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应用和发展MM4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系统,对1983年7月的川陕暴雨中尺度系统进行了一系列24h数值试验,其中包括:初始风场处理,物理过程和地形动力强迫对西南涡切变线发展的作用。结果指出:有辐散风场能为中尺度系统模拟提供良好的初始值,平均无辐散风则稍差;水汽凝结的潜热释放对中尺度系统发展的强度,结构有决定影响;而地面热通量相对前者略小;地面摩擦则对系统发展不利,表现为涡度汇,耗散动能并使低涡平移。高原地形构形对西南涡在四川盆地700hPa维持非常必要。同时证明,运用大尺度分析资料做中尺度预报是可行,用于中尺度诊断则不可取。  相似文献   

2.
3.
1983年7月末发生在川陕地区的大暴雨,造成陕南特大洪灾.大、中尺度天气分析指出:造成这次暴雨过程的直接中尺度系统是受控于稳定天气尺度系统的高原东侧西南涡和中-α尺度切变线;SW 涡初生于高原东侧西风气流汇合处、印度西南季风左半侧;西南季风活跃、副高东阻及中高纬冷空气的入侵形成了西南涡区斜压性质的对流不稳定;“东高西低”环流形势是低涡切变线生成、发展的有利条件,这反映了高原地形及系统异常的动力作用.诊断分析表明:SW涡是生成并发展于700hpa 的浅薄系统,具有暧湿中心结构.  相似文献   

4.
倾斜涡度发展与β中尺度低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尺度暴雨模式MRM1,对1998年7月21、22日湖北黄石的β中尺度低涡及特大暴雨进行数值模拟,采用湿位涡守恒原理对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物理量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β中尺度低涡是在低层θ水平梯度加大,θe等值线变得更加倾斜、近似陡立而发生SVD的情况下产生的。Pm1在本次特大暴雨过程中是主要的,大大超过pm2,低层对流稳定度绝对值的迅速减小造成垂直涡度的急剧增大,从而形成β中尺度低涡。因此,θe等值线变得陡立可能是气旋性涡度激烈发展导致对流性特大暴雨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1991年7月江淮特大暴雨期的一次低涡切变线过程进行热源和水汽汇的诊断,揭示了造成这次大范围洪灾的降水是大面积存在的强对流降水,加热区位于对流层中上部,而主要减湿区则位于对流层中下部,表现在视热源Q1和视水汽汇Q2的分布上出现了Q1和Q2的垂直积分形热非常相似,极值中心重合且大小近似相等。  相似文献   

6.
位涡守恒原理在中尺度低涡降水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Hoskins位涡理论思想从等压面位涡守恒和湿等熵位涡守恒的角度来研究对流层高层位涡扰对低层西南涡的发生发展影响,发现对流层高层位涡扰动是影响西南涡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对西南涡的影响表现出它有向南向下倾斜伸展的特点。高层湿等熵位涡面下滑的高度及风场的辐合强度与低层西南涡的发生发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应用位涡守情理原理能较好解释中尺度低涡发生发展成因。  相似文献   

7.
8.
9.
利用PSU/NCAR的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取1981年6月27日梅雨锋暴雨过程作为个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的降水结果同华东中尺度天气试验实测取得的该暴雨过程的稠密降水资料分析结果相比较,发现直到中β尺度程度上,两者的分布结构和演变过程等基本特征都是近于一致的,不论在观测分析中还是模拟结果中,几乎与梅雨锋都平行,均出现了α尺度(南,北)双雨带,它们均由整个中β尺度雨团组织和近乎东移所成,双雨带之间  相似文献   

