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日本引进的紫色甘薯品系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以“山川紫”甘薯品种为参照品种,对从日本引进的15个紫色甘薯品系进行了淀粉酶(AMY)、过氧化物酶(POD)、细胞色素氧化酶(CYT)等3种酶同工酶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紫色甘薯不同器官的同工酶酶谱具有特异性,叶片的同工酶最稳定且最具代表性;所有供试材料在3个同工酶系统中均有共同的谱带,也有特异的谱带.酶谱的聚类分析表明:“山川紫”和新引进的日本紫色甘薯品系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在新引进的日本紫色甘薯中,A组中A1、A2、A7等3个品系之间以及A3、A4、A6等3个品系之间的亲缘关系很近;B组中B1-B4与B7-B8的亲缘关系很近.  相似文献   

2.
怀地黄不同品种根部特征和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怀地黄6个栽培品种为材料,初步探讨了怀地黄不同品种的根部性状和品质性状.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测量了怀地黄6个主流栽培品种的块根外观性状,利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并测量不同品种块根的解剖结构,微量元素和梓醇含量的测定分别用荧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表明怀地黄不同品种梓醇含量、单株块根鲜重和块根中木质部的面积都有明显差异,梓醇含量和块根中木质部的比例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观察含色素种类和色素分布位置明显不同的五个杂交品种后发现 ,色素在播种 3~ 5d的籽苗中初现 ;同一品种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中红色素的分布格局大致相同 .红色素在红皮品种产品器官的表皮、周皮和其内方局部细胞中以镶嵌型分布为主 ;在绿皮红肉品种中呈弥散分布 ,在产品器官的韧皮部、初生木质部周围和三生结构中色素较多 ,在叶柄和叶脉基部也有分布 .荧光显微观察发现 ,在红色素密集区细胞中 ,含有与叶绿体荧光相似的小颗粒 .绿色色素一般集中在叶绿体中 .讨论了色素形成部位、发育规律及其与遗传的相互关系 .  相似文献   

4.
以作者的实验室发现的变异单株紫叶甘薯为材料,采用形态性状、花色素相对含量和ISSR为遗传标记,对其与普通甘薯品种(系)之间的遗传差异进行了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观赏开发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紫叶甘薯的地上器官均呈紫色,在20个形态标记中,紫叶甘薯与9个甘薯品种(系)最明显的形态差异是茎叶的色彩;(2)紫叶甘薯茎叶等地上器官的花色素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品种(系),并且各器官之间的花色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叶叶柄茎;(3)使用9条引物从10个甘薯品种(系)中共扩增出93个DNA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为78个,占总条带数的83.8%;依据ISSR分子标记绘制聚类图,紫叶甘薯与白骨企龙及渝紫263的亲缘关系最近;(4)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紫叶甘薯的观赏开发价值进行定量评价的结果表明,紫叶甘薯具有较高的观赏开发与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甘薯鲜薯不同储存期呼吸速率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不同甘薯品种在不同储存期的呼吸速率和失重的变化差异,为燃料乙醇专用甘薯的鲜薯储存提供依据,以4个不同甘薯品种为试材,测定其在3个月内的不同时间呼吸速率以及失重率的变化,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测定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呼吸速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但是不同品种之间、同一品种不同块根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失重率则表现为先快后慢,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块根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可知失重率和呼吸速率均因品种不同而不同,且存在一定个体差异,大的块根有更小的失重率和呼吸速率.  相似文献   

6.
紫色甘薯红色素的提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紫色甘薯红色素的提取条件及理化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用1∶ 1的0.1 mol/L HCl-体积分数为95%乙醇在50 ℃恒温浸取4 h,提取效率较好.紫色甘薯红色素属花青苷类色素,pH值对色素的色泽影响明显,在酸性条件下色泽稳定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光照加快色素降解.金属离子Na 、Mg2 、Ca2 、Al3 、Cu2 、Pb2 、Zn2 对色素色泽无影响,而Fe3 、Sn4 有不良影响.紫色甘薯色素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蔗糖、葡萄糖和食盐等添加剂对色素色泽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黔产钩藤不同部位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10 nm下,对钩藤的皮、叶、钩、茎、木质部、薄壁组织中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芦丁对照品在0.3428μg/mL~2.056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Y=0.3896X+0.03(r=0.9994);加样回收率96.34%,RSD=2.17(n=6);钩藤不同部位中皮的含量最高,为196.26μg/g。薄壁组织含量最低,为38.70μg/g。如下:皮叶钩茎木质部薄壁组织。结论: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简便,重复性良好,可用于钩藤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造成黄酮类化合物在钩藤不同部位分布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与黄酮类的生物合成途径有关,植物的生物合成途径需要相应的酶发生作用,该结果可以为钩藤的更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陆地棉种子及各部器官含有毒物质棉酚,这与棉株各部器官着生有色素腺体有关.研究结果表明:色素腺体在棉株各器官上的分布极具特殊性,有色素腺体棉与无色素腺体棉杂交后代,不同个体的不同器官色素腺体的分布具多样性,色素腺体的密度不均匀,色素腺体的表达时期不一致,各种色素腺体类型出现的频率无规律.色素腺体的遗传亦极具特殊性,难以用两对基因质量性状遗传或微效多基因数量性状遗传理论进行圆满解释.对如何提高无色素腺体类型或高色素腺体类型的中选率、减少误判提出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提高夏甘薯薯苗栽插的成活率,促进其初期生长,从而进一步提高快根产量,是夏甘薯生产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我们于1964—1965年在高温(30℃以上)和不同的土壤湿度(土壤最大持水量的20、40、60和80%)条件下,进行了甘薯插条清水浸蔓的试验,将薯苗插入土中的数节浸泡24小时,可以加速抗旱性不强的胜利百号甘薯和52—45甘薯品种薯苗的复原速度,提高其成活率,促进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并提高块根产量。增产效果依品种而异,胜利百号和52—45甘薯品种,块根产量分别提高23.6%和8.6%,抗旱性极强的华北117甘薯品种,浸蔓后反而减产5%。  相似文献   

