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探讨崩岗流域沟道侵蚀及其引起的崩岗坡面的坡向变化,对崩岗流域的科学整治具有重要意义;崩岗沟道侵蚀量的计算,是崩岗流域侵蚀强度划分和崩岗侵蚀方式甄别的主要依据.利用Leica Scan Station 2三维激光扫描仪,以广东五华县莲塘岗崩岗为研究案例,通过3年共计6次定位监测,获取了5个监测周期的高精度地形数据.以此为基础,结合Arc GIS软件,对崩岗沟道发育及其坡向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沟道侵蚀是崩岗流域主要侵蚀方式之一,53.6%的侵蚀量来自切沟和冲沟的沟床下切和沟壁侧蚀,其中下切侵蚀又是沟道侵蚀的主要形式.沟道总长度和流域切割密度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阶段性变化,3年平均流域切割密度为158km/km2.沟道走向对崩岗坡面的坡向发育具有控制作用.沟头的细沟和切沟的溯源侵蚀对坡面的坡向具有重塑作用,坡面面积减少的坡向的反方向,即为沟道溯源侵蚀的主方向.侵蚀强度最大的坡向与主沟道发育的走向NNW—SSE一致,这是由当地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一组剪切应力产生的裂隙走向所决定的.沟道侵蚀作用对崩岗流域演化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帕隆藏布流域是藏东南地区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其中,泥石流灾害在此区域具有发育密度高,危害性强等特征。针对该区域(波密-索通段)发育的一种较为特殊的冰川泥石流,即冰碛物-崩滑型物源冰川泥石流,研究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遥感解译,进行典型泥石流发育特征调查和分析,总结了此类泥石流较其他类型泥石流在物源、沟谷地形和水源方面的不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冰碛物-崩滑型物源冰川泥石流物源以沟源冰碛物和沟岸崩滑型堆积物源为主,分布面积广,储量大;沟谷宽缓呈"U"形,为典型冰川作用侵蚀地形;流域内水源以冰川融水为主,水量大。此类泥石流沟谷支沟暴发泥石流概率大于主沟,暴发频率为中~高频,主沟泥石流潜在威胁更大。  相似文献   

3.
全球变化下的海岸带生态安全问题与管理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关全球变化引起的生态安全问题近年来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全球变化关系密切的海岸带地区的生态安全研究尚待深入.本文分析了全球变化引起的海岸带生态安全问题,探讨了海岸带生态安全的内涵,阐述了指导海岸带生态安全管理的原则,包括预警原则、资源定位原则、海陆一体化,以海定陆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和尺度匹配原则.  相似文献   

4.
奉节县城李家大沟为长江的一级支流,上游斜侧发育5条冲沟,源头发育2条支沟,曾于2001年和2002年暴发过泥石流.通过现场的调查和工程地质测绘,对主沟李家大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对泥石流沟的分区特征进行了探讨,共分成了形成区、流通区以及堆积区.在此基础上采用泥石流沟的数量化综合评判及易发程度等级标准,对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和研究,其得分为80分,为轻度易发程度级别.  相似文献   

5.
孙雷刚 《科技资讯》2012,(14):145-146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不断向海岸带地区集聚,海岸带地区的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强度日益增大,致使海岸带地区资源过度开发、环境遭到破坏,并且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源环境空间数据,如何快速获取海岸带资源环境现状信息、充分利用和高效管理海量的历史数据,以便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决策,实现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3S技术凭借其在空间信息领域独特的优势,可以为海岸带资源环境的合理开发、保护、科学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纤维沟为雅砻江中游左岸发育的一级支沟,处于深切高山峡谷区,地形坡度陡,沟内岩体风化卸荷严重,崩滑物源沿沟堆积,加之较为丰富的暴雨,使该沟具备泥石流暴发的条件.若纤维沟暴发泥石流,将对沟口扇地卡杨二级公路以及拟建水电站大坝砂石混凝土加工场地产生直接影响.在阐述纤维沟泥石流发育历史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其汇水—物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的特征,对泥石流静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并对其工程影响做出相应评价.  相似文献   

7.
江西赣南花岗岩地区的崩岗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崩岗是一种特殊的冲沟地形。它发育在土层深厚的红色丘陵坡上,是赣南地区常见的一种侵蚀现象。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崩岗对国民经济的危害很大。由于它的发生和发展,丘陵坡面遭到了强烈地切割,平整的土地被显著地缩小,大量泥沙随着股流冲出沟谷淹没农田、淤塞河道,造成严重的水旱灾害。因此,研究崩岗的侵蚀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田水利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赣南发育崩岗的岩石种类很多,有花岗岩、变质岩和砂砾岩等。在这些多种不同岩性的地区中,花岗岩地区的崩岗形态最多、规模最大,发育也最完善,因而在赣南地区具有最广  相似文献   

