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乾隆晚期,清朝从康乾盛世的繁华中衰败下来,整个社会朝政失措,纲常大坏。纪昀担心"积百年冤愤之气,而发之一朝",希望通过神道设教,依托自己的鬼神思想,宣传儒家传统之礼,以修整日渐腐化的社会,恢复和谐、稳定、平衡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2.
乾隆皇帝和叶卡特林娜二世是中俄两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帝王,分别继承、发展了康熙和彼得一世的内外政策,把两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向了鼎盛阶段。在中国,从康熙到乾隆统治的一百多年,被史家称为“康乾盛世”。在俄国,叶卡特林娜二世实行“开明专制”,其统治时期被贵族誉为俄罗斯帝国的“黄金时代”。但从世界历史全局横看乾隆和叶卡特林娜,则两人又不同程度地落伍于18世纪的时代潮流。乾隆实行闭关政策,使中国失去了向西欧先进国家学习,追赶时代潮流的机会。叶卡特林娜二世则竭力维护和加强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延缓了俄国近代化的步伐,对此后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问卜中华     
一话说一七九九年,按西方历法,也就是十八世纪的最后一年,刚开春,乾隆皇帝就去世了。"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抹灿烂的晚霞,那么,这也就成了一个真正的"世纪末"。十九世纪对中国而言,实在是黑暗的深渊。那么多炮火,那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把康乾盛世置于18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来探讨,并用西学的观点来分析康乾盛世,从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中反思康乾盛世,根据现实政治的需要来诠释康乾盛世。  相似文献   

5.
红楼三题     
康乾盛世是封建"末世"的回光反照,资本主义因素正在增多增强。但没有形成什么"市民阶层"。贾宝玉不是"将要转换着的社会中即将出现的新人的萌芽",而是个抑封建之尊、不满封建制度的人物。读《红楼梦》,可提高文化修养,更可形象化地了解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6.
苗丽 《科技信息》2011,(5):414-414
“康乾盛世”,在现代人们的眼里,经过很多媒体的传播以及一些专家的宣传介绍,都把它看做是一个繁荣而发展的时期。但事实上,所谓的“康乾盛世”,其实是一个带悲剧色彩的时代。如果把“康乾盛世”和三代以降号称盛世的其他各个时期相比较,就会发现,无论是在繁荣的质上还是量上,它都远远逊色于前代。  相似文献   

7.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出于爱国的激情,魏源和龚自珍都不遗余力地歌颂康乾盛世的辉煌成就,同时又用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康乾盛世,从而为时人勾画了一幅盛世转衰的画面。  相似文献   

8.
龚自珍、魏源眼中的康乾盛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出于爱国的激情,魏源和龚自珍都不遗余力地歌颂康乾盛世的辉煌成就,同时又用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康乾盛世,从而为时人勾画了一幅盛世转衰的画面。  相似文献   

9.
康健 《科技智囊》2006,(12):66-67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共同成就了历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这三个皇帝性情不同,面对的社会情景不同,治国方针也不尽相同,但在一点上高度趋同,这就是对人才的重视以及高超的管人之道,后人将之概括为“以智辨人、以才取人、以能用人。”  相似文献   

10.
论述清朝康熙至乾隆时期利用宗教,广建寺庙;恩威并施,因俗而治;众建分势,与蒙联姻等民族政策.述评此间处理民族问题的几件大事:建喇嘛寺庙群,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与班禅额尔德尼的联系,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剖析出现康乾盛世民族大团结局面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康乾盛世"的对外开放政策为粉彩的制作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以郎世宁为代表的传教士的入华传教活动,带来了西方绘画热潮及西洋绘画的绘画风格和技法、清代统治阶级对粉彩装饰的爱好、鼓励及支持,康熙、雍正时期严厉的官窑制度,这些方面造就了西洋绘画对当时粉彩装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清乾隆时期是象生瓷发展的兴盛时期,其兴盛原因有乾隆皇帝的大力支持、唐英的贡献以及西方文化影响等等,具有深刻的审美文化内涵,折射着乾隆时期审美趣味的变迁和民间、西方文化的浸染等现象。  相似文献   

13.
清代玉器艺术是中国玉器发展的一个巅峰,乾隆皇帝喜爱作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于玉器研究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咏玉诗文的内容大致分为鉴玉、赏玉、监制玉三个部分,展示了乾隆对玉器的见解水准、审美意趣以及清代玉器的工艺水平。  相似文献   

14.
康熙为笼络汉族知识分子,消除满汉民族矛盾,重建统治秩序,尊孔崇儒,尤其推崇朱熹,以朱熹理学为官方哲学,并以朱熹的治国思想指导其治国实践,康乾盛世在一定程度上是朱熹治国思想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生活创作于乾隆中叶的闺阁诗人王采薇与寒士诗人黄仲则,皆为常州诗派中的翘楚。其心境颇多相似之处,他们皆是多病之人。同怀寂寞之心,都有出尘之想,一样英年早逝。通过其相似心境的比较,可以看出在乾隆盛世,也有寂寞之人,悲苦之心,盛世之音下也有凄凉之声。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一部人文小说,是中华五千年独特文化发展的特殊结果。它从描写人的各类情感——人情入手,着重揭示了中国古代父权制社会兴衰更替、历史循环的悲剧文化,并间杂着作者对自己家世、明亡清兴、康乾盛世的衰落,乃至对人生、社会的哲学思辨。它所揭示的文化悲剧,内涵极为博大丰富,最突出的莫过于君主专制统治"一代不如一代"的铁律。今天的人们研读《红楼梦》,应主要着眼于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在开辟新世界的征途上超越历史悲剧,真正汲取它所深刻揭示的广博深厚的人文精神,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时代的新文化,进而塑造新时代的先进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7.
宋璟是唐朝著名宰相、杰出的政治家,他为官刚直、清正廉洁、体恤百姓、依法办事,对唐初“开元盛世”形成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的为官之道对今天吏治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仍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试论乾隆对民族史的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少数民族君主,乾隆皇帝曾对民族史相当关注,提出过很多独特的观点。以《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清高宗御制文集》等史料为主,兼及其他,就乾隆对民族史方面的观点进行简要梳理和评判。认为乾隆关注边疆民族史地,主要出于其实用主义的史学目的论,其言论表现出敢于怀疑、创新的精神和勇于探究求解的史学研究态度。  相似文献   

19.
清代的大理与中原地区一样有过“康乾盛世”,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丁兴旺。但后期,政治腐败,经济衰败,发生了以回族领袖杜文秀为首的农民大起义。被镇压后,人口锐减,生产下降,各族人民生计艰难。  相似文献   

20.
 18~19世纪之交是清代社会结束所谓“康乾盛世”、进入长达一个世纪的衰落期的转折点。为什么中国社会在此时由盛转衰、由治转乱?除了政治、历史等因素之外,气候变化这个不曾被广泛关注的因素或许也为加速清朝衰落“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