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介绍地理科学的基础研究核心--地理系统,梳理了地理系统的组成要素:地理要素、地理空间以及人地系统,说明其独特的系统结构与系统功能。结果表明,地理系统包含了地球表层系统、土地利用系统、人类活动系统与人地耦合系统。地理科学应用研究核心是地理治理。地理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调查评价、规划设计、地理模拟、地理工程、监测预警。地理治理目前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应用体现在国土空间治理方面,主要有自然资源调查、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生态修复等。中国地理科学需要创新发展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王彩香 《甘肃科技》2007,23(10):224-226
卓越绩效评价适用于追求卓越绩效的各类组织,可以指导组织提高其整体绩效和能力,文章通过卓越绩效评价应用于林业产业科学发展中的意义,针对甘肃林业产业现有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探索在林业产业发展中应用卓越绩效评价体系,促进甘肃林业产业可持续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泽邦 《广东科技》2014,(20):197-198
林业单位与城建、国土等部门进行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前置审批工作的协调配合比较多,后者一般使用 CAD数据,而林业单位则需要将CAD格式的数字文件,转换为林业地理信息经常采用的GIS格式数据以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具体应用。因此,熟练掌握数字文件CAD格式转换为GIS格式,对林业单位正常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工作实际,主要就林业单位中数字文件 CAD格式转换为GIS格式的具体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系统科学理论引进到传统地理直观教学方法之中,通过对模拟方法概念的分析,论述了模拟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建立和应用,对如何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改进和完善地理教学手段做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在林业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广泛应用为林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林业信息化是指在林业各个领域应用信息技术,采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促进生态建设、林业产业、生态文化和行政管理的科学发展,带动林业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林业建  相似文献   

6.
论地理科学的发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回顾半个世纪以来地理科学的发展,着重分析地理科学存在的问题。以现代科学的观点提出了新的地理科学分类体系,特别是以人地系统为核心,界定了地理科学的时空限域,重新定义了古地理科学、历史地理科学、现代地理科学的学科体系。在现代地理科学的分类体系中对地理科学的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都作了明确的界定,为人地共荣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综合分析地理空间信息在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实践探讨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和应用优势,并提出地理空间信息科学面临的新机遇挑战和重要研究方向,最后对智慧城市建设和地理空间信息应用进行了总结思考.  相似文献   

8.
从八十年代初到现在,地理学已经历了两次较大的“危机”;每一次危机产生的振荡,对地理学的发展既有负面的冲击,又有正面的促进:第一次危机的结果是导致地理科学应用体系的基本建立;第二次危机则促成了师范地理教育向非师范专业的快速转化。本文从两次危机的成因分析入手,探讨了高等地理教育所面临的几个问题,明确了地理科学走向应用的主战场。作者认为:危机既是困境,同时又是机遇;地理必将成为一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重要作用的、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科学;对此,作者充满了信心和期望。  相似文献   

9.
" 3S"技术的应用给地理科学带来了新发展,对地理学高级专业人才素质提出了新要求.迫切要求新技术研究、开发与教育改革相结合,高师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面向未来,体现地理学科信息化发展的趋向.本文以" 3S"技术应用、发展为平台,提出高师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的知识--技术体系,以及专业课程的模块--课程群,对地理学人材培养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理科学中的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对虚拟现实技术作出概括性介绍的基础上,讨论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地理科学中包括地理教育、旅游、地学理论研究等在内的多种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必要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吴凯  张欣  许晓华 《科技资讯》2014,(29):26-26
针对农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将Bezier曲线算法应用到农业GIS中。并根据Bezier曲线在林业资源数字化研究中的应用,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编制相应程序。通过对实际林业资源中珍稀植物位置数据的处理,提高了图形生成效率,为掌握珍稀植物资源情况,划定保护区提供帮助。目前,GIS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己经在农业土地水资源规划、林业管理、自然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等各领域建设成不同的GIS系统,GIS在农业上的应用是当今农业科学中一个新的重要研究领域,如林业资源管理中开发出许多基于GIS的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2.
从函数程序设计的角度对速成原型方法进行研讨,采用形式方法解释其应用上的优劣。并结合林业实例,说明该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是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和增加林产品供给的巨大推动力量。我们应根据"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我国林业科技的发展概况,结合近10年我国林产品供给情况,认真研究和分析科技发展对林产品供给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国内源期刊中的农、林、水产类高校学报科技论文数量、学科分布等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科技论文数具有逐年上升趋势;论文分布比较集中,其中以农科类学报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林科类,而水产类所占比重最小。同时,对全国农、林、水产类高校学报科技论文数逐年上升,以及个别院校学报科技论文数上升缓慢和论文学科分布既集中又不平衡的缘由作了具体分析和评价,并就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各学科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等有关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绿色江苏建设的战略方案与保障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绿色江苏建设是江苏省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总结2003年至2007年绿色江苏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林业建设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今后5年绿色江苏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提出林业创新思路、发展林业产业、加快推进林业科技创新、依法治林、深化林业管理制度改革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当前,科学技术发展不断加快,新事物不断涌现,现代林业的建设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而我国林业教育培训工作处在关键时期,在工作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凸显了我国加强林业干部教育培训的迫切性。本文首先针对我国林业干部教育培训现状以及培训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表明了现代林业建设中加强干部培训的重要性,接着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 去年九月,我们在《论我国林业发展新战略》一文中,曾就我国林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战略目标及其实质谈了我们的看法。从那时以来,在党的十二大精神鼓舞下,我国林业发展很快,形势很好。当前我们面临着一个全面开创林业建设新局面的伟大任务。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林业工作,先后颁布了《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规定》、《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这些文件给我国林业建设指出了正确的方向。我们体会党中央、国务院上述文件的基本精神是:要求我们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业生产。就是说,要树立保土安民、木材生产双重战略思想。这是一个新课题。因此,我们这篇文章将着重论述这个保土安民、木材生产双重战略思想,用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我们反复学习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的指示》、《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等文件和胡耀邦、邓小平、赵紫阳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林业工作的指示,感触很深,鼓舞很大。当前我国林业建设的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新中国第一任林业部长、著名林学家梁希教授生前所描绘的“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这一壮丽远景如在眼前。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林业工作决议和指示,发展我国林业,雍文涛同志一九八一年十月在林业部作了一个具有战略决策性的《林业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他在这个报  相似文献   

19.
物理化学是林业院校应用化学、林产化工、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食品科学等专业的重要必修基础课.许多林业方面的工作均需要用到物理化学中的基本原理,物理化学课程对培养高层次的林业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林业院校的学生对于物理化学的学习普遍感到困难.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根据林业高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和学生专业的特点,结合10余年来的课程教学经验,从精选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精讲基本概念、分层次公式教学、知识模块框架构建,以及科研创新思维模式培养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实践以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发展和繁荣西部地区经济的基础和重点。本文分析了严重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加快西部地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关键是: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布局和规划;现有林的管护和经营;退耕还林,还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科技和经费的投入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