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五四”时期诗剧的主流体现了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即破坏一切、创造一切,追求精神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等,郭沫若的作品是其杰出代表;同时还有一些作品探讨个性与自由、生命与存在主题,其代表作家是鲁迅和俞平伯。  相似文献   

2.
曹晨 《科技信息》2011,(15):J0219-J0219,J0221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认为,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存在物,个性自由与人类解放是同一的历史过程,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解放的出发点和归宿,消灭私有制,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实践,深入研究马克思的这一重要理论,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试论许地山《春桃》中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生存状态的关注和自由意志的赞美,是“五四”学作品中普遍表现的主题,也是“五四”所特有的生命意识的体现。许地山《春桃》中春桃这一人物所具有的大胆的反叛精神、坚定的独立信念以及自发的仁爱情怀,正是对这一主题淋淳尽致的展现,同时,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再理解,我们也能深刻体会许地山本人对女性解放问题的独特看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萌发着人的意义世界中的自由解放精神和从内心的精神自由到社会的现实自由的实践追求,萌发着自由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自由哲学化,即全人类的自由解放的崇高价值取向。是追求人类的自由和解放的宣言,是马克思学说的源头。  相似文献   

5.
创伤,引起人生的痛苦搏斗,这是伟大作品所需要的,路翎坚信这一点。路翎揭示“历史事变下面的精神世界的汹涌的波澜和它们的来根去向”[1]的契人点就是历史和社会造成的人民的创伤,这种创伤引起心灵的搏斗,是民主斗争洪流的动因。杨义评路翎说:“他把攀在历史车轮上的葛藤,一缕一缕地牵引过来,缠在人物的心灵深处。在他笔下许多人物的精神创伤上,我们看到历史车轮碾过时留下的血口”[2]创伤,正是路翎小说的要素之一。本文从“创伤”人手,进人路翎文学作品的精神世界。路翎说,“正是重压下带着所谓‘歇斯底里’的痉挛,心脏抽搐的…  相似文献   

6.
石涛在哲学的高度上,赋予“一画”艺术本体论的意义,使之囊括了中国传统哲学中“道”、“气”、“心”等三个重要的本体范畴所蕴含的积极的生命意识和宇宙意识,并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融入了明清之际启蒙主义美学思潮追求个性解放和个性自由的思想,为其理论的建构和变革创新精神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希腊神话和史诗代表了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充满了人类个性解放的需求,体现了古希腊文学的尊严,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命运的抗争,具有浓厚的人本意识,体现了对自由与民主的不懈追求。古希腊文学对欧美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欧美文学中人本主义精神的源头。  相似文献   

8.
人的自由个性发展与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价值指向,其核心意蕴是使人具备自由之思想和独立之精神。而人的自由个性发展始终受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局限,是辩证的无限发展的动态过程。军人来自于社会,其自身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实践的推动与制约;军人的事业成就于军队,其自由个性的发展要始终围绕履行特殊使命、提升战斗力来展开,具有独特的意蕴。  相似文献   

9.
希腊神话和史诗代表了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充满了人类个性解放的需求,体现了古希腊文学的尊严,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命运的抗争,具有浓厚的人本意识,体现了对自由与民主的不懈追求.古希腊文学对欧美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欧美文学中人本主义精神的源头.  相似文献   

