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中国的天文学家早在公元前800年就记录下太阳黑子的活动情况。亚里士多德曾认为这实际上是办不到的。到了17世纪30年代,伽利略用他发明的望远镜对太阳黑子的观察记录,被当时的宗教法庭谴责为异端邪说。数百年来,天文学家记录到像奇异的黑色花朵展现在太阳表面,并在若干天后逐渐消失的太阳黑子。尽管我们知道太阳黑子的活动以大约11年为一个周期增强和减弱,但是什么驾驭着这个不停息的模式,依然是个未解之谜。 目前,位于科罗拉多州的美国  相似文献   

2.
聂清香  黄萍 《自然杂志》2004,26(1):43-44
本文分析了分别位于北美洲、欧洲和澳洲的6个具有不同人口规模的国家在50年间人口的出生率,发现它们都有与太阳黑子数相同的平均振荡频率,而且同一地区的出生率曲线显示出相同振幅和相位.线性相关分析表明,出生率的小幅振荡成分与太阳黑子数有高度显著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太阳出问题了吗 太阳内部巨大的磁力环时常从太阳深处延伸出来,并一直冲出太阳的表面,于是太阳表面便有了一些温度相对较低的地方,它们看上去比周围暗,形成了一些斑点,这便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反映了太阳磁场的状态,是太阳内部磁活动的“窗口”,  相似文献   

4.
太阳常数与太阳黑子数关系的交叉小波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若文  曹杰  黄玮  年艾冰 《科学通报》2009,54(7):871-875
利用1976~2006年间的太阳常数观测资料和小波方法分析了太阳常数的演变规律及其与太阳黑子数的关系. 连续小波分析结果表明, 太阳常数具有多尺度的演变特征. 在低频部分, 太阳常数与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大体一致, 具有显著和稳定的8~11.4年的振荡周期; 在高频部分, 无论是太阳常数, 还是太阳黑子数, 仅在太阳周的峰值时期才表现出2~6月的间歇性显著振荡周期. 交叉小波分析结果表明, 太阳黑子数与太阳常数在8~11.4年的频段上具有显著的共振周期, 且在此频段上太阳黑子数的变化略超前于太阳常数变化约2个月. 在此时间尺度上, 太阳黑子数的变化是导致太阳常数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2~6月的频段, 太阳黑子数与太阳常数仅在太阳周的峰值期才存在显著的共振周期, 但二者的位相关系不稳定. 在考虑太阳黑子数与太阳常数位相关系的条件下, 建立太阳常数的重建模型并进行了检验; 最后重建了1878~1975年逐月的太阳常数时间序列.  相似文献   

5.
尹志强  马利华  韩延本  韩永刚 《科学通报》2007,52(16):1859-1863
近期Solanki等利用树木年轮中14C含量变化的测算资料, 重建了过去10000多年间采样间隔为10 a的太阳黑子数序列, Usoskin等则利用地磁变化资料重建了过去近7000年间采样间隔也为10 a的太阳黑子数序列. 本文采用Lomb-Scargle谱分析方法研究了这两个序列, 得到了太阳活动的百年至千年时间尺度的周期和准周期, 它们大约为225, 352, 441, 522和561 a以及近1000 a和略大于2000 a的准周期. 同时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对它们的进一步分析表明, 这些长和甚长的准周期性分量均具有较明显的时变特征, 即它们的周期长度和波动的幅度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的, 并在某些时段出现较大的波动, 显示了太阳活动长期变化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现代黑子观测的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可军  苏同卫  梁红飞 《科学通报》2004,49(24):2511-2516
黑子数、黑子面积数和黑子单元面积数表征太阳黑子活动. 对这三个指数的1874年5月至2004年5月的每月平均值进行小波分析来研究现代黑子观测的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性, 详细分析了它们的总功率谱和局部功率谱, 并考虑了结果的统计意义. 主要结果为: (1) 黑子数和黑子面积数的局部小波功率谱很相像, 这表明黑子数和黑子面积数的周期性是很相似的. 黑子单元面积数的局部功率谱和上述二者的局部功率谱较相似, 但细节更丰富. (2) 黑子活动的主要周期有三个, 一是约为10.6年(黑子单元面积数的周期略高, 为10.9年), 这个周期在所考虑的时间范围内都是统计上有意义的, 另两个可能的周期是约为31年的周期和约为42年的周期, 它们的总功率谱的置信度低于95%, 但高于平均红噪声谱. 其他周期是没有统计意义的. (3) 这三个周期的局部功率在所考虑时间范围的后期高于早期. (4) 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性在这三个量的表现为, 总功率谱和局部功率谱均三者大体相似、细节上有差别.  相似文献   

