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成了新 β双酮试剂 ,1 -对硝基苯基 - 3-甲基 - 4- (α -呋喃甲酰基 )吡唑啉酮 - 5 (HL)及其铜和铬的配合物 .元素分析、摩尔电导数据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 :[CuL2 (C2 H5OH) 2 ]·C2 H5OH、[CrL2 (C2 H5OH) 2 ]OH·C2 H5OH .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 -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2.
在甲醇中合成了 3种 Ln( )离子与 1 ,1 0 -二氮杂菲 ( phen)、山梨酸 ( HSA)的固态三元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UV、IR、TG- DTG和 XPS等研究 ,确定配合物的化学组成通式为 L n( phen) ( SA) 3· 2 H2 O[Ln=La( )、Nd( )、Sm( )离子 ],phen及山梨酸均以双齿螯合方式与金属离子配位 ,配合物的配位数为 8  相似文献   

3.
从双[(2-二苯膦基)苯基]醚、1,2-双(二苯膦)甲烷配体出发,利用一步法合成了两个新颖的铜(I)配合物[Cu(POP)(C16H6N6)]Br(1)和[Cu2(dppm)2(bphen)2](CF3SO3)2(2)(POP=双[(2-二苯膦基)苯基]醚;C16H6N6=吡唑并[2,3-F][1,10]菲啰啉-2,3-二腈;dppm=1,2-双(二苯膦)甲烷;bphen=4,7-二苯基-1,10-菲啰啉)。并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和光致发光性质研究。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2是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在配合物1中Cu(I)与POP和C16H6N6配体螯合,每个Cu(I)分别与POP中的两个磷原子、C16H6N6中的两个氮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四面体结构。而在配合物2中,dppm通过两个P原子桥连两个Cu(I)形成双核配合物。两个配合物在室温下均发绿光,表现出较强的荧光发射性能,发射光谱峰分别位于537和527 nm。配合物1和2的发射峰均归因于金属到配体的荷移跃迁(MLCT)。  相似文献   

4.
在甲醇溶液中,以乙酸钴、氯化钴、硝酸钴和缩二脲为原料合成了3种结构不同的缩二脲钴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其化学组成为[Co(bi)2(H2O)2](Ac)2·H2O(1),[Co(bi)2Cl2](2)和[Co(bi)3](NO3)2·2.5H2O(3)(bi=NH2CONHCONH2).配合物1中每个Co2+与2个缩二脲分子中的4个羰基氧原子和2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配合物2中每个Co2+与2个缩二脲分子中的4个羰基氧原子和2个氯原子配位,而配合物3中每个Co2+与6个全部来自缩二脲分子的羰基氧原子配位,均形成了配位数为6的配合物.配合物1和3的热分解过程包括失水和配体的分解,而配合物2的热分解过程只是配体的分解过程,最后完全分解形成氧化钴.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N_(1923)作为萃取剂时镧系元素萃取行为的递变规律。在分配比与原子序数之间有明显的四分组效应,萃合物组成不仅与原子数序有关,而且也与萃取酸度有关。轻镧系元素都以配阴离子Ln(SO_4)_4~(5-)形式存在于有机相中,但重镧系元素的被萃阴离子组成与酸度有关,酸度增加配位的硫酸根离子数目减少:Ln(SO_4)_5~(7-)→Ln(SO_4)_4~(5-)→Ln(SO_4)_3~(3-)此外萃合物中有部份伯胺是溶剂化状态存在的,溶剂化倾向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重镧系元素>中镧系元素>轻镧系元素溶剂化倾向也随萃取酸度的增加而增大。用红外光谱研究了萃合物中硫酸根的配位状态。对全部镧系元素硫酸根的γ_4都发生了分裂,而对中与轻镧系元素来说,γ_3也发生了分裂,这表明在重镧系的萃合物中。硫酸根是以单齿配体形式存在的,而在中与轻镧系中,至少部份硫酸根是以双齿配体形式配位的。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L -噻唑烷 - 4-甲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配体和Cu2 离子配合物 分子式为CuX(X =L -噻唑烷 - 4-甲酸二硫代氨基甲酸离子 ) IR光谱表明配体与Cu 为双齿配位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3个新的大环草酰胺Ni(Ⅱ)单核配合物NiL1(1),NiL2·CH3CH2OH(2)和NiL3·1.25H2O(3).由于羟基和草酰胺基团的氧原子都能够与金属离子配位,因此,NiL1-3可以用作构筑同多核和异多核配位化合物的配合物配体.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每个大环配体的4个N原子与Ni(Ⅱ)配位,构成变形的平面正方形配位环境;Ni-N键的长度都非常短,表明3个大环配体中所有氮原子的配位能力都很强.1~3中的醇羟基使羟自由基淬灭,从而抑制了配合物切割DNA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氯化镍和3-羟基吡啶在乙醇溶液中反应得到了配合物Ni(3-PyOH)4Cl2(3-PyOH=3-羟基吡啶),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和单晶X射线的表征.配合物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cca,晶胞参数为a=1.5701(3)nm,b=0.76110(15)nm,c=1.8606(4)nm.V=2.2234(8)nm3,Z=4,Mr=509.99,Dc=1.524g/cm3,μ=2.397mm-1,F(000)=1048,最终R=0.0474,ωR=0.0978.在该配合物中,3-羟基吡啶是以其吡啶环中的氮原子参与配位,镍离子与四个3-羟基吡啶配体中的氮原子和两个氯阴离子配位,形成拉长的八面体构型,且由O-H…Cl分子间氢键构筑成二维层状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9.
在乙腈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合成了两个新的镧系(Ⅲ)配合物,[Nd2L3(NO3)6]n(1)和[CeL(Phen)(NO3)3]n(2)(L=1,2-亚乙基二磷酸四异丙酯,Phen=邻菲罗啉).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磷谱和热重分析对两个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是由Nd(NO3)3?6H2O和L以2:3的比例混合得到的配合物.由亚乙基二磷酸四异丙酯及硝酸根离子提供的O原子与Nd3+离子配位形成9配位构型.配合物1通过桥联的双磷酸酯配体形成二维网状结构.与配合物1不同,配合物2由Ce(NO3)3?6H2O、L和Phen以1:1:1的比例混合得到.配合物2通过L连接成为一维无限链,再借助大量弱作用力形成三维立体堆积结构.  相似文献   