8.
广西海岸带海洋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宪云  陆海生  陈波 《广西科学》2014,21(5):555-560
近年来,由于广西海岸带开发速度加快,港口物流、钢铁、石化、有色金属、镍铁合金材料、制浆造纸产业迅速向沿海地区集聚,大量的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养殖废水通过各种通道入海,使得局部海域环境污染问题凸显。本文在分析广西海岸带海洋环境污染影响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防治广西海岸带海洋环境污染的5点对策,以期为实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海岸带环境保护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裂缝发育,利用岩心、薄片、常规测井资料和成像测井资料,分析研究区不整合结构特征和各结构层的裂缝发育特征。结果表明,车排子地区石炭系顶面不整合各结构层发育,自上而下依次为不整合面之上的岩石、风化黏土层、水解层、淋滤层、崩解带Ⅰ、崩解带Ⅱ,不整合面下各结构层的裂缝发育特征具有明显差异,裂缝充填程度由低到高为淋滤层、水解层、崩解带Ⅰ、崩解带Ⅱ;裂缝发育由好到差为淋滤层、崩解带Ⅰ、崩解带Ⅱ、水解层;结构层内裂缝发育特征与火山岩岩性、风化淋滤作用和充填作用有关,玄武岩、安山玄武岩等裂缝发育程度较高的火山岩,在淋滤层和崩解带Ⅰ所占比例较大;淋滤层内,黏土化作用弱于风化淋滤作用,因此淋滤层裂缝发育程度最好。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小窑湾地区可溶岩分布广泛,断裂构造复杂,岩溶发育程度强烈。该文以工程实例为依据,围绕岩溶发育这一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场地内的岩溶发育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岩性和构造是该地区岩溶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岩溶以竖向构造发育为主,不同岩性、不同地下水运动条件呈现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已查明滑坡灾害点59个、崩塌灾害点22个,其控滑结构面以松散盖层与基岩接触面、黄土土性差异面及节理裂隙面为主要结构面,滑坡的动力学特征以蠕滑缓动滑坡为主,影响滑坡和崩塌灾害形成除了地貌一岩土类型、地质构造、降雨等因素外,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也是造成滑坡和崩塌灾害的重要因素。针对不同灾害特点,分别提出了监测、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生物工程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晋陕蒙交界地带的披砂岩丘陵区是黄游中游河道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之一。侵蚀十分严重,已导致沟谷面积迅速扩大,土层加速变薄及土壤中有机质和养分大量流失。强烈侵蚀的原因,一是历时短强度大的暴雨;二是水分入渗能力差.导致地表径流增大的披砂岩岩性特性;三是包括滥樵、乱垦和过牧的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了有效地防治披吵岩丘陵区的严重侵蚀,首先应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大力做好坡地的治理;其次,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并重,认真治理沟道;第三,必须制止乱垦,采用合理的耕作系统;第四,以草定畜,制止过牧。  相似文献   

13.
作为现代石油地质学与油气田开发工程的交叉学科,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为提高油气田开发水平及技术应用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油气藏描述技术将以快速获得油气藏各尺度下的三维结构动态变化信息为目标,对油气藏物理化学、地球化学性质的变化及评价、控制技术的需求将更加迫切。剩余油分布理论及预测技术、油气藏开发演变理论与控制工程将大有所为。复杂油气藏的认识将更多的依赖于地质力学、岩石物理学、界面化学、粘土矿物学、纳米科学与技术。文章讨论了学科中长期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指出油气藏岩石物理学、油气藏开发地球化学、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地质学、油气藏描述及开发地质建模、剩余油分布理论及开发工程是优先重点发展领域,强调必须狠抓典型基地建设,形成长期稳定的理论和技术创新基地。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研究岩土的弹性力学性质,日渐重要,而岩体的声波波速就是其中性质之一,笔者在大量实际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声波波速与岩性之间的某些关系(如:声波波速与孔隙度之间的线性关系,V_P/V_s之比可更有把握地确定岩性等等)。对于岩体工程地质性质的研究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油藏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套满足油藏经营管理思路的软件系统作为技术保证。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应体现油藏经营管理协同化的思想,通过各专业子系统一体化的软件设计,实现地质-工程-经济协同化方法进行油藏经营管理。对油藏经营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结构、数据流结构进行了介绍,整个系统划分为地质信息集成、开发信息集成、油藏工程计算、开发动态管理、经济评价、实时监控、数据管理维护等七大子系统,详细讨论了各子系统的功能及其相互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6.
立井基岩垮塌是不易见到的,而恩口煤矿立井基岩垮踢事故却很典型。本文应用工程地质力学及岩体力学有关理论进行分析,指出在井筒施工中忽视了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对井筒地压和支护设计也未作重新计算,是造成该井筒基岩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值得引起同行们的注意并从中吸取教训。图3.表1.参4。  相似文献   

17.
胜利滩海地区已发现并成功开发了飞雁滩、桩 10 6、埕岛、新滩等油田 ,针对这些油田复杂的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 ,在油藏地质、油藏工程、钻井、采油工艺、地面及海工工程的研究、设计过程中 ,探索、开发和应用了多种新技术和新方法 ,并科学编制了开发方案 ,共部署 370口井 ,钻井成功率 10 0 % ,累积建产能 30 0万t。形成了一套适合胜利滩海油田高效开发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8.
在工程地质测绘、地震勘探及室内外试验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区域构造、地震地质、历史地震、地形变测量等资料,对测区内郯庐断裂的活动性及区域稳定性进行评价,从而为拟建的高速公路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郭后风沙区沟壑遍布,沙丘林立,风蚀,水蚀交加,严重的水土流失随季节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危害形式。为此,进行了以科技为先导,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耕作措施相结合,沙、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油气藏流动单元研究属于地质学与油气田开发工程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的交叉性学术研究方向。对国内外近20年流动单元研究进展和现状作了简要述评,概述了不同角度提出的流动单元概念和研究方法,提出了对流动单元概念的理解及其基本研究思路;并在流动单元与岩石物理相的关系、关于流动单元的动态性、定量描述流动单元参数选择、应用FZI划分流动单元的探讨等方面也提出了认识和意见,以期能更深入有效的开展流动单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