7.
余少华 《世界科学》1991,13(2):13-13,25
太阳中微子出现率降低之际太阳黑子数增加,而太阳黑子消失之时中微子出现率正好增长,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8.
太阳光球上最引人注意的现象是太阳黑子,有时用肉眼就可以看见。太阳黑子形态丰富,变化多端,是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热衷研究的对象。那么,太阳表面为什么会有黑子?巨大的黑子群是否会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在没有专业的设备的情况下我们是否能观测黑子?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近神奇的太阳黑子。人类最早对太阳黑子的观测和记录,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  相似文献   

9.
太阳活动太阳活动是指太阳表层的各种活动变化的总称。太阳活动的强弱直接和间接影响到地球物理现象及人类活动,所以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太阳的观测和研究。太阳黑子时多时少,表示太阳活动变化。又由于太阳黑子跟太阳表面的其他活动现象(如耀斑爆发,日冕物质抛射)密切相关,因此人们用太阳黑子相对数(简称黑子数)来代表太阳活动的强弱。黑子数多时,表明太阳  相似文献   

10.
《科学24小时》2010,(11):51-51
这张照片看起来既像盛开的花朵,又像深邃的眼睛,其实都不是。这是人类迄今获取的最精细可见光波段太阳黑子图像。这张壮观的图像是由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大熊湖望远镜拍摄的,它记录下了一个直径大约为12900千米的巨型太阳黑子。  相似文献   

11.
《科学24小时》2011,(6):52-52
太阳过渡区和日冕探测器(TRACE)首次拍摄到分布在太阳表面的壮观太阳黑子群。图像中靠近“地平线”清晰可见的明亮区域是AR9169,是近期太阳周期的太阳黑子群。图中相对寒冷黑暗区域的温度达到数千摄氏度,而在太阳黑子周围最明亮的发光气体流温度超过100万摄氏度。  相似文献   

12.
太阳黑子活动的守恒量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柳士俊  俞小鼎  陈永义 《科学通报》2003,48(17):1832-1835
介绍了一种预报太阳黑子活动期的方法, 可同时预报太阳黑子峰值的发生时间和峰值大小. 通过研究太阳黑子数的变化规律, 发现了某些变量的组合在整个太阳变化时间里具有不变的性质, 即所谓的守恒量, 只要确定了周期的起始时间, 就可以较准确地预报太阳黑子峰值的发生时间. 同时, 根据太阳黑子序列的变化规律, 发现太阳黑子的峰值大小不仅与本周期初期的数据变化率有相关性, 而且与前一周期末期的变化率也有相关性. 由此引入了一个等效回归系数, 据此发展的峰值预报方法可以动态地调整预报提前量, 解决了预报精度与预报提前量的矛盾, 既保证了一定的精度, 又有效地提高了预报提前量, 约在周期上升段的一半处即可做出峰值大小的预报. 本方法预测第24次太阳活动周的极大值发生在2011年1月份.  相似文献   

