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燕无师治学范围广泛,是我省著名的史学家.他对贵州史的研究不少方面开创先河,影响很大;又精于诗词,有《倥偬诗存》和《偶忽同存》问世;增长书法,对书法理论颇有研究.最近有机会阅读了他的《诸体文存》,感到他在文学创作方面骄文、散文都写得很好,古典文学的功底很深厚.《诸体文存》收集了燕玉师解放前后文章十余篇,解放前的文章用文言文,以楚辞体、魏晋骄文体、唐末散文体、明清四六体、明清小品体写成;解放后的文章,用语体,多以书序文写成.《诸体文存》中解放前所写的一组文章,始于1946年,止于1949年.从大气候看,这几…  相似文献   

2.
吕温是中唐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提出了"文为道之饰,道为文之本"的文学主张,是对韩愈、柳宗元等人"文以明道"文学主张的呼应和补充,他也以自己的文学创作实绩起到了推动古文运动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分析了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的文论主张,如文以明道、不平则鸣、气盛言宜、陈言务去、文从字顺等的基本内涵,着重分析了这些文论主张在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促进了散文艺术的成熟;二是奠定了北宋古文革新运动的基础;三是对语文教育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唐贞元元和年间,韩愈柳宗元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了前代古文家们的理论和实践,成功地领导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散文革新运动,古文取代骈文登上了文坛主宰者的宝座。而从稍前于此的大历年间历贞元元和至大中年间,唐人传奇小说创作也在前期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出现了空前繁荣的...  相似文献   

5.
中唐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 ,曾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到了晚唐已渐渐衰微 ,文坛又被颓靡之风笼罩。北宋开国一百年间 ,文章体裁仍沿袭五代余脉 ,“缀风月、弄花草”的西昆体又风靡一时。虽然一些进步文人如柳开、王禹、姚铉等 ,也曾提出尊韩重道的主张 ,有意复兴儒道和古文 ,但由于条件尚未成熟 ,一时还无力扭转文坛风气。北宋中叶 ,随着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日益深刻化和复杂化 ,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里几乎都出现了变革和斗争。范仲淹、王安石变法虽然先后失败 ,但文学革新运动却取得了胜利 ,这其中欧阳修功不可没。作为北宋文坛…  相似文献   

6.
作为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有自己的散文理论。他的文论以道为基,以文为体,以言为饰,三者浑然一体,构成一座完整的理论架构。在道、文、言诸方面,欧阳修在继承韩愈文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个性色彩和时代特色的散文理论,成为宋代古文运动的理论基础和旗帜。宋代古文运动正是在这一理论和旗帜的引导下,较唐代取得了更为彻底而全面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唐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柳宗元不仅创作了很多优秀的古文,而且在古文理论上也有很大的建树,提出了"文以明道"、"及物求道"、"有乎内"和"饰乎外"等古文创作理论。文章主要探究影响这些理论产生的美学背景。  相似文献   

8.
李梦阳的诗文理论,在一般探讨文章和文学史中,大致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文学发展观上的所谓“退化论”,一是创作观上的所谓“拟古主义”,二者是相互联系的。对于由这样的诗文理论倡导起来的复古运动,评价自然也很低。有的著作虽承认它多少起过一点“进步作用”,说它“使人知道,在‘台阁体’和‘八股文’之外,还有传统的优秀的古代文学,但终究把文学引入了歧途”;有的则连这一点也不肯承认,说它是“和八股文异曲同工”的东西,“很难说是什么革新运动”,“社会影响也是不好的”。中国文学史上爆发过两次较大的复古运动。从所要变革的内容来看,由韩愈领  相似文献   