10.
从加热廓线的角度对Kuo型方案进行改进,试图找到一种适合于云南低纬高原地区的积云参数化方案。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垂直加热廓线采用相当位温法比较适合云南低纬高原的中尺度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1.
中尺度涡冷暖特征的理论推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从理论上解释中尺度涡旋冷暖性质与涡旋旋转方向的关系,分析了涡旋的几何特征,并依据这些特征做了如下假设:中尺度涡具有对称的几何形态,涡旋中海洋要素沿径向具有线性变化的特征。从原始方程组出发,利用柱坐标系和上述假设条件,略去耗散力,不考虑涡旋切向的变化,并且忽略径向的速度,推导了中尺度涡的冷暖特征,解释了气旋式中尺度涡对应冷涡以及反气旋式中尺度涡对应暖涡等涡旋的运动特点。结果表明,中心对称形式可以作为对中尺度涡的几何特征的一个理想形态近似,在考虑上述假设条件的理想环境下,柱坐标系在研究中尺度涡的几何性质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13.
对管束间复杂区域流场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分析,针对管束绕流的具体困难,对现有基于Lagrange框架的离散涡方法进行了改进并提出相应的数值算法.改进后的算法只需用较少的涡元数量,使管束绕流的快速计算成为可能.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进行对比,发现无论是瞬时流场还是平均速度和脉动速度分布的结果,两者都非常吻合.证明提出的离散涡方法模拟管束间的单相流动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15.
从Navier—Stokes方程出发.应用渐近衔接方法研究了马蹄涡在均匀切变流中的发展。在外层,用涡方法模拟了上抛和下扫两种马蹄涡的发展过程,初步地探讨了有壁切交流中马蹄涡的相干性。例如发现两种渴都向基本流的第一主变形率方向偏转,不断受到拉伸而增强等等。在内层,通过直接求解Stokes方程而得到流场的发展过程,发现在外层扰动作用下,内层有新的涡产生并且随其厚度增加而缓缓升起。数值计算的结果与已有的流场显示结果相一致,从而说明涡动力学方法在研究切变层的拟序结构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化学反应器内的Taylor涡胞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在不同雷诺数Re条件下Taylor涡胞的结构特点及其生长方式受Re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Re的增加,Taylor涡胞先从上下两端部产生,并且底部固壁端Taylor涡胞的生成总要先于顶部自由面端部,随后Taylor涡胞由两端逐步向中心生长,直至系统的Re大于临界Re后,整个轴向间隙内均充满Taylor涡胞;轴向Taylor涡胞的强度并不一致,下端部固壁附近Taylor涡胞强于顶部自由面附近的Taylor涡胞,而中心位置的涡胞强度最弱.  相似文献   

17.
“93.5”黑风暴期间中尺度涡旋发生发展的涡源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3年5月4日-6日,在甸西北地区发生了一次极具破坏力的“黑风暴”,为了诊断这次黑风暴中尺度涡旋发生发展的涡源,便用了具有高分辨PBL参数化的MM4对该例控制模拟的输出资料和涡源方程。诊断结果表明:“93.5”黑风暴的发展与一个中尺度气旋性涡旋的发生和发展直接相关;总涡源的产生,发展及柱状垂直结构的形成和演变与黑风暴中尺度涡旋发展的涡度垂直结构和演变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离散涡方法求得非定常、不稳定流场,数值模拟了三种不同时刻高雷诺数下圆柱绕流结构的发展,从流谱图、等涡量线图和涡谱图可以清晰地看出从近场的初生卡门涡街,过渡到远场的二次涡街的过程,计算结果发现:远场离散涡有形成二个涡的涡对及三个涡的涡对的趋势,计算结果说明了流体运动中涡对结构的本质:由于来流是均匀的,没有加入任何拔动,当流体流过钝体时产生具有剧烈分离的不稳定流动,因此在远场形成的二次涡对及卡门涡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地形坐标系,设计了复杂地形热力和动力作用下中尺度天气系统对流云发展的二维数值模式,由模拟试验得出了与理论和观测事实完全一致的结果,即地形的动力热力抬升作用及充沛的水汽源和不稳定层结有利于对流云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西北东部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较高分辨率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2003年8月28日西北东部一次致洪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研究了中-α和中-β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对影响暴雨的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α尺度低涡越山后迅速生成发展,历时约14 h,少动,并激发了多个中-β尺度系统,在这些不同尺度系统相互作用下,形成了这次区域性暴雨.强降水主要出现在低涡系统的发展与成熟阶段.700 hPa以上稳定的大气层结,抑制了水汽和能量的垂直扩散,有利于水汽和能量沿低空向雨区输送.在暴雨区上空,水汽和能量以垂直输送为主,同时伴有大量潜能释放.暴雨区上空有明显的正涡(位涡)柱和发展旺盛的上升气流区,低层辐合中心位于650 hPa,高层辐散中心位于400 hPa,无辐散层位于500 h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