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苯乙烯(St)为单体,对苯乙烯磺酸钠(NaSS)为共聚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制备了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PS)功能微球,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动态光散射(DLS)、Zeta(ζ)电势分析仪、核磁共振交联密度仪、同步热分析仪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交联剂、共聚单体的用量对微球粒径及表面电荷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微球粒径在100~400nm 之间,表面带负电荷,呈单分散性;共聚单体用量增加,微球粒径减小,表面ζ电势增强;微球表面电荷基本不随放置时间变化而改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
以“Cr~(2+)+BPO”体系,在0~40℃下,引发了一系列烯类单体的聚合。该体系引发的活性自由基聚合反应对单体结构有如下的选择性:α-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在不高于30℃时能进行活性自由基聚合;其它烯类单体,如丙烯酰胺、丙烯腈、苯乙烯以及α-碳原子上不带甲基的丙烯酸酯类单体,均不能进行;而丙烯酸和α-甲基苯乙烯则不能被引发聚合。当温度高于30℃时,α-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只能进行一般的自由基聚合。根据聚合结果,讨论了该体系引发活性自由基聚合反应的机理。利用“Cr~(2+)+BPO”体系,使MMA与丙烯腈进行嵌段共聚,共聚产物经分离,得到了较纯的嵌段共聚物,并予以表征。采用ESR和可见光谱,探讨了“Cr~(2+)+BPO”体系陈化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α-甲基苯乙烯(α-MS)是生产苯酚和丙酮的副产物。六十年代以来,国外就对α-MS进行开发研究。近年来关于聚α-甲基苯乙烯(Pα-MS)已有许多专利报道,其共聚物已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和涂料等领域。而国内对此尚未充分利用。近年来,国内开展了利用大单体进行接枝、共聚这一新技术的研究,我们也合成了  相似文献   

4.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为单体,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为乳化性单体,聚丙烯酸盐为稳定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碳酸氢钠为电解质,采用无乳聚合法合成了苯丙四元共聚乳液,并对原料配比及合成条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甲基)丙烯守其酯与三氟乙酐反应合成了成三种新型含氟单体: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酰氧乙酯、丙烯酸三氟乙酰氧乙酯和丙烯酸三氟乙酰氧丙酯。测定了三种单体的摩尔吸光系数、折光率和密度等参数;并通过与苯乙烯进行自由基本体共聚分别测定了三种单体的竞聚率,计算了三种单体的Q、e值。  相似文献   

6.
以异丙基苯钾(n-Cumyl potassium)作引发剂,α-甲基丙烯酰氯为终止剂,用阴离子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分子量、不同组成的新型聚(苯乙烯-环氧乙烷)(疏水-亲水型)嵌段大单体[Poly(St-b-Eo)-MA magromer]。用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进行了鉴定并测定了它的数均官能度(?)_n,对大单体与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在不同条件下的共聚反应也进行了研究。发现反应条件对大单体和烯类单体的共聚速率均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室温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的作用下,利用2,2′-联吡啶、氟硼酸和乙酸钯组成复配催化体系催化一氧化碳和苯乙烯共聚,合成了聚(1-氧代-2-苯基丙撑).利用元素分析、示差扫描量热、热质量分析及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共聚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钯复配催化剂在离子液体中对一氧化碳和苯乙烯交替共聚的重复性,使用4次后钯复配催化剂仍有催化活性.通过对比发现在聚合过程中钯复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明显优于加入2,2′-联吡啶和乙酸钯二者混合物的催化效果.分析了离子液体的用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钯复配催化剂对一氧化碳和苯乙烯交替共聚的催化活性可达3.49×103g/(mol.h).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增容原理,以丙烯酸甲酯(MA)、α—甲基苯乙烯(α—MS)为增容改性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乳液共聚,所得共聚物与氯化聚乙烯(CPE)共混得MMCS合金。研究了改性单体、CPE用量对树脂力学性能、流变性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树脂的微观结构与形态  相似文献   

9.
光折变全息图的热定影及H+数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Ce∶Fe∶LiNbO3晶体的体全息信息存储和热定影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对不同空间频率的体全息图进行热定影所需的最小离子数密度,在国内首次对铌酸锂晶体中离子数密度进行了测试,并在不同的记录角度条件下进行了热定影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以苯乙烯为聚合单体,二乙烯基苯为共聚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珠体,然后用浓硫酸磺化制得阳离子交换树脂。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成功制备了阳离子交换树脂。试验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浸泡过离子交换树脂的NaCl溶液的方法测定交换容量的大小为4.50 mmol/g。以宁夏固原市自来水为研究对象,用制备的苯乙烯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对其进行软化,采用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滴定法测量自来水浸泡阳离子交换树脂前后硬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制备的离子交换树脂交换性能良好,降低了固原市自来水的硬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各种乙烯基单体进行溶液共聚,研制出能同时适用于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等多种常见塑料材料的溶剂型热溶转印胶.运用溶度参数原理选择共聚单体,探讨了由引发剂用量引起的分子量变化对性能的影响,找出了符合适用要求的引发剂浓度范围,研究了反应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确定了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合适配方及反应条件.对合成的产品的性能进行了DSC测试.  相似文献   

