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历代古典诗文的名作中,有一些作者由于不同的原因,对某些树木花草有其特殊的爱好,以至创作出烩炙人口的优秀诗文。陶渊明的爱菊咏菊,陆游的爱梅赋梅,周敦颐的爱莲写莲以及郑板桥的爱竹画竹赋竹等等,都成为历代文坛上的佳话。 读过明代诗人杨升庵的诗词,使人也产生这种印象,他除咏赋梅花,茶花的诗篇外,特爱杨柳,写过一些专题的咏柳诗词,用柳树来铺陈,联想、排比的诗词更是不少。据王文才先生选注的《杨慎诗选》介绍,他还选注过《古今柳诗》二、三百首。在《升庵诗话》中,他对梁、唐、宋代一些诗人的咏柳诗词还作过一些评论。本文公就杨升庵咏柳诗词的内容、偏爱原因和这些咏柳诗词的艺术造就作一粗浅探讨。 就现在不完全的了解,杨升庵除选编过《古今柳诗》外,在《升庵诗话》中,对唐代诗人薛能的《柳枝词》,刘禹锡的元帝《阳元馆柳诗》、张小山《小桃红》等等有关咏柳诗词,作过评价批点,有的虽然仅一诗一句一字,都很精当妥贴。杨升  相似文献   

2.
杨慎(1488—1559),明·廷和子,字用修,号升庵,24岁中状元,任翰林院编修和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因议大礼,触怒明世宗,被遣谪到云南永昌(今云南保安县),直至死在那里。在流放期中,书无所不览,著述之富,推为第一。诗文外杂撰著400余种,有《升庵集》八十一卷,天启(1621—1625)年间追谥文灵。杨慎在流放期中作《钓鱼城王、张二忠臣  相似文献   

3.
《明诗别裁集》是对历代古典诗歌有所研究的清人沈德潜、周准共同选编的一部明诗选集,共收录了明代三百四十位作家的诗歌一千零二十余首,其中收录在十五首以上的作者共十人,杨升庵是其中之一,在这部选集的几篇序言中,都分别肯定了杨升庵在明诗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但评价相当简略,很有不足。值得注意的是,在选编的十五首诗中,几乎都是他谪贬云南后的诗作,这也大略说明杨升庵诗歌中的优秀篇章,大都出自他谪贬以后。 杨升庵,名慎,字用修,四川省新都县人,生于明朝宏治元年十一月(公元1488年),  相似文献   

4.
孙吴政权,自孙策平定江东,至孙皓亡于西晋,先后八十余年。在一般人看来,吴国文学既无曹魏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的灿烂群星,也无西蜀诸葛亮鞠躬尽瘁、情真意切的《出师表》般的名作。然而,吴国文学自有它的可观之处,忽视它是不恰当的。今就吴国文学成一引玉之论,以就教于方家。 吴国的文学人才如今很少为人称颂,其实在当时还是颇为不少的。《隋书·经籍志》著录吴人文集有《张温集》六卷、《骆统集》十卷、《暨艳集》二卷、《杨厚集》一卷、《陆凯集》五卷、《胡综集》二卷、《张俨集》一卷、《纪骘集》三卷,凡八家三十卷,尚不计梁时尚存的《土燮集》、《薛综集》、《姚信集》、《谢承集》、《华覈集》、《韦昭集》、  相似文献   

5.
王英志《袁枚书法作品中的集外诗词九首考释》(《文学遗产》加08年第6期)一文,至少有三首诗著作权误判。《扇面绝句三首》前一首见《瓯香馆集》卷八,题作《题画赠李先生》;后两首见《瓯香馆集》卷二,题为《观潮》,俱为清初“毗陵六逸之冠”恽格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秦观恋情词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科技资讯》2008,(31):236-236
宋代词人秦观的词被推为“婉约之正宗”。在其作《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8 3首词中,写恋情的就有5 4首之多。故有秦词“专主情致”之说。秦观恋情词中描写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对这些女性形象塑造与描摹从某种程度上说也代表了词人作品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吴芾交游考     
吴芾是南宋中兴诗坛重要作家。创作甚富,今有《湖山集》十卷。存词一首,诗七百多首,文若干篇。其与当时政坛、文坛名流如洪适、王之望、周必大、王十朋、杨万里、沈瀛、任希纯、鲁季钦、龚茂良等交游唱和甚密。本文以时间为序,逐一考证。  相似文献   

