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植物的盐胁迫生理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对近年来植物抗盐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阐述了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抗盐品种的培育.从生理和细胞水平上综述了盐生植物的抗盐机理,并对抗盐基因的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盐生植物盐腺的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盐生植物盐腺的电镜样品制备方法国内未见报导。本文以二色补血草(Limoninum bicolor)为材料,进行了盐腺扫描样品制备方法的探讨,并给出了制作盐腺样品较简便的技术程序。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柴达木盆地的盐生植物进行了梳理、评价,以期确定可用于盆地内多类盐土地的生物治理改良,且有较大经济价值而可持续发展的本地盐生植物,并依据这些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及其生长环境来选择一些适合引种的外源的经济盐生植物候选物种.  相似文献   

4.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自然生长于青海湖畔的3种典型盐生植物——灰绿藜、鹅绒委陵菜和西伯利亚蓼叶片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并以西宁地区同种非盐生植物作为对照.结果显示:(1) 3种典型盐生植物叶绿体中具个体较大、数目较多的淀粉粒;(2) 线粒体被叶绿体包围,甚至有的线粒体被叶绿体“吞噬”;(3) 线粒体的数量较对照明显增多,且增多的线粒体大多出现在叶绿体周围;(4) 叶绿体类囊体膨大,有的类囊体膜破裂,部分瓦解,甚至空泡化;(5) 3种典型盐生植物叶肉细胞内出现一种特殊结构——潴泡.研究表明,青海湖畔3种典型盐生植物形成的上述结构特征是对高原盐生环境的高度适应,是青藏高原特殊生态条件长期胁迫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运城盐湖地区两种耐盐植物,盐角草和盐地碱蓬的生理生化以及其生长的土壤环境进行了分析,发现土壤中以Na+、C1-、so^24-硫酸根离子为主,土壤的pH为7.68—8.09.植物肉质程度高,对Na+、cl-的吸收明显高于ca+、Mg2+、K+.盐角草吸收Na+和cl-的能力大于盐地碱蓬.盐角草更耐盐,适宜生在C1-含量较多的盐渍地,它吸附Na+、cl-离子的能力更强些,盐地碱蓬可以生在sol-较高的盐渍地.  相似文献   

6.
非盐生植物棉花和盐生植物滨藜的盐害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短时间(4~7d)内,用等渗的NaCl和NaCl并在根际加压(NaCl+P)分别处理非盐生植物棉花和盐生植物滨藜后,两者幼苗的叶相对扩展率、蒸腾率、木质部汁液透势及叶组织中的K^+含量均降低,而叶细胞质膜透性、木质部汁液和叶组织中Na^+的含量均有增加。NaCl+P处理能减轻等渗NaCl对植物产生的伤害效应,对棉花可减轻约50%,对滨藜减轻程度更大。这说明两种植物所遭受的短期盐害均与离子毒害和渗  相似文献   

7.
非盐生植物棉花和盐生植物滨藜的盐害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短时间(4~7d)内,用等渗的NaCl和NaCl并在根际加压(NaCl+P)分别处理非盐生植物棉花和盐生植物滨藜后,两者幼苗的叶相对扩展率、蒸腾率、木质部汁液渗透势及叶组织中的K+含量均降低,而叶细胞质膜透性、木质部汁液和叶组织中Na+的含量均有增加.NaCl+P处理能减轻等渗NaCl对植物产生的伤害效应,对棉花可减轻约50%,对滨藜减轻程度更大.这说明两种植物所遭受的短期盐害均与离子毒害和渗透胁迫两种效应有关.在非盐生植物棉花中,离子毒害和渗透胁迫的作用程度基本相当;而在盐生植物滨藜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渗透效应  相似文献   

8.
植物耐盐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耐盐机制的研究对盐渍土改良利用和选育培育耐盐植物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盐分胁迫下,植物表现一系列生理生态适应性变化。根据近年来对植物耐盐的研究,本文重点阐述了植物体内渗透调节、抗氧化酶活性、光合途径的转变、激素信号转导、植物体内相关蛋白的高表达、形态结构的改变等耐盐的生理生态适应性机制。进一步分析表明,植物耐盐的适应性受多方面调节和控制,应该把多方面的因素都联系起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9.
两种不同盐浓度环境中盐地碱蓬叶的形态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盐生植物盐地碱蓬叶的形态解剖学特征,结果表明,盐地碱蓬是典型的贮盐植物;生长在两种不同盐浓度环境中的盐地碱蓬,在叶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性状差异。  相似文献   

