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耕地作为农作物生长的土地,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社会与生态视角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手段探究2000—2015年成都平原及周边区域耕地利用效益时间动态变化与各县(市、区)耕地利用效益空间变异.结果表明:1)2000—2015年成都平原及周边区域耕地利用社会、生态和综合效益指数分别从2000年的103. 24、100. 54和104. 81提高到2015年的103. 89、101. 37和105. 25,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经济效益指数出现稍微下降趋势;2)近15年耕地利用各系统之间的协调度从2000年的极不协调转变为2015年的基本协调和比较协调,整体呈波动趋势.总体看来,实现成都平原及周边区域耕地利用效益,需要把耕地的3个效益有效结合起来,加大技术推广、引进人才及农业科研的投入;切实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保障耕地生态安全,可持续利用耕地资源.  相似文献   

2.
基于PSR框架的甘肃省环县耕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退化区甘肃环县为研究区,通过构建"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方面选取20个评价指标,建立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计算耕地生态安全指数并划分安全等级,对2005-2016年环县耕地生态安全变化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反映耕地生态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适用于区域耕地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②2005-2016年期间,环县耕地生态安全水平逐渐提高,生态功能有所改善,耕地生态安全经历了"恶化-敏感-安全"的演变过程.③单项指标的变化表明环县2005-2016年间人口密度、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垦殖率、单位面积耕地化肥施用量、年降水量以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变化明显,是影响区域耕地生态安全状况的关键因素.今后在加强对耕地数量保护的同时,应采取休耕等耕地休养方式加强耕地质量和耕地生态建设与维护,致力于耕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促进区域耕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正>一百多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由于开拓耕地,砍伐森林,工业生产特别是化工冶炼工业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环境污染,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生活,工业发达的国家尤为严重,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有关学科都在积极进行研究。兹从生物学角度来评述森林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湖北省1996年~2006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2000年以来江河湖泊的水质统计数据,分析10年来土地利用方变化强度、近年来长江、汉江、中小河流以及主要湖泊的水质变化趋势以及水质恶化和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和未利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化,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最大的是耕地;近年来,江河湖泊的水质都在明显下降;湖北省水质不能明显改变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土地利用,以及人类对江河湖泊的不合理养殖和改造;化肥农药等污染源直接导致水环境质量恶化,而不合理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使湖北省生态环境恶化,加剧水质恶化;通过增加植被覆盖、降低更低坡度以减少雨水对地表土的冲刷、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量、建农村企业污水处理厂、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5.
自然农法又叫自然农业,是日本“世界救世教”教祖冈田茂吉(1882—1955)于1935年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为宗旨首创的.50多年来,随着自然农法的逐步完善和其推广普及工作的深入开展,这一技术体系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近20年来,以高投入换取高产出为主要特征的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又叫石油农业)由于大面积机械化作业,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以及掠夺式经营,使环境、生态、资源与发展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人们试图找到一种比较理想的替代农业,以期达到既能生产出一定质量和足够数量的农畜产品,同时又不致于恶化生态环境的目的,这样,具有几十年研究历史的自然农法理所当然地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采用专家打分法、文献法、模型法建立了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物元模型对乌鲁木齐市近10年的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2005年、2010年土地低碳集约利用程度均为中度集中;2015年土地低碳集约利用程度为极度集中.物元模型能够成功运用于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2005—2010年间制约乌鲁木齐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程度的主要因素为:单位耕地化肥使用量、单位耕地农药使用量、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率、工业三废处理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2005—2015年10年的发展期间,乌鲁木齐市土地的低碳利用重视程度正逐渐有所提升,尤其是从2012年成为低碳建设试点城市后,在土地集约利用过程中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不合理的化肥和农药施用、农膜的大量使用,工业“三废”污染、水资源短缺1自然灾害的日趋频繁、耕地数量和质量的下降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主要环境问题,结合本国国情,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产业、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建立和脆弱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提高化肥利用率,重视土壤有机培肥及发展节水型农业,是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安徽省农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综合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时间序列预测等方法,分别建立多自变量与粮食产量回归模型、农药与化肥使用量零增长预测模型。利用MATLAB、EXCEL等软件编程求解,结果表明: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为农药使用量,其次为有效灌溉面积,再次为农业机械总动力;要解决到2020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需使化肥利用率相比于2015年提高7.6%。最后给出解决农药、化肥污染问题,实现生态农业目标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而持续农业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大趋势。 本世纪四十年代开始,西方工业化国家农业逐步实现了以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及机械操作作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化农业,并使作物及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土壤及水资源的污染、食品品质下降、生态失调、成本提高、比较效益下降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的各种新的农业思潮此起彼伏,先后提出了多种农业替代模式,如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生态农  相似文献   

