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述学是明代著名学者,学术界对其生卒年尚无准确说法,对其成长环境亦缺乏研究.在分析前人所拟周述学生卒年基础上,对有关其生卒年的史料进行搜集,发现《后马周氏家谱》中有其生卒年份的直接记载,其密友何继高《云渊先生文选序》有推论其卒年的信息,通过文献互证肯定了家谱的可靠性,从而确认周述学生于公元1513年5月8日,卒于公元1...  相似文献   

2.
中华书局版陈铁民《王维集校注》附录五之《王维年谱》,据《王维生年新探》一文所系订的王维生卒年,均无以接受材料的检验,而使之成为了与史实不相符合的错误。本文对其所依据的材料及其这些错误的因由,进行了逐一考辩与检验,同时对流行于王维研究界的“兄生弟后”之现象进行了简要剖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志卖刀"是《水浒传》中的著名故事,这个故事并不是虚构的,而是一个发生在颍州(今安徽阜阳)的真实事件。其理由有三:一,《宣和遗事》明确记载这个故事发生在宣和二年(1120)初春,地点在颍州;二,结合主人公的身份和宋代水路交通、地理方位等各方面情况看,《宣和遗事》的记载是合乎情理的;三,《水浒传》把"杨志卖刀"说成是发生在开封的故事则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4.
王贞白,字有道,号灵溪。唐乾宁二年进士,授校书郎,有《灵溪集》。宋潘若同《郡阁雅言》云:“王贞白,唐末大播诗名。”可见王贞白在唐末诗坛上非同凡响。但对于这样一位诗人,史料典籍中却很少论及,甚至还没有人对他进行过全面系统的研究。笔者爱就辑得的一些材料,试图对诗人作些简陋的考辨,以期引起有关学者专家的关注。一、关于王贞白的生卒年王贞白的生卒年,各种材料上均无有记载。前不久笔者有幸获见《王氏宗谱》,谱中关  相似文献   

5.
陈延嘉教授所著《文选学研究论文集》最见作者学术个性的是关于五臣注和《文选》钱氏学的论述。陈教授的五臣注研究对新时期以来重新认识五臣注价值起到先导作用;对《文选》钱氏学的研究则拓宽了选学研究的领域。通过本书还可见到陈教授在研究态度上的客观持平、在研究体系上的开放圆融、在研究路径上的沉潜博通。  相似文献   

6.
王士禛康熙27年编选的《唐贤三昧集》中所反映出来的神韵主张,其实早在其康熙22年应徐乾学劝而编选的《五言古诗选》中即已有所表现,只是没有《唐贤三昧集》来得明晰。从《五言古诗选》到《唐贤三昧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王士禛诗学主张逐步缩削、集中的轨迹,可以说神韵说是王士禛在古代诗学传统中寻找师法对象时逐步明确下来的。  相似文献   

7.
子思是先秦儒家之代表人物,学界对其生卒年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诸家之说进行了梳理,并对以钱穆、蒋伯潜两家为代表的观点予以批驳,认为诸家之说皆有不合理处。结合《孔丛子》等史料,对子思之生卒年予以推定,试作新说。  相似文献   

8.
王士稹康熙27年编选的《唐贤三昧集》中所反映出来的神韵主张,其实早在其康熙22年应徐乾学劝而编选的《五言古诗选》中即已有所表现,只是没有《唐贤三昧集》来得明晰。从《五言古诗选》到《唐贤三昧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王士稹诗学主张逐步缩削、集中的轨迹,可以说神韵说是王士稹在古代诗学传统中寻找师法对象时逐步明确下来的。  相似文献   

9.
杨文骢,字龙友,号山子,贵州贵阳人。明末画家、诗人。关于他的生卒年,《辞海、《辞源》等工具书,都定为1597——1645年。但细查有关资料,其生卒年应为1596——1646年。现论说于下。关于生年: 据清光绪本《重修华亭县志》卷十一载,杨龙友于“崇祯七年”到华亭任教谕。而且在“名宦”一栏中有《杨龙友传》。《县志》说:杨文骢,崇祯七年任,有传。《传》中对杨龙友在华亭教谕任上的政绩给予了极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李斯《谏逐客书》中“臣闻地产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中的“者”字进行了探讨,提出并论证了“者”就是“则”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赵翼晚年创作了一系列纪实性的忧民诗。对此研究可以采用文史互证的方法,以《书所见》为个案来进行,从中不仅可以看出诗人强烈的民胞物与的情怀与自觉的诗史意识,而且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所谓乾隆盛世的子民艰难的生活状态,透过该诗可以明晰地倾听到盛世之音下的凄凉之声。  相似文献   

