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系列Ca3 La7(SiO4)5(PO4)O2:Eu2+,Eu3+荧光粉,并对其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制备样品具有单相磷灰石结构.在332 nm紫外光激发下,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包含源于Eu2+的发射带,并出现Eu3+特征发射峰.随着激活剂浓度的增加,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先...  相似文献   

2.
首次应用微波法合成了系列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Sr2MgSi2O7/Eu02.+01,RE03.0+2(RE^3+=Dy^3+,Ho^3+,Ce^3+,Er^3+,Nd^3+),对材料进行了XRD,SEM、激发和发射光谱、余辉衰减曲线的测定.结果表明:激发峰是由250~450 nm的宽激发带组成,其中,掺杂Dy^3+,Er^3+,Nd^3+荧光粉的激发光谱均为主激发峰位于310,356 nm处的宽带谱,掺杂Ce^3+的激发光谱为主发射峰位于280,330,360 nm处的宽带光谱,掺杂Ho^3+的激发光谱为主发射峰位于315,360,400 nm的宽带光谱;发射光谱为主发射峰位于465 nm处的宽带发射谱,该发光归属于Eu2+的4f65d→4f7的允许电偶极宽带跃迁,并且随着Er^3+,Dy^3+,Nd^3+,Ce^3+,Ho^3+的顺序发光强度逐渐降低.余辉衰减曲线显示初始发光亮度最高,余辉时间最长的是Sr2MgSi2O7/Eu02.0+1,Nd03.0+2.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采用传统的高温固相反应法所合成的CaBi4Ti4O15:Eu3+荧光粉的微观结构及光学性质。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分析了荧光粉的物相及其显微结构,并利用荧光光谱仪测试了CaBi4Ti4O15:Eu3+荧光粉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当样品采用465nm的蓝光激发时,其主发射峰位于594nm和615nm处,分别对应于^5D0→^7F1,^5D0→^7F2的辐射跃迁。研究了Eu3+离子浓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在其掺杂浓度为0.20mol%时达到最大值。最后,研究了Pr3+离子对CaBi4Ti4O15:Eu3+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量的掺杂Pr3+离子可以提高产品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3B2O6:Eu3+红色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样品的激发光谱由位于220~350 nm的带状谱和350~500 nm的一系列窄带组成,这些窄带是由Eu3+的f-f跃迁引起的,光谱峰值分别为280,396和469 nm.它可以被近紫外光辐射二极管管芯产生的350~410 nm辐射有效激发.用396 nm激发得到样品的发射光谱,峰值位于578,590,610,618和650 nm,分别由Eu3+离子的5D4→7FJ(J=0,1,2,3)跃迁引起的.研究了Eu3+离子浓度和电荷补偿剂对发射光谱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Eu3+浓度增加,发光强度逐渐增强,未发现浓度猝灭现象.掺入Li+,Na+,K+3种离子作为电荷补偿剂,均提高了样品的发光强度,其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I(Li+)I(Na+)I(K+),说明Li+是最佳的电荷补偿剂.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化学沉淀法制备YAP:Eu3+Cu+荧光粉,得到适宜工艺参数.用XRD和PL谱分别表征前驱体的晶体结构和荧光粉的荧光特性.前驱体的焙烧温度为1 200℃,焙烧时间为2 h;Eu3+的适宜掺杂浓度为3%,而且在398 nm紫外光激发下荧光粉呈现红色光谱,这是由于Eu3+的4fn电子组态内5D0→7FJ(J=0~4)的跃迁发射,由5D0→7F2的发射特性和发射强度表明Eu3+主要处于非反演对称中心.Cu+增强了YAP:Eu3+的发光强度是因为Cu+→Eu3+之间的能量传递,Cu+对Eu3+有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碱土氯硅酸盐Sr8Si4O112Cl8:Eu3 ,M3 (M=Sm3 ,Al3 )发光材料,并通过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测试,首次在碱土氯硅酸盐体系中研究了Sm3 、Al3 三价金属离子对Eu3 发光性能的影响及其相对发光强度随组成变化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Sm3 和Al3 掺入可大幅度提高Eu3 的发光强度,掺入Sm3 和Al3 后Eu3 的相对发光强度分别提高了7.3%和40.5%.Sm3 和Al3 对Eu3 有很好的敏化作用,其中Al3 的敏化作用尤为突出.Eu3 和Sm3 (Al3 )的最佳掺入量(摩尔分数)为8%和5%(18%).  相似文献   

