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于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收入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与国外体育产业接轨的时机,推动了体育产业经营观念和经营方法的转变,推进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商业化进程。本文通过对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分析发现体育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仍然极小,存在布局和结构不够合理,市场运行和调控机制仍不完善等问题。针对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情势,总结2008奥运会的体育产业发展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发展我国的体育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制约我国体育产业的因素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肯定体育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所起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对我国体育消费现状、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发展策略,以期有助于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产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奥运会将给我国体育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体育产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后奥运时期我国应建立多元化的体育产业发展战略,转变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模式,培养和造就我国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并通过加快体育产业的立法步伐,发展体育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了在奥运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及现存的一些客观问题,从体育产业的理解、国外的经验和我国体育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入手,体育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全民健身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一系列适宜发展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策略的实施,它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日益重要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5.
主要针对我国体育产业联系点的确立及发展对策展开研究。首先阐明了我国体育产业联系点的确立过程、目的及具体工作组织实施要求。其次,对我国体育产业联系点的特点及确立的重要意义进行论述。最后,提出促进我国体育产业联系点发展的若干对策。希望通过研究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体育产业联系点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更好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产业近年来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以及面临的发展机遇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政策性建议,以期有助于我国体育产业的规范化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迅速,在发展中也伴随而来很多问题。通过对陕西省高校体育产业理论和实践活动研究,分析陕西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了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陕西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8.
高佳燕  张洋 《科技资讯》2011,(1):234-234
目前在我国,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问题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更没有建立起一条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渠道。体育产业日益增长的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落后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机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这一矛盾将成为影响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从我国体育产业现状入手,在对体育产业人才需求及供给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体育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及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国外体育产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分析,探寻适合我国自身发展特点的体育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产业是高校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但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发展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对策.以期为促进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探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动力与路径。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构建完善的体育产业内需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完善的体育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当前,体育“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体育产业政策不断向好、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提升、体育市场不断扩大、体育企业不断壮大,形成了“政府—政策—产业—市场—企业”五位一体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双循环”支撑动力。鉴于此,通过紧扣更高水平供需平衡,围绕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抓住以扩大体育内需、促进城乡区域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构建体育产业政策体系、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现代体育市场体系、新型体育消费体系,提出“一个”主线、“两个”改革、“三个”重点、“四个”体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十三五"期间,我国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调结构、稳增长的主要产业,体育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是实现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关键.本文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发展阶段为依据,以历史发展视角研究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发展现状,结果显示:1)我国体育产业脱胎于体育事业,是融合、裹挟在其他产业和社会进步中前进,未形成完善的独立结构;2)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分别经历了萌芽、探索及稳步平稳及快速发展阶段;3)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内外结构还存在产值比例低和主体结构失衡现状;4)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是点状发展还未形成有效产业链.因此要实现体育产业增强经济新动能的功效,试需从以下途径实现:即确立体育新型战略产业地位、深化体育产业市场化、转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升级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突出体育产业融合中的主体地位.为推进新时期体育产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钱杰  丁俊生 《科技信息》2010,(3):I0019-I0020,I0098
研究了体育产业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理念;探索了体育产业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创新实践;分析和论证了安徽省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提出了体育产业资源开发作为经济与社会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的一次思想变革,既是世界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调,也是中国、安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程,我们必须要跟上这一步,否则就会与世界潮流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14.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产业规模小,基础比较薄弱,目前尚处于萌芽阶段.把握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以及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类型特征,是推进我国体育产业同国际接轨的战略选择,同时也是促使体育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下,体育与科技融合已成为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和核心引擎。以产业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和案例分析方法,在阐明体育与科技融合、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基础上,探寻体育与科技融合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制与路径。研究发现:逻辑维度上,体育与科技依托技术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业态融合催生出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新业态等新供给,培育出体育消费新需求、新模式,促进了体育产业的供需良性互动,有助于破解体育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机制维度上,体育与科技融合发挥结构优化效应、效率提升效应和价值创造效应,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从体育与科技融合宏观层面的机制创新与政策保障、中观层面的合作协同与平台建设、微观层面的强化创新与三维共力提出其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河南省2009—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体育产业总规模与体育产业增加值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体育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呈现较强显著性,体育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可以促进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62%。面对新形势,河南省应结合自身实际,提升体育产业市场化水平,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提高体育产业科技水平,通过完善体育设施建设、加快发展体育制造业、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与水平等措施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成为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体育产业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理念;探索了体育产业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创新实践;分析和论证了安徽省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提出了体育产业作为经济与社会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的一次思想变革,既是世界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调,也是中国、安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程,我们必须要跟上这一步,否则就会与世界潮流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发展体育旅游的前景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体育旅游是近几年来兴起的现代旅游方式,并已成为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河北省拥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加上大众体育的开展及2008年奥运会申办的成功,使其发展体育旅游具有可行性。开发体育旅游对湖北省的旅游业、体育产业及整个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牛伟  陈华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2):147-150
体育保险是新兴的体育产业,在我国保险行业中,高校体育保险处于起步阶段,高校体育保险制度并不完善,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概括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保险的现状和对影响我国高校体育保险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政府主导参与型体育保险制度的高校体育保险制度等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已逐渐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运行机制也由福利型转换为公益型第三产业,体育产业的发展标志着中国体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