13.
《科学之友》2008,(3):12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日前宣布,太阳黑子活动显示,新一轮为期11年的太阳活动周期已经到来,新周期内的第一个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的北半球。而随着太阳黑子活动加剧,太阳风暴将在未来数年逐年增加,届时,全球的电力系统、军用和民用航空通信、全球定位系统信号,甚至手机和银行自动取款机都可能受到干扰。  相似文献   

14.
太阳黑子相对数变化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韩延本  韩永刚 《科学通报》2001,46(24):2031-2035
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1749-2000年间的太阳黑子相对数月平滑值的时间序列,结果表明太阳黑子相对数变化的主要周期分量,除了人们研究过的约11a的周期具有时变性,其他如数十年的及世纪周期等,也都具有时变的特征,由于一些主要的周期分量存在一定的时变性,使太阳黑子相对数时间序列的变化呈现极为复杂的特征,并增加了对其未来变化做准确预报的困难,深入研究主要的周期分量的时变特征和引起时变的物理机制,对改善太阳黑子相对数预报的精度,尤其是深刻认识太阳黑子相对数变化的过程,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封面说明     
《科学通报》2016,(8):795
正太阳光球层的米粒组织是太阳对流层中等离子体对流运动所产生的一种现象.米粒组织的中心区域是上升的热等离子体,而边缘则是下降的冷等离子体.这导致它们在太阳光球层上呈现颗粒或元胞状,它们表征的是太阳能量从亚光球层到光球层的转换过程.研究太阳黑子周围米粒组织形态特征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太阳黑子形成过程中这种能量的转  相似文献   

16.
将太阳黑子数月均平滑值和导出平滑值的月均值对平滑值的偏离值组成的一个复合量,作为描述太阳周黑子活动的指标,基于相似周的概念,发展了一种在太阳活动极大附近预先判断太阳周中太阳黑子数峰值是否已经出现的方法。用该方法判断出第23周的峰应出现在2000年4-8月之间,即本太阳周之峰已经出现,第23周现在正进入下降期。  相似文献   

17.
美国宇航局的记录显示,2008年全年有266天没有太阳黑子,这是自1913年以后从没遇到过的太阳平静期,然而2009年,太阳似乎要变得更加安静。太阳黑子是观察太阳活跃程度最直观的迹象,其活跃性每隔11年改变一次,但是目前的状况有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也许是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18.
第24太阳周将是一个低太阳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家龙 《科学通报》2009,54(23):3664-3668
提出了一个简单实用的对太阳黑子数平滑月均值做比较的方法, 考虑了国际黑子数的实际计数精度和已有实测数据时间序列特征, 利用实测数据与本文推导出的比较黑子数大小的公式, 估算出2009年1月至2009年4月太阳黑子数平滑月均值的范围, 判断出第24周可能起始于2008年12月. 然后用我们发展的相似周方法与相似位相概念做出了分别适用于预报第24周上升相的时间长度和极大黑子数值的统计公式, 预测出第24周将在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期间出现平滑月均黑子数为60~80的最高峰, 该值远低于第23周的120.8的高峰.  相似文献   

19.
点点滴滴     
太阳黑子对寿命的影响 美国最新研究表明,太阳黑子的数量影响到人们的寿命。 众所周知,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长期以来,科学家和思想家致力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研究,及此周期与气候、健康和政治变化的关系。 研究表明,如果你在太阳黑子活动最高潮的20年后出生,一般生  相似文献   

20.
太阳活动与地球气候的关系是众所周知的。比如太阳黑子有11年周期的活动规律。我国气象科学工作者发现我国旱、涝、寒年份也有明显的11年周期,它们出现在太阳黑子极大年附近,而太阳黑子极小年份往往出现大范围的多雨时期。研究还发现,在单数周期(11年)我国气候由冷转暖,而双数周期(22年)则由暖变冷。前苏联科学家们在用电子计算机整理历史气象观测资料时也发现,全球天气异常,有一个直径达几千公里的天气异常区沿地球表面逐年东移,发现天气异常区环绕地球一周是11年,即全球性天气异常有11年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