7.
采用沉淀法合成YVO4:Eu3+,Bi3+纳米晶.研究掺杂不同Bi3+浓度的YVO4:Eu3+纳米荧光粉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质.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荧光光谱仪对荧光粉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荧光粉均为四方相YVO4,形貌呈规则的形状.Bi3+掺杂没有改变荧光粉的形貌.特征发射峰来自于Eu3+的5D0→7FJ跃迁,Bi3+掺杂改变了激发谱峰位,而且使得激发带有一定程度的展宽,同时Bi3+对Eu3+有敏化作用,在适量的浓度范围内纳米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稀土配合物Sm(Hacac)2HAA和Sm0.5Eu0.5(Hacac)2HAA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确定了其组成,探讨了它们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Sm(Hacac)2HAA和Sm0.5Eu0.5Hacac)2HAA的均发出Sm3+的特征光谱,发射峰在647 nm;Eu3+的掺入提高了配合物Sm0.5Eu0.5...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碱土氯硅酸盐Sr8Si4O12Cl8∶Eu3 ,M3 (M=Sm3 ,Al3 )发光材料,并通过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测试,首次在碱土氯硅酸盐体系中研究了Sm3 、Al3 三价金属离子对Eu3 发光性能的影响及其相对发光强度随组成变化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Sm3 和Al3 掺入可大幅度提高Eu3 的发光强度,掺入Sm3 和Al3 后Eu3 的相对发光强度分别提高了7.3%和40.5%.Sm3 和Al3 对Eu3 有很好的敏化作用,其中Al3 的敏化作用尤为突出.Eu3 和Sm3 (Al3 )的最佳掺入量(摩尔分数)为8%和5%(18%).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NaSm(MoO4)2-x(WO4)x微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分析(FL)等技术对微晶的晶相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探究了x变化对微晶的微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Na Sm(MoO4)2-x(WO4)x微晶皆为白钨矿结构;随着x的增大,微晶由近似块状逐渐变成规整的纺锤体,微晶颗粒先增大后减小.在450 nm光激发下,微晶在568和664nm处呈现Sm3+的特征发射峰,前者的强度远大于后者,表明Na Sm(MoO4)2-x(WO4)x微晶样品中Sm3+处在一个对称环境.当x=0.5时,获得的NaSm(MoO4)2-x(WO4)x微晶在568 nm处的发射峰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Na5.52Mg1.74(PO4)3∶Re3+(Re=Dy,Tm,Tb或Eu)荧光粉并研究了材料的光谱特性。在近紫外光的激发下,Dy3+掺杂材料存在4F9/2→6 H15/2和4F9/2→6 H13/2跃迁产生的485、578nm 2个发射峰。Tm3+掺杂材料出现了由1 D2→3F4跃迁产生的453nm发射峰。Tb3+掺杂材料存在4个发射峰,峰值为490、547、584、624nm,分别对应Tb3+的5 D4→7F6、5 D4→7F5、5 D4→7F4、5 D4→7F3能级跃迁,其中的547nm发射峰为主发射峰。Eu3+掺杂材料存在2个主发射峰,分别为5 D0→7F1、5 D0→7F2跃迁产生的593、615nm的发射峰。进一步研究了Na5.52Mg1.74(PO4)3∶Eu3+中,Eu3+掺杂浓度对材料发射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随Eu3+掺杂浓度的增大,材料的发射强度增强,在1%~15%掺杂浓度范围内未出现浓度猝灭效应。  相似文献   

