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正虽然普通大众对于南极的热议才刚刚掀起,但人类世界对南极的科考历史却历时弥久。1911年,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以国家荣誉为目标,将代表成功的旗帜插在了南极大陆上。此后多年,各国探险家们竞相前往,直至1985年,中山科考站在南极半岛建成,中国科考队对于南极的征程也越发稳健深远。2017年11月,中国南极科考团队正式开始了第34次南极科考任务,并预备在恩克斯堡岛建立中国在南极的第5个科考站。加上此前的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4座南极科考站,中国的南极科考即将进入“五朵金花”的时代。中国已成为“南极一线国家”。  相似文献   

2.
比利时国际极地基金会揭开了世界上第一个零排放极地科学站"伊丽莎白公主站"的面纱. 科学家称,"伊丽莎白公主站"将成为一个能源完全自给自足的研究基地,科学家将在世界上最荒凉的环境之一南极洲研究气候变化的影响而不留下明显的污染标记.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4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2014年2月8日建成开站.作为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后我国在南极建设的首个科考站,泰山站是我国极地科考史上又一个新起点,也必将成为我国迈向海洋强国的又一坚强基石.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21,(7):48-51
1980年1月6日-3月21日,应澳大利亚政府邀请,受中国政府派遣,张青松与董兆乾抵达澳南极凯西科考站,作为期两个月的访问和考察.他们由此成为首次登陆南极大陆并进行考察的中国科学家,拉开了中国40年来矢志不渝探索和认识南极的序幕.  相似文献   

5.
贾鹏 《科学大观园》2011,(20):40-41
曾亲眼见证了钢筋铁骨的国家体育场"鸟巢"从无到有的震撼施工现场。而如今正站在伊丽莎白女王奥林匹克公园里左顾右盼。这里绝对算得上一个"大工地",来自世界各地的工人们正如火如荼地忙碌着。而身后一座诡异的钢铁建筑正在渐露峥嵘,它就是矗立在主体育场"伦敦碗"旁的安赛乐米塔尔轨道塔———座由1500吨钢铁"扭曲"而成的伦敦新地标。  相似文献   

6.
南极是地球最原始的海洋环境之朱利安·古特是南极科考队的首席科学家。南极科考是国际极地年研究计划的一部分。这位科学家表示,在南极发现的生物至少有30种似乎是科学上的首次发现。研究人员在南极海床的一块水域记录了大约1000种生物,这个地方比较温暖,科学家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05,(11):4-6
珠峰身高测量全解密珠峰———地球之巅。2005年5月18日,我国科考队员将再次站在峰顶,重新给这位“巨人”定身高。珠峰的测量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海拔5600米之前———水准测量法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陈现军告诉记者:“总体来说,此次测量珠峰行动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从拉孜出发行进500公里到达珠峰5600米处;另一部分从5600米起使用觇标、G PS、雪深雷达综合测量峰顶高度。”据介绍,所谓水准测量法是指从最初的基准点———青岛海拔基本面开始,每35米设立一个标杆,用水准测量仪计算两边标杆尺度的变化,在水平视线内测出两根标…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11):12-13
针对南极环境与气候的显著变化以及在全球变化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科学中的重要地位,本着维护我国在南极环境和资源的国家权益,通过在南极地区开展持续的科考活动,大量获取南极冰盖、海洋、大气、空间环境、地质观测数据和样本,从不同的学科和时间尺度上揭示南极关键过程的变化规律,提高我国在全球变化科学、资源开发利用、空间科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能力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22,(2):14-15
以青藏高原和南极冰雪高原为代表的高海拔极区科考对于开展地球与生命演化、全球气候变化等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战略意义,是我国高度重视的重大科学工程.但目前高海拔科考活动仍然主要依赖人力开展,高海拔地区的极端气候气象、复杂环境地形和恶劣生存条件对人类活动影响巨大,严重制约了科考活动的深入程度.2017年,我国开展了第...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21,(7):46-47
“主要是因为我的英语相对好一些.”在被问及如何能从科研工作者中脱颖而出,被选中首赴南极科考时,董兆乾谦虚地说.头发花白、精神矍铄,言语间时不时爆出一串爽朗的笑声,这就是董兆乾,他是最早登陆南极的中国科学家之一.  相似文献   

