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暴力美学"是电影拍摄中一种由杂耍蒙太奇发展出来的技巧论形式美学观念.常因镜头过于血腥暴力,给观众带来理解的难度.通过对"暴力美学"形式感的解析.阐释"暴力美学"所负载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化作用,分析日本的"暴力美学"电影<大逃杀>的主题:对人性的弱点投以最大的同情和悲悯;同时.还极力刻画人性的温存,人性的美好.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80年代起,暴力美学作为一种新的电影创作风格和手法开始频繁地出现于一些电影作品中。本文从古典文学艺术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论中汲取营养,对暴力美学的外在表现和产生的心理原因、社会原因进行了具体论述,然后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导演的作品,将暴力美学的特点归纳为对力量的崇尚,形式的美化及人性的解放的总结,并论述了暴力美学体现的时代精神。关注暴力美学的发展对电影艺术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霄 《科技信息》2010,(12):I0140-I0140
北野武,日本著名导演,他在日本电影史上是是继黑泽明、小津安二郎、大岛渚等导演以后最著名也是最有成就的导演,也是目前日本最具人气的导演之一。在北野武所拍摄的电影中大多都涉及了暴力的主题,其电影以"沉默暴力美学"著称,这种暴力美学风格体现在听觉上就是北野武在他的电影中创作出了静穆、悲壮的语言、音乐、音响。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是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发生的,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武力政治开始的,用暴力形式维护的政治统治的同时,也用暴力维护原始的神秘信仰。在缺乏暴力保障的小邦周,只能通过“礼乐”进行精神统治,试图打造一种人的美好精神生活和社会控制有机结合的德性政治。由于“自私”的人性最终使得美好的德性土崩瓦解,进而形成了意识形态的精神控制和制度化的政治精神生活。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精神控制的有效武器,科举教育制度以及它所催生的宗法社会直接剥夺了人生存发展的意义,使人成了为“意识形态”的附属品,导致了古代社会意识形态的终结。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节奏”在各种艺术中的内涵的分析,并探讨了以往电影理论中对“节奏”分析的失误,提出并探讨了“叙述性节奏”和“表现性节奏”的概念、内涵及在电影中的具体表现,由此揭示了它们的电影创作及欣赏中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托尔斯泰在其学创作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忏悔人物形象,作通过这些人物的生活故事及精神性能的发展变化力图说明:对自己的忏悔是洗刷灵魂污垢的最好形式,是体现“勿以暴力抗恶”、“博爱”、“道德上的自我完善”的具体行为。促成其“忏悔意识”产生的原因有三“一是人性善的伦理道德观;二是浓厚的宗教思想;三是与俄国社会主义历史和现实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瑞典导演伯格曼的电影《假面》所进行的电影美学方面的文本分析,探讨存在于人类的言语与沉默之间的哲学与美学关系,并进而探讨电影作为一种语言的形式的本体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柏子》作为沈从文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之一,充分地体现了他笔下湘西下层人民的“生命形式”。本文试图对其下层人民进行关照,来探讨一种没有道德枷锁的人性哲学。这种人性哲学以“人性”统摄一切,“人性”被视为最高的准则。《柏子》中具有特异“生命形式”的个体在卸下传统道德枷锁后,活得本真而有人性,成为一群自由自在的精灵。在当今社会,它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建构理想的“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日本文化中多有对武力的崇尚和赞誉,也正是在这样的崇尚中,他们的民族性格中充满了扩张和掠夺的欲望。这是一种原始人性的暴露,但更是被欲望扭曲的人性的表现。本文通过对大江健三郎作品《万延元年足球队》中暴力描述的分析,试图揭示出暴力与荣耀、自杀的关系,以及暴力背后人的畸形生存体验,最终在完成对日本文化暴力信仰解构的同时,提出了如何在暴力之后的废墟之上重构人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将DV电影的本质特征概括为“个人化写作”,并进而阐述了“个人化写作”的内涵、DV电影“个人化写作”的技术、经济基础及其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11.
康德美学主题一直是康德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研究者们一般从康德哲学的角度去解释康德美学问题,他们认为康德美学是其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康德美学是用来沟通认识与道德之间的鸿沟的。而实际上,康德美学不仅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更起到了综合的作用。它通过"自然与自由和谐论"将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综合起来,其内在深意在于从人类学意义上完成其先验人类学的建构。其目标是用来沟通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保持人的独立人格和尊严,从而完成自身道德人格的建构。但是由于康德是从先验的角度来阐释这一主题的,因而其美学是未完成的,但它却为未来美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当代艺术的发展使得艺术的内容、表现形式、创作主体观念都在发生变异。当代艺术家颠覆了传统的艺术观念、美学信念,更多地体现崇形式、重表现、反传统、非理性。我们对当今的哲学、美学、艺术哲学进行的一些思考都要以艺术现象及其背后所隐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变异为出发点,在批判性的检视中重新思考美的定义问题和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建筑空间美学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建筑、空间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透过国内外著名建筑物概述了建筑空间美学,从灵动空间之美、虚实空间之美、流动空间之美及序列空间之美分析了建筑的空间之美,并探讨了建筑的空间设计.  相似文献   