10.
合成并表征了两种基于萘基噁二唑衍生物环金属铱配合物(DFPhNOXD)2Ir(acac)和(DNOXD)2Ir(acac).以该类铱配合物为客体,聚9,9-二辛基芴(PFO)和2-叔丁基苯基-5-二苯基1,3,4噁二唑(PBD)为主体制作了电致发光器件.研究发现,两种配合物的电致发光均为红光,其中基于配合物(DFPhNOXD)2Ir(acac)的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射峰在580nm处,626nm处有肩峰,器件的最大发光效率为1.9cd/A.基于配合物(DNOXD)2Ir(acac)的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射峰在593nm处,642nm处有肩峰,最大发光效率为3.3cd/A.值得关注的是,在电流密度为100mA/cm2时,基于配合物(DNOXD)2Ir(acac)的发光器件的效率滚降不明显,发光效率仍保持在2.2cd/A.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升华法生长出铱(Ⅲ)配合物(btfmp)2Ir(dbm) (btfmp=2-苯并噻吩-5-三氟甲基吡啶,dbm=二苯甲酰甲烷) 红色单晶,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核磁、质谱、红外光谱表征及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1.776(3) (A),b=29.409(7) (A),c=11.515(3) (A),α=γ=90°,β=102.730(3)°,V=3 889.9(15) (A)3,Z=4,Dc=1.660 g/cm3,F(000)=1 904,μ(MoKa)=3.608 mm-1,R=0.078 4 and Wr=0.137 3.该配合物呈现近似八面体配位模式.  相似文献   

