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使用自制的聚合装置对尼龙612及尼龙612/6共聚物的聚合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聚合时间为80~200min,温度分别为230、240、250℃。结果表明:尼龙612在聚合过程中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在上述3种反应温度下,聚合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19 4、0.024 7、0.031 2kg/(mol·min),聚合反应活化能为49.10kJ/mol;尼龙612/6共聚物的聚合反应级数为三级,3种反应温度下聚合反应速率常数依次为0.775 1、0.782 2、0.790 1kg~2/(mol~2·min),反应活化能为2.10kJ/mol;在常压恒温聚合阶段,己内酰胺的加入使得尼龙612/6共聚物具有更高的转化率,此时酸催化反应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2.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四氢呋喃(THF)为极性添加剂,环己烷为溶剂,四氯化硅为偶联剂,合成了α-甲基苯乙烯(Ⅰ)与丁二烯(Ⅱ)星形共聚物。综合考虑了[THF]对聚合速度、平衡转化率及聚合物结构的影响。在Ⅰ段及Ⅱ段聚合时,分别选择[THF]为0.5M和0.05M。20℃下,Ⅰ的初始浓度为4.0M,转化率为~70%,平衡后加入少量苯乙烯单体共聚可使Ⅰ的转化率提高到80%。对所得星形共聚物用光谱、DSC及电镜等方法进行了鉴定。聚α-甲基苯乙烯段的玻璃化温度达150℃左右。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电子转移介体锇联吡啶Os(bpy)3,采用催化伏安法研究了Os(bpy)3在ITO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对Os(bpy)3在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体系中的催化反应动力学常数进行了测定。Os(bpy)3的均相反应速率常数KS为2.07×10-2cm/s,催化反应中一级反应速率常Kf为1.05×10-3s-1,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med为1.57×104L/(mol.s)。并采用催化伏安法测定Os(bpy)3的检出限为为0.016μmol/L。因此,Os(bpy)3作为电化学标记物,能够用于生物传感器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γ-环糊精-达旦黄包合物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理pH=7.4环境下,用摩尔比法测定γ-环糊精(γ-CD)与达旦黄(TY)的包合比(摩尔比)nγ-CD-nTY =1-1,直线法测定包合常数Kf = 495.23 L/mol.以中性红(NR)作分子探针,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电化学法、化学热力学法和黏度法等研究包合物γ-CD-TY与鲱鱼精DNA的作用,得到γ-CD-TY包合物与鲱鱼精DNA作用的结合比nγ-CD-TY-nDNA=6-1,结合常数为=1.12×105 L/mol,=2.72×105 L/mol.热力学函数=-2.82×104 J/mol,=5.67×104 J/mol,=284.78 J/(mol·K),说明γ-CD-TY包合物与DNA作用为熵驱动.确定γ-CD-TY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方式为混合作用,同时存在部分嵌插和非嵌插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5.
基于苋菜红对Cd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作用,采用CdTe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检测苋菜红的浓度,并分析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检测的线性范围为4.14×10~(-6)~9.10×10~(-5)mol/L,最低检出限为4.81×10~(-9)mol/L;荧光猝灭常数为1.91×10~(12)L/(mol·s),且高温小于低温Stern-Votmer曲线的斜率,结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知该过程为静态猝灭过程;苋菜红与CdTe量子点结台的焓变△H~θ=1.063kJ/mol,熵变△S~θ=91.36 J/(mol·K),自由能变△G~θ=-26.62 kJ/mol,即该过程为吸热和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6.
铬渣NaCl浸出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铬渣NaCl浸出过程中Cr(Ⅵ)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建立该反应的动力学方程,确定初始pH值、振荡速度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并计算相应的反应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铬渣NaCl浸出过程为0.26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为3.38×10-7 mol/(L.s);pH值和振荡速度增大,反应速率常数不断增大,CaCrO4溶解率增加,溶解速率加快;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34.24 kJ/mol,Cr(Ⅵ)浸出速率受温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四氢呋喃与六氢苯酐共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四氢呋喃(THF)与六氢苯酐(HHPA)共聚合的动力学行为,并测定了6℃和18℃条件下THF的表观聚合速度常数分别是1.5×10-2L/(mol·s)和2.05×10-2L/(mol·s);HHPA的表观聚合速度常数分别是1.38×10-3L/(mol·s)和1.62×10-3L/(mol·s).  相似文献   

8.
以二苯甲酰-L-酒石酸(L-DBTA)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等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GDMA)为交联剂,采用热聚合方法合成了L-DBTA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根据Scatchard分析表明L-DBTA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中只存在一类影响聚合物识别能力的结合位点;293.15 K时结合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为0.11 mmol/L,最大表现结合容量为6.83 mg/g.L-DBTA的MIPs结合热力学研究表明印迹分子L-DBTA与分子印迹聚合物手性识别基团之间的识别机理可以用Langmuir等温吸附描述,L-DBTA的MIPs结合热力学参数如下△H=8.05 kJ/mol,△S=45.85 J/(mol·K),△G298.15=-5.62 kJ/mol,△△H=-1.49 kJ/mol,△△S=3.55J/(mol·K),△△G298.15=-2.55 kJ/mol;L-DBTA与MIPs相互作用速率快,表现活化能为8.05kJ/mol.  相似文献   

9.
超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水溶液聚合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超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探讨了反应温度、单体浓度、链转移剂、引发剂等因素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确定了在单体浓度为30.0%,反应温度为80~90℃,链转移剂浓度为(2.0~6.0)×10-2mol/L,引发剂浓度为(3.5~18.0)×10-3mol/L的实验条件下,获得了分子量为(2.6~10.0)×104的聚丙烯酰胺产品。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水环境中广泛残留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污染问题,采用热激活过硫酸盐方式降解3种典型氟喹诺酮抗生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考察其在不同pH下的降解情况,构建相关自由基动力学氧化模型,并将数学模型与实验数据相耦合计算体系中特征自由基的浓度及目标物拟二级动力学反应常数。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氟喹诺酮微观反应动力学,反应体系中·SO_4~-及·HO浓度受pH影响较大,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与·SO_4~-反应的二级动力学常数分别为6.96×107±2.31,2.52×10~7±4.47和8.55×10~7±1.98L/(mo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