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国达教授等首创的地洼说(地台活化说),使大地构造说别开生面,打破了非槽即台,非台即槽的传统观念。《略论板块构造与地台的活化》一文,系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来解释地洼说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新闻报道中不时传来地洼学说创立者、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教授出国讲学、受到海外学人敬慕的消息—— 1980年7月,陈国达应邀去联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讲学,随后作为中国代表之一参加了巴黎第26届国际地质大会,并在会上宣读地洼学说论文,引起与会者很大的兴趣; 1981年秋冬间,应国际性学术刊物《全球构造与成矿学》主编、美洲大学库蒂纳(J.Ku-tina)等几位教授联名邀请,到美国九所大学、四个科研机构讲授地洼学说,受到赞誉; 1982年秋,作为中苏科学交往中断20多年之后第一个受到邀请的中国科学家,到苏联讲  相似文献   

3.
引言四十年前,黄汲清教授创名“康滇地轴”这一重要的构造单元,为本区的区域构造研究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地质工作实践与科学理论的迅速发展,我国地质学家根据不断积累起来的大量成果资料,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出发,提出了诸如“康滇台背斜”、“地洼区”、“南北向构造带”等各有所长的见解,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对本区大地构造属性及其演化规律的认识。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尽管前人对本区大地构造属性的看法还有分歧,但“康滇地轴”晚  相似文献   

4.
在50余年地质科研的实践中,张文佑教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博览广采,推陈出新,创立了断裂体系与断块大地构造学说(简称断块学说或断块构造). 一、断块学说的组成概略地说,断块学说由下列六部分内容组成: 1.地质构造的力学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断块学说的思想基础地质构造的研究本质上包括了建造与改造、形成和形变这样两个方面.断块学说继承和发展了槽台学说  相似文献   

5.
刘承祚 《科学通报》1979,24(22):1033-1033
由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发展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大地构造学和其他地质学分支一样,需要引进定量的研究方法,需要应用数学和电子计算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十分重视大地构造理论的定量研究,提出了各种构造体系的力学模型及其数学表达式。张文佑教授也非常重视大地构造理论的定量研究,他指出对大地构造理论问题应作出力学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国外在这方面也作了不少工作。本文仅是构造地质定量研究中很小的组成部分,作者对我国境内构造断裂长度作了统计分析,研究了我国境内主要构造断裂长度和皮尔逊Ⅲ型分布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6.
关于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问题目前虽有多种假说,但还没有一种学说比较圆满地说明问题。最近南京大学戴文赛教授等提出一个新学说,将太阳系起源演化理论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本文就这一新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湘西板溪群及冷家溪群的时代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刘海臣 《科学通报》1994,39(2):148-148
自从许靖华教授提出“华南大地仰冲构造学说”以来,有关华南大地构造的争论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争论最终集中在所谓的“板溪群”.即对其性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中生代构造混杂岩”说和“扬子地体的前震旦基底”说.应当指出的是,国外学者指的“板溪群”是一个笼统的大概念,而在国内所指的典型的板溪群出露于湖南湘西地区.在湘西,狭义的板溪群以及冷家溪群均是许靖华等国外学者所指的“板溪群”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开辟了人们认识自然的道路,促进了许多自然科学新理论的创立。板块构造学说即是随着古地磁、地震及海洋地质等学科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地壳运动假说。它综合了大陆漂移、地幔对流和洋底扩张假说,并使之成为一套完整的大地构造理论体系。由于板块构造学说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本文只是从板块构造与大陆漂移的联系上作一概略介绍。  相似文献   

9.
2011年5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Springer分别在国内外出版发行《中国大地构造学:数据、图件与演化》(英文版)。该书可供研究人员、地质学者使用,也适合于矿山、石油公司的地质工作者以及地质类与矿产资源类研究生使用。该书以板块构造理论为主要指导思想,系统收集和综合了近四十年来万天丰教授所积累的构造地质研究成果,收集并研究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比例尺为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石油普查资料,以及国内外学者的大地构造研究成果,进行了集成、综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编后记     
为纪念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地构造学家张文佑教授逝世一周年,本期发表了张先生在病榻上总结口授的、由他的学生吴根耀系统整理成的《试论碰撞运动》一文,这是一篇高度概括的、反映张文佑晚年学术思想的代表作。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的改进,自六十年代末以来现代化学键理论有很大的发展。鄢国森教授在“科学家论坛”中对利用定域分子轨道计算大分子性质的问题作了探讨。傅孝愿、何福城、郝呜鸿、马新忠等也在“理论化学专栏”里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就。这个专栏中罗久里的《从宏观非平衡热力学到随机热力学》评述了宏观非平衡热力学的成就,以及作为其辉煌成果的耗散结构理论等所面  相似文献   

