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裸奔的年代>是墨白蜕变三部曲的第一部,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谭渔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奋斗历程,但最后却在人性的挣扎与欲望的蜕变中走向堕落.那种暗红色的悲剧宿命以及人性生存的困境一直贯穿在创作之中,给人一种历史苦难造就的尖锐的刺痛感和人性的荒芜感. 相似文献
2.
先锋小说家墨白的中篇小说《爱情的面孔》讲述了主人谭渔与情人约会的故事,然而作者却戏剧性地在谭渔爱情的追寻中使其遭遇诱惑,最终落荒而逃。小说是作者以个人言说的方式对现实人生的深刻讽喻,其中,围城内外的交困,真与幻的迷离和让人猝不及防的生命戏剧化扭转,是作者最为焦灼的人生讽喻,这些形成了墨白小说独特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3.
作家墨白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通过跨文体写作进行文体革新实验。《手的十种语言》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该小说借助对小说、诗歌、绘画、书信、日记、评论、新闻报道、案件调查手记等诸多文体的融合与拼接,推陈叙事形式和叙事手段,进而呈现作家对欲望的的解剖展现,异化传统小说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的范式,转向小说反文体的多种融合、多重图式,追求写作手法的移植与联姻。可以说,《手的十种语言》的结构和文体都是对小说创作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4.
5.
墨白的新著《手的十种语言》通过复调格局下的狂欢化叙事,为我们提供了小说写作的一种新可能。作者占据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津梁,采取某种类乎"内窥视"的技法,以多样文本的形式深入探讨了诸如生命与死亡、欲望与孤独、权力与历史等基本命题,在着力展现现代人生存困境的同时,也细腻地挖掘了人性深处的阴暗与苍凉,从而为当代小说写作在既取径先锋又不完全悖离传统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实验。 相似文献
6.
将碎片化的记忆以多重视角的方式连缀在一起,精心营造一座语词的密林,使情节既跌宕起伏又扑朔迷离,是墨白长篇小说《来访的陌生人》的最大特点。这充分显示了墨白作为先锋派作家在处理真实与虚构、想象与记忆、逻辑与经验等几组关系时所秉持的独特创作理念。同时,墨白在语词的编织上也注意照顾到了民间、传统与现代,并在它们之间寻找一种恰当的均衡。所有这些都使得墨白在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成为极富有个性化色彩的作家。 相似文献
7.
墨白的《蜕变三部曲》是关于城市化进程中由乡村而城市的知识者的精神蜕变和精神重建的叙述。小说文本的主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乡下人"进入城市过程的姿态:欲望的沉沦伴随着道德的忏悔;二是他们重返乡村的历程:城市中的挫败促使他们寻求母体的庇护,在这一过程乡村的形象被重构。小说文本的形式的突出特点是叙述时间和时态的频繁变化造成故事叙述的破碎感和跳跃感,以及超叙述结构的运用造成的间离效果,这都与作者对生命和存在的理解有关。 相似文献
8.
王莹颖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10,(Z2):120-121
伊迪丝·华顿是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位重要女作家,《纯真年代》是伊迪丝·华顿最成功的小说之一。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形成了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小说中象征主义艺术的应用,使小说更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9.
胡晖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60-62
在伊迪丝·华顿的《纯真年代》里,成功塑造了三个富于个性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塑造了不同于传统价值取向和世俗道德标准的新形象,集中表现了这部作品的魅力。本文通过对解读分析他们的性格和行为所体现出伊迪丝·华顿的女性意识,从中探索华顿对理想社会秩序和女性地位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墨白的<蜕变三部曲>是关于城市化进程中由乡村而城市的知识者的精神蜕变和精神重建的叙述.小说文本的主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乡下人"进入城市过程的姿态:欲望的沉沦伴随着道德的忏悔;二是他们重返乡村的历程:城市中的挫败促使他们寻求母体的庇护,在这一过程乡村的形象被重构.小说文本的形式的突出特点是叙述时间和时态的频繁变化造成故事叙述的破碎感和跳跃感,以及超叙述结构的运用造成的间离效果,这都与作者对生命和存在的理解有关. 相似文献
11.
墨白的乡土小说以其特有的冷色调,表达着对乡土中国苦难的个性化关注,流露出作家由于早年的心理创伤而对底层生活的怨怒和憎恶。同时,墨白对"先锋"精神的追求并非流于形式,而是坚持以现代主义的美学理念言说现实,以"地之子"的情怀表达着对故乡"绝望的热爱"。 相似文献
12.
