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科技》2010,19(11)
<正>省内Provincial【头条】广东隆重召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广东试点工作动员大会5月7日上午,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了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广东试点工作动员大会,表彰奖励了2009  相似文献   

2.
《广东科技》2010,19(15)
编者按: 一年一度的全省科技盛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广东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已胜利闭幕.科技奖励大会是对我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成果的巡视,更是我省自主创新力量的展示. 近年来,广东企业创新能力指标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在本年度的271项科技奖获奖成果中,由企业独立承担或参与完成的项目占获奖项目数的59.4%,比上年提升了10.8个百分点.这些获奖项目涵盖了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装备制造业等领域,累计新增利润227.6亿元,新增税收47.2亿元,创汇68.6亿美元,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些成果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3.
《广东科技》2010,(17):85-87
一年一度的全省科技盛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广东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已顺利闭幕。科技奖励大会是对我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成果的巡视,更是我省自主创新力量的展示。近年来,广东企业创新能力指标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在本年度的271项科技奖获奖成果中,由企业独立承担或参与完成的项目占获奖项目数的59.4%,比上年提升了10.8个百分点。这些获奖项目涵盖了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装备制造业等领域,累计新增利润227.6亿元,新增税收47.2亿元,创汇68.6亿美元,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些成果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在29项一等奖成果中,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完成的项目达15项,这些项目共获得专利授权77项,累计新增利润13.5亿元,新增税收8.86亿元,创汇1.86亿美元。这充分体现了广东在全国率先启动的省、部联合推进产学研结合试点工作,加速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直接转换。本刊特编辑了200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项目分三期刊登在"广东科研栏目",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正>科技奖励,作为科技界的"高大上",不仅是科研工作者为之向往的荣誉殿堂,更是能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一个地区原始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强与弱。纵观广东,回眸五年,让我们透过一张张图表,去全面了解广东获得的国家科技奖励情况以及省级科技奖励情况。这不单有趣,也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期关键词     
《今日科技》2012,(4):1-1
扎实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浙江省委、省政府日前召开全省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在会上强调,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  相似文献   

6.
广东专业镇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蓉 《广东科技》2008,(13):35-37
2000年,广东在全国率先开展“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工作。2004年,专业镇技术创新示范工程、专业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工程逐步实施。截至2006年,广东专业镇共建设沙溪、古镇、小榄、南头等128个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专业镇经济逐步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广东最具特色、最具活力的经济新增长点。数据表明,目前全省20个市建有230个专业镇,遍及珠三角、北部山区和东西两翼,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委、省政府日前召开全省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在会上强调,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方案》确  相似文献   

8.
3月24日,芜湖市委、市政府召开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推进工作暨科技奖励大会,全面启动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会议提出,要紧抓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三大机遇,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力争实现"六大新突破".  相似文献   

9.
《广东科技》2011,(5):8-9
【序曲】六部门启动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 2009年7月,在党中央、国务院率领全国人民奋起抗击国际金融危机的紧要关头,科技部联合财政部、教育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等六部门启动实施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全力以赴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广东科技》:您对"十四五"期间广东科技创新发展有何期待? 王俭秋: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腐创院")是一家专注工程装备腐蚀防护的新型研发机构.我们希望能在"十四五"期间推进腐蚀防护产业的科技创新,进一步推动国家腐蚀防护产业的发展.材料腐蚀是全世界面临的问题,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行业.腐蚀不仅会缩短...  相似文献   

11.
根据发明专利计量信息,对广东高水平大学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广东高水平大学技术创新能力校际之间、学科领域之间分布不均衡;技术创新能力逐渐增长,且近几年增长更加明显;有效专利、被引用专利反映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高水平大学之间的技术创新协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杨恺  罗红梅 《广东科技》2007,(7):I0003-I0004
技术创新造就"精品工程"维护专业赢得客户青睐 广东飞达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飞达")成立于一九九三年,是一家具有丰富系统集成经验和拥有强大专用机电维护力量的大型交通工程公司.  相似文献   

13.
《广东科技》2008,(5):4-4
2008年1月8日,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颁布了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名单。200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奖项目3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51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55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9项、二等奖235项;授予4名外籍科学家和1个外国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广东在本次大会上收获颇丰,获奖数量为历年最多,共有28个项目获奖,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4项。  相似文献   

14.
广东科研     
《广东科技》2017,26(4)
正我省特种设备移动检测平台(检测车)正式投入使用近日,我省特种设备移动检测平台(检测车)正式投入使用,这意味着由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简称广东省特检院)负责筹建的国家工业锅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建设又取得新的进展,为锅炉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填补了我国特种设备行业节能环保移动检测的空白。特种设备移动检测平台(检测车)是国家工业锅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重点工程之一,投资600万元  相似文献   

15.
《广东科技》2011,(1):30-30
企业简介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85年,是全球前四大覆铜板企业之一、国内覆铜板行业唯一一家上市企业,拥有中国最大的覆铜板专业生产基地;同时还是国家印制电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材工作组组长单位、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单位。生益科技倡导自主研发,重视技术创新,公司50多种产品中,仅有1种为国外引进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公司简介】广东五星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东五星)创立于1990年,20多年来,广东五星一直在太阳能行业不懈耕耘,目前,产品已涵盖太阳能光热、光伏两大领域,形成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蒸汽锅炉、太阳能光伏组件、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热泵热水器、太阳能(热泵)采暖、太阳能(热泵)烘干等多个产品系列。凭借20多年的原创坚持,广东五星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拥有太阳能和热泵专利技术200多项,是国家高  相似文献   

17.
1月9日,在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安徽省共有12项科技成果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不仅获一等奖数占到全国民口一等奖的1/6.而且实现了同一年度荣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重大突破,奇瑞更是获得了国家首次设立的“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类唯一的一等奖。  相似文献   

18.
立足产业防腐需求 大力发展腐蚀控制技术 《广东科技》:韩院长您好,请首先介绍一下腐创院的基本情况. 韩恩厚: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举办,于2020年3月9日正式注册成立,同年10月获批为广东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此外,...  相似文献   

19.
1月初,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广东的科研机构和科学家喜获丰收,共获得30项国家科学技术奖。这是我省历年来获国家科技奖项目最多的一次,也是继2007年度之后再创历史新高。其中自然科学奖4项,技术发明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25项,我省以第一完成单位完成的成果共9项。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创新驱动背景下,以2005—2017年广东环保产业技术领域专利数据为研究对象,从专利发展情况、时空分布、技术领域和主要申请人等方面开展比较分析。运用Fisher-Pry模型研究广东环保产业技术15个领域发展趋势,考察广东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能力,预测广东环保产业15个技术领域在2020—2030年处于快速成长期。结合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和专利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提升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