12.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四氢呋喃(THF)为极性添加剂,环己烷为溶剂,四氯化硅为偶联剂,合成了α-甲基苯乙烯(Ⅰ)与丁二烯(Ⅱ)星形共聚物。综合考虑了[THF]对聚合速度、平衡转化率及聚合物结构的影响。在Ⅰ段及Ⅱ段聚合时,分别选择[THF]为0.5M和0.05M。20℃下,Ⅰ的初始浓度为4.0M,转化率为~70%,平衡后加入少量苯乙烯单体共聚可使Ⅰ的转化率提高到80%。对所得星形共聚物用光谱、DSC及电镜等方法进行了鉴定。聚α-甲基苯乙烯段的玻璃化温度达150℃左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对改性PPTA(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四元共聚作了研究,探索了四元共缩聚反应时单体的最佳配比,并对共聚体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引入较少量的第三、第四单体所得四元共聚体不仅基本保持了PPTA原有的优良性能:耐热性与PPTA相近,溶解性能优于PPTA。而且作为改性引入的第三、第四单体用量比较少,从而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4.
一类具有光学活性胆甾液晶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介晶单体十一烯酸胆甾醇酯(M1)和非介晶手性单体十一烯酸薄荷醇酯(M2)通过接枝共聚引入聚甲基含氢硅氧烷(PMHS)中,制得系列侧链液晶聚合物P0~P8·通过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析(TGA)、偏光显微镜(POM)、X射线衍射分析(WAXD,SAXS)等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热致液晶性能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聚合物P0~P8均为胆甾型热致液晶,具有较宽的介晶相范围,呈现出典型的胆甾液晶彩色Grandjean织构及油丝织构,但其液晶性能在非介晶的手性单体M2质量分数大于30%时开始变弱·聚合物都具有较高的热稳定...  相似文献   

15.
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甲基丙烯酰胺的共聚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甲基丙烯酰胺的共聚合,发现: (1)当共聚体中甲基丙烯酰胺含量在20%以下时随甲基丙烯酰胺含量增大,共聚体的软化点由135℃提高到162℃;布氏硬度由24.4kg/mm~2提高到32.2kg/mm~2;冲击强度改变的规律性不够明确,但总的来讲是有所提高(由13kg cm/cm~2提高到15kg cm/cm~2左右);而透光率则保持为92%不变。当甲基丙烯酰胺含量超过20%时,软化点及硬度随酰胺含量的增加改变不大,而透光率则稍有降低。 (2)共聚体系用ABN引发或用热引发聚合所得共聚体性能相近,而用BPO引发则产物软化点低约30℃左右,布氏硬度低4~5kg/mm~2; (3)将共聚体于空气中放置后硬度明显地降低,软化点也有下降,酰胺合量越高,性能下降越快。这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潮气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苯乙烯/丙烯醛共聚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乙烯(St)和丙烯醛(Al)为单体,采用无乳化剂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带有活泼醛基的功能型苯乙烯/丙烯醛共聚微球。通过傅里叶红外测试仪(FTIR)测试证明了醛基的存在;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微球的形态和大小;并讨论了不同单体配比条件对微球形态和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阳离子聚合的引发—转移(inifer)技术[1],首先合成α,ω-端氯基遥爪聚异丁烯(Cl-PIB-Cl),再以它为大分子引发剂,AlEt2Cl为共引发剂,对-甲基苯乙烯为单体,合成对-甲基苯乙烯、异丁烯三嵌段共聚物。用核磁、凝胶渗透色谱等方法,对产物进行表征,证明以端氯基聚异丁烯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对-甲基苯乙烯聚合,制得的产物是PPMS-b-PIB-b-PPMS三嵌段共聚物。用核磁、紫外方法测定了共聚物中对-甲基苯乙烯的含量,两者结果相一致,并且产物的分子量及组成比与预定值相符。  相似文献   

18.
该涂料所用的水溶性树脂是以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通过共聚后再用胺进行中和形成胺盐而实现水溶性的。配以六甲氧甲基三聚氰胺树脂作为交联剂,制成水溶性热固型丙烯酸涂料。本文通过实验结果,讨论了影响树脂水溶性和涂料性能的诸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以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为单体,采用浓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得到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通过热失重分析仪研究了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的热降解性能,并研究了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等对该微球粒径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用量越多,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粒径越小;二乙烯基苯用量越多,微球粒径也越小.  相似文献   

20.
乙醇作溶剂,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聚合时间、聚合温度、引发剂类型对N-对甲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的共聚活性的影响,得到最佳聚合条件。通过GPC分析,测得共聚物分子量。通过红外、核磁共振的拼命测定,证明N-对甲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聚合时能有效地打开双键,聚合按交替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