类一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7月,在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类资源调查时,于该保护区山顶采集到2号黄腹柳莺(Phylloscopus affinis)标本,为广西鸟类的新记录。标本保存于河池学院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理查德,你一定要救救我!马修一踏进门就开始嚷嚷。理查德从显微镜后抬起头:怎么了?你知道的,我们正在拍关于恐龙的纪录片,可是导演说我做的恐龙模型都是垃圾!还说如果再做不出好的模型,就让我卷铺盖回家喝西北风去!我已经给你提供了许多详尽的数据,你总不会把霸王龙做成四脚着地的长脖子吧?理查德对自己的研究很有信心,问题肯定出在马修身上。马修沮丧地坐到理查德身边:不是外形,是颜色。我觉得如果赫氏近鸟龙身上覆盖着紫色的羽毛一定很酷,可是导演他……  相似文献   

8.
自从一八六一年第一件始祖鸟标本在德国晚侏罗世(距今约一亿四千万年前)地层中发现以来,这种具有爬行动物骨骼特征的、但已长有羽毛的动物,被认为是最早的鸟类代表,并一直保持着鸟类『始祖』的称号.可是,近年来,由于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新标本的相继发现,这『始祖』的宝座一再受到冲击.如有人认为,恐龙并没有绝灭,鸟类是它的后裔,『始祖鸟』是一种长翅膀的小恐龙.又有人从古地理学的角度出发,推测始祖鸟之前应该已有鸟类.更有甚者,据美国  相似文献   

9.
王敏 《大自然》2011,(2):70-72
鸟类的起源问题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涉及鸟类的形态结构、飞行和羽毛等多方面内容。随着越来越多重要化石的发现,鸟类的恐龙起源学说已经逐渐为学术界所接受。特别是近年来,在我国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以及侏罗纪地层中发现了许多保存精美的带毛恐龙、中生代鸟类化石等,  相似文献   

10.
小盗龙亚科兽脚类恐龙是我国辽宁西部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带羽毛恐龙的代表,在恐龙系统演化中位于兽脚亚目驰龙科的基干位置。小盗龙亚科恐龙所表现出的一些骨骼和软组织特征,如肩臼窝开口于体侧、较长的前肢、具不对称正羽等,为鸟类起源、鸟类飞行起源以及近鸟类恐龙的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回顾了近年来有关小盗龙亚科的一系列重要发现,总结了已发表属种的特征,归纳了该类群对鸟类起源以及鸟类飞行起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骨骼和羽毛特征。也对小盗龙亚科与飞行有关的特征进行功能分析,分析结果进一步支持鸟类飞行的"树栖起源假说"。  相似文献   

11.
人类对早期鸟类的认识,始于始祖鸟。因为最初羽毛只是在鸟类身上出现的,所以人们对鸟类飞行的了解,也仅仅凭借羽毛。后来,当人们发现有羽毛的动物遗骸化石时,自然就首先想到鸟类。但是,随着古鸟类研究的逐渐深入,以及世界范围内鸟类化石的不断发现,人们对于最早出现的羽毛和鸟类起源、演化等问题的看法发生了质的改变。事情源于发现于辽宁西部的尾羽龙、北票龙、中华龙鸟、中国鸟龙、小盗龙,以及树息龙等一批长羽毛的恐龙化石。起初,人们认为这些都是鸟类化石,但是后来经过形态学和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发现,羽毛最早是出现在体形轻巧、行动敏捷…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2017,(3)
正研究人员在琥珀中发现了一小截恐龙尾巴,上面还保存着栩栩如生的羽毛!由此证实了世界上的确存在过带羽毛的恐龙,现今鸟类正是由这类恐龙间接而缓慢地演化而来的。此外,研究人员还尝试分析恐龙尾巴中的微量元素组成,希望为化石的蛋白质分析提供依据。近些年,关于缅甸琥珀的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如在琥珀中发现了样子古怪的陷阱蚂蚁、全新的昆虫类群——奇翅目以及反鸟类的翅膀  相似文献   