12.
以Ca(NO3)2.4H2O、Mg(NO3)2.6H2O、Na2SiO3.9H2O、Eu2O3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Ca2MgSi2O7:Eu2+绿色荧光粉.其激发光谱分布在300~480 nm波长范围,谱峰位于310~385 nm,可以被InGaN管芯产生的360~480 nm辐射有效激发;在430 nm激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硅酸盐相Sr2SiO4:Eu2+为前驱体,采用两步反应法制备了一系列单相的氮氧化物荧光粉Sr1?xSi2O2N2:Eu2+x(0.02?x?0.10),详细探讨了SrSi2O2N2:Eu2+荧光粉的反应机制及发光性能.实验结果显示所有样品能被近紫外光(400 nm)和蓝光(450 nm)激发发射出峰值位于535 nm的黄绿光,在Sr2SiO4:Eu2+体系中Eu2+的最佳掺杂浓度值x为0.05,Eu2+之间的能量传递是电偶极-偶极相互作用,Eu2+之间能量传递临界距离Rc=1.507 nm.此外,本文还对样品的发光强度和热稳定性与某商用YAG黄粉作了分析比较,所有结果表明该系列荧光粉可用于白光LED制造.  相似文献   

14.
用燃烧法成功合成了纳米Y2O2S:Eu3+,Mg2+,Ti4+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仪(PL)对样品进行了物相组成、显微形貌、激发发射光谱等进行了表征.样品的主要组成为Y2O2S;呈厚度为40~70 nm,直径为100~200 nm的纳米片;在626 nm和617 nm处有强烈的红色发射.与固相法比较,激发光谱略有蓝移.  相似文献   

15.
碱金属离子对SrCl2:Eu^2+发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中低热固相法合成SrCl_2:Eu~(2 ),R~ (R=Li,Na,K)荧光体,用XRD,PL,XPS等方法研究了它的结构、荧光性质以及铕的价态.结果表明,SrCl_2:Eu~(2 ),R~ 荧光体在262nm或330 nm波长的UV光激发下产生强蓝光,发射峰位在405~415 nm之间.因为Eu~(2 )和Sr~(2 )的离子半径相近,还原生成的Eu~2 )占据部分Sr~(2 )的格位,有利于晶格的稳定,不会导致晶格畸变.而且在六方晶系中,Cl~-离子提供了一个SrCl 2:Eu~(2 )稳定存在的环境,Eu~(3 )→Eu~(2 )的还原可以通过不等价取代实现.掺杂Na~ 和K~ 荧光体发光强度增加相近的原因是Na~ 和K~ 与Eu~(2 )的半径之差接近,且与Sr~(2 )的半径相近,掺入后可以向Eu~(3 )提供格位.K~ 离子的半径大于Eu~(2 ),致使基质晶场强度明显增大,发射峰位明显红移.  相似文献   

16.
(Y,Gd,Eu)(PO4,BO3)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固相反应的基础上,采用草酸根沉淀稀土粒子使其充分混合的前处理方法,合成出一种新型的硼磷酸钇钆铕荧光红粉。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红外和荧光光谱表征。与(Y,Gd,Eu)PO4相比,产物增加了与磷元素等摩尔量的硼。硼的掺入提高了发光强度,但没有改变样品的正磷酸盐单斜晶系结构。根据样品的红外光谱,发现其吸收峰与GdPO4的很相近,说明样品与GdPQ同构;同时分析了不同浓度Gd^3+掺杂对样品发光强度的影响以及基质离子对Eu什的能量传递机理。通过对产物的分析发现其具有高的发光亮度及低的热猝灭效应,可作为一种优良的稀土三基色发光材料。最后将本实验所用方法与传统回相法对比,反应温度降低了100℃,发光强度提高了10%以上,且所得样品易粉碎、粒径小。  相似文献   

17.
采用燃烧法工艺合成了Ca3(VO4)2:Eu3 ,Bi3 荧光粉,对其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该荧光材料颗粒形貌规则、均一、发射主峰位于615.0nm,是一种良好的红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18.
以SrAl2O4:Eu发光材料为基础,通过对基质的部分修饰,合成了(Sr1-xCax)Al2O4:Eu磷光体,并利用XRD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Ca后,原来在室温下稳定存在的属于单斜晶系的鳞石英结构SrAl2O4相逐渐变成六方晶系,证明了Ca有稳定六方相的作用.同时研究了该发光粉的发射光谱,并讨论了Ca的引入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