10.
在资源环境日益紧张的社会中,由于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及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导致环境污染及灾害,农业环境地质已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之一。锦州地区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理念。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农业生态安全,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3个方面构建种植业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用极差标准化法处理原始数据,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选用加权函数法和“障碍度”模型对重庆市沙坪坝区1995-2010年种植业生态安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种植业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1995年的0.272 2上升到2010年的0.647 7;2)资源对种植业生态安全障碍度由1995年的28.83%上升到2010年的34.39%,环境和社会经济对种植业生态安全障碍度分别由1995年的46.37%、24.80%下降到2010年的21.78%、9.68%;3)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化肥施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地膜施用强度和酸雨频率是沙坪坝区种植业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自1995年来沙坪坝区种植业生态安全水平逐年提高,今后通过加强资源保护、提高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农业基础建设投资可以提高种植业生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2.
科学使用化肥农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伟珊 《甘肃科技》2006,22(8):220-221,181
化肥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生产资料,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是确保农产品高产、优质的重要手段,笔者通过对化肥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提出了科学使用化肥农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农业污染及防治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农业污染的危害性和产生污染的原因进行综述,提出了运用绿色化工技术防治农业污染的相关措施: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大力发展有机肥料;着力开发低毒、高效、低残留的新农药;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创建生态园区.  相似文献   

14.
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发展方向与生态保护目标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矛盾冲突,通过均衡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能够促进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耦合协调。以宜昌市为研究对象,耦合PLUS—InVEST模型并结合标准差椭圆分析,以2020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模拟自然发展、经济发展以及生态保护3种情景下2040年宜昌市生境质量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宜昌市主要发生变化的地类为耕地、林地以及建设用地,其中林地与耕地为主要的转出地类,建设用地为主要的转入地类;2)在不同模拟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方向均由西南向东北收缩,城市扩张强度减缓,建设用地扩张强度重心并开始由东向西进行迁徙;3)在自然发展和经济发展情景下,宜昌市生境质量在未来均呈现衰退的趋势,而在生态保护情景下,宜昌市生境质量有所恢复。通过模拟未来不同政策下土地利用方式改变来反映宜昌市生境质量变化情况,为均衡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一种十分稀缺、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要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部分耕地非农化已成为必然.同时,自产粮食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巨大矛盾使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愈加严峻.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当前河南省面临的几大严峻问题,均与土地有关.在此背景下,开展耕地集约利用研究,对于提高河南省的耕地利用效益,推进耕地集约用地,促进河南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充分认识对耕地集约利用内涵的理解及评价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耕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以河南省耕地利用相关数据资料为基础,从影响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主要因素的角度出发,依据一定的原则,建立了适合评价区域范围内耕地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以及评价区域的耕地利用综合集约水平;对河南省各地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整体上看,河南省北部集约利用程度较高,中部和南部次之,西部较低;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主要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水、化肥、电等作为主要的农业资源,对农业的产出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利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农业的生产效益。本研究拟用资源利用消耗系数采衡量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对甘肃省农业资源利用情况做出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17.
基于熵值法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熵值法进行耕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加权平均模型得出耕地利用综合集约度,并以重庆市开县38个乡镇(街道)作为评价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开县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重要的因素为灌溉指数、化肥投入、人均耕地和劳动力投入指数,开县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集约度区域差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中高维指标权重赋值难,及由此导致的评价结果不确定性的问题,以齐齐哈尔市为例,通过引入蒙特卡洛模拟,采用三角分布模型对蒙特卡洛模拟中权重值域不合理问题进行了改进,构建了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Python语言编程实现了模拟计算过程,从时空角度分析了区域耕地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1)近15年齐齐哈尔市耕地生态安全值从0.333增长至0.641,呈现"缓和下降—快速增长—平稳上升"的阶段性发展特点,耕地生态安全状态呈逐渐改善趋势;(2)依据各区县耕地生态安全值时空变化特征可以将齐齐哈尔市划分为耕地生态安全良好区、缓和区与风险区三类,其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聚集特征;(3)改进的蒙特卡洛模拟优化了权重值域分布,可以量化因权重差异导致的最终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使得评价结果更客观、可靠.运用改进的蒙特卡洛模拟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齐齐哈尔市耕地生态安全状况,对齐齐哈尔市耕地资源利用、因地制宜地兼顾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信息熵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值,进而运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评价黑龙江省1997年~2006年耕地集约利用状况。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且集约利用水平受化肥投入和农业受灾程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分析--以重庆市忠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以忠县为例,对三峡库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分析.利用PSR框架,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其权重,构建加权平均评价模型,测算出忠县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其中忠州镇、乌杨镇和复兴镇等11个乡镇耕地集约度较高,石子乡、金声乡和兴峰乡等17个乡镇耕地集约水平较低.其研究结果表明:忠县耕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较低,有效土壤层厚度、坡度等自然条件对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影响较大,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布差异明显,耕地投入较少,集约利用水平发展空间较大.最后提出了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建议:加强土地整治,提高耕地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耕地集约利用空间结构,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大农业投入,走现代农业道路和建立耕地保护监管体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