8.
荀况《成相篇》,乃中国说唱文学之始祖。《成相篇》之主要形式以六句为一章。《成相篇》采用当时民间歌谣形式。《成相篇》中普遍运用“四字对偶句”.开文人诗歌运用对偶之先河。《成相篇》运用长短句形式、运用对偶手法,其影响波及后代汉乐府诗歌、宋词、元曲以及民间说唱文学。《成相篇》分为三段。第一段以“乱”为核心,先叙致乱之因,后论拨乱之法。第二段由今日之“乱”而怀念往时之“治”。第三段乃《成相篇》之核心.提出君主治理国家、拨乱反正之方略,对大治社会进行描绘。  相似文献   

9.
《秋水庵花影集》是晚明著名.散曲家施绍莘的作品集。作为一部词曲集,《秋水庵花影集》的明刻本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点。《秋水庵花影集》之所以以现在的面貌流传下来,正是施绍莘精心安排的结果,是与他的留名心态有着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10.
四库本《青山续集》七卷,题为郭祥正著,其后五卷为同时期孔平仲作已成定谳。其前两卷篇目的归属,或以为孔平仲之作,或以宋刻本对勘,认为均散见于宋本郭祥正《青山集》卷十三到卷十五中,但是没有做具体内容方面的细致分析考辨,稍嫌笼统。笔者续貂,从四库本《青山续集》前两卷文本内容本身,与四库所收三十卷本《青山集》对比研读,参考郭祥正行履所及和平生交游的文献记载,并具体比照孔平仲《清江三孔集》中相应文本内容的关联度以及当时人评价引用郭祥正诗作的文献材料,予以分疏。研判《青山续集》前两卷作品与四库本《青山集》能够互证,能够确定为郭祥正的作品,但是仍有诗作属于溢出范畴,并非全抄宋本。  相似文献   

11.
从12月6日至18日,我校举办了首期党员干部《邓选》第三卷学习班.参加这期学习班的人员有各系支部书记、各部门负责人.在这期间,我也和大家一样,认真学习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是一件大事,是值得我们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庆贺的大事.中共中央作了《关于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决定》,江泽民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一个认真研读原著、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热潮正在兴起.  相似文献   

12.
《王右丞集笺注》卷二十八所收录的《画学秘诀》和《石刻二则》本不是王维的作品,对此,《笺注》的作者赵殿成“顾其传世已久,姑且存之,别为一卷,以殿于(王维)诗文之后,俾爱奇之士,无叹其略焉”。赵氏为《王右丞集》作注功劳卓著;但把伪作编入王维文集的作法却不足为训。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使伪作平添一层新的保护色,变得更易迷惑人。设若有人在文章中称引该文而标明其出处“见《王右丞集笺注》卷二十八”,相信一般读者将不会对引文的可靠性产生  相似文献   

13.
升庵词用韵考*邓兴锋一引言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明代著名的文学家。生于1488年,卒于1559年,四川新都人。正德间试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世宗时(约1521年前后)谪戍云南永昌,流放终身。一生著作有百多种,《明史》本传称其著作之富,为明第一。他对明...  相似文献   

14.
《剑侠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剑侠”题材的文言小说集,其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明代“后七子”之一、复古运动领袖王世贞。国家图书馆藏明隆庆三年(1669)四卷本《剑侠传》是现存最早的版本,可作为考察该书编者最重要的基础文献。暨南大学罗立群教授撰文认为隆庆三年四卷本《剑侠传》非王世贞编,罗教授的说法值得商榷。隆庆三年四卷本卷首的《〈剑侠传〉引》与王世贞《四部稿·〈剑侠传〉小序》几乎重合,且文中表明序者、编者为同一人,可认定《剑侠传》编者为王世贞,并非罗教授所谓四卷本《剑侠传》绝非王世贞辑本;“弢庵居士”当为王世贞提取“天弢居士”“息庵居士”中“弢”“庵”字后的重新组合,是其相同心境的不同表达,亦非罗教授所谓“没有文献可以证明‘弢庵居士’是王世贞别号”;考察“履谦子”的身份,发现其为王世贞侄孙,其武生的身份与其刊刻《剑侠传》非常契合,罗教授所谓“没有文献记录王世贞与履谦子有过交往”难以成立;《剑侠传》和《艳异编》选编标准有交叉融合的地方,二书有部分内容重合实属正常,并非罗教授所谓二书出现“混编”、不可能出自一人之手的推论。因此罗教授所提四点论据均难以成立,王世贞为《剑侠传》编者可成定论。  相似文献   

