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传统小提琴与计算机音乐中的小提琴音色有很多相似之处。计算机音乐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模拟的,是传统小提琴的复制品。通过对这两者之间的历史发展差异、发声原理、音色变化、制作成本以及学习过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论述,希望两者之间能相得益彰,使计算机音乐在今后的发展中发挥其更大的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分析小提琴音阶中各音的谐音分布情况,以探究小提琴谐音能量的分布规律,提出在小提琴音色分析中应着重分析的谐音.通过对小提琴3个八度音阶的音进行频谱分析,使用高斯混合模型对小提琴谐音的能量分布进行建模,并对不同小提琴的谐音能量分布模型进行比较,调查各频率段不同琴的谐音能量分布规律之间差异的显著性.传统方法对单个音进行谐音分析,谐音分析结果仅针对一个被研究样本.本文方法根据音阶中所有音的频谱分析数据,在频域内为此小提琴谐音的能量分布建立模型,研究其规律,所以较传统方法更具有概括性.实验得到的结果显示:在调查的小提琴前12号谐音中,谐音的能量分布具有差异性,部分显示出比较显著的差异,如2号、6号、12号谐音,部分谐音分布规律的差异性不具有显著性,如5号、9号、11号谐音.此研究结果为小提琴各谐音对音色的影响,或者乐器质量等方面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罗文凤 《科技资讯》2014,(30):212-212
该文通过阐述中国小提琴音乐艺术民族化道路过程中形成的第一次创作高峰期的典型作品。从西洋作曲技法、西洋各种音乐思潮对中国小提琴艺术的影响;中国作曲家在当时中国现实社会环境背景中,继承和发展中国民间民族音乐,创新小提琴音乐艺术。自觉主动进行小提琴音乐艺术民族化创作。艺术家们认识生活、表现生活、塑造形象的作品,重现了人们生活及人民心声。论证了五四新文化运动至1949在中国形成的中国小提琴音乐艺术第一次高峰。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中国小提琴音乐艺术民族化道路的小提琴音乐艺术的早期传播,根据资料和已确定音乐史综合阐述小提琴音乐艺术早期传播的表演、创作及教育形成的历史原因。呈现给读者,观察一个真实的小提琴音乐艺术的历史变迁过程。通过对小提琴演奏、小提琴作品创作、小提琴表演教育三个方面的描述,论证小提琴音乐艺术如何从西方音乐走向小提琴音乐艺术民族化。  相似文献   

5.
小提琴常常被认为是所有器乐中最难掌握和演奏的一种.自十七世纪意大利克莱蒙那的提琴工匠制造的优质小提琴取代了古提琴之后,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在作曲家、演奏家努力下得到了飞速发展.时至今日,小提琴的演奏艺木更是丰富多彩,达到了辉煌、完美的境地,令人叹为观止.在世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不少东西都可以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手段来实现.计算机可以模仿出任何一件乐器的音色,可以编排出精确、完整的音准和节奏,却代替不了人们在演奏中的情感表达.因此小提琴演奏的训练,虽然经过三、四百年的总结和提高,人们掌握了演奏的规律性和科学性,但仍然不可避免地要用最原始的办法一一个手指、一个手指的起落,一弓、一弓的空弦这样极其枯燥的训练来完成.这对于少年儿童学习小提琴专业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十分痛苦的.如何采用一种轻松而有兴趣的办法,使学生在愉快中接受小提琴技巧的各种训练,抒发和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情感,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是我们小提琴专业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部颁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学大纲规定器乐课为学生的必修科目。在诸多乐器中,小提琴由于其优美的音色、丰富的表现力及其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为广大学生所喜爱,成为器乐课中被学生选中最多的一门学科。进高等师范音乐专业的学生,年龄层次最低者是应届高中毕业生,近年米由于多渠道办学,各类学生年龄一般由厂岁到25岁。对于学习器乐课,这些学生的情况可分为三类:一是从未接触过任何乐器;二是小时后学过一点乐器,进中学后而停弃;三是一直坚持业余学习乐器。这三类学生中,以第一类为大多数;本义主要是针对这类学生的教学进行探索。在…  相似文献   

7.
梁瑾 《枣庄师专学报》2009,26(4):102-105
在小提琴演奏中,滑音不仅是一种技术性手段,更是小提琴音乐的表现手段。本文通过对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滑音的分析显示,在极具中国特色的小提琴作品乃至其它具有中国民族风格音乐的演奏中,滑音及其滑指手法有着特殊的作用——画龙点睛。  相似文献   