10.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非常独特的作家,小说《命命鸟》深刻地揭示了其以佛学为情感本体探讨人生,追问生命本质,探求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基于对许地山生平经历的透视及其作品的剖析,进而深入思考作品中的佛性美学意蕴,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其独特的生命哲学思想及其对人类灵欲深处的生命探求。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通过对人的二元解析,发现了人的内在世界并将其划归上帝的领地.它要求"外在的人"要服从世俗社会秩序,"内在的人"则独立于世俗秩序,只受上帝支配.它申张人的内在精神生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拒斥外在国家权力的干预,这是西方个人自由观念的原初形态.内在自由是完整的自由的一部分,也是其由以生成的基点.它虽然在中世纪受到教会的桎梏,但在宗教改革后其本来意义又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探寻鲁迅《野草》中的复仇文本中的复仇精神,指出鲁迅的复仇精神特质在于从不懈的自我审视和批判中反思和判断,对个体生命保存的基本要求的推崇以及对恶作为世界推动力量的肯定,并由此提出复仇精神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3.
在《呐喊》《彷徨》中,"鲁镇"、"未庄"、"S城"是以鲁迅的故乡绍兴为原型建构起来的一个充满浓郁的浙东水乡色彩的文学世界。鲁迅一方面揭示了闰土、阿Q、祥林嫂等越地底层农民在沉重的封建压迫下形成的精神病态,另一方面也力图去发掘他们追求解放的精神力量,从而开启与贯通了我们民族走向解放与新生的可能。由狂人、疯子、魏连殳等组成的知识分子形象系列——"狂人"形象谱系凸显了越地异端知识分子谱系的镜像。他们争取个性自由与解放的冲动延续了越地异端知识分子的精神血脉,同时又贯通了与底层民众的精神联系。他们致力于整个民族的觉醒与解放的愿望使他们在绝望中抗战而更加坚韧顽强。  相似文献   

14.
鲁迅杂文中"路"的意象和"走"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鲁迅笔下的“路”和“走”,认为其透出了鲁迅追求光明的探索精神、忧国忧民的情愫和胜利终将到来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5.
鲁迅思想和文学的逻辑起点是“立人”,但他以什么“立人”呢?考察鲁迅生平和著作所显现的思想脉络可以看出,他“立人”的理论支点是人的自由存在。鲁迅是以自由存在作为尺度去批判封建思想,解构封建体系的;同时,也以此质疑西方近代文明,审视民主与科学的有限性。自由存在的本原性使鲁迅思想更切近人的本质解放,因而他才成为现代中国最深刻的思想者。  相似文献   

16.
<正>一、引言 笔者在编写《中国树木志》忍冬科荚(艹迷)属(Viburnum L.)的过程中,发现以往国内外本草学家、药物学家及植物分类学家对于古本草文献中有关荚(艹迷)及溲疏的考证中存在着很大的错误。现特写成本文,以澄清此二种植物长期以来在中草药应用中的混淆现象,并正确地继承和进一步发展我们伟大祖国的古本草遗产。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讽刺贯穿其创作始终.研究者除了发现其艺术来源之外,也应该关注其思想和精神来源.鲁迅不只是为国人译介摩罗精神,他选择的是精神界的启蒙、改造和战斗,讽刺是其武器.他有意识地读取的"摩罗精神"的本质是叛逆、反抗、战斗精神,这符合讽刺精神所需内核,也有功利性质的一致性,并且在自己反对旧文化的文学实践中转化为讽刺精神.从这一角度来看,鲁迅读取的摩罗精神与他的讽刺精神在文学上存在着相关、转化、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家总是与时代息息相关,与当地的经济、文化状态密不可分,作家只有沉潜到生活的最深处,感受到时代的强有力的脉动,才有可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作家张廷竹和他的“大时代三部曲”(《大路朝天》、《盛世危情》、《清平世界》)以严格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深刻介入社会问题,展现社会众生相,揭示人本性中的善与恶在非常状态下的激变,着力于对人的灵魂的探索与改造,探索未来发展之路,不失为一个时代的“醒世恒言”,也为改革文学提供了新的范本。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文化显赫地位来自鲁迅思想的博大精深及其特殊的文化禀赋,以及与他的思想密切相关的人格精神.然而,文化的急剧转型开始撼动鲁迅固有的文化地位:1.文化的急剧转型带来了新的文化诉求,前所未有的文化诉求需要新的人文建构资源与价值支撵,新的社会问题与新的文化格局使鲁迅思想处于被审视、被反思的位置;2.文化的急剧转型引发了社会对新的文化偶像的欲求,新的欲求迅速消解着作为文化偶像的鲁迅的“当代性“.贬鲁思潮是鲁迅文化地位波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