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社会的父权家庭与权威人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对中国传统社会基本人格结构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宗法制父权是塑造传统人格结构的主要文化制度形式。宗法制父权家庭塑造了传统社会基本人格结构———权威人格。  相似文献   

2.
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宗族观念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本文通过对川渝古今人物姓氏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川渝人物姓氏主要分布在成都、巴县和重庆;总体上以刘姓和李姓为主;集中分布在1881年~1930年期间,并且不论在哪个时间段内,四川省人物姓氏的种类都大约是重庆市人物姓氏种类的2.5倍.  相似文献   

3.
汉字作为语言的记录符号,记录了中国人的姓、氏、名、字.通过对汉字的离合拆装、减少笔画、增加偏旁等方法使汉字能够适应中国古代姓氏名字文化的需要.同时,中国古代姓氏名字文化影响并制约着汉字的形体发展.  相似文献   

4.
"介休寒食清明习俗"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考证介休古谚语,以冬至日为始,依次过寒食、一百五、清明三个节日,符合介休人尊天命、信鬼神、祀祖先、做农事的民俗习惯。考证早期甲骨文"孝"和"家"字形字义都和生育有关,说明孝道中的"无后为大",而且宗法制下的地名大量嵌有姓氏和"家"字。随着金文和篆文"孝"字形字义的演变,"善事父母"成为"孝文化"的核心内容,介休民谚俗语凝聚着感恩、家规、敬老、善事的"孝道文化"。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姓名产生于社会交际的需要,历史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更丰富了人类姓名所表达的社会意义。今天从中国化对日本化的影响来研究日本姓氏的本源与中国化的传播,揭示日汉姓名在表层结构及深层化内涵方面存在的共性与特性,探讨日本姓氏和中国姓氏是否有化融合,化传播,可以促进中日跨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宗法制在中国盛行数千年,宗法思想则影响至今。传播媒介在宗法社会演变中一直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被纳入西方现代化进程以后,传媒潜在地扮演了颠覆宗法社会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血缘关系,是氏族组织的最大财富,是连接原始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纽带。中国文化沿袭了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将其改造为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情理精神宗法制,即中国文化的情理精神。中国文化用情凝合大家,再用理建构社会秩序,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情理文化。  相似文献   

8.
闽西客家社会从客家民系形成伊始,就在代表先进文化的中原南迁汉族移民的导演之下,按照北方中原的社会模式,沿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道路向前推进.由于闽西地区相对闭塞,封建政权的统治大多鞭长莫及,闽西客家社会的家族和宗族组织更富于基层政权色彩,表现出独特的宗法制特征.进入当代社会以后,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急促脚步,闽西客家的宗法制遗风遭遇急风骤雨的冲击和荡涤.考察其兴衰荣损的轨迹并分析其原因,还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血缘关系是家族一脉相承的重要手段,姓氏是血缘关系的重要纽带,在母系社会,根据母亲的姓氏来明确归属;进入父系社会以后,随着家长制的建立,女性渐渐失去主导地位,嫁入夫家后,称呼随之发生改变.而在日本,则经历了“夫妇别姓”制度到“夫妇同姓”的一个转变,女性姓氏的演变过程体现了阶级变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中英文化的区别不仅体现在表面上,更表现为深层的人文心理差异。与发轫于两希文明的英国文化相比,中国文化自成体系,在本区属于优势文化,其传承的过程较为系统、单纯。此种文化的差异大到政治思想,经济体制和人文传统,小到姓氏文化的民族取向都有着具体细微的表现。文章试图从英国的姓氏文化和中国姓氏文化的主要特征入手寻找差异,研究其差异的深层文化因素,并从现实操作的角度来把握两种文化的人文心理差异,以期更好地实现中英之间的互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11.
<正>姓氏,是一种文化。每个姓氏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故事。现今,在众多姓氏中有五个姓既罕见,又令人"望而生畏"。死据说是倒数第二的"小姓"。"死"姓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部,是由北魏时期少数民族的四字复姓发展而来。难据统计,这是中国倒数第一小姓。  相似文献   

12.
托尔斯泰的宗法制婚恋家庭观主要体现在:结婚中的重要东西就是爱情,有了爱情,人总是幸福的;基于爱情而缔结的婚姻,须符合宗教、社会与道德规范;合情且合法的家庭要稳固发展,关键在于夫妇双方都要弃绝各种非分的妄想,为家庭尽职尽责。其婚恋家庭观与其宗法制农民思维模式紧密相关,对此,应辩证地历史地评价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姓氏的音变现象是一种普遍现象,存在于很多姓氏当中.在今天中国境内,以“虎”作为姓氏的人群大多数是回族,一些地区的少数汉族也姓“虎”.“虎”字本音读"hǔ”(上声),而地处中国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威宁、云南昭通一带的回族,其姓氏“虎”的发音则在当地音变为“māo”(阴平).经过对历史资料的梳理和对当地的调查,笔者发现,西南地区“虎”姓读音改变的原因有很多说法,至今学术界和民间都很难形成定论.笔者试图将此问题与回族在西南地区特殊的生存图景联系起来,从族际交往的角度对“虎”姓音变的原因提出思考,同时指出,回族“虎”姓音变现象是回族积极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生存环境、与其他民族和谐共处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4.
用VB6.0计算机程序模拟中国人口对于姓氏的分布特点,该程序体现出,中国现在姓氏的人口数量与历史上每一姓氏的人口基数有关并且与中国在历史上所经过的多次稳定期与动乱期的循环交替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初次见面时会询问:“您贵姓?”得知彼此同姓后往往顿生亲近:“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17年来,中国科学院有一位学者从遗传学的角度对中国人的姓氏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通过对姓氏的研究可以揭示人类基因的奥秘,特别是男性Y染色体的奥秘;并且认为,同姓者未必“五百年前是一家”。  相似文献   

16.
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很多姓氏的根可以上溯到黄帝、炎帝,故中国人皆称炎黄子孙.寻根认祖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认同,漳州、台湾之间的族谱对接更证明了两岸间的血脉相连.文章考证了福建漳州平和马堂张氏家族渊源史迹和传衍大陆、台湾的基本史实,和台湾宗亲寻根谒祖活动以及《张氏马堂族谱》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人名分汉语姓名和少数民族语姓名.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姓名,汉语姓名按照普通话拼写,少数民族姓名按照民族语拼写.二、汉语姓名拼写法如下:(一)汉语姓名分姓氏和名字两部分.姓氏和名字分写。(杨/立,杨/为民)(二)复姓连写.(欧阳/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客家姓氏祠堂楹联》辑录、解读客家祠联5600多副。追溯227个姓氏源流及其人口分布,发掘郡望和堂号。选联主题鲜明,体现了客家人的家国情怀。客家祠联是一部活生生的客家"家训",更是中华民族先贤垂裕后昆的特种教科书。客家祠联的搜集、整理,对于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人物姓氏分析"的索引发现我国对省域内的人物姓氏的地理学分布研究相对缺乏,故截取地理环境完整的海南省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514年至1957年海南省古今人物姓氏资料,运用统计学的方法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尺度两方面分析海南省人物姓氏分布情况,总结出了海南省姓氏时空分布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从语用功能层面来看,英汉姓氏作为语言符号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称呼指示功能。从丰富的范例分析可以看出,英汉先民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环境直接影响到各自姓氏的产生和应用,英汉姓氏在起源、类别及应用等方面的异同揭示出两地姓氏在其称呼指示功能以外的语言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