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八反"、"十九畏"作为中医药领域传统的配伍禁忌,一直沿用至今,但由于临床不乏反药同用治疗某些疾病突显奇效的病案,其是否确属绝对配伍禁忌,是众多学者及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是卫生部为解决中药材品种混乱问题,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颁布的具有权威性的法定标准.据统计,其1~20册共收载成方制剂4052个品种,其中含反药配伍的成方制剂65个,包括含"十八反"药对的品种43个,含"十九畏"药对的品种25个,既含"十八反"又含"十九畏"药对的品种3个.经分析可知,该标准含反药药对的成方中以乌头类与半夏、官桂与赤石脂配伍使用为多;其临床应用特点,含"十八反"药对的成方主要用于风湿痹病、跌打损伤,剂型以丸剂、膏药、橡胶膏剂为主,口服与外用比例相当;含"十九畏"药对的成方主要用于月经不调,以丸剂口服为主.在处方药味数方面,含反药药对的成方以16~30味的处方较多.  相似文献   

2.
中药十九畏在《元亨疗马集》、《牛医金鉴》中均称之为“诸药禁忌”,也就是说不能同用,应作中药十八反一样对待。据王天益考证“中兽医古籍文献十部之内共25个十九畏同用方例”。但水银配砒霜,川乌草岛配犀角,人参配五灵脂,狼毒配密陀僧则很少记载。笔者查阅了解放以后有关中兽医的文献资料,发现中兽医工作者对十九畏在兽医临证中的应用,有不少新资料,虽然缺  相似文献   

3.
中医是通过“四诊”“八纲”等法则,运用辩证论治的方法及中药配伍等各个环节来处理疾病,而最关键环节─—配方至关重要,如配错药品,不但影响疗效,而且还危及病人健康,笔者探讨处理疾病的重要环节─—配方中注意的几点,以供参考。一、注意“十八反”与“十九畏”“十八反”“十九畏”是中药配伍中禁忌的,作为中医药人员应牢记勿误,在此不予赘述。但“十九畏”与中药配伍中的七情之一“相贯”是否一回事?这是要弄清楚的。“十九畏”属禁忌范畴,而“相畏则是处方配伍之一,它们是截然不同的。目前有些杂志刊物报导:某些疾病可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十九畏"的历史沿革及研究现状,提出下一步开展"十九畏"研究的建议。回顾了"相畏"的含义衍变、"十九畏"歌诀的出现、目前《中国药典》对"十九畏"的相关规定。从文献记载、临床报道、实验研究3个方面论述了关于"十九畏"的宜忌争论。分析整理文献,总结"十九畏"在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可以看出,临床方面的研究多是从文献的角度,进行回顾性总结,从中挖掘整理"十九畏"反药组合的临床安全性评价和配伍应用规律。关于"十九畏"的实验研究主要从化学物质基础、药理学、毒理学几方面开展。总结了关于"十九畏"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十九畏"今后研究工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藏医泻治方临床合理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搜集《藏医经典文献集成》中关于历代藏医泻治方的古籍文献;共收集到92本有关藏医泻治方的古籍文献及356首藏医泻治方,应用SPPS Modeler 18软件分析法等方法,对其进行整理及分析,结果发现356首藏医泻治方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0的药物依次为白狼毒、长蝝诃子、巴豆、大果大戟、硇砂、大黄、漆树脂、荜拔、斑蝥、甘青大戟.其次,应用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分析法,将支持度设置为5%,置信度15%条件下发现94条藏医泻治方常用药对;其中白狼毒-长蝝诃子、白狼毒-巴豆、长蝝诃子-巴豆、白狼毒-大果大戟等是藏医泻治方2399条药对中最为常用的药物组合. 356首藏医泻治方剂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及组方关联最强的核心药对都以白狼毒、长蝝诃子、巴豆、大果大戟、硇砂等毒性较强的药物为主,而藏医临床上针对这些毒性药物具有非常严格的入药条件,必须经过专业的藏医炮制工艺技术,才能入药服用;同时,提高自身临床经验,确保泻治药物质量,搞清泻治药物炮制原理,掌握泻治疗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是藏医泻治疗法临床合理应用的前提和所需条件.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十九畏"的历史沿革及研究现状,提出下一步开展"十九畏"研究的建议。回顾了"相畏"的含义衍变、"十九畏"歌诀的出现、目前《中国药典》对"十九畏"的相关规定。从文献记载、临床报道、实验研究3个方面论述了关于"十九畏"的宜忌争论。分析整理文献,总结"十九畏"在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可以看出,临床方面的研究多是从文献的角度,进行回顾性总结,从中挖掘整理"十九畏"反药组合的临床安全性评价和配伍应用规律。关于"十九畏"的实验研究主要从化学物质基础、药理学、毒理学几方面开展。总结了关于"十九畏"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十九畏"今后研究工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药十九畏,不如十八反那样受到人们的重视。但随着对药性理论的深入探讨,中药十九畏实验研究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中药十九畏据高晓山等考证:最早记载于《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刊于公元1622年,从明初的一些方书、本草中均不见十九畏歌诀。川乌和官桂始见于南宋的《本事方》、《局方》看来十九畏最早也不会早于南宋。可以断定:十九畏的形成不会早于公元12世纪。是一组  相似文献   