14.
工业技术并非文明暴力的代名词,而是人类突破自身局限的能动体现.工业技术文化与生态文明之间,也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而是可以实现共生共存、相互促进的和谐对象.从生态审美的角度来看,工业技术文化既是认知论美学的认知领域,又是存在论美学的现实场域.技术审美文化不应当成为一种脱离身体、灵肉、大地的美学异类,而应当回到自然与人共生和谐的生态审美世界中来,回到人类自身的感官存在中来,在生态文明时代确立新的美学标准.  相似文献   

15.
叶适的文学思想是与他的哲学思想相互表里的,论文主张“意特新、语特工、韵趣特高远”的“三特说”,概括了“德艺兼成”的审美原则,并贯彻了“尊古而不陋今”的批判继承精神。  相似文献   

16.
红色理性与主题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理性是一整套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的理论和原则,其核心理念即“暴力革命论”,深层内涵是以全人类为本位的人道主义。它与政治理性和人文理性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区别和联系,对革命战争文学创作文本的主题意蕴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它的指导下,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和革命人道主义成为革命战争文学主题意蕴的主导精神。  相似文献   

17.
红色理性是一整套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的理论和原则,其核心理念即“暴力革命论”,深层内涵是以全人类为本位的人道主义。它与政治理性和人文理性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区别和联系,对革命战争文学创作文本的主题意蕴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它的指导下,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和革命人道主义成为革命战争文学主题意蕴的主导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主题乐园餐厅是乐园主题文化具象化的重要载体,餐厅的环境特征是顾客直接接触与感知的实体,环境特征的合理配置直接影响顾客的用餐体验.聚焦主题乐园餐厅,基于改进的DINESCAPE量表衡量顾客对主题乐园餐厅的环境特征感知,并验证其与服务质量期望与感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 主题乐园餐厅环境特征的总体感知水平较高,尤其在舒适氛围营造、餐桌主题布置、餐具质量以及服务人员数量等方面比较突出,但对主题乐园餐厅休闲氛围的感知较低.2) 不同性别样本对主题乐园餐厅环境特征的感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服务质量期望与服务质量感知的差异存在显著性,男性对服务质量期望和服务质量感知的均值均高于女性.3) 主题乐园餐厅的环境特征对顾客服务质量期望与感知均产生正向影响,其中,设施美观、服务人员、餐厅布局、环境氛围、餐桌布置及照明采光均会对顾客的服务质量感知产生正向影响;此外,顾客服务质量期望会对顾客服务质量感知产生正向影响.4) 消费次数对餐厅环境特征与顾客服务质量感知之间的路径、餐厅环境特征与顾客服务质量期望之间的路径、服务质量期望与服务质量感知之 间的路径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平面化”主要指:人物平面化,情节、结构平面化,背景平面化,主题平面化。“平面化”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审美特征之一,这一审美特征突出地表现在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当中。  相似文献   

20.
James Joyce employs the symbolic technique in the novel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 to depict the complex inner mind of the protagonist.The images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Joy's aesthetics.The reappearance of these images reinforces and unifies the theme of the novel which eventually makes the novel a complete whole.This coincides with Joyce's principle of "wholeness".In this paper,mainly two images the "bird" and the "water" will be analyzed.Their symbolic meaning chang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tephen in different chapters.Sometimes they are symbols of threat and pressure;sometimes they are symbols of freedom and flight,which coincides with Joyce's exile aesthe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