10.
紫色甘薯多糖对荷瘤小鼠抗肿瘤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荷瘤S180小鼠为实验对象, 研究了紫色甘薯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的体内抑制、免疫器官的影响. 结果表明: 紫色甘薯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可达40%左右(P<0 01); 低剂量的紫色甘薯多糖与5 氟尿嘧啶(5 FU)配伍使用, 能提高荷瘤小鼠抑瘤率, 对5 FU所致的荷瘤小鼠胸腺、脾脏质量萎缩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对白细胞的减少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1.
萘乙酸和6苄基腺嘌呤对甘薯离体器官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重庆市主载和自育的甘薯优良品种为试材,比较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萘乙酸(NAA)和6-苄基嘌呤(BA)对甘薯离体器官发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NAA能明显促进不定根和不定芽的分化,当培养中添加1.0mg/LNAA时效果最好,3种外植体不定根、不定芽的分化频率以及根的分化量都达最大值,其中茎段分别为96.2%,65.4%,4.1,(2)BA对苷薯外植体的离体器官发生有一定的影响,高浓度的BA明显抑制外植体不定根和不定芽的分化。(3)茎段为诱导不定根和不定芽的最适外植体。  相似文献   

12.
从新疆和北京两地的十余种经济植物中的4种植物的根部分离筛选到6株可向培养基中分泌橙黄色色素物质的根内内生菌和根表附生菌,采用BOX—PCR基因组指纹图谱扩增技术对这6株细菌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6株细菌可以划分为3个遗传群。采用系统发育和表型分析相结合对这3个遗传群的代表菌株的分类地位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3个代表菌株均为绿针假单胞菌致金色假单胞菌亚种(P$eUdomonoschlororo础如subsp.aureofaciens)。采用薄层层析对3个代表菌株的色素分泌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3个代表菌株的色素分泌物组成完全相同。进一步采用电喷雾质谱和核磁共振分析确认色素主要组分为吩嗪-1-羧酸(Phenazine-1.carboxylicAcid,PCA),并对其抗真菌活性进行了分析。结论:植物根部产吩嗪羧酸抗生素的致金色假单胞菌在菌株水平上存在着显著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与其地理分布的多样性和宿主植物的多样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应关系,其中的3株内生细菌LJ1、GL1、TC1由于与宿主植物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而有可能作为生物活体农药直接应用于宿主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显示了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张志勇 《武夷科学》2007,23(1):39-42
龙薯3号系龙岩市农科所1996年从岩薯5号茎尖组培发生的突变体中选育而成,是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育种的成功尝试。1999~2000年参加福建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2005年参加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经特征特性、生产力、抗病性、品质等鉴定分析,该品种表现出高产、优质、高抗蔓割病等特点,薯形均匀美观,内在营养丰富,适宜作为优质食用型甘薯品种。2003~2005年累计在福建省推广面积3.64万hm^2。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紫心甘薯中bHLH类转录因子的基因进行分子克隆,对其结构、表达模式及功能进行研究,明确了其结构特征和生物学功能.通过采用RACE克隆方法,获得了编码bHLH基因且长度分别为2 516 bp和2 304 bp的cDNA全序列.基于DNA序列的分子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分别属于植物bHLH1和bHLH2基因家族的成员,分别将其命名为IbbHLH1(GenBank登录号:KC708871)和IbbHLH2 (GenBank登录号:JF508437);IbbHLH1和IbbHLH2蛋白均定位于细胞核; 在3个甘薯品种(系)的块根中,IbbHLH2基因与花色素苷合成途径中的酶基因(CHS、CHI、F3H、DFR、ANS和3GT)的表达量变化趋势相一致,初步推测转录因子IbbHLH2可能参与了紫心甘薯花色素苷合成途径一系列酶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了解城市嵌草式铺装系统中的碳储存功能,在山东省新泰市开展现场采样调研,分析嵌草式铺装系统中的生物碳储量及土壤碳储量特征。结果显示:新泰市嵌草式铺装系统总体碳储量平均为(2792±458)g·m-2,其中,土壤碳储量占总体碳储量的主体地位;地上生物碳储量、根系生物碳储量及土壤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有所不同,在不同站点之间,地上生物碳储量及土壤碳储量存在显著差异,根系碳储量的差异不显著;嵌草式铺装地上生物量与地上碳储量(R2=0999;P<0001)、总体碳储量(R2=0493;P<0001)具有显著关系。表明城市嵌草式铺装系统具有一定碳储存潜力,通过栽种植物的合理配置与有效管理,能够提升嵌草式铺装系统的碳储存功能。  相似文献   