9.
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极为当时及后世文人所推崇。而在古文运动自唐而宋的过渡、承接中作用最大,又最推崇效仿韩愈的,当首推欧阳修。欧文拟韩与欧诗仿韩,韩欧文体,宋盗唐与欧盗韩,法欧与宗韩,为前从对欧阳修在继承传扬韩愈及古文运动方面的评说,从而探索出韩欧之间的一线文缘。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游记文学发展史的视角 ,就唐代游记文学的演化历程与内在精神展开探讨 ,由此看出 ,唐代是中国游记文学的成熟期。古文运动的兴起与诗性精神的浸润共同推动着唐代游记文学的走向成熟 ,同时也决定了唐代游记文学的内在价值取向。从元结的前奏到柳宗元的高潮 ,以及与此相辉映的中晚唐游记创作 ,共同奠定了唐代游记文学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11.
北宋中期江西文人群在提倡古文这一点上一致认同,但由于各自文学观念的差异,古文理论呈现三大不同趋向。这三大趋向也代表着北宋中期古文理论的发展趋向:其一,提倡平易通畅的古文,以欧阳修为代表,曾巩及曾氏家族大抵遵循这一道路;其二,追求以道为本、要求文以贯道,以刘敞兄弟为代表,李觏也与之相关;其三,倡导文以致用、为文有补于世,甚至将文等同于治教政令,以王安石为代表。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作为宋初古文运动的领袖,在涉及文学问题的时候,也触及到了语言问题。他对语言运用的理论阐述散见于他的文章和书信之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道胜。即重视语言内容的好坏,强调语言运用者的思想品德及其对语言运用的影响。二、事信。强调语言所载之事必须真实、信实、正确。三、言文。既反对脱离内容的“雕章丽句”,也反对重道轻文不讲艺术的倾向,主张为文应简洁、自然。  相似文献   

13.
韩愈、欧阳修作为唐宋古文运动中的领袖人物,在一生的文学活动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相同之处,即都热心指导青年写作,竭诚培养拨擢文学新秀。他们是文学大家,一个“文起八代之衰”,一个“能存史迁之神”,有着极高的文学造诣和丰富的创作经验,故在指导写作上有许多来自实践的精辟之论。在诸多深切著明的论说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告以学文之道,必先务本。”所谓“务本”,就是要加强道德修养。他们认为,作家的思想道德修养加强了,那么“文不难而自至矣”。重温韩、欧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思想和论述,对指导我们的写作,纠正目前创作中…  相似文献   

14.
北宋古文走向复兴的过程能否称之为“古文运动”,这个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事实上,古文复兴的倡导者不仅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形成了组织,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因而是可以称之为“古文运动”的。学界之所以对此提出疑问,不外乎对“运动”一词的理解存在着先验性错误。  相似文献   

15.
有唐一代,曾经发生过两次文学革命运动。一次是以白居易、元稹为领袖的新乐府运动,出现在诗歌领域内;另一次是以韩愈、柳宗元为主将的古文运动,出现在散文的复兴方面。这次运动的成功,使古文成为中国文学的正宗,上接先秦两汉,下开唐宋古文八大家,经明代的归有光、唐顺之,清代的桐城、阳湖诸家,直至“五四”以前的严复、林纾等翻译大家,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影响极为深广的古文传统,支配着中国文坛达千年之久,直至“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才被现代白话散文所代替。  相似文献   

16.
柳开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启蒙者、先驱者。在北宋立国之初,他以振兴古文、古道为己任,首倡复兴古文、古道,其古文理论在当时和后世都有一定影响。对他的古文理论进行探析,对于深入认识和研究北宋古文运动特别是其前期的发展历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尹洙     
尹洙是11世纪上半叶活跃于北宋政界、军界和文学界的重要人物。他义无反顾地投身政治革新,一生坎坷多难,是一个宁折不弯的斗士。在古文运动中,他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古文创作从重道轻文转向文道并重、从辞涩言苦转向文从字顺作出了贡献,当然才力不及欧阳修。尹洙的创作简而有法,文风古峭劲洁,长于议论而短于写抒情,文多致用而形象性较弱。  相似文献   

18.
刘师培论汉代今古文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师培是晚清很有影响的经学大家,在经学研究领域成绩斐然.他对汉代经学的出现及其内部的分野有独到的认识.刘认为古今文之争实为利益之争,并不存冰炭不相融,从汉初今文家不废古文、今古文同出一源、今古文学兴衰的内在理路三个层面分析汉代经学的演变.  相似文献   

19.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采用新式标点简体横排面市 ,是古籍校点工作中的新收获 ,不仅把爱好古文的读者从众多的古文译注中解脱出来 ,同时也为该书的研究者们提供了快捷和方便的阅读条件。  相似文献   

20.
李晓军 《科技信息》2007,(19):138-138
作为与韩愈齐名的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柳宗元在强调注重文章的现实内容的同时十分看重“古文”创作的形式美,认为只有被赋予情感、灵性和个性的作品才能传承于世。而作品的情感、个性来源于作家良好的审美修养并对人生有积极的态度。作家“文以明道”的文学观在对写景状物的山水游记中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