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西是世界上罕见的化石宝库,近年来由于发现了大量古鸟类、带“毛”的恐龙、两栖类、早期哺乳动物及已知最早的被子植物而在全世界引起轰动。不过早期有几种脊椎动物化石是日本人发现和命名的,包括细小矢部龙、楔齿满洲鳄和满洲龟。满洲龟属直到1986年才有第二个种——发现于黑龙江鸡西市的东海满洲龟。1995年又有报道在辽西发现了辽西满洲龟。大家知道龟以其体质的特殊性和躯干包藏于骨质甲壳内而迥异于其它动物。龟鳖类甲壳分为背腹两部分,背面的叫背甲,腹面的叫腹甲。甲壳除次生退化外,一般分内外两层:外层是角质的,由许多盾片组成;内层是骨质的,由许多骨板组成。龟鳖类不仅脊柱与壳愈合,背甲也由骨板与肋骨愈合而成。与其它所有的脊椎动物不同,龟鳖类的肋骨位于肩带和腰带之  相似文献   

2.
蛇颈龟     
四川盆地,中生代地层甚为发育,蕴藏着多种多样的古生物化石.譬如恐龙,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素有"恐龙故乡"之誉.可是,要讲到四川是蛇颈龟的独特产地之一,那就很少有人知道了.蛇颈龟是一类比较古老的龟类,生活在一亿四千万到一亿一千万年前(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个体大小中等,甲壳常呈椭圆形,背甲长度一般为250毫米左右,也有200  相似文献   

3.
掘颌翼龙主要生存于晚侏罗世,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翼龙类群之一,化石非常稀少。德国波恩大学教授Goldfuss在1831年依据第一件不完整的标本将其归入翼手龙类,后来第二件接近完整的幼年个体标本被发现,古生物学家才认识到这是一个新的翼龙类群。 2012年2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在英国《历史生物学》上发表了他们研究的一件新的掘颌翼龙类化石--强壮建昌颌翼龙。据考证,来自我国辽西的这件近乎完整的掘颌翼龙类化石骨架,具有重要的形态学和古地理学意义,因而引起了古生物学家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黔中寒武系底部生物化石新发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贵州中部寒武系底部的桃子冲组泥质粉砂岩、硅质岩和牛蹄塘组底部黑色碳质粉砂质页岩中发现了大量帽状化石和少量的类Ediacaran型化石,这一发现说明早寒武早期不仅小壳动物繁盛,而且还有大量的其他动物存在,它们包括海绵动物、软体动物、蠕形动物和类Ediacaran型动物;也说明早寒武小壳动物繁盛期和澄江生物群繁盛期之间存在有另一个重要的生物繁盛期.特别是其中发现的类Ediacaran型化石,说明Ediacaran动物群的分子可能延伸到早寒武早期.  相似文献   

5.
孙佳凤 《大自然》2015,(1):66-67
林得霍姆龟科是曲颈龟中亚洲陆龟总科的并系群,由于化石罕见,资料匮乏,人们对这一科知之甚少。难得的是,2010年4月,我国山东诸城发现了林得霍姆龟科新成员—东武山东龟,它的发现将为龟鳖类生存演化、古生态、古环境等研究提供新的线索。龟鳖类是古老的爬行动物,化石记录表明它们已在地球上生存了2亿多年,大致与恐龙同期出现在中生代的舞台上。被誉为"世界恐龙化石宝库"的山东诸城是白垩世恐龙骨骼化石、脚  相似文献   

6.
嗜食同类在现生动物界中普遍存在,然而在脊椎动物的演化历史上,却很少发现动物嗜食同类行为的化石证据。2003年4月,在我国辽西地区惊现一件楔齿满洲鳄的化石标本,这是迄今为止热河生物群发现的第一件脊椎动物嗜食同类的化石证据,也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第一个最直接和最令人信服的有关化石脊椎动物嗜食同类的证据,同时也是最早的关于脊椎动物嗜食同类行为的化石记录。  相似文献   

7.
龟和鳖是爬行纲动物中极为古老的特化类群,最原始的三叠龟(又称原颌龟 Proganochelys)化石出土于德国和泰国的晚三叠纪地层,距今已有2亿多年,要比恐龙和鳄类的问世早得多。它们默默地背负着用作护身的沉重铠甲,迈着艰难而坚定的步伐,经历了在演变进化道路上的急流险滩,以及动物界的种间斗争,一直顽强地走到今日。龟鳖类的家族目前并不兴盛,总共只有200多种,但分布却比较广,除了极地之外,全球各大洲、海洋和岛屿几乎都有它们的踪迹。古人把龟视作避危解难、消灾降福、息事宁人的吉祥物和福寿的象征,顶礼膜拜而世代相传。据《辞海》介绍,中外各国古代都曾一度用龟甲作为流通货币,名为“龟贝”或“龟币”。尽管使用龟币已是遥远的往事,可是在有些国家现行的流通钱币上,还铸刻着种类不同、形态各异的龟、鳖形象。这些钱币上  相似文献   