12.
关于曹丕、曹植二人诗歌高下的问题,自钟嵘《诗品》以来,论者大都认为曹植诗歌胜于曹丕。船山先生却认为二人诗歌有着"仙凡之隔",曹丕有着"独至之清",所以他的诗歌属于"仙"品,他本人则被推许为"诗圣";而曹植诗歌"建立门庭",因而属于"凡"品,其本人也被贬为"驵才"。船山先生立论的内在逻辑在于:首先,他以《诗三百》作为后世诗歌趋赴的理想,追求一种天然本真的诗歌境界;其次,他采取正反相形的方式评诗,其肯定性评述常有精微之论,但否定性评述有时则失于偏颇。二曹诗歌的个案体证了船山诗学的这种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3.
彭维新的《墨香阁集》中有3题8首诗记载了他与著名诗人赵执信的交往.彭维新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冬至雍正元年(1723)秋曾任山东学政,《墨香阁集》中关涉赵执信的诗作应作于彭氏任职山东学政期间.笺释、考证彭维新的8首诗,可以补正前人在赵执信生平研究上的失误和不足.赵执信《饴山堂集》中之所以对彭维新只字未提,可能与彭维新后来获罪以及赵执信晚年删订诗集时舍弃应酬之作有关.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将诗、酒与人生三者广泛结缘的第一位文化巨匠。他以归鸟、白云、孤松、秋菊等诸多自然物象入诗,象征自己的人格及人生追求,构成了朴厚传神的艺术境界。同时又以酒将诗与人生密切关联起来,在创造艺术人生的过程中,完成了对现实人生与社会的诸多超越。因此,陶渊明这位文学家的作品与人生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5.
关于清代著名史家、文学家赵翼的家世问题,一般均从《瓯北先生年谱》或《西盖赵氏宗谱》之说,认为其“本宋室后”。笔者近年来细读瓯北诗及相关史料,提出不同意见。即赵翼乃宋人赵拧之后,赵拧与宋宗室没有瓜葛。赵翼自号瓯北之缘由,众说纷纭。赵柿之祖湘,已“家于衢”。衢,乃浙江衢州。瓯江,即永嘉江。衢州恰在瓯江之北。笔者认为赵翼以此自号,乃示不忘祖宗之意。这则从另一层面证明,他似系宋赵柿之后,而非宋宗室之裔。  相似文献   

16.
名士总是与一定时期的社会环境、主流思想相联系的。清初的乡村塾师蒲松龄满身浪漫气息,却颇受当时经世致用氛围影响,志在“勋名”,尽管一辈子没能挤过科举的独木桥。他从未将自己当作名士,却也会流露出被目为名士的自豪。在他笔下,既有对名士的赞不绝口,又让一些名士出尽了洋相。在他身上,有以丈论名的传统,也有自己独特的痴与狂。  相似文献   

17.
纳博科夫因《洛丽塔》一书驰名世界文坛,他在多方面展现出的才华赢得了世人的赞叹。但是。并不是每住读者都知道纳博科夫在身兼多重身份的同时,他还是一位诗人。目前,纳博科夫的诗作研究尚未被提升到显著的地位。本文汇集了纳博科夫不同时期出版的诗集以及相关的评论,依次作了简要的介绍。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纳博科夫研究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盛霞 《皖西学院学报》2005,21(4):154-156
本文主要从音乐风格、歌曲构建特点和情感表现等方面分析了舒曼艺术歌曲的音乐特色。指出其艺术歌曲的主要音乐特色表现为:借助于诗歌的明确语义,充满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歌曲旋律与钢琴伴奏结合完美,音乐形象鲜明;情感丰富,重视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并通过其作品,透视出舒曼热情真挚的性格思想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音乐人生。  相似文献   

19.
刘禹锡作为中唐独具特色的诗坛大家,其诗能于韩孟、元白诗派之外独辟蹊径,影响了晚唐乃至整个宋代诗歌。而刘诗传播的高潮时期正是在宋代,因而宋人在刘禹锡诗歌的解读过程中所透露出来的诗学观值得关注与探讨。宋人刘诗观可概论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政治讽刺诗:欲拒还纳之“怨刺”;其二,咏史怀古诗:精警深微之绝唱;其三,民歌体乐府诗:“奔轶绝尘”之天籁。可见宋人经过初期长达百年的仰视与模仿以后,已能冷静地阅读和分析唐人诗歌,从而拓展出了一套宋人自身的有关唐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属于第一流诗人,他的许多著名诗赋为人所欣赏,而他的文学作品不只在中国得到重视,在外国也很受重视,韩国对他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且屡见成果。可见陶渊明的文学作品对人类有着普遍性的内涵与价値,但对陶渊明人生观与自由思想的研究不多。从陶渊明的作品分析出"珍惜生命的人生观""及时行乐的人生观""行善为乐的人生观"和"追求自由的人生观"等思想,并阐述了陶渊明人生观的核心——"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