16.
红曲霉菌经紫外线、亚硝基胍、C60O氯化锂等诱变处理,选得GF3变异株一支,该菌株产色 素的能力比原菌株显著提高,醇溶性色素的色价提高了128%,水溶性色素的色价提高了61.5%,  相似文献   

17.
AgNO3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薯遗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甘薯优良栽培品种“南薯88”为试材,研究了AgNO3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薯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预培养的培养基附加AgNO3不利于进行转化,而在共培养培养基中附加AgNO3则对转化有促进作用。当培养基中AgNO3的浓度为6mg/L时,卡那霉素抗性芽的获得率达最大值,为27.5%。文中还对AgNO3在甘薯遗传转化中的作用方式及在建立较简便、高效的甘薯遗传转化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土柱栽培实验,对蚕豆/马铃薯间作复合群体根系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根系活性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间作蚕豆的根系总干质量在苗期、盛花期、结荚期、成熟期与对照相比增减了-4.17%,13.40%,15.43%,-6.53%,间作马铃薯的根系总干质量增减分别为-30.98%,38.10%,4.24%,-12.56%.可见,在2作物生长最旺盛时期,间作具有提高根系总质量的作用.同时,间作扩展了蚕豆根系垂直方向的生态位,较深根系分布有利于蚕豆后期的竞争恢复生长.020cm土层,2作物生长前期,间作蚕豆与间作马铃薯的根比例较其单作降低了1.01%,6.17%,根系发生了下移现象;生长中期,间作马铃薯的根系较单作上升了10.77%,表现为根质量密度的上移,间作蚕豆的根比例较单作下降了3.08%.020cm土层,2作物生长前期,间作蚕豆与间作马铃薯的根比例较其单作降低了1.01%,6.17%,根系发生了下移现象;生长中期,间作马铃薯的根系较单作上升了10.77%,表现为根质量密度的上移,间作蚕豆的根比例较单作下降了3.08%.040cm土层,间作群体的根系比例在苗期、盛花期、成熟期与040cm土层,间作群体的根系比例在苗期、盛花期、成熟期与020cm土层的根系比例变化不明显,但结荚期间作马铃薯根比例比单作上升了9.27%.间作蚕豆在苗期、盛花期的根系含水率高于相应对照,而结荚期和成熟期却低于相应对照;间作马铃薯在盛花期、结荚期的根系含水率高于相应对照,而苗期、成熟期的根系含水率低于相应单作.蚕豆/马铃薯间作群体020cm土层的根系比例变化不明显,但结荚期间作马铃薯根比例比单作上升了9.27%.间作蚕豆在苗期、盛花期的根系含水率高于相应对照,而结荚期和成熟期却低于相应对照;间作马铃薯在盛花期、结荚期的根系含水率高于相应对照,而苗期、成熟期的根系含水率低于相应单作.蚕豆/马铃薯间作群体080cm深层,根系含水率高于相应单作,具有更高的贮水能力,有利于提高土壤水的利用效率.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根系高活性位点呈下移趋势.根系还原总质量和还原总质量密度呈上高下低的"T"型分布,可将其分为3种类型:080cm深层,根系含水率高于相应单作,具有更高的贮水能力,有利于提高土壤水的利用效率.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根系高活性位点呈下移趋势.根系还原总质量和还原总质量密度呈上高下低的"T"型分布,可将其分为3种类型:020cm为高量高密度型,2020cm为高量高密度型,2040,4040,4060cm为中量中密度型,6060cm为中量中密度型,6080cm为低量低密度型.  相似文献   

19.
甘薯新品种"渝苏151"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至2000年重庆市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中,甘薯新品种"渝苏151"鲜薯产量36.379 t/hm2,藤叶产量23.188 t/hm2,生物鲜产量59.433 t/hm2,薯干产量9.721 t/hm2,生物干产量12.633 t/hm2.该品种萌芽性好,结薯较早,大、中薯率90%以上,薯块烘干率27.02%,出粉率13.90%,抗黑斑病,贮藏性好.  相似文献   

20.
从红心萝卜中提取、精制得到紫红色的萝卜红花色苷色素。色素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极性溶剂;色素在pH值为1.0~6.0范围内保持稳定,呈鲜艳的红色;随pH值的升高色素的稳定性下降;温度对色素的稳定性影响显著,温度超过60℃时,色素的稳定性迅速降低;色素对日光照射敏感,连续照射25d后色素的保留率为82%;分别在-18℃、4℃、20℃、37℃下贮藏15周,色素几乎没有降解,表现出良好的贮藏稳定性。萝卜红花色苷在canola油中有较强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