8.
中药反畏禁忌,在中兽医古籍文献中早有记载。公元1608年出版的《元亨疗马集》中,“陈反畏忌,禁药须知”就有六陈、十八反、十九畏、妊娠服忌的记载。据高晓山等考证:谬希雍的《炮灸大法》(公元1622年出版)的十八反歌诀,比《元亨疗马集》还要晚14年。二者字句可以说完全一样。清代的《牛医金鉴》中指出:“诸药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芒硝外敷新近研究成果,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以“芒硝”和“外敷”为关键词,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中国学术期刊网,共检索出文献798条,经查重、帅选,共纳入文献73篇.结果:芒硝临床应用以外敷为主,芒硝外敷有单味芒硝外敷,如治疗肠痈肿痛、乳痈、痔疮、胰腺炎、静脉炎等;也有芒硝其他药物配伍联合外敷或与中医物理治疗方法联合外敷,如芒硝冰片外敷治疗下肢静脉炎、芒硝外敷配合红外照射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等.结论:临床外敷用法丰富,主要归纳为软坚散结、吸湿蓄冷、抗菌消炎几方面,疗效显著,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0.
2例老年心脏病患者服用异搏定、普萘洛尔或地高辛 ,引起心律失常 .治疗该病要严格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及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乌梅丸合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3月我院治疗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乌梅丸合痛泻要方,而对照组则采用黄连素片与654-2片,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梅丸合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可以迅速缓解症状、减少复发,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所谓药物的配伍禁忌,是指药物因配合不当而对患者产生不利的种种变化.临床实践中使用的药物的种类很多,每一种药物都有其物理化学特性,不同的药物它的药理作用也不尽相同,有时其药效截然相反,因此合理配伍用药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医学的发展,一些新药的配伍未列入《静脉药物配伍禁忌表》中,如在临床中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合并其它感染性疾病时,常采用白霉素、vitc、10%gs、5%穿琥  相似文献   

14.
中药干姜的配伍应用及药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车敏 《甘肃科技》2007,23(3):213-214
从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药理两方面归纳了干姜的性味,归经和临床应用.分析了干姜与黄连、五味子、附子、大黄、巴豆、厚朴等配伍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大黄性味苦寒 ,是一味泻火、破积、行瘀的要药 ,由于泻下力猛 ,有斩关夺隘之势 ,故称为“将军”,以川产者佳 ,故又名川军。如果少量使用 ,还有健胃作用。俗语说 :“良药苦口利于病”,说明大黄虽味苦 ,但其药用作用却是很大的。大黄很少单用 ,临床上常配伍使用 ,一般配伍都是要有一定的理论指导的 ,不能随心所欲 ,乱搭乱配。历代医药学家对大黄的配伍是很有讲究的 ,他们不仅有丰富的理论和经验 ,而且还有严格的配伍原则 ,主要体现在大黄与所配伍之药的相辅相成关系 ,尽可能使大黄的治疗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因此 ,研究大黄的配伍应用 ,是使用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拟对痛泻要方衍生方临床治疗IBS-D的疗效进行Meta评价.方法:通过检索中文常用三大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按照预设的纳排标准,检索及筛选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痛泻要方衍生方治疗IBS-D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独立研究者...  相似文献   

17.
笔者通过四年临床,对小儿湿热型腹泻的治疗,积累103例临床资料,总结出自己治疗方法。配以小儿捏脊,收效明显,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3例,其中周岁以下87例,周岁以上至14岁几例。病程最短3天,病程最长14天。二.治疗方法刘氏止泻方由葛根,车前子,甘草组成。具有清热渗湿利水止泻的作用。服法:每剂水煎15-20分钟,取计150毫升,分服3—5次。配法:如热重于湿者加双花,黄各;如湿重干热者加著香,在警;如泻重加少量米壳,效果尤著。配以小儿捏脊法,每日一次,3天为一个疗程.轻症1-2个疗程即愈,重症2-3个疗程,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冰片、芒硝防治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冰片、芒硝外敷,1次/d,对照组用红外线照射,2次/d。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冰片、芒硝外敷疗效显著,经济、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冰片、芒硝防治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冰片、芒硝外敷,1次/d,对照组用红外线照射,2次/d。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冰片、芒硝外敷疗效显著,经济、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通过对40例患者的疗效观察,以草Jie渗湿汤合龙胆泻肝汤内服,配以黄柏洗剂滴虫性阴道炎总有效率达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