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改善丁羟复合固体推进剂(HTPB推进剂)的性能,选用超支化聚氨酯(HBPU)作为HTPB推进剂的助黏合剂,制备了含有超支化聚氨酯的HTPB推进剂. 采用DSC法研究了HBPU与HTPB推进剂主要组分的相容性,同时进行了HBPU对HTPB推进剂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HBPU与AP、HTPB相容性好;HTPB推进剂表观黏度随着HBPU的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大;当HBPU质量分数为7%时,超支化聚氨酯改性的HTPB推进剂最大拉伸强度提高了24.17%,最大延伸率提高了22.84%.   相似文献   

2.
利用乙酸酐对自身可以水分散的超支化水性聚氨酯(WHBPU)进行封端,得到了乙酰基封端的超支化水性聚氨酯(AWHBPU).研究了超支化水性聚氨酯共混改性聚氨酯乳液的剪切黏度、粒径分布以及表面张力.实验结果表明,对WHBPU羟基的封闭可以有效降低共混聚氨酯乳液的黏度;AWHBPU共混乳液偏离牛顿流体程度明显下降;粒径和表面张力测试表明,超支化水性聚氨酯进入胶束内部引起粒径上升是引起黏度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以聚四氢呋喃(PTMG-10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和端羟基超支化聚酯(HBP-OH)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WHPUA-n)乳液.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征了WHPUA-n的化学结构.研究了HBP-OH的分子量对WHPUA-n乳液及固化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BP-OH能显著提高乳液的稳定性和综合性能,随着HBP-OH分子量的增加,乳液的黏度先降低后增加,乳液固化膜的拉伸韧性、耐磨性、耐水性和耐热性先增加后降低,中等分子量的HBP-OH(H102)制备的乳液的综合性能最好.WHPUA-n乳液稳定性好、粒径均匀,其固化膜光泽度高、硬度高、附着力高和耐水性优异,在水性涂料领域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4.
聚氨酯/超支化聚醚硫酸盐单离子型固体电解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聚氧化乙烯聚氨酯(PEU)和超支化聚醚硫酸盐(SHPG-Na)共混制得了单离子型聚合物固体电解质,运用红外光谱,升温红外,Raman光谱和复阻抗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体系中的阳离子与醚氧原子发生络合作用并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温度对高盐浓度体系中的醚键和羰基与阳离子间的络合作用影响较大,而对低盐浓度体系的影响较小;在较低盐浓度时,SO3在体系中主要以自由离子和离子对的形式存在,当盐浓度较高时,除了自由离子和离子对,还出现了盐的集聚体;PEU/SHPG-Na(离子化程度为60%)的最佳配比为30%-40%(质量分数,即[EO]/[Na^ ]=5-6),室温(25℃)下最高离子电导率σ=3.1μS/cm,中等温度(60℃)下达到10^-5数量级,且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henius方程。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提高聚氨酯/盐复合体系的离子电导率,合成了聚氧化乙烯聚氨酯(PEU)和超支化聚缩水甘油(HPG),并与高氯酸锂掺杂得到聚氨酯固体电解质,样品成膜后利用红外光谱、DSC和复阻抗谱分析进行了表征,红外分析发现,随氧锂原子比[EO]/[Li]的减小,醚氧键的吸收峰发生红移、高氯酸根谱带则向高频方向移动、DSC和复阻抗谱分析表明该体系是非晶相材料,HPG的加入提高了聚氨酯体系的电导率,室温(20℃)下,[EO]/[Li]=4~6时其最佳电导率σ达到8.5μS/cm,该体系温度和电导率的关系既不完全符合Arrhenius方程,也不完全符合VTF方程,而是呈现为复杂的曲线关系,这可能与HPG的加入有关。  相似文献   

6.
超支化聚酯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双酚酸[4,4-双(4-羟基苯基)戊酸]为主要原料,采取熔融缩聚的方法制得了超支化聚酯,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端基分析法、乌氏黏度计及热重分析对产物等测试技术进行了初步表征, 结果表明,超支化聚酯表现为较低的特性黏度、良好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超支化聚酯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3,5二羟基甲苯和3,5二羟基苯甲酸为原料,采用“一锅煮”的方法合成超支化聚酯,通过不同的原料配比来控制超支化的向外的链扩展,每个分子形成大约2,4,8个酯结构的超化支臂,该超支化聚合物具有一定刚性的二维结构,不会产生分子链的缠结,而且显示出低粘度,低熔点和良好的溶解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羟端基超支化聚胺酯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制得N,N-二异羟丙基-3-胺基丙酸甲酯单体,以红外、核磁共振和质谱对所合成的单体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单体再与核物质1,1,1-三羟甲基丙烷分别采用有核一步法和有核准一步法发生缩聚反应,合成一种新型羟端基的超支化聚胺酯.并对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热性能、溶解特性及粘度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超支化聚酰胺单体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支化聚合物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以3,5-二硝基苯甲酸及不同的氨基苯甲酸为原料,分别经3步反应合成了3种新型的超支化聚酰胺AB2型单体,并通过IR,^1H NMR,^13C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液体橡胶的分子质量及分布,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最佳GPC测定条件,并对不同类型的液体橡胶样品(HTPB、CTPB、ITPB)进行测试分析,实验表明,该方法准确度(≤2.90%)高,重现性好(RSD≤1.17%),有助于探索和表征液体橡胶的性能特征,为工艺生产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1.
以纯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淋洗剂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法)测得的聚丙烯腈共聚物的淋洗曲线会出现分峰现象,在DMF中添加静电屏蔽剂硝酸钠后,峰的形状可以变得正常,但是无法以聚苯乙烯为标样,用高分子链的流体力学体积作为通用校正参数对GPC仪进行标定。以已知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聚丙烯腈宽分布样品为标样,用试凑法对CPC仪进行了准确的标定。提出了在测试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用聚苯乙烯作为标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橡胶类型—聚异丁烯的浓度效应进行了研究,用多分散试样的模型理论所推导出的关系式,处理了多分散聚异丁烯(=2.8×10~4~22.0×10~4;=2.20~3.92,C=0.05~1.20g/100ml)试样实验数据,得到了理论与实验很好符合的结果。这证明了所提出的多分散试样的模型理论适用于柔性链线型高聚物。  相似文献   

