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不停留于分析名词谓语结构的语义或句法特点,而是立足于汉语的事实.以"元"为基础,从发生学机制上提出了"维度观"的"重新分析"论点,旨在挖掘汉语背后的"殊相",为人文科学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献上绵薄之力.同时也论述了汉语名词性词语的"述谓性"及层次性.对汉语教学与表达、汉语句法、句式及语义分析以及信忠工程等,有一些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2.
根据母语的不同,国际汉语师资可分为"母语为汉语"和"母语非汉语"两类。"母语非汉语"的国际汉语教师,即外国本土化的汉语教师,将是未来国际汉语师资的主要力量。因此,编写国际汉语师资培训教材应该面向师资的不同来源,注重功能目标为主导的模式,坚持"培训"与"培养"相区别的原则,尽力克服因编写缺陷导致的偏误。  相似文献   

3.
从台湾光复时期至蒋氏父子的统治时期,国民党努力推广国语,使台湾基本普及了国语。同时,国语与闽南话、客家话等汉语方言相互接触,逐渐形成一种很独特的语言接触现象,为汉语方言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案例。有关"地方普通话"、"汉语次标准语"的基本表述适用于台湾汉语方言与国语语言接触的研究。这个研究对现代汉语、汉语史、文化语言学研究和汉语教学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汉语复合词有同形多义现象,《汉语大词典》对复合词"结轨"、"结辙"释义不完整而且与书证不符合,两词书证前后矛盾,结合文献考证两词的义项,希望对《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语类"老"为基本单位,以"熟语"为认知理据,在"老"基本义——"年纪大"基础上,通过对汉语词、短语、句法平面的考察,挖掘出汉语"老"的附加义、情态义、文化义,从而弥补了汉语语法研究解释上的缺欠。  相似文献   

6.
"有"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高频词,它的意义丰富,使用广泛,且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本文希望通过对"有"语义及用法的历史演变进行分析,可以一窥汉语词语演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没有划界,何来跨界?在讨论汉语文学的跨界写作之前,我们或许有必要先思考以下问题:何谓汉语文学?汉语文学的边界何在?它与我们常说的"中国文学"有何区别?我们又该在什么样的语境之下讨论汉语文学以及汉语文学的跨界写作等问题?顾名思义,汉语文学强调的是文学的语言属性,而非以民族、国别或区域命名的文学。即便如此,当我们重提汉语文学时,其本身所蕴含的  相似文献   

8.
王继青  范瑜 《科技资讯》2011,(13):213-213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汉语教学就学科特点来讲,在德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汉语教材具有很多好的德育内容这就为"结合课文进行德育"提供了有力条件。其次,汉语教学还能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再次,汉语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德育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目前在汉语教学中进行德育也存在一些错误观点,只要我们认识到错误,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德育与汉语教学将会结合得更为紧密,教学效果也将会更好。  相似文献   

9.
无论在汉语还是在日语的对话过程中都避免用"死"这个字眼,这是两种语言的礼貌说法。在汉语和日语中,表达"死"的场合,代替"死"字用怎样的间接表达呢?二者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呢?文章首先对汉语和日语中表达"死"的间接表达进行考察,通过对比日语和汉语中"死"的间接表达的异同,来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死"的间接表达。  相似文献   

10.
运用类型学的方法比较汉语"跳"和英语对应单词"jump"在汉英中型语文词典中的释义情况,发现"跳"在汉语词典中有6个义项,而"jump"在英语词典中有20多个义项,英汉释义数量悬殊值得思考。运用语料库技术穷尽性地标注了含有"跳"字的30000条共计150多万字的语料,在《现代汉语词典》已有义项的基础上,又发现了4个义项。  相似文献   