15.
一《钗头凤》词,赖有宋人周密《齐东野语》(卷一《放翁钟情前室》)、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卷十)、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七十八《诗话续集》)所载有关笔记,因而大体可解,不必兴“只恨无人作郑笺”之叹。然而三书(以下简称《野语》、《续闻》、《续集》)所记,有同有异,故《钗头凤》一词仍未得尽解,各家注释,也未尽合。兹以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和他选注的《陆游选集》对此词的解释为讨论基础,作进一步的探求。  相似文献   

16.
范文正公文集、别集皆无诗余。归安朱孝臧《疆村丛书》从岁寒堂本补编录出词四首;又以《敬斋古今黈》卷三所载[定风波]一首,合《中吴纪闻》卷五所载[剔银镫]一首为补遗。共计六首,另附《范忠宣公诗余》[鹧鸪天]一首。辑为《范文正公诗余》一卷。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下有[忆王孙]二首(其中“飕飕风冷荻花秋”一首,已见《范文正公诗余》),《古今词选》卷五有[意难忘]一首,皆题仲淹作,传世署名范词,尽于此矣。  相似文献   

17.
明弘治、正德年间,前七子以复古论主盟文坛,蔚然成风,杨慎却提出异议、独树一帜。今人多认为杨慎在复古大潮中未能免俗,只是在一些具体的文学主张上与七子不大相同^[1](p291),实际上《升庵诗话》已经对当时的文学复古思潮有所修正,在诗歌审美论、创作论、师承方法等问题上都一反流俗,成一家之言,并对后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今昔物语集》第五卷第三十二话的原典接受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季金奎  王秀萍 《科技信息》2009,(19):170-170
说话文学是日本平安时代与历史物语同时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说话文学多由隐者和僧人编撰,其原典多为中国的古典文学。在众多的说话文学作品中,《今昔物语集》不失为一部巅峰之作。本文将以《今昔物语集》第五卷三十二话从原典《杂宝藏经》的接受为中心,以接受的内容为线索初步分析其选择吸收的依据以及特征等。  相似文献   

19.
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关贤柱的《杨文聪诗文三种校注》,包括杨龙友著作《山水移集》、《八大家诗选·杨龙友卷》、《洵美堂诗集》三种,是当前较为完整的一部杨龙友诗文集,收入了杨龙友诗歌900多首,为研究杨龙友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提供了宝贵资料,更为探索其爱国思想与民族气节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现存《稼轩词》版本有十二卷本和四卷本之分。十二卷本的祖本是刘克庄作序的《稼轩词》全集本,信州本十二卷即以此为底本翻刻,此二本已佚。元大德广信书院十二卷本出自信州本,王诏刊本出自元大德广信书院本,毛氏汲古阁刻本出自王诏刊本。四库全书本和辛启泰《稼轩集》初刻本皆源自毛氏汲古阁钞本。辛启泰《稼轩集钞存》本以辛启泰《稼轩集》初刻本为底本,并附录了从《永乐大典》中辑录的36首辛词。朱祖谋将《稼轩集钞存》本中补遗的36首刻入“彊村丛书”。四卷本的祖本是稼轩生前所刻四卷本,长沙坊刻本即以此为底本翻刻,此二本已佚。吴讷本的底本即为长沙坊刻本,毛氏钞本则直接影钞自稼轩生前所刻四卷本。陶湘甲乙丙三集刻本刻自毛氏汲古阁甲乙丙三集,赵万里校辑之丁集出自吴讷本《稼轩词》四卷之丁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