8.
高校音乐专业小提琴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等师范院校小提琴专业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提出了培养音乐专业小提琴应用型人才的对策,重点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等方面的培养过程进行了探讨,探索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巴罗克时期,意大利小提琴音乐的发展与演变,对推动当时欧洲乐器制作工艺的进步、器乐音乐的真正独立发展以及小提琴学派的形成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换把和揉弦是小提琴演奏中左手技巧的一部分,由于小提琴是最接近于人声的乐器,而且技巧丰满、音色优美,所以它成为最受欢迎也是最奇妙的乐器之一。小提琴音域的扩大、声音的优美如歌、色彩的千变万化,都与换把与揉弦有着直接的关系。换把与揉弦也是小提琴左手演奏技巧中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使用最多的演奏技巧。  相似文献   

11.
在音乐舞台上,交响乐作为独具魅力的演奏形式一直活跃在舞台上.小提琴作为交响乐队的主要乐器,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在交响乐的音乐表现方面小提琴为乐队的整体艺术感增添了色彩.该文通过分析小提琴艺术在乐队中的主体地位的确立,通过分析小提琴演奏者视奏的重要性,探究交响乐队中小提琴视奏技巧的提升办法  相似文献   

12.
高校担负着培养素质人才的重要角色。而小提琴的作为一种培养音乐素质的审美艺术,其出神入化的音乐境界为高校学生所喜爱。无疑,这一存在对高校小提琴的教学提出了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罗文凤 《科技咨询导报》2012,(22):251-251,253
本文阐述了音高,音值的概念,小提琴演奏中音高,音值是小提琴演奏中的基础。只有严谨的音高和细致的节奏才能基本形成音乐。大学生在小提琴练习中,使用有步骤的自我检测方法,是培养学生正确练琴的好方法。有助于掌握各个音乐时期的音乐风格,是形成个人演奏特点的必经之路。其中音高、音值,是音乐的基础,是练习中最需细心钻研的练习过程。  相似文献   

14.
小提琴是所有弓弦乐器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乐器,早在十七世纪的西方音乐中,小提琴就渐露锋芒,在乐坛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奠基人是17世纪的小提琴家柯莱里,然后又依次经历了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近现代时期等多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受到当时社会背景、文化差异、人文主义、审美取向等因素的影响,小提琴作品都呈现出差异比较大的不同演奏特征。只有了解并区别不同历史时期小提琴作品的演奏特征,才能够正确的处理小提琴作品的演奏艺术,增加演奏的文化内涵,从而促使演奏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15.
陈习 《龙岩学院学报》2012,30(1):119-123
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在近一个世纪以来,不断在外来技巧上力求深知透解、恰当发扬的同时,从未停止过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探索与追求。通过对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史的简略回顾及对近一个世纪音乐创作中民族特色的简要梳理,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并体会到:中国小提琴音乐独有的美,是其不可替代的民族神韵与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6.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美表现在五方面,这五方面是审美主体能够知觉到的更高层次的美的品味。  相似文献   

17.
从巴赫作品的音乐本质、本体角度进行分析,对历代不同风格和流派小提琴家对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及组曲》的演绎进行比较,认为对巴赫无伴奏小提琴作品的演奏应该在继承中发展,而演奏——二度创作中的多元化风格属正常现象,我们应科学认识,正确对待,同时要避免两种极端。  相似文献   

18.
同一段旋律在小提琴上通过换把演奏会呈现完全不同类型的音乐情感表达.本文基于频谱分析技术,针对小提琴不同把位下的相同音高进行了频域与时域上的特性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音高下,使用低把位演奏时,8 000 Hz以下的频谱丰富度较低,8 000 Hz以上的频谱丰富度较高;使用高把位演奏时,8 000 Hz以下的频谱丰...  相似文献   

19.
宋睿斐 《科技信息》2010,(33):185-186
无论在音乐教学还是音乐创作方面,计算机音乐都提供了音色素材的崭新领域,开拓了创作技法的广阔天地。本论文论述了计算机音乐在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它包括在作曲技术理论课程、音乐基础理论课程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在利用计算机合成音乐时,影响音色融合度的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论述,通过若干创作实例,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际操作与分析,为计算机音乐创作中,仿真音色的使用及调控探寻更好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