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语是人们在一定时间段内普遍使用的语言,它能反映出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人们对某种事物、某件事、某个现象的认识和感受。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认知工具。从认知的角度分析时下网络流行语中的隐喻现象,剖析汉语流行语中隐喻的认知功能,有助于探索隐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认知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隐喻的修辞功能和隐喻同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探索,指出对隐喻的分析必须要和特定语境下说话人的修辞动机联系起来,隐喻的建构既受到意识形态和社会权力的引导和制约,反过来也可以为意识形态和社会权力服务。  相似文献   

3.
隐喻修辞广泛应用在人类日常会话,自由交谈和阅读中。随着社会发展,新事物的不断涌现,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也在不断的更新丰富,比如"真是坑爹啊","可惜,我爸不是李刚"等新鲜词汇和隐喻修辞的应用直观形象的反映了当今社会上存在的现象。本文意在总结前人对隐喻修辞的研究,从隐喻修辞的普遍应用及思维角度试析隐喻修辞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运用名词转动词的手法能产生积极的修辞效果.其鲜明的修辞效果主要来源于名动转用过程中体现出的隐喻思维过程。文章分析了转用过程中隐喻思维的具体体现,试图从认知思维角度揭示名动转用词修辞效果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研究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这无疑给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分析隐喻认知的基础上,探讨英、汉隐喻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刘昂 《科技信息》2011,(12):I0170-I0170,I0172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还是人类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的心理映射过程。隐喻研究从修辞学到认知语言学的转向,为隐喻的翻译研究带来诸多启示,尤其是诗歌隐喻翻译。诗歌隐喻翻译对译者来说是重点之一,因为诗歌中无处不存在着隐喻。本文以Lakoff的概念隐喻为基础,通过对"旅夜书怀"两个译文的对比分析,试图探讨原著与两个译本反应的心理映射是否一致,为隐喻翻译的策略和评价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刘娜 《科技信息》2008,(3):111-112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认知和语言的纽带.把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应用在词汇教学中可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提高其记忆效率.本文通过对隐喻认知理论的简要论述,介绍隐喻应用于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并提出几点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个众多学科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通过阐述隐喻的定义及其本质特征,说明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而且是重要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介绍了学者们对隐喻的分类,并且列举了隐喻在日常、广告、影视、文学和网语中的应用,指出扩展对隐喻的研究对于创新人们的思维和拓宽人们的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丽娟 《科技信息》2010,(35):I0202-I0202
近年来,伴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国内学者对隐喻的研究视角逐渐从修辞意义转向了认知意义,使其理论的边界得到丰富的拓展。可以说,隐喻学理论的研究已经从传统隐喻学转向了现代隐喻学上。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隐喻已不再局限在修辞的层面,而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对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理论发现层出不穷。本文从隐喻的修辞性和认知性这两种属性的角度出发,探讨认知性隐喻和修辞性隐喻的关系,相互演变,以及在特定语境下如何界定隐喻的属性,力图对隐喻的认识和研究开辟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王丹 《科技信息》2010,(8):131-132
隐喻研究传统上局限于修辞层和语言层,近二十多年来,隐喻研究在认知领域上的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角度拓宽了隐喻的研究范围。本文根据国内外专家对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人体词汇的研究,使用英汉语料,对"头"词语进行认知分析,构建其隐喻框架,阐释其同异性。  相似文献   

12.
多义词的隐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还是种思维模式,它被认为是从喻体到本体的映射.隐喻在词义的演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导致英语词汇的多义性,大量的词义演变是通过隐喻的方式进行的.本文尝试从认知的角度用隐喻理论揭示多义词的产生和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例分析,认为语法隐喻在英语语篇中的体现形式包括:名词化结构、"what"结构、被动态结构、人际小句、强调句、倒装句、省略句和非限定动词。语法隐喻丰富了语言表达的形式,使语篇内的句式结构丰富多样,语篇意义更有深度,但也加大了语篇理解的难度。  相似文献   

14.
隐喻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飞  刘海华 《科技信息》2008,(1):223-224
古典修辞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修辞学中的一种修辞格。以莱柯夫和约翰逊为代表的语言学家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研究隐喻,揭示语言的起源,发展和使用乃至人类认知思维和智能发展的奥秘。系统功能语法学派认为隐喻现象不仅限于词汇层面,也发生在语法层面,韩礼德的语法隐喻观更全面地阐释隐喻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隐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言语现象。美国人类语言学家帕尔默认为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被看作是修辞和认知的过程。而广告语言是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本文通过分析广告语中的隐喻,揭示隐喻在广告语中所起到的效应。  相似文献   

16.
隐喻在修辞活动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本文试图从认知角度阐释隐喻在修辞活动中如何通过实现互联而发挥其作用。并举例说明隐喻化文本 (语篇 )的巨大的审美潜力。文章最后论述了影响隐喻理解的重要因素 :语境  相似文献   

17.
隐喻是构成诗歌的最为重要的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认知方式。虽然隐喻研究从修辞到认知的转向揭示了规约性隐喻的认知功能,但是诗歌中新鲜隐喻的产生与存在于人们认知体系中的概念隐喻是有区别的,因此在诗歌解读时应当区别概念隐喻和新鲜隐喻所发挥的不同的诗性功能。  相似文献   

18.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还是一种思维模式。通过隐喻认知把词汇分属不同域的主体有机地联系起来,丰富了词汇的内涵,从而对文章进行准确的理解。同时,隐喻还与文化内涵联系紧密,文化内涵不同,词汇的隐喻义既有相似的认知,又有认知的差异性,因此,语言习得者有必要进行跨文化内涵的学习,正确地理解与应用词汇的隐喻义。  相似文献   

19.
谚语是民族良知的精华,隐喻是谚语中最常用的修辞形式,而通过对英语谚语和法语谚语中的隐喻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二者在喻义和喻体使用上的相似之处,从而可以了解两国在风土人情、生活哲理等方面的相同,感受英法语言文字的魅力,而且对英法语言教学及翻译工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韩雪 《科技信息》2007,(34):207-207
近年来,我国外语教育虽然发展蓬勃,但是隐喻思维的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要认识世界,就离不开隐喻思维。隐喻观的建立对英语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