墨白长篇小说是一种迥异于目前商业化叙事的先锋文本。他以探索中国那场荒诞而真实的"文革"岁月和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精神的匮乏和压抑见长。其魅力主要来自主题意蕴上对历史荒诞与人性沉落的尖锐刺痛感的把握,以及文本形式上以神秘与独白呓语为特征的梦幻式结构和诗性叙述。 相似文献
13.
运用GeorgeLakoff和Mark 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中的结构、方位、本体隐喻来分析唐代诗人李白诗中的隐喻,认为隐喻为其诗作的广泛流传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耿多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0(2):83-86
对丁玲与林白均在各自的时代以先锋的姿态在创作道路中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转型加以评述,认为她们的创作从关注自身到放眼社会,扩大了女性文学的视野,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15.
吉文斌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26(2):81-83
乐府诗的音乐内质是本诗体的根本特征。特别是李白的乐府诗,无论从他的创作,还是历代评论家对其乐府诗的评价都可以看出他对这一诗体的本源艺术风貌的关注,以及他的诗作所具备的曲辞特征。本文试从音乐曲辞的角度立论,探讨李白乐府在继承和发展前代曲辞范式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独特的新变现象。 相似文献
16.
采用XRD、SEM分析测试方法研究在600~1200℃和1800℃真空热处理2 h条件下SiC/Mo界面反应层微观结构,并对SiC/Mo界面反应前后Mo金属的力学性能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在800和1000℃热处理后,Mo与SiC分解的C在表面反应生成Mo2C;在1200℃热处理后Mo表面出现了Mo2C和Mo3Si相,以亚微米颗粒状反应层结构存在;当1800℃热处理后出现了Mo5Si3、Mo5Si3C以及扩散未分解的SiC。采用EDS方法在SiC/Mo界面反应层的断口处确定出Si扩散深度大于C。在600~1200℃热处理后,SiC/Mo界面反应对Mo金属的维氏硬度和延伸率均增大,而拉伸强度改变较小。 相似文献
17.
钟乃元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2)
从诗学概念"清"的复义性看,李白诗亦有清美的风格。李白诗之清首先表现在写景的清新明净上。李白诗的写景色调明亮,给人以明净新鲜之感,体现出清新的风格。其次,李白诗的清美表现在抒情的真挚与脱俗上。其诗歌感情表达真挚感人,又以清新脱俗的笔法出之,是诗人率真人格的自然流露。其三,李白诗的清美也表现在意境的创造上。李白诗善于营造浑融含蓄的清空意境,也善于营造或高迈旷达,或凄清幽寂的意境。 相似文献
18.
何正廷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1):10-16
摩教,是壮族先民创造的传统宗教,由布摩传承。摩教崇拜创世神布洛陀为至上神和教主;有整套的法事仪式和相应的经书。摩经是壮族先民企求借助神力来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祈求生存和发展的宗教典籍,折射着壮族的社会发展历程,对研究壮族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及道德观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摩经中的三元(天、地、水)说是壮族传统的宇宙结构观念,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摩经中的公(雄)母(雌)观则是壮族认识世界最基本的哲学思维方式。布摩还以古老的鸡卜作为人神沟通的中介加以广泛应用,并将鸡卜预测与物候历算结合在一起,发明了多功能的骨刻历算器———“甲巴克”,他们经常用它计算日子,预测吉凶,从而使摩教显得更加凝重而神秘 相似文献
19.
色彩是油画的灵魂。一个当代画家的绘画创作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使色彩能充分表达画家的情感意念和内心体验。仅凭画家的感觉创作出的绘画色彩,已不能满足于现代人的审美需要。因此研究和探索油画色彩的情感表现是当今油画创新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梁红艳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4,(2):56-59
1982年,马尔克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在这部小说中采用了独特的历史书写策略。通过叙述视角的转换和虚构的奥雷利亚诺家族的百年历史,《百年孤独》整个文本在理性审视和书写拉丁美洲历史的过程中,从不同的价值层面诠释了历史的多种可能性。马尔克斯在使读者认识了一个拉丁美洲当下正在"发生的历史",并以亲历者的身份进行观察和评价后,通过奥雷利亚诺家族发展的历史,以揶揄的口吻批判了外来殖民者对拉美土著居民的"民族志"历史进行的随意篡改,以及对土著居民话语权利的刻意扭曲。可以说,从追忆历史和审视历史,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为我们演绎了一幅生活在拉丁美洲大陆上的各个民族之间的生动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