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五十多年的艺术创作,也如同整个中国电影的大命脉那样,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脉联系。其中有相当多的篇幅和细节描绘了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当中的民俗风情,组成一幅幅生动活现的少数民族民间风情画。文章主要对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当中的民俗化倾向做某些系统归纳和整理,并且进行相应的美学分析,希望能从电影化的文艺民俗学角度,剖析少数民族电影当中丰沛富饶的文化内涵、别致多样的电影镜语表现形态,从而得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从全球化的特定时代环境出发,对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轨迹、文化形态进行了回顾与反思。通过电影管理观念及制度、电影创作主体、形式等因素的分析,对少数民族电影如何适应全球化语境,并从中求得生存,为实现中国电影文化真正的多元与完整提出了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以来,大陆的战争题材电影因为第五代的出现而发生巨大变化,民族主义诉求通过与启蒙主义理想的结合,使电影体现为一种以普遍人性论为基础的新民族国家想象。伴随对个人主体性的话语塑造,第五代的战争题材电影也完成了民族国家的新想象:基于阶级斗争原则的社会主义的民族国家认同过渡到基于资本/市场原则的“现代化”的民族国家认同,而作为新“想象的共同体”基础的普遍主义人性观迎合了资本/市场对于个人的身份要求。  相似文献   

4.
从目前民族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如何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世界人才竞争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民族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三项措施,以促使人才脱颖而出,振兴民族教育,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化事业。  相似文献   

5.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9(2):F0002-F0002,F0003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区域协作研究(编号:05BJL070) 项目主持人:马林 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组成的东北经济区是我国最早形成并在结构上相对完整的大经济区,通过对两个地区区域经济协作的系统研究,找出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协作特点和模式,实现经济互动、协调发展。研究东北三省与内蒙古的区域经济协作和协调发展已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区域协作研究项目主持人:马林(编号:05BJL070)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组成的东北经济区是我国最早形成并在结构上相对完整的大经济区,通过对两个地区区域经济协作的系统研究,找出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协作特点和模式,实现经济互动、协调发展。研究东北三省与内蒙古的区域经济协作和协调发展已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迫切需要。该研究试图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找到关于区域经济协作和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机理,并对东北和内蒙古各自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经济协…  相似文献   

7.
 《科技导报》:长期以来科技界传承中国知识分子优良传统,中国科学家秉承着自主创新的奋斗精神和民族振兴的家国情怀。请您谈一谈,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的时代特征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斯大林的民族政策的理论来源是多元的,主要体现在:现实来源、理论来源、时代来源与情感来源。其内容包括:平等、团结、繁荣三条原则性政策与反分裂、倡集权、政治化三大目标性政策。斯大林民族政策理念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时期不仅存在民族问题,而且由于各种因素,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一直到阶级、国家消亡以后才能逐渐消亡。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分析了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他认为:“在中国的历史上,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隔阂是很深的。……历史上的反动统治实行的大民族主义的政策,只能加深民族隔阂,而今天我们政协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民族政策,一定能够消除这种隔阂,实现民族的大团结。”  相似文献   

1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振兴民族经济,根本的问题在于发展民族教育。只有教育发展了,才有人才,才有技术,经济发展才有后劲。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加速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是必须把教育放在经济发展的战略首位,一是必须调整民族教育的结构,使之更好地为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服务,大力培养初、中级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1.
民族人口现代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认为,要实现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必须首先实现人的现代化。章提出民族人口现代化,是基于:①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将近10%;②少数民族人口具有分布广但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少数民族聚居区同时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化相对落后、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③实现民族人口现代化,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实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以及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章讨论了民族人口现代化的内涵、以及实现民族人口现代化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概念。"中国梦"的具体目标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花30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本质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力量支撑着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繁荣、富强。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不仅对于推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促进我国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奇葩。研究认为,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价值:首先,具有弘扬民族文化和增强民族认同感的功用;其次,具有培育、弘扬民族精神的功效;第三,具有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产业的格局在不断调整变化之中,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诠释了其独特的文化内蕴,但在市场竞争中,陷入了一种商业困境,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就要充分依托国家在政策上的支持,准确把握时代主题,进一步拓宽丰富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借助于网络媒介,加强电影的各种传播渠道,探求新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民族古文字创制于不同时期,记录了大量的史实,还有不少用汉字写作的文献,它们都是古代不同民族的智慧结晶。整理与研究民族古籍,其文化财富才会有现实意义,民族古籍学亦在此基础上得以创立。  相似文献   

17.
不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都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行动指南。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放问题的实践成果,来自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领导集体深入的理论探索。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正确的理论指导与中国实际的紧密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提高驾驭和解决民族问题能力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谈民族乐队中的低音弓弦乐器吴红非近百年,因综合性民族乐队的出现,以及歌剧、舞剧、电影配音等需要,低音弓弦乐器的应用引起了民乐界的重视。清末民初,有一种低音弓弦乐器,为长条形的共鸣箱,这种低音弓弦乐器称作幢琴(图1)。“幢琴,形如宝塔,上锐下肥,系低音...  相似文献   

19.
深化高校教师职称改革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①胡家旷《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样需要一支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内容很多,其中教师职称的改革,对于调...  相似文献   

20.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成功之路。选择发展道路,是中国三代领导集体的英明决策。国家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坚持改革开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等发展民族事业的措施,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的民族问题。对实现民族平等、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