8.
据新华社电世界上最“老”的龟多少岁?科学家日前的发现给出了答案:2.2亿岁。这批化石是全世界迄今发现的最原始的龟类化石,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淳及其同事发现于贵州省关岭县距今2.2亿年前的晚三叠世界早期志层。研究表明,这些古代龟类具有细密的牙齿以及雏形状态的甲壳结构,故而被命名为“半甲齿龟”。这一成果发表在27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恐龙化石非常丰富,属种之多,延续时代之长,举世罕见,堪称“恐龙王国”。最近几年,我国辽西地区下白垩统热河群产出的恐龙化石再次引起了世界瞩目。从分类上讲,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的第一块恐龙化石,是产出于朝阳县梅勒营子的鹦鹉嘴龙化石。鹦鹉嘴龙是一种亚洲特有的恐龙,因其吻部长得像鹦鹉嘴而得名。这种恐龙是一类两足行走的植食性动物,是许多恐龙研究学者感兴趣的一类恐龙。不过,真正把世界的目光引向辽西的发现,是带羽毛的兽脚类恐龙化石。中华龙鸟发现于辽西北票,从形态上看,它处在向鸟类演化的一个相对原始的进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新疆阿克苏-乌什地区早寒武世的高肌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疆阿克苏-乌什地区,早寒武世的高肌虫最初发现于肖尔布拉克组底部,计有Tsunyiella、Yaoyingella? Liangshanella和Shensiella?诸属。它们在杨子地区主要分布于筇竹寺阶,与它们共生的三叶虫Shizhudiscus为本区最低的三叶虫化石,这属一般自筇竹寺中期开始出现。因此,上述肖尔布拉克组高肌虫的时代不早于筇竹寺期。值得重视的是,整合于肖尔布拉克组之下的玉尔吐斯组也含有大量的高肌虫化石,计有10属15种和1个亚种,其中新属4个,新种(包括亚种)12个。与之件存的化石是许多小壳化石,它们与杨子地区梅树村阶的小壳化石比较相似;在这个层位中未见三叶虫产出,加上其中的高肌虫与筇竹寺期三叶虫有一定差别,因此,玉尔吐斯组中含有高肌虫与小壳化石共存的那个层位,相当于梅树村阶。若如此,玉尔吐斯组中的高肌虫便是世界上最早的高肌虫了。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次描述了产于中国华北地台南缘,河南方城一带下寒武统辛集组中古老的双壳类化石Pojetaia runnegari Jell和Oryzoconcha prisca He et pei(gen. et sp. nov.)。它们个体微小(1—2毫米),壳体横宽,后耳微弱、韧带区发达,栉齿型铰齿,均呈内核保存。属古老的Nuculoida双壳类动物,是迄今在中国发现的最古老的双壳类动物化石。与它们共生的有软舌螺类、单板类、腹足类、海绵骨针等。  相似文献   

12.
刘东旭 《科技资讯》2013,(18):243-244
窃蛋龙类由一群白垩纪的手盗龙型尊脚类恐龙组成,它们善于奔跑,拥有细长的后肢和紧握的双手,并且很少超过两米的长度。窃蛋龙类是善脚类恐龙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类群,它们为善脚类恐龙的演化,和鸟类的恐龙起源假说提供了很多可靠的化石证据。至今为止,热河生物群中共发现了6种窃蛋龙类,它们分别是:郎氏尾羽龙,董氏尾羽龙、戈氏切齿龙.史县似尾羽龙、王氏宁远龙和粗壮原始始祖鸟,其中鄄氏尾羽龙和萱氏尾羽龙同属于尾羽龙属。从骨骼的解剖特征上分析,这六种热河生物群中的窈蛋龙都属于窃蛋龙类中较为原始的类群,而这些原始类群的窃蛋龙类的发现与研究也将会为窃蛋龙类的起源与演化提供十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正科学家重建柏科早期化石类群系统发育树分子系统学研究显示,杉木属是现生柏科中最早分化出的类群,然而尚未有研究揭示这些类似杉木的早期柏科化石类群在柏科系统树中的精确位置。它们是位于柏科系统树基干的不同演化等级,还是属于一个包括现生杉木在内的单系类群,仍然是一个疑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史恭乐与国外同行组成的"蒙古白垩纪植物"研究团队系统研究并整体重建了产自蒙古国早白垩世的化石新种"周氏似纵(Elatides zhoui sp.nov.)"。研究成果10月8日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上。  相似文献   

