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将耳突后切割去头的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分别置于16℃、18℃、20℃、22℃、24℃、26℃和28℃条件下培养,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温度条件下眼点的再生情况,发现日本三角涡虫眼点再生的最适温度是22℃.通过石蜡切片对22℃培养的涡虫眼点的再生情况进行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涡虫去头培养第3d新生组织基部分化出视色素细胞团,随着再生进程视杯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2.
Pb^2+对日本三角涡虫急性毒理作用及其6种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急性毒理实验,观察了Pb2+对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的损伤状况,并探讨了Pb2+对涡虫体内LDH、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等3种代谢酶和SOD、CAT和GSH-PX等3种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Pb2+对涡虫的24h、36h、48h急性毒理作用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85.1μmolL-1、402.8μmolL -1、279.2μmolL-1;结果还显示Pb2+浓度越高涡虫的致死时间越短,在相同时间内随着Pb2+浓度的升高涡虫死亡率也随之升高,并且随着Pb2+处理时间的延长涡虫死亡率与培养液中Pb2+浓度的正相关性逐渐提高.另外,Pb2+胁迫对涡虫体内6种酶的活力均有明显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三角涡虫是一种对Pb2+污染非常敏感的低等动物,在水体Pb2+污染检测等方面具有潜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用透射电镜镜研究了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japonica)肠上皮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肠上皮由两类细胞构成,一类为电子密度高深染的细胞,另一类为电子密度低浅染的细胞;深染的细胞没有突向肠腔,内有大小不一的未着色和深染的囊泡;浅染的细胞游离面呈不规则样突向肠腔,也含有很多大小不一的未着色和浅染的囊泡;浅染的细胞中可... 相似文献
4.
5.
日本三角涡虫染色体和分子分类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日本三角涡虫是国际上研究涡虫再生和发育的模式动物,三角涡虫传统的分类学基础是以其生殖解剖学特征为依据.通过核型分析和RT-PCR技术,从核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对三角涡虫的分类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染色体和分子分类特征可以有效地辅助三角涡虫的分类.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水体中二甲基甲酰胺(DMF)对东亚三角涡虫的毒性作用.方法 急性毒性实验检测DMF对涡虫形态、死亡率的影响;抗氧化酶活力测定实验检测DMF对涡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影响;彗星实验检测DMF对涡虫DNA的损伤.结果 随着DMF浓度的增加和... 相似文献
7.
日本三角涡虫组织结构嗜银反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涡虫在动物系统演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雌雄同体,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因此,对其组织结构嗜银反应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用Grimellus还原银法显示了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嗜银反应阳性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肠上皮细胞内有很多染成棕褐色的圆形泡状结构,肠上皮下的实质组织细胞中分布很多黑色颗粒;交配囊上皮细胞可见染成棕褐色的颗粒;在雄腔和交配囊柄两侧和后部可见染成棕褐色的三角形区域;纵神经索嗜银反应较弱,呈浅褐色.因此,可以确定肠上皮下实质组织中存在APUD系统. 相似文献
8.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8个产地淡水三角涡虫种群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筛选出13个合适的随机引物对8产地涡虫种群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共产生137个扩增片段,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0.5个片段,片段大小在3002000bp之间.不同涡虫种群间遗传距离变化较大,种群间最大遗传距离为0.4818,最小遗传距离为0.0876,平均遗传距离为0.3845;UPGMA法聚类分析表明:8产地涡虫种群可聚为3个聚类群,其中贵州遵义凤凰山和江苏太湖东山岛的涡虫种群间亲缘关系最近,安徽合肥龙泉山的涡虫种群与其他产地种群的亲缘关系最远.本研究表明上述8产地三角涡虫种群有明显的遗传分化,且种群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距离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以日本三角涡虫cDNA为模板扩增β-肌动蛋白(β-actin)基因,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产物进行测序和拼接。经与NCBI核酸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产物的cDNA长度为1168 bp,开放阅读框ORF长999 bp,编码332个氨基酸,具有actin蛋白家族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0.
