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中外文学唱和集是清代典籍的一个很有特色的组成部分。它较之前代,在数量上有了急遽增加,在唱和活动的发生背景、中外文人的角色身份、编者队伍的人员构成、唱和作品的文学文化内涵上,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出现了若干前所未有的新颖内容,是我们认知清代中外文学、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2.
清代唱和诗总集的编纂颇为繁盛,可谓当时一种饶有意味的文学、文化现象。从清代唱和诗总集的表现形式、具体内容与作者身份三个方面切入考察,可知此类总集在继承历代唱和诗总集的一般形态的同时,又发展出若干颇有特色的小类型与新面貌;相当一部分还与清代历史进程紧密结合,堪称清代社会历史的缩影与见证,是考察清代诗人唱和、诗坛动态乃至社会生活、历史进程的重要凭依。  相似文献   

3.
《榕阴唱和集》是晚清福建地区的官员进行日常吟咏、诗词唱和的合集,包括编者在内,唱和者共计十七人且多为在福建任职的官员。此集中的唱和诗词体裁多样且主旨不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清仕人的生活面貌和福建地区的诗坛风尚。《榕阴唱和集》的作者情况、唱和内容与形式以及它的文学价值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岭南词是清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一大特征即是家族性.清代岭南的词学家族共20个,其分布具有突出的地域不平衡性.家族词学传统促进了词人的产生与成长,有力地推动了清代岭南词的发展.在岭南词学家族内部,词学既有传承性又有变异性,对此分析可以解释一些特殊的词学现象.对家族性进行研究,有助于对清代岭南词进行更深入、准确的观照.  相似文献   

5.
清代中期古音学领域呈现全盛之貌,涌现了诸如江永、段玉裁、戴震、王念孙、江有诰等一批古音学大家,促进了古音研究的不断发展,使古韵分部日出转精,这与时代的为学精神是分不开的。清代中期的古音学家以"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的专业精神、与时俱进的求实精神以及兼收并蓄的方法原则推动着古音研究朝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清代才媛文学发展走向繁盛,形成新的创作群体,在突破阃闺的同时亦表现出对文学话语空间的积极诉求。其文学主题的社会化、哲学化、史学化均彰显出此期才媛自觉的性别意识重构。世家涵养、诗事交游与结社活动的支撑是其向纵深发展的必要前提。建立在广泛交游与真实写作基础上的才媛诗论,呈现出在诗用、诗作、诗人、诗风、诗旨五方面的新异见解,填补了清代女性批评的话语空白。  相似文献   

7.
张蕴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1):206-206,21
阐述了二李唱和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以及诗法渊源,揭示了二李唱和活动娱乐遣兴的特色,肯定二李对于宋初诗坛白体诗流行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其创作流弊.  相似文献   

8.
根据清代《诗经》研究的实际,本文将清代《诗经》学分为3个发展阶段:清初经世致用思潮与《诗经》朴学研究之风的开启、乾嘉时期《诗经》朴学研究的极盛阶段和后期今文经学影响下《诗经》辑佚学的全面发展,并概况出每个阶段的特点和重要的派别,意在为清代《诗经》研究描绘出一个轮廓和线索,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前提。  相似文献   

9.
论清代贵州社学的发展与衰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前期,清政府曾沿袭明朝的地方教育体系,在贵州的广大城乡建立了社学,但由于清统治集团推行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政策,乾隆年间宣布裁革贵州境内的所有社学,社学从此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10.
清代宫词类乐府高度繁荣发达。清代的宫词创作主要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参与创作的诗人多。一是大型联章体多。约6000首的清代官词主要由“历代宫词”与“本朝宫词”两大类构成。“历代宫词”的史鉴特质是以古鉴今,讽谕意旨则为“本朝宫词”的重点所在,二者交相辉映,蔚为壮观。  相似文献   