13.
凝胶过滤层析在低聚木糖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聚丙烯酰胺凝胶Bio-Gel P-4和Bio-Gel P-2为分离介质,对低聚木糖进行二次分离,分析了凝胶过滤层析分离低聚木糖的规律。结果表明:采用Bio-Gel P-4一次分离可获得木二糖、木三糖、木五糖、木六糖和木七糖组分的纯度分别为98.18%,88.54%,97.52%,78.80%和86.67%;HPLC分析表明,低聚木糖中阿拉伯糖基质量分数为14.75%,其中木二糖和木三糖组分不含阿拉伯糖基;以Bio-Gel P-2为层析介质对木三糖组分进行了二次分离,可将木三糖组分的纯度从88.54%提高到94.19%。  相似文献   

14.
在GPC浓度效应的模型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用多分散试样标定普适标定曲线方程的新方法。采用数理分析方法,经过多重数学转换,把多分散试样的分子参数转变成单分散标样的有效流体力学体积的直接解析函数,得到了用多分散试样来建立单分散标样的普适标定曲线方程式,并按该方程式分析和处理了多分散PS,PDCMA和PTDMA试样数据,所得到的普适标定曲线方程与单分散标样的普适标定曲线方程一致,经过浓度效应修正后,两者重合。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以一步种子溶胀聚合法合成单分散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微球(P GMA/EDMA)的成孔机理,首次详细研究了交联度、小分子致孔剂、高分子致孔剂等因素对P GMA/EDMA微球孔径分布的影响,利用凝胶渗透色谱表征了其孔结构及分布,将优化合成的孔径分布范围较宽的P GMA/EDMA微球用于分离5种标准聚苯乙烯样品,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美国Waters公司产大型精密仪器150-CALC/GPC(简称150-C)色谱仪测定了黄芪多糖的分子量及其分布。通过解析谱图为从黄芪中分离、集取不同分子量级分的黄芪多糖工艺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分析数据。同时,提供了一种测定天然大分子有机物特征常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粘度法和GPC法,用计算机和作图法进行优化选择,订定了VDC-MA(质量之比为VDC/MA=94/6)共聚物在25℃、THF中的Mark-Houwink参数,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用未知样品的已知分子量组分峰位订定了聚芳砜低聚体及其双烯大分子单体的凝胶色谱标定曲线,研究了较宽分子量范围(10~2~10~6)聚苯乙烯的Mark-Houwink参数在乙醇-氯仿混合溶剂中的变化情况;在低分子量区,以标定曲线为媒介,根据[η]M对流体力学体积的普适性,从聚苯乙烯的Mark-Houwink参数得到了聚芳砜低聚体及其双烯大分子单体的Mark-Houwink方程。  相似文献   

19.
应用凝胶色谱-紫外检测法对SMP聚合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单体、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小分子、低聚物及最终产品进行了凝胶色谱分离与紫外图谱解析,研究建立了凝胶色谱用于磺甲基酚醛树脂生产控制的方法.研究表明,使用SephadexG-10色谱柱,在0.01mol/L的NaOH溶液为流动相、柱温35℃、流速1.0mL/min等色谱条件下,大小分子的出峰时间分别为8.2min与13.4min,大小分子物质的分离比较彻底.利用凝胶色谱-紫外检测法分析苯酚类小分子凝胶色谱峰的位置变化和强度可以准确监控SMP生产中反应进行情况,小分子峰消失即为反应终点.该方法用于生产控制准确可靠,可以避免生产过程中过度磺化缩聚造成的分子量过高而水溶性降低或者反应不够充分造成的分子量过低、羟甲基含量高易热聚交联等现象,对于磺甲基化酚醛树脂工业化产品的质晕控制具有萤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已知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聚丙烯腈宽分布共聚物为标样,采用Breeze软件,得到了有效的标定直线。根据标定直线测定了超临界CO2中合成的聚丙烯腈均聚物的相对分子量及分布。并将GPC法测得的各种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结果与粘度法所测得的粘均相对分子质量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