10.
新疆六种盐生植物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生长在新疆石河子盐碱荒漠的6种盐生植物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植物表现出许多适应旱生和盐生环境的特点。其基本特征为:叶表面有表皮毛、盐腺或乳状突起,气孔下陷;栅栏组织和储水组织发达,构成等面叶和肉质叶;具粘液细胞;部分植物叶片退化成鳞片状,而由同化枝执行光合功能。茎中维管束发达,具异型维管束,维管束帽及纤维细胞的存在增强了植株的坚固性。  相似文献   

11.
山东盐生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盐生植物共有29个科,59个属,81种,其中自然分布有26科,54属,74种,本文首次对其组成成分和区系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山东盐生植物区系与北温带植物区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盐生植物根际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择滨海盐碱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就盐生植物根际对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盐生植物种植后,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比非根际土壤明显增加,酶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植物根系越发达,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越多,土壤酶的活性也越高.为盐渍化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了理论数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渤海湾盐生植物区系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渤海湾盐生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初步统计渤海湾盐生植物共有47科,139属,239种。其中蕨类植物有l科,1属,1种;被子植物有46科,138属,238种,其中双子叶植物有32科,87属,147种,单子叶植物有14科,51属,91种;无裸子植物。并从科、属两个层次对渤海湾盐生植物区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植物区系基本上属于温带性质;②特有现象无;③中、小属十分丰富,大属相对不发达;④植物区系优势现象不是很明显,有优势科,没有优势属;⑤被子植物在植物区系的组成成分中占据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4.
大连滨海地带耐盐性植物和盐土植物计有86种,隶属26科65属.其中9种植物的耐盐性是首次报道.根据土壤总盐量分析,以及各种植物分布调查,上述86种植物可划归四种生态类型:轻度耐盐性植物、中度耐盐性植物、重度盐土生植物和极重盐土生植物.不同类型植物对土壤盐渍化程度具明显的指示性.  相似文献   

15.
放牧干扰对松嫩平原羊草草地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9年在中国东北中部的松嫩平原羊草草地研究了放牧对土壤生境,植物种群,生活型,群落结构和生物担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放牧强度增加,土壤容重和土壤PH逐渐增加,特别是重度放牧后,增加显著,但土壤水分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却随放扩强度增加而逐渐下降,重度放牧阶段,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比轻度放牧阶段分别下降了22.3%和43.2%。  相似文献   

16.
 基于柴达木盆地的地理、气候、水资源和盐生植物等自然条件,综合分析了该地区发展盐湖农业的资源基础,重点讨论了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以盐渍化的土地为主,区域内积温较多、热量条件较好,咸水、微咸水资源及动植物资源丰富;农业用地仅占土地总面积的0.17%,有大量宜农土地未被开发,撂荒面积大;草地占土地面积的46.64%,但海拔、气候、交通等条件限制其利用;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87%,破坏较严重;盐碱地占总土地面积的11.68%,且资源丰富,几乎未被利用。柴达木盆地资源基础丰厚,开发潜力巨大,建议在该地区建立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盐湖农业,加强盐生植物研究,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黄河三角洲不同盐质量分数梯度及水淹环境对主要盐生植物枯落物分解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分解袋法,探究不同盐质量分数和水淹条件对芦苇、碱蓬枯落物分解的影响,并采水样检测不同盐质量分数下水质指标中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氨氮(NH3-N)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及枯落物中的C、N、P营养元素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盐质量分数对枯落物的分解产生影响,盐质量分数越高,分解越快.水淹可以促进枯落物的分解,不同水淹条件,枯落物的分解速率不同.碱蓬枯落物分解明显快于芦苇枯落物的分解,且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和w(C)/w(N)呈反比.水中的DO、TP、COD以及NH3-N显著影响(P <0.010)枯落物的分解.   相似文献   

18.
江苏湿地植物群落学特征及其分布和演替规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江苏湿地植被由水生植物,湿生植物、盐生植物和耐盐植物等组成,因所处地理位置和湿地独特环境的共同作用,表现出优势种多,盖度大,外貌整齐,低矮、层次分化不明显的群落学特征。对其分布,演替规律及滨海湿地植物的开发利用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羊草苗对盐碱胁迫的反应和适应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