14.
蜱是一个古老的类群,但由于体型小、吸血寄生等特性,致使其化石记录非常有限.全世界蜱类化石共计20种(包括2个未知种),且主要局限在美洲、欧洲及东南亚.中国疆域辽阔,蜱类物种多样,古生物的遗体、遗迹非常丰富,然而至今无蜱类化石的有关报道.总结并详细描述了目前已知的蜱类化石,一方面可以促进对包括蜱类在内的寄生虫系统演化领域的研究,另一方面希望引起中国科研人员对蜱类化石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这是泰戈尔诗集中的名句.当你仰望苍穹的时候,是否也会对着那片蔚蓝冥思苦想?亿万年前的空中,有哪些鸟儿曾振翅高飞?它们长什么模样?以什么为食?本文将带领大家走近辽西热河生物群,解读古鸟类化石这本无字史书. 在现生脊椎动物中,鸟类是仅次于鱼类的第二大类群,约有10000多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鸟类大多身披色彩斑斓的羽毛,拥有悦耳的叫声,并且善于飞行,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罕见的辽西热河古鸟化石 目前已知最原始的鸟是始祖鸟,发现于德国索伦霍芬地区上侏罗统地层中(距今约1.5亿年).从化石来看,始祖鸟同时具有鸟类和爬行动物的骨骼特征,因此被视为支持达尔文生物演化论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一观点得到普遍接受,同时也引发了关于鸟类起源与演化的激烈讨论.  相似文献   

16.
以辽西朝阳为中心发源地的热河生物群,迄今为止,已知的化石种类包括约100多种脊椎动物、300多种无脊椎动物、60多种植物.种类繁多、数量之大,世界罕见.发现表明:该地区极有可能既是鸟类起源和早期演化区域,也是某些哺乳类、鱼类和昆虫类群的起源和演化中心.此研究成果涉及现代生物界许多重要生物门类的起源和早期演化问题,为探讨地球陆相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和规律也提供了难得的线索和例证.  相似文献   

17.
长角的龟     
龟类有长角的吗?有,澳大利亚洛德豪岛更新世地层(经C~(14)测定,距今约两万多年前)中发现的宽头小角龟(Meiolania platyceps),就是一种长角的龟.该属龟类现知三种,另两种是马氏小角龟(M. mackayi)和欧氏小角龟(M.oweni)(有人认为后者可能为另一属).其中以宽头种的化石为最多,并有完整的头骨、甲壳和其它骨骼,最为科学工作者所熟悉.小角龟由于长相"怪诞","与众不同",引起了一些有关学者的兴趣.有人认为它是龟鳖类中最使人迷惑的种类之一.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2016,(1)
正埃德蒙顿龙的研究始于1917年,堪称最重要的鸭嘴龙科恐龙。目前这个属的化石记录仅限于北美洲坎潘阶与马斯特里赫特阶地层中。那么,为什么它们只存在于北美洲大陆?它们是如何演化的?它们的祖先是谁?与它同宗的"兄弟姐妹"又有哪些?平头鸭嘴龙类中的大块头儿鸭嘴龙类是一类演化非常成功的植食性恐龙,广泛存在于北美洲和亚洲的陆地生态系统,在欧洲及南美洲也有少量化石发现。根据头骨的形态特征,人们将鸭嘴龙类分为两大类:头顶平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辽西地区,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白垩纪翼龙化石。这件被命名为"猎手鬼龙"的化石进一步证实了我国辽西地区产出的翼龙组合与巴西东北部产出的翼龙动物群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演化关系呢?  相似文献   

20.
“半甲齿龟”化石有助破解龟甲形成之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淳博士及其研究伙伴,在英国Nature杂志报告了迄今为止最为原始的龟类化石。这种在贵州关岭出土的化石,有助于揭示长期困扰学术界的"龟甲形成之谜"。"2007年5月,我在一位曾帮我们做过化石挖掘工作的农民院子里,发现了一块准备用来搭建房屋的石板上有化石轮廓——现在我们知道那是龟的胸甲轮廓。这块化石比别的水生爬行动物都小,在我以往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