11.
分裂句的功能是突出句子的某一成分。汉语分裂句结构有六种变体,其中"是"为焦点标记,"是"和"的"之间说话者想要突出的成分被称为焦点,属于认定焦点的范畴。汉语分裂句的焦点结构按照语义特征可以分为五大类,值得注意的是,焦点标记"是"后的最邻近成分不一定是焦点。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中的名词复数后缀-(e)s和汉语中的"们"都是后附成分,都不能单独使用,都没有独立的词汇意义而只表示"复数"这一语法意义。汉语中有"数"的语法范畴,只是汉语中复数标志的普遍性和数的内涵与其他语言不尽相同,这正是语言个性特点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郭俊 《科技信息》2013,(16):213-214
"小句中枢说"是邢福义先生在《小句中枢说》和《汉语语法学》里提出的建构汉语语法学系统的理论假设,并由此演绎出的汉语语法学的学科体系,标志着汉语语法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重要阶段。本文拟从"小句中枢说"的理论体系、价值意义、重视视点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以使我们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英汉民族"马"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理解英汉语"马"概念隐喻奠定了认知基础。通过隐喻认知,"马"实现了从特定的具体概念向多个抽象概念的转变。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系统地对比分析英汉语中的"马"概念隐喻投射,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共享大多数"马"概念隐喻投射,但是英汉语各自特有的"马"概念隐喻投射分布不均衡。进而也证明了认知的重合性决定了英汉语"马"概念隐喻的偶合;认知的差异性导致了英汉语"马"概念隐喻的失配;认知的趋同性推动了英汉语"马"概念隐喻的交融。  相似文献   

15.
严佳  穆连涛 《科技信息》2011,(31):262-262,274
受"汉语易学轮"的影响,许多来华耶稣会士认为,汉语语法较拉丁语法更为简单易学,因此与同时期的汉语语音、词汇研究相比,汉语语法研究相对薄弱。尽管如此,这一时期仍有两部有关汉语语法研究的著作完成,尤其是马若瑟的《汉语札记》,更是代表了这一时期来华西方人在汉语语法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并对日后来华西方人的汉语学习具有相当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多语环境下的云南省,对外汉语之"外"有其更广阔的涵盖范围,汉语普通话的教学和推广显现出丰富的层次性,因此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既要有体现"外语"层面特色的课程设置,也应有体现"二语"层面特色的课程设置。分析探讨汉语作为"二语"在多语环境下的习得策略,同时认为一种共同语在多语环境下的习得和推广,涉及的问题和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这一背景下不仅要使汉语普通话教学成为一种技能的传授,更应该使汉语普通话成为搭建在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近代汉语介词"经"是从表示"经由(某处)"的运行动词"经"发展而来的。介词"经"有四种功能,可以表示处所、时间、对象、范围等。"经"是首先获得表示处所的功能,然后陆续获得其他三种功能的。近代汉语介词"经"的诸功能均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相似文献   

18.
汉语是一种单音节的语言,又是一种具有双音化节律特征的语言,这就决定了汉语语法有两个基本单位,一个是字,一个是词.字的界定在汉语中是清晰的,词的界定在汉语中有一定的模糊性,因为大多数词在本质上是一种字组,而字是汉语组织的基点,具有很强的分析性,任何字组在凝固性上都是先天不足的."字"与"字"既可以合起来组成一个语义相对统一的单位,又可以分开来游离出这个组合,回复其本身的字义.本文探讨了汉语语法基本单位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将来时标记在人们使用的过程中发展出了表示认识情态的用法,这种现象在英汉语中都有存在。本文以语法化理论为基础,分析英汉语中将来时标记向认识情态发展的现象。分析发现,汉语主要是"将"与"要"这两个词,英语则主要集中在"begoingto、will、shall、should"这几个词。  相似文献   

20.
《潍坊学院学报》2016,(1):96-98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通过特色鲜明的模块教学,优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一)以汉语语言知识为核心,构建专业特色鲜明的语言课程模块,培养语言知识的"专家"。(二)以中国文化知识为前提,构建多角度、宽视野的文化课程模块,培养博采众长的"杂家"。(三)以教育学知识为主导,构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色课程模块,培养教学技能过硬的"教育家"。(四)以交流学知识为辅助,构建讲求实效的交际礼仪课程模块,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应变能力强的"外交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