采用SPSS软件概率单位法研究了4种不同烃链长度的咪唑类离子液体对日本三角涡虫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C4mim]Br,[C6mim]Br,[C8mim]Br和[C10mim]Br对日本三角涡虫72h、96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 079.46和1 744.38mg·L-1,919.35和725.00mg·L-1,312.79和238.50mg·L-1以及32.57和23.25mg·L-1.由LC50值的大小可知,4种不同烃链长度的咪唑类离子液体的毒性[C10mim]Br>[C8mim]Br>[C6mim]Br>[C4mim]Br.由此可见,咪唑类离子液体对涡虫的急性毒性大小与其烷基侧链长度密切相关,碳链越长毒性越大.此外,根据急性毒性试验涡虫的中毒症状,也就离子液体对涡虫可能的靶器官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研究了重金属镍对小麦根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镍能够显著提高小麦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活性及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的含量,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无明显变化.这些结果表明,抗氧化酶和抗氧化剂在小麦应答镍胁迫的反应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镉水平(0、7和28 mg/kg)土壤中单独或联合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蚯蚓对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的生物量、镉吸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镉抑制了马缨丹的生长,降低了地上部磷的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提高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 AMF能较好地侵染马缨丹根系,接种AMF提高了马缨丹地上部的干重、磷浓度、镉含量和吸收量以及SOD活性,降低了CAT活性和MDA含量. 添加蚯蚓增加了马缨丹地上部镉含量和吸收量,降低了CAT、POD和SOD活性,提高了MDA含量. 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接种AMF和蚯蚓的主效应比它们的交互作用对马缨丹镉吸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更重要. 相关性分析显示抗氧化酶活性与地上部镉和磷含量显著相关,这表明接种AMF和蚯蚓可能是通过对马缨丹吸收镉和磷的作用来影响抗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接种密度、食物量及温度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是淡水仔鱼的理想开口饵料,许多环境因子对其生长繁殖都有影响.研究了不同接种密度、不同食物量、不同温度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生长的影响.接种密度选择5、15、20、35个/mL等4个梯度;食物量选择每日每百万只1、5、10 g酵母3个梯度;温度选择20、25、30、35 ℃等4个梯度.结果表明:1)利用干酵母培养萼花臂尾轮虫时,接种密度每20个/mL左右为宜:密度过低时,种群很难适应新环境;密度过高时,平均增长率低下;2)每日每百万只5 g酵母比其它食物量更适合萼花臂尾轮虫种群的增殖:食物量过低,生长慢,个体小;食物量过高时,水体污染严重;3)30 ℃萼花臂尾轮虫大量快速增殖:温度低于30 ℃繁殖缓慢;温度高于30 ℃无法生存. 相似文献
15.
利用空气干燥法对采自河南省桐柏县西小河和三里岔村两产地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的染色体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日本三角涡虫西小河种群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以16条为主,少数为24条和25条,分别占86.67%、6.07%和7.26%,染色体基数为8,为2倍体、3倍体和3倍性非整倍体的混合体,核... 相似文献
16.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重金属Cd胁迫对白茅幼苗生理生态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对白茅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色素含量、根茎生长产生抑制,但一定浓度的重金属镉(≤10 mg/kg)对白茅生长有促进作用.丙二醛(MDA)含量随着Cd处理浓度的升高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白茅幼苗叶片抗氧化酶系统受到Cd胁迫而失衡,... 相似文献
17.
水分胁迫对枣叶片光合作用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枣为试材,在大田滴灌条件下采取控水试验,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枣树光合作用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的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日变化规律一致:Tr呈双峰曲线,Gs先上升后下降,Ci先下降后上升;对照(CK)和轻度水分胁迫(Ⅰ)的净光合速率(Pn)和Tr呈双峰曲线,重度水分胁迫(Ⅱ)下"双峰"和"午休"现象消失;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枣树叶片的Pn、Tr、Gs和Ci均下降,枣叶片中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均升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轻度水分胁迫下升高,在重度水分胁迫下,活性降低。综合各项指标测定,轻度胁迫处理的灌溉周期为不影响枣生长及生产的节水灌溉策略。 相似文献
18.
海带抗氧化多酚的制备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1的氯仿:甲醇超声提取海带成分,并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进行萃取,利用DPPH法、邻二氮菲-Fe2+氧化法、铁氰化钾还原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进行抗氧化实验,同时与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和没食子酸(GA)进行对照。结果显示海带提取物与各萃取组分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EA)抗氧化活性最强。在50μg/mL浓度时,EA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和还原能力均高于抗氧化剂BHT,且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也高于GA;另外,Aqueous组分在所有测定浓度下清除羟自由基能力均高于GA,清除O2-的能力也高于BHT。海带各提取物总酚含量的分析表明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总酚含量高其抗氧化能力也相应提高,表明多酚是提取物中重要的抗氧化成分。4种抗氧化方法的比较表明DPPH法的相关系数最高(R=0.987),是海带体外抗氧化实验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