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怀乐 《晋中学院学报》2011,28(2):83-86,100
作为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孝文化由"殷人无孝"到"善事其亲"、"移孝作忠",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丰富完善、扭曲异化的历史演化过程,其中既有人文思想的精华,也不乏封建性的糟粕。时至今日,孝文化的精华对于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于晓梅 《科技资讯》2010,(6):232-232
"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孝"文化在当代社会依旧有它极强的生命力。本文旨在通过对传统"孝"文化的历史分析,以及对当代青年的"孝"观念的阐述,来探讨在现代社会如何发扬传统"孝"文化中的优秀成份,以促进家庭、社会、国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内涵直接被历代统治者纳入法律规范,用以维持社会秩序,实现政治统治。传统孝文化的核心和现代法律精神相抵牾,而传统法律中体现的"孝"的价值取向,为孝文化与现代法律的交融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有益的路径探究。现代法律吸纳传统孝文化的精髓,这既体现了现代法律对传统孝文化的积极关涉,又推动了孝文化的新发展,符合和谐社会的价值指涉。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巨大变迁,传统儒家文化的约束力显然正在弱化,作为儒家伦理文化的核心与典型代表之一的孝文化也是如此.然而不容否认的是,无论是孝文化还是整体儒学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教育、稳定社会和民族凝聚等方面的功能对于当今社会来说仍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及时代价值.深入探讨儒家思想中的孝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无论对于孝文化本身还是借学思想精华的现代化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孝治天下:〈孝经〉与近世中国的政治与文化》是一部探察晚明至民国初年《孝经》学与孝文化的文化史力著。该著深入洞见此时期围绕"《孝经》与孝"集结而成的文化脉络与实践形式,勾勒出"孝治天下"的种种面向。孝治散播管道的视像,孝治天下蓝图的铺展,孝治神秘意蕴的充沛,这三个层面最能彰显近世中国社会里存在的弘德崇孝的种种努力,也最能还原孝治天下的宏阔画卷。  相似文献   

6.
"孝"是儒家伦理哲学的理论起点,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包括生命意识、知性精神和道德观念三大要素。"孝"的文化内涵与儒家经典《周易》的"精义"、"利用"、"崇德"三者统一,和《大学》所倡导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修身原则是一脉相承的。目前对"孝"文化的研究,弘扬其德性内涵固然重要,挖掘其生命意识和知性内涵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孝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适应了中国古代传统社会政治统治的需要。但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孝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在当今老龄化的背景下,在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进程中,要继续发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精华,记住善的因素,同时也要总结恶的因素,使国家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以更好的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使社会秩序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吕毅 《科技咨询导报》2013,(31):247-247
孝属于中国儒家的伦理范畴,主要指敬奉父母、善事父母。儒家认为孝是各种道德中最根本的。孝是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在家庭关系中的表现。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孝"一直被视为是极高的美德。今天,当我们从空间维度的视角来研究儒家思想中的"孝",会发觉原来它和华裔美国文学中对"根"的考察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本论文以华裔美国作家伍慧明的代表作品《骨》为例,展现"孝"在空间维度中如何冲突与超越。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尚德"、"尚勤"、"尚群"、"尚武"的思想,对当代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本文旨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拓宽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下的"孝"是华裔美国文学中一个常见的主题。它与众多华裔美国人的"美国梦"有着颇深的文化联系。小说《向我来》通过主人公杰克与女儿维达、"契纸母亲"伊琳与维达之间的关系和故事,集中体现了华裔美国人的"孝文化"与"美国梦"之间的妥协与超越。这对于华裔美国人准确地进行文化身份认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的迫切需要向我们提出了一个紧迫问题:应该怎样继承、创新和践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从创造哲学的角度看,孝文化的创新,应包括孝文化内涵的创新,孝文化重大意义和理论基础的创新,孝文化建设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孝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伦理道德的根基,构建了传统中国文化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传承,在历代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齐家治国的作用。时代的变迁需要重新认识德孝文化,该文基于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纬度,对中国传统孝文化进行现代解读,挖掘中国孝文化的现代伦理意蕴,提倡孝回归于情感、回归于家庭、回归于实践。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有的孝文化举世闻名,这种尊老敬老的传统导致了独特的"反哺"的养老模式,但是这种养老模式让一些人误认为国人的保险意识不强,实在是一大误区。但是这种模式在当今的确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旨在就文化因素方面探讨我国的传统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14.
冯友兰认为中国传统孝道的物质基础是以家为本位的生产方法,孝在传统中国是一切道德的中心,忠是通过孝成为一种道德而被接受和实践的。他还认为近代以来孝的地位发生根本变化,不再是一切道德的中心及根本。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我们认为在传统中国,孝的地位不仅来自生产家庭化这一"共相",还根源于中国无宗教传统这一"殊相"。  相似文献   

15.
孝感雕花剪纸是孝感地区特有的传统民间艺术,同时孝感是一个承载了深厚孝文化内涵的历史文化名城.孝感雕花剪纸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它的起源、发展以及表现题材渗透了孝感地区独特的孝文化元素,同时体现了中国孝文化的丰富内涵,是一门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与中国传统孝文化完美结合的视觉艺术.  相似文献   

16.
2009年中国·孝感“孝文化与科学发展观国际研讨会”,从孝文化的历史实践、文本义理、现代价值及弘扬等层面进行了研讨。这次研讨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梳理了孝文化的历史内涵,挖掘了孝文化的时代价值,明确了孝文化研究与建设的急迫性,彰显了孝文化所表征的原典文化精神,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乃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突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孝"文化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核心,其巨大的社会意义与文化价值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衰减,承载孝文化的载体却可能在其间丧失,以致影响孝文化的传承。通过农村社区日常生活的环境视角发现,孝文化的物质载体较于传统物质载体发生一定变化,但孝文化以顽强的遗传力寻找到了新的载体,如家堂代替了家谱,上坟替代了祠堂和宗庙。从精神层面上看,孝意识通过文艺活动、祝寿、婚礼和葬礼等形式留存于日常习惯。即使如此人们也应该看到:孝文化的传承是有条件的,村落结构、生活方式、社会氛围是重要的孝文化传承条件,如果这些条件消失,孝文化的传承将面临丧失危险。  相似文献   

18.
郭巍 《当代地方科技》2011,(21):179-180
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知识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在现代大学校园中.孝文化逐渐被弱化,甚至消失,以至于现在很少有学生知道有关“孝”的知识。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重新构建孝文化,大力弘扬孝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华孝文化里包含着“爱”与“敬”两方面的和谐内涵,对于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从个人修身到家庭伦理、社会稳定等,孝文化所起的作用都不可忽视。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充分重视中华孝文化的作用,弘扬孝文化精髓,使其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20.
浅议孝的演进与文明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孝”、“孝悌”、“孝忠”、“孝廉”的分析,可进一步探索孝的概念与演进的过程.窥视中国特有孝道文明的历史轨迹,从而揭示孝文化的内涵,展示孝文化的无穷魅力,利用孝文化资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