11.
张曾淯 《科学通报》1964,9(5):416-416
陈国达教授的“动定转化递进说”与黄汲清教授的“多旋回论”之争,是近年来我国大地构造学科范畴内的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学术争论。它是从讨论中国东部大地构造的性质开始的。陈氏认为:中国东部地区在中生代以后重新出现高度活动性的事实,表明地壳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他认为地壳发展以如下不可逆的形式递进转化: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     
如果棒球的表面上没有洼坑,在投球时手指就会打滑,很难将球投出去。高尔夫球也是这样,有了那些洼坑,用高尔夫球科打时,才能准确地捕捉到球。 球表面洼坑的数量、深度、大小等都分别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一下子不能完全说明白。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球表面有洼坑要比表面光滑在空中行进时受到的阻力大,因此速度也相应会降低。 但反过来,由于洼坑的作用,球很少会出现不规则  相似文献   

13.
张伯声,著名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教授,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科协副主席,西安地质学院名誉院长。张伯声教授是中国五大地质构造学派之一——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的创始人,该学说在国外亦享有盛誉,是张先生对地球科学理论的重大贡献。张伯声教授从事地学研究实践和教学五十多年来,成就是多方面的,著有学术论文和专著  相似文献   

14.
一研究中国大地构造的方法问题中国地质工作者研究大地构造是由两方面进行的。一是纯地质学的方法,这个方法是由国外大地构造学说而来的,根据各地质时代的古地理海陆分布、沉积的厚薄和相变、岩浆活动,以及褶皱断裂程度,来划分地壳为活动地带(地槽)与稳定地带(地台),把中国大地构造单位划分为地台(前塞武纪)、加里东褶皱带、华力西褶皱带、燕山褶皱带等等。按照这个方法,首先是分析古老岩系以确定属于前塞武纪的地台,然后再分析较新的岩系以确定以后的褶皱带(也就是新地台),因此,可说是由古到新的研究方法;另一方  相似文献   

15.
大地构造学是当代地质学的中轴,正是它的发展导致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地学革命。历史上,曾经流行过各种不同哲学观点的大地构造理论和假说,这篇评述文章(选自苏联著名大地构造学家V.V.别洛乌索夫的经典著作《大地构造学》)此文勾勒了大地构造学思想发展的历史概貌。在学术上,别洛乌索夫是个坚定的垂直运动论者,对板块构造有不同的看法,他的这种态度在本文中有明显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寻找大陆俯冲板片的遗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0年代末期总结大洋地质地球物理观测结果而出现的岩石层板块大地构造学说,继承了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的活动论内涵,引起20世纪地球科学的一场革命.但板块构造学说并不能令人满意地阐释复杂的大陆地质现象,更未曾阐明大陆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大陆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演化的?这些一直是近年地球科学探讨的热门话题.而特提斯海的启闭关系到中生代中国大陆的形成演化与挤压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Rudnick等人[1]的研究认为,底侵作用可能是大陆地壳增生和地幔演化的重要机制.Davies等人[2]提出岩石层拆离模型,…  相似文献   

17.
为了纪念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逝世一百周年,本刊曾在今年3月号上刊载传记性的《一个善于思索的人——达尔文成功之路》一文,以志纪念。后又得张作人教授惠写《纪念达尔文,正确看待达尔文学说》一文。张作人教授是我国老一辈的生物学家。在此文中他不仅从自然科学方面论述了人类对生命科学的探索、研究和认识的过程,而且从哲学的角度上讨论了生命现象和达尔文学说,内容丰富,论述深邃。透过作者对达尔文身后一百年的生物学的重大进展和达尔文学说的发展的评述,也反映了作者长期从事生物科学研究所累积的学说和形成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理论物理的终结是否在望?这是史蒂芬·霍金在他荣膺素负盛名的剑桥大学鲁卡欣(Lucasian)数学讲座的教授称号时第一次讲课中提出的问题。除了许多其他成就以外,霍金成功地综合了粒子物理、广义相对论及热力学的观点,这些观点极大地影响了宇宙起源的学说。这里发表的演说的内容分为二部分,首先论述了构造统一的物理理论的动机的形成,接着描述了当前所作的统一弱电图象与夸克动力学的努力。作为一个没有直接参加粒子研究、但有影响的物理学家,霍金的关于粒子理论的观点是引人注目的。第二部分霍金接下去讨论引力,他的见解提供了丰富的思考材料。  相似文献   

19.
过去不少国内外学者曾对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提出了免疫学说、神经-内分泌学说、遗传学说、气象致病学说等。但以上诸学说不能圆满地解释该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例如:气象致病学说虽阐明了季节交变气候对患者的影响,却不能解释患者所表现的气象敏感(meteotropism)是由于内外源节律的不协调即“误  相似文献   

20.
从学习理论发展的学说线索来理解学习理论的产生、演变、发展和趋势,更深入地学习、理解和把握教育心理学有关学习理论的历史、现状,更全面地掌握教育心理学中学习理论的完备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