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了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核酸探针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电泳分离技术、基因重组及基因芯片技术等以及这些相关技术在环境微生物分类、环境微生物监测和环境微生物治理污染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研究环境微生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传统的方法很难鉴别微生物的差异,分子生物学技术就很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尤其适合于常规方法失效的情况下.该技术的主要程序是:先从微生物中直接提取DNA,对DNA进行PCR(PolymericChain Reaction)或RAPD(Random Amplification of Polymorphic DNA)扩增,然后进行DGGE(DenaturingGradient Get Electrophoresis)电泳,或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rgth Polymorphism),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v)分析等,之后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网上基因库进行对比,来确定样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此方法是直接从样品中提取总DNA,中间不会造成菌株的富集或衰减,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此方法对微生物多样性的深入研究很有效.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DNA(G C)mol%的测定、核酸杂交、分子标记技术、蛋白质技术等在环境微生物多相分类中的应用,分析了各项技术的优缺点,介绍了最新进展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传统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局限,分子生物学技术避开了传统微生物培养分析的环节,直接从样品中抽取总DNA,然后通过PCR扩增及其相关技术、核酸杂交技术、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直接提取的总DNA进行分析,了解其中微生物信息.这些通过遗传物质进行研究的分子方法,为微生态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并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给出了植被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结果,同时较详细地介绍了从土壤样品中提取DNA以及对DNA进行克隆,并获得微生物克隆群落的方法和步骤。应用该方法在获得高产量DNA的同时,获得了多样性极高的微生物克隆群落。  相似文献   

6.
7.
由于传统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局限,分子生物学技术避开了传统微生物培养分析的环节,直接从样品中抽取总DNA,然后通过PCR扩增及其相关技术、核酸杂交技术、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直接提取的总DNA进行分析,了解其中微生物信息.这些通过遗传物质进行研究的分子方法,为微生态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并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峰 《科技资讯》2006,(35):111-111
概述了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这些技术在环境污染研究中的应用及其方向,这些是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探索微生物与污染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分子生物学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生物学方法正被广泛地用于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变性梯度凝胶电泳与温度梯度电泳技术、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等技术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研究方法的进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原生动物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综述同工酶、PCR、RAPD、序列测定及核酸原位杂交在原生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激光显微切割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由现代物理学和生物学相结合的精确取材技术.该技术可以在显微镜下利用微激光束直接从不同的组织(包括活体组织)快速切割、分离和纯化生物体的目标组织、细胞及其组分,用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笔者结合开展激光显微切割技术研究遇到的问题,从制片技术的改进、基因表达、DNA和蛋白质分析等方面,对激光显徽切割技术在植物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陈思婷  邱广龙 《广西科学》2017,24(5):448-452,461
分子生物学技术已从模式生物的研究逐渐扩展到海草的研究,为解决海草床衰退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有助于阐明海草适应气候变化的分子机制。与模式生物相比,海草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已经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的海草有两种,分别为大叶藻(Zostera marina)及Zostera muelleri。本文综述海草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严海燕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9):66-67,94
在具有众多学生的实验教学中,合理设计分配实验目标,科学安排实验内容,可以达到既对科研有益的结果,又提高加深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本文介绍了将一个研究发育中种子中表达转录因子DOF基因项目的两个基因在不同花生品种中的克隆安排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实验教学课程"基因工程"中,按照研究所用技术,次序进行DNA提取、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特异DNA从凝胶中的回收、PCR产物与T载体的连接、感受态细胞的制备、重组载体的转化、重组菌的筛选和鉴定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实验,使分离的实验技术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使整个实验课程即具有技术教学的特点,又具有科学研究的整体意义,前后结果相互联系,使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生物学史研究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生物学不是我国固有的文化遗产,它是从外国引进来的东西。因此,考察这门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就要仔细查考它的传播、扎根和成长的各个环节。它和现实关系紧密,其中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生物科学的颇具借鉴意义,研究意义不言自明。当然研究的难度也很大。许多事情在发生时,因各种关系错综复杂,而且过程的档案资料未全部公开,不好作判定和解释。另外,因为发生的事情切近,比较难于看清因果、阐明真相,做出合理的论断。与此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容易因感触而生感情波澜,影响阐述的客观性。而且相关当事人的亲属、学生也可能对研究产生某种人…  相似文献   

15.
点融合程序成为近年来的一大研究热点,为促进其推广应用,介绍点融合程序的研究进展,按照从点融合程序设计至应用的总体流程,首先梳理了点融合程序设计方法的发展过程,并对各方法展开分析,指出各方法的优缺点,接着总结了点融合程序在安全、效率、管制、剖面、环境5个方面的运行效益,最后从创新构型和排序调度两个方面介绍了点融合程序的优化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点融合程序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分析构建合成生物学元件的基本思路、研究原理和研究方法,阐述当前合成生物学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最小生命体研究与合成元件的开发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前者的重点在于找到能维持生命的最少量基因,而后者的重点在于如何建立与天然细胞中相类似的功能元件,并使其能在宿主中顺利运行.两个研究方向出发点不同,但研究目标是一致的,其研究成果最终可以互相借鉴与融合.利用人工合成的最小生命体作为宿主,配合各种不同的生命功能元件合成生命元件,组装系统网络,最终创造出人造生命.同时,概要地指出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土壤镉污染生物整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以盆栽法研究了Dendronthena morifolium Tzvel,Sabina procumbens,osa chinensis Jacq等10种植物对土壤Cd的吸收及其生物净化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每千克土壤(风干重)含Cd30mg的处理条件下,短期内未发现植物生长明显受影响现象。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经过50d的植物吸收,土壤中的Cd下降幅度最小值为0.3542mg/L,最大值为6.37  相似文献   

18.
草原火烧后土壤微生物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研究了不同时间不同频次的草原火烧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火烧主要影响土壤表层的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随着生长季由春到秋的推进而升高。与春烧地相比,秋烧地更有益于土壤微生物微量的增加。火烧后不久,火烧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低于未烧地;经过一定时间的恢复(尤其在火烧次年),火烧地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逐渐升高并超过未烧地。  相似文献   

19.
连栽杨树林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杨树长期栽植对土壤微生物造成的影响,对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陈圩4块杨树林地土壤进行调查.使用常规土壤化学分析手段分析了样品的主要理化性质,分别测定了样品的微生物生物量,并对微生物三大菌群以及与氮元素转化密切相关的几种微生物类群进行了计数.实验结果表明:长期栽植杨树会使林地土壤的pH逐渐升高,栽植杨树14 a后林地土壤pH约比对照土壤上升1.5;林地土壤的养分元素氮、磷含量随着林龄增长而降低,而有机质的含量随着林龄增长而增加,但是明显低于对照.土壤微生物中真菌的数量随着栽植时间而逐渐下降,而细菌总数、放线菌总数,以及微生物生物量表现出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一致的变化规律.对参与氮素循环的土壤微生物类群进行计数,发现反硝化细菌的数量随着林龄的增大而明显增加,而硝化细菌(铵氧化细菌与硝酸细菌)的数量则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