13.
正恐龙虽然在地球上已经灭绝,但是仍然吸引着人们关注。很多小朋友喜欢恐龙,很多古生物学家毕生研究恐龙。为方便研究,古生物学家将广义的恐龙分为鸟类和非鸟恐龙。不久前,中国、美国、加拿大科学家团队在缅甸北部发现一块形成于白垩纪的琥珀,它有约9900万年历史。团队通过大视场、高分辨率3D成像,获得了隐藏在琥珀内部的头骨图像。这块颅骨保存完整,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1999,(3)
由赵正阶教授编著的《中国鸟类手册》(上卷非雀形目)已由吉林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包括570种非雀形目鸟类,还有鸟类野外调查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及鸟类标本的收集、测量、鉴定、制作和保存等内容。该书定价82元,加上邮寄挂号费共90元,需要者可通过邮局汇款给:吉林长春南湖新村67栋311信箱,邮政编码130012,赵正阶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为充实教学材料,利用平时野外实习的机会,并结合湖南省教委1989年下达的“湖南湘西鸟类自然资源调查”课题,从1983年3月~1993年8月对湘西山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对收集的鸟类标本进行鉴定,发现有3种与亚种为我省首次发现,标本均保存在吉首大学生物系.现将新纪录报道如下.1、金雕(华西亚种)AquilachrysaetosdaphaneaMenabier主要特征:嘴黑褐色,基都沾蓝,趾黄色,爪黑色.  相似文献   

16.
《科技知识动漫》2011,(7):43-43
在目前已知的恐龙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杂食性恐龙,其中以似鸟龙、窃蛋龙为代表。杂食性恐龙的取食范围很广,包括很多种不同的植物和动物,如昆虫、蛋和小动物。这些恐龙之所以选择杂食,研究者认为很可能是因为栖息地缺少肉食或植物,或者是出于逃避伤害的目的,便转而选择一些更容易寻觅的食物来充饥。  相似文献   

17.
1923年,谭锡畴在莱阳进行地质考察过程中,在将军顶—赵疃一带发现大量的恐龙骨骼化石,并在北泊子等地点采集了鱼类、昆虫和植物等化石。葛利普研究了其中的甲壳类、昆虫类等无脊椎动物和狼鳍鱼、中华弓鳍鱼等,周赞衡研究的植物化石有松柏类、银杏和苏铁等。1929年,维曼对谭锡畴发现的恐龙化石进行研究,命名了中国谭氏龙。这批标本现保存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18.
宁夏沙坡头自然保护区 鸟类区系与沙漠治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系统地整理了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中卫沙坡头自然保护区鸟类,总计100种(另2亚种),隶属于16目,35科,70属.以繁殖鸟为依据,分析了保护区鸟类的区系组成;剖验90种和亚种鸟类近400号标本的嗉囊和胃,进行了食性分析.根据环境生态特征,将保护区分为4种景观,各景观都有与之相适应的鸟类.最后,依据鸟类食性分析,讨论了调查区鸟类在维持沙漠生态系统平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鄂托克旗查布地区恐爪龙类足迹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查布地区下白垩统中保存大量的兽脚类和蜥脚类恐龙足迹以及鸟类足迹化石,2014年再次对内蒙古鄂托克旗野外地质遗迹博物馆(8A和8B化石点)周边的地层进行系统考察,发现两个恐爪龙类恐龙(Deinonychosauria)的二趾型兽脚类足迹,这在鄂托克地区是首次发现。经对比研究,将其归入奔驰龙足迹属(Dromaeosauripus)。与奔驰龙足迹一起发现的还有其他两种兽脚类足迹(Asianopodus robustus和Grallator),反映了恐爪龙类恐龙的生活习性。此类足迹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内蒙驰龙足迹(Dromaeopodidae)的空白,增加了世界二趾型足迹的记录,也为鄂托克地区古生态与地层对比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20.
《科技导报(北京)》2009,27(13):14-14
解开鸟类"手指"进化谜题(图)如果鸟类由恐龙进化而来,翅膀源于恐龙的前肢,那鸟类翅膀末端保留着的3根"手指",是恐龙前肢五指的中间3指,还是前3指?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领导的国际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