12.
首次合成了七种(UO_2L_2A型混配配合物,其中HL为1-苯基-3-甲基-4-(2-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A为磷酸三丁酯(TBP)、磷酸三苯酯(TPP)、三辛基氧化膦(TOPO)、三苯基氧化膦(TPPO)、二辛基亚砜(DOSO)、二苯亚砜(DPSO)和水(H_2O)。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热分析和摩尔电导等测试,确定了它们的组成,并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结构及性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半刚性配体构筑金属配位聚合物的自组装规律,选用两种不同长度的含N半刚性配体与CoⅡ离子,在水热反应的条件下,构筑了两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o(L1)(m-BDC)]n(1)和{[Co(L2)(m-BDC)]·H2O}n(2)(L1=1,3-二(咪唑亚甲基)苯;L2=4,4’-二(咪唑亚甲基)联苯),并对这两个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粉末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这两个配合物均具有二维的(4,4)-网格结构,但由于配体长度的不同,网格结构展现出了不同的形状与尺寸。此外,热重分析表明,这两种配合物均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吡啶-2.6-双酰代-3-甲基-1-苯基-5-吡唑啉酮(PDCBP,H2A)对部分稀土离子的萃取行为,用多种分析测试方法证实其萃合物的组成和由稀土直接与萃取剂(H2A)反应制得的固体配合物组成相同,RE(HA)2cl.它是通过吡啶氮原子和烯醇氧原子对稀土离子配位的,形成带有O—RE—N键的5元环和O—RE—O键的六元环的螯合物,使配合物比单纯含O—RE—O螯环的配合物稳定性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氯化锌和4-羟基吡啶在乙醇溶液中反应得到了配合物Zn(p-HPO)2Cl2(p-HPO=4-吡啶酮),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和单晶X射线的表征。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为a=1.31839(19)nm,b=1.1238(3)nm,c=0.87379(18)nm,β=106.401(11)°。V=1.2419(5)nm3,Z=4,Mr=326.49,Dc=1.746g/cm3,μ=2.397mm-1,F(000)=656,最终R=0.0380,wR=0.0943。在该配合物中,4-羟基吡啶是以其共振化合物4-吡啶酮的形式参与配位,锌离子与两个4-吡啶酮配体中的氧原子和两个氯阴离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四面体构型,且由N-H…Cl分子间氢键构筑成二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6.
采用DFT方法,对两个基于ICT原理的氮杂18-冠-6光化学传感器及其与Na~+、K~+、Mg~(2+)、Ca~(2+)的配合物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在B3LYP/6-31+G(d,p)理论水平上对所有分子进行了几何构型优化,优化构型及部分参数表明配合物中冠醚环上氮原子与香豆素基团平面化程度显著增加,尤其是两配体与Ca~(2+)的配合物.另外,据NBO分析结果可知,冠醚环上的氮原子不同程度地参与了与金属离子的配位.以上两种现象均会对分子内电荷转移产生影响.为了说明两现象相互作用使配体对金属离子产生的选择性,本文还利用TD-DFT方法,对配体及配合物的紫外吸收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两个配体均对Ca~(2+)有较高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以柔性双咪唑配体1,4-二(2-甲基-咪唑基)甲苯(L)与过渡金属镉盐和5-溴间苯二甲酸在溶剂热法中合成了一个新型的配合物,X-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正交晶系,Pnna空间群,Cd原子与5-溴间苯二甲酸中的羧基氧通过双齿螯合模式形成一维链状结构,含氮配体中的氮原子采用单齿桥联模式从不同方向无限延展最终形成三维的三重贯穿结构.此外,探究该配合物的荧光传感性能,结果表明其对有机溶剂丙酮和金属Fe3+都表现了重要的猝灭效应,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18.
以草酸钾和乙酸铜为原料,通过室温固相反应制备二草酸合铜(Ⅱ)酸钾配合物,用容量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及热分析等方法进行组成与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得的二草酸合铜(Ⅱ)酸钾的组成为K_2[Cu(C_2O_4)_2]·2H_2O,晶体结构属于三斜晶系,P 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693 08(5)nm,b=0.869 91(6)nm,c=0.901 11(7)nm,α=108.315(2)°,β=99.906(2)°,γ=97.179(2)°,Z=2,Dc=2.356 g·cm~(-3).铜(Ⅱ)与草酸根中的氧原子及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形成配位数为6的变形八面体配合物.该配合物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过程包括失水、脱CO_2和脱CO,残余物为Cu和K_2CO_3.  相似文献   

19.
首次合成了八种CeL_4A型混配配合物,其中HL为1-苯基式-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HL′)和1-苯基-3-甲基-4-(p-氯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HL″),A为1,10-二氮杂菲(phen)、2,2′-联吡啶(Dpy)、二苯亚砜(DPSD)和三辛基氧化膦(TOP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和摩尔电导测定等分析测试手段,初步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及性质。  相似文献   

20.
选取3, 5-庚二酮(β-二酮酸)(L)为配体与氯化镝及辅助配体在室温下反应,得到两个新的配合物[Dy(L)_3(H_2O)_(2 )](1)和[Dy(L)_3(dppz)](2)(L=3, 5-庚二酮, dppz=二吡啶并吩嗪)。X-射线晶体学分析表明,两个配合物均显示出单核结构,其中Dy(III)离子呈接近反四棱柱的八配位几何结构。同时利用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进一步的表征。磁学性质研究表明配合物2在零场下具有典型的单分子磁体特性,辅助配体在调节单分子磁体特性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