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兼类词的基本条件是:语音相同,词义相关.兼类词的特征是:至少具有两套对立的功能系统.兼类词的主要类型有:实词与实词的兼类,虚词与虚词的兼类,实词与虚词的兼类.兼类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词义派生,词类活用,模仿欧化语法,吸收方言用法.  相似文献   

2.
在语言信息加工过程中,词类激活(词性提取)直接关系到对语言的理解,词类激活问题本质上是句法问题。该研究采用重复启动方法考察汉语名动兼类词的词类激活问题和词类(形容词和副词)的启动效应(PE)问题,以期加深对词汇信息提取过程的认识。研究认为,词类具有启动效应,汉语名动兼类词的词类激活与启动词类型、启动时间(SOA)密切相关。名动兼类词的词汇信息,尤其是词性信息的提取受到前置词的词类及阅读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 汉语是非屈折语,汉语里词的音节短小,基本上没有形态变化。这个特点,造成了大量同形异类现象。所谓同形异类,是指词的形式(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相同,实际上属于不同的词类。同形异类现象在上古汉语里更为突出,从其构成特点来看,有三种不同的类型:(1)不同的词借用同一形式(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即同音词;(2)同一词兼属两类或数类;(3)同一词的固定用法及其活用。其中第二种情形比较复杂。汉语是否有兼类词?兼类词的界限如  相似文献   

4.
梁徽 《科技信息》2014,(4):238-239,242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象,掌握词类活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基本规律和变通原则。然而,语法学界不少有识之士对词类活用提出了质疑,认为古代汉语语法研究中许多词类活用的提法不妥。本文试从古代汉语的语实际出发,以"词的兼类、名词用作状语、使动,意动以及其它特殊动宾关系、破读词、古今字"为例,以动态的目光,从历史的角度对各种被误认为是词类活用的现象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以请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一个改进的汉语词性标注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汉语词性标注的难点在于确定具有多个词类的词(兼类词)在上下文中的词性。基于兼类词在词典中仅占很小的比例(约为3%),提出了具有双重状态的隐马尔可夫模型,它不但有一个常规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还在逻辑上为每个具有多个词类的词保留一个专有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使模型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一个状态的概率不再和观察无关,提高了模型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6.
1953~1955年间的词类问题的讨论,由前苏联语言学家康拉德发表的《论汉语》一文而引起,高名凯著文反驳,从而形成两大派别。一派认为应该以词的形态划分词类,另一派坚持以词的形态、词的句法功能、词与词的结合关系等多层标准来划分。最后一致认为汉语的实词是有词类分别,明确了词类是词的语法类别,不能单凭意义来划分汉语的词类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左传·成公》疑问句为语料,采用穷尽性统计、定量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其做了初步分析研究。希望在此基础上探知《左传》疑问句概貌。  相似文献   

8.
李肖婷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2):71-72,125
本文以HSK初中等大纲中动名双音兼类词为考察材料,从语言认知的角度,运用定量统计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对动词在转化为名词的不同意义类型、类型分化的原因及不同的语法表现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考察,总结出动名兼类的5种意义转化方式。并对HSK大纲中动名双音兼类词的此类标注方式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隐Markov模型的汉语词类自动标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词类自动标注技术在中文信息处理现实应用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论文在经过人工分词和词类标注的大规模汉语语料库的支持下 ,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 ,对基于隐 Markov模型的汉语词类自动标注算法进行了系统的考察 ,并得出结论 :1Bigram模型的“性能价格比”较 Tri-gram模型更令人满意 ;2以 7万词次左右的标注语料库训练 Bigram模型即已基本够用 (此时 ,兼类词词类标注正确率及文本词类标注正确率分别可达 93%和 97%以上 ) ;3Bi-gram模型对不同领域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这些结论对设计实用型汉语词类自动标注系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在语法学界一直持续争论了几十年,许多名学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直到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的发表才基本上使汉语词的分类标准确定下来。吕叔湘先生从词义角度找到了确定一部分词归类的“捷径”,朱德熙先生则对词的“兼类”问题提出了一个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1.
对《文选》所收东汉马融《长笛赋》中“哀姜”的注释 ,有鲁哀公夫人、鲁文公夫人两说 ,在《左传》中鲁庄公夫人亦称“哀姜”。结合版本差异、人物生平及《长笛赋》中具体语境 ,认为《长笛赋》中“哀姜”是鲁文公夫人  相似文献   

12.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语法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比较普遍且复杂的语法现象。本文针对词类活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以及整体论的观点,分析词类活用现象,提出语法场理论,认为词类活用语法场的形成是不同类别的个体词在特定的语法场中置换反应的结果。词类活用语法场主要有动化语法场和名物化语法场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词的兼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多年来争论而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试图从兼类词的判定来探讨词的兼类问题,指出词的同一性,兼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词的语法特点、少数原则、词的经常性与稳定性等的基本判定原则,并提出另外一种判定可能:自指和转指。  相似文献   

14.
攀枝花方言词类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类是词法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攀枝花方言词形研究》的基础上,对攀枝花方言的词类作了全面考察。文中例举了各类词的土词词以及俗语的特殊说法和某些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规则的德汉机器翻译词法分析算法。该算法既能有效地还原出各种变形单词的原形词,同时还能为系统中随后的句法分析机制提供有用的词类和各种语法特征信息。另一方面,通过特定词形变化的词类信息,可以只提取该变形单词的原形单词字典定义中词类信息与其相对应的字典词条定义,从而方便于对词的兼类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16.
出于《左传》之典影响深远,原因有二:(1)它自身记录了丰富历史资料,可供人们学习借鉴;(2)它的历史地位加深了人们的熟悉程度,取典时可得心应手。出于《左传》之典的应用情况:(1)取典方式多样,典形也姿态万千;(2)应用过程中含义有不同的演化情况。出于《左传》之典在现代主要以词的身分活跃在人们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17.
解放军读者朱默辉来信问,什么叫东道国,现简复如下: “东道国”是由“东道主”一词演变而来。《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了春秋时期秦晋围郑,郑派烛之武劝说秦退军的故事。烛之武对秦穆公说:  相似文献   

18.
关于“词类活用”,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内容,比如词类活用和兼类如何区别、应该在怎样的历史层面中谈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还是作状语等,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出于《左传》之典影响深远,原因有二:(1)它自身记录了丰富历史资料,可供人们学习借鉴;(2)它的历史地位加深了人们的熟悉程度,取典时可得心应手.出于《左传》之典的应用情况:(1)取典方式多样,典形也姿态万千;(2)应用过程中含义有不同的演化情况.出于《左传》之典在现代主要以词的身分活跃在人们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20.
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3017页有例句,是引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的义字.照录如下:“大司马固谏日:‘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放也已。’弗听.”郑天诞主编史学名著《左传选·没之战火这几句的标点是;”大司马固谏日:‘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放也已.’弗听.”两书均以“弗可赦也已”为句.这是据《十三经注疏·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的标点.这样标点.似有不当,应为:“弗可,赦也已.”为便于理解,今引证有关上下文如下:“(位公二十二年)三月,郑伯如楚.夏,来公代郑,干鱼日:‘所谓祸在此矣.”楚人代末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