11.
5月19日,游客在美国新泽西州杰克逊的一座游乐园乘坐世界上最高最快的过山车。该过山车高139米,速度达到了205千米每小时。——新华社/法新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宇航局黎明号探测飞船近日传回大量谷神星的新图片。黎明号任务组的科学家通过图片发现,在这颗矮行星地表上隆起了一座高约5000米的孤山,形似"金字塔"。此外,图片上还能看到谷神星地表闪烁着大量神奇的光点。关于这座神秘山体的起源和构成以及神奇光点的形成原因目前仍旧是一个谜。这些图片是黎明号飞船在第二地图绘制轨道上拍摄到的,该轨道距离谷神星高度约4400千米。仅在6个月前,对"黎明"号飞船来说,谷神星还仅仅是一些光的像素。然而,随着飞船不断降低轨道高度接近这颗矮行星,越来  相似文献   

13.
冰海中的"热岛"南极大陆到处冰天雪地?用科学家的眼光看,这种论断不算严谨,原因在于南极还有火山——埃里伯斯山是这颗星球上最南端的活火山。"冰火两重天"的奇异环境,吸引科学家们辗转来此,一探地质演化与生物进化的奥秘。当然在见识"冰火两重天"的奇景前,初来此地的探险者都得通过极地适应性训练。埃里伯斯山诞生于130万年前,在一次次喷发中逐渐崛起,现在的高度是3794米。站在雪原上远远望去,  相似文献   

14.
位于瑞典南部的马尔默市内的90度旋转大厦,不久前被世界摩天大楼网站评选为2005年世界最优秀的摩天大楼。该网站评委称赞这座旋转大厦的设计和施工体现出了探险精神和创新意识。据《瑞典日报》报道,在2005年世界所有新建摩天大楼中,由世界著名设计师、西班牙人圣地亚哥·卡洛特拉瓦设计的这座旋转大厦无疑是最出众的。它所体现的表现主义张力,使得旋转大厦从任何一个角度看上去都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这座高190米的54层居民大楼分9个不同区,总共147套公寓,具有33种不同形式。由于大厦从一楼到顶楼旋转了90度,每套公寓不仅拥有充足的自然光,…  相似文献   

15.
美公司拟建蘑菇形空间站 据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在进行太空旅行时会面临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应对微重力的太空环境.微重力或者零重力可导致骨骼和肌肉退化.美国“联合太空结构”公司表示,他们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建造一座可产生人造重力的新型空间站.这座新空间站在设计上呈蘑菇形,通过旋转产生人造重力. 联合太空结构公司的设计师比尔·坎普和特德·马泽卡设计了这个“太空蘑菇”.  相似文献   

16.
正1558年伊丽莎白即位时国库完全空虚,1600年英国却因其强大的工业、商业和农业,跻身于欧洲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国家之列。尽管导致英国由衰及兴的因素很多,但伊丽莎白一世的用人政策,无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对伊丽莎白一世而言,有关英国兴衰的一个基本问题是:通过任人唯贤和德治,包括摆脱奢侈腐败的贵族政治,从而获得解放。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1558~1603)是英国历史上最不寻常和最为重要的时期。1535年,整个英国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在海风中醒来就可以欣赏海景时,那是否愿意考虑搬入一座漂浮城市!一个由海洋生物学家、海上工程师和环保专家共同计划的一座漂浮城市或"海上家园",估计最早于2020年问世。这或许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宏伟计划,但这个科研组已解决了设计问题,认为半独立的城市将成为解决世界难题的完美地方。他们计划建造配有水产养殖场、漂浮医疗中心、医学研究岛屿和可持续能源基地的漂浮岛屿。该项目发言人乔-奎尔克说:"第一座城市将建在一个由11个矩形  相似文献   

18.
德国汉堡正在建造世界上第一座藻类发电建筑。这座由西班牙工程公司Arup设计的生物反应器内装有微藻类。这些能够产生生物量和热量的藻类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此外,这一系统还能为整座建筑隔热保温,隔离噪音。目前,这座建筑的西南面和东南面已安装了129台尺寸为2.5米×0.7米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23,(3):22-25
<正>面临国内外生物育种技术的巨大差异以及日益动荡的国际局势,发展分子育种技术、推动分子育种产业化应用,既是保障中国农业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生物育种产业从业者面临的重大机遇。都说中国是“种花家”,中国人是“种菜民族”。从小区绿化到南极科考,从普通农田到“天宫”空间站,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会被我们撒下希望的种子。  相似文献   

20.
2002年3月,南极巨形冰架在短短1个月内崩塌。事隔1年多,北极也传来了冰架破裂的轰鸣声。沃德·亨特这座北极最大的冰架、也是北半球最大的冰架,在冰天雪地中坚守了3000多年后,终于崩裂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