11.
清代闺秀诗歌总集的编纂风气昌盛.是我国古代此类总集编刊史上的顶峰,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有着鲜明的特色。从外在层面来看,具体表现为整体数量大幅提升、编纂规模趋于宏大、关注本朝闺秀诗歌三方面;就内部形态而论,则呈现出高度繁复的景象,出现了较多前代罕见或从未有过的小类型,包括地方、宗族、题咏、唱和、女弟子等。  相似文献   

12.
国家清史工程子项目《清代图像人物数据库》的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论述了《清代图像人物数据库》的基本内容、整体结构、建库基础、建库方法,介绍了数据库建设的一些实际经验.  相似文献   

13.
晚清河南的军事改革从同治六年(1867)开始,到清末新政时期全面展开,在武器近代化、兵制改革和近代军事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研究这方面的历史,有利于深化我们对整个晚清近代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朱维铮论乾嘉学术时,善于总结乾嘉汉学与西学的关系,并揭示乾嘉学者在学与政之间的矛盾心理。在对晚清学术论述中,朱维铮盛赞龚自珍和魏源理论创新的勇气,指出康有为与章太炎都是晚清学术史上的关键人物。朱维铮纵论20世纪清学史研究的历程,重点比较了章太炎与刘师培清学史研究的异同和梁启超与钱穆清学史研究的不同旨趣,还总结了周予同清学史研究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清朝实行官员低俸给和重外轻内的俸制标准。晚清特别是甲午战后,京职文官俸银、禄米以多种形式遭到削减,以至于文官俸制体系有名无实,陋规收入成为晚清官员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这固然受制于晚清财政之窘迫,但也反映了清王朝俸制体系的僵化。低俸给与陋规盛行,导致吏治日益腐败,也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重建了中国西汉到清代(206BC—1911AD)北方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战争变化序列,进而分析了民族战争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双方共发生战争832次,平均每10a发生3.9次;根据战争频次可划分为西汉低发、东汉高发期,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低发期,宋元明清高发期3个阶段;在百年尺度和30a尺度的气候变化上,气候暖期多对应战争高发,冷期多对应战争低发.2)农牧战争中,有71.3%的战争为游牧民族发动,但最终61.1%的战争为农耕民族获胜;相比于暖期,冷期农耕民族主动发动战争的比例增加,但胜利的比例降低.3)气候变化作为战争事件背景,对战争有间接影响.冷期时,农耕、游牧双方实力均有减弱,形成退让态势,战争频次相对较少;暖期游牧民族多次发动战争,可能是由人口膨胀导致的生活资料匮乏、游牧民族强盛时社会结构性需求扩大引起的,同时暖期的气候环境为游牧民族南下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战争掠夺所带来的低成本高收益也诱使游牧民族引发与农耕民族的战争.  相似文献   

17.
明末《几何原本》、《崇祯历书》等汉译科技典籍将西方正五边、十边形相关知识传入中国,但只有算、法,并未阐述数学原理.清初中算家在接受西方几何学的同时,兼用中国传统几何学中的出入相补原理对其进行研究,发挥中算的构造性特点,将正五边、十边形相关内容中蕴含的数量关系与实在的空间形式相结合,不但将原理阐释清楚,而且获得一些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18.
清季日语教科书是中国日语教育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语词汇集、读本、语法等各类书籍为学习日语提供了绝好的范本,对国人学习并掌握日语起有重要的作用。日语教科书的编辑,更是让有志之士,开启了一个通过“东籍”而至西学的窗口。在中国近代社会的特殊境遇中,日语教科书被赋予“输入文明之先导”“科学之媒介”等特殊资鉴意义,并表现出了强烈的功利色彩。  相似文献   

19.
唐宋词籍在明末清初传播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词“中兴”局面的形成是多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广泛传播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在明未清初,唐宋词主要是通过纸本的方式传播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词籍传播”,当时词籍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唐宋词籍的汇刻和唐宋词选的重印,其中唐宋词选重印者主要有《花间集》、《草堂诗余》、《绝妙好词》和《乐府补题》等,这些词籍在不同时期的传播间接地反映了明末清初词学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