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时间生物学和时间医学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时间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就包含着丰富的时间医学内容,它所提出的时间医学原理千百年来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子午流注”针法,集中医时间治疗学思想的大成,在针灸临床治疗中得到了突出的发展。然而,由于种种的历史原因,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医时间医学不但未获得应有发扬,甚至陷入停滞和衰落的境地。近年来现代时间生物学的兴起,逐渐揭示了中医时间医学的科学内涵,在短短的10年间,我国时间生物学和时间医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里程。  相似文献   

2.
<正>生物学中有三个学科,它们间有相似之处,分别是用化学方法研究生物学的生物化学、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本质的分子生物学和揭示生命运动的化学本质的化学生物学。在一般人心目中这三个学科间的差异是:生物化学是研究蛋  相似文献   

3.
我认为生命科学发展到了分子水平,而且正方兴未艾,如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一下这个发展与结构分析,实际上也是与化学的渊源关系,一定是很有意义的。 生物化学的崛起 生命科学应该是从现象到本质研究生命的学科。它的核心是生物学,包括农学和医学等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学科。生物学在19世纪后半期中接连出现了达尔文的进化  相似文献   

4.
生物的数学     
正探索物理学规律和生物学规律的交叉地带。牛津英语词典是大家都认可的知名权威工具书,但它对物理学的定义——"研究非生命物质和能量性质的科学分支"——显然并不全面,因为物理学同样研究生命。早在1900年,物理学家召开第一次国际大会时就报告过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如今,物理学和数学仍旧在帮助生物学家认识生物。  相似文献   

5.
合成生物学是近年来融合生物、化学和工程等学科的新兴交叉研究领域,推动人类由理解生命到创造生命的革新.体外合成生物学不依赖生命体,在试管等媒介中研究生命活动和规律,是合成生物学重要的前沿领域.作为体外合成生物学最重要的研究平台,无细胞蛋白合成系统利用外源DNA或mRNA直接在体外合成目标蛋白质,不依赖于细胞结构,突破传统生物方法的局限,具有简便、快速、可控性强和绿色经济等优点,同时为理解生命进化和人工创造生命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模型.本文综述了无细胞蛋白合成系统的发展历程、组成、类型、优势等,并对其在高通量蛋白质和药物合成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科考队员在2016年深海热液航次中,于西太平洋一处深海热液区发现超临界二氧化碳,这是全球在自然界里的首次发现。近日,科学家分析认为,此次观测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含有大量氮气和有机组分,为生命起源以及初始有机质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启示。生物学研究表明,超嗜热菌很可能是地球上生命的共同祖先,因此热液系统一直被认为与生命起源密切相关。而此次发现的超  相似文献   

7.
化学和生物学的对话催生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经典学科.近年来又诞生了化学生物学、化学蛋白质组学等新兴学科。在对自然界的好奇心以及对自身健康的关心的双重驱动下,人类始终热衷于生命内在规律的探究。而从化学角度探究生命的本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科学之友》2020,(6):40-41
正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医在全球范围内很难广泛地服务大众健康,抛开其他因素不谈,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中医太依赖医者的资历了。如果中医能够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相结合,打造智能中医,中医诊疗将会变得既便捷又精准,如此一来,中医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的扩大也将指日可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几款基于中医理论的智能健康产品。  相似文献   

9.
<正>一个致力于在同行评议之前分享生物学论文的网站促进了期刊的变革。生物学家们在害怕什么?物理学家、数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们通常会在他们的论文正式发表之前,把它们粘贴到预印本伺服器上,比如arXiv.org,而几乎没有生命科学家会这样做。刚刚上线的一个网站  相似文献   

10.
正自麦克斯韦引入著名的"妖"概念以来,信息与物理学之间的联系就已经不言而喻。如今,信息甚至可能成为连接物理学与生物学的关键概念。在物理学家看来,生命就像魔术。生物取得的成就如此耀眼又如此神秘,我们甚至因此忘记了生物也是由寻常原子构成。然而,如果生命的奥秘并不是构成它的那些物质,会是什么呢?是什么赋予了生物体如此不同的生命活力,使它们如此与众不同?这正是埃尔温·  相似文献   

11.
人体生命节律活动的奥秘,及其对医学的影响已成为中医和现代医学共同探求的内容。由于都是以人体做为研究对象,两种医学在研究中所采取的某些方法和得出的部分认识紧密相关,已表现出一致性。然而,两种医学理论体系不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也有相异之处,加之研究的时代背景,历史环境上的差异,中医时辰医学与现代时间医学又有非常明显的区别。这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有别的现象有必要加以探讨,以便二者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深化对人体生命节律的认识,并促进其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从古生物学到地球生物学的跨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学科体系和科学问题为导向, 对当前国际上出现的地球生物学从学科分类体系、形成背景、主要研究方向、亟待突破的分支学科及其与之相关的研究领域进行了评述. 作为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 地球生物学在地球科学中应具有独立的一级学科地位, 类似于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 地球生物学主要研究地球系统的生命运动, 涉及地球环境与生命系统的相互作用. 它的形成与发展既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也是当今世界对所面临重大人类-环境-资源问题的响应. 分子地球生物学、地球微生物学、地球生态学、地球生理学等地球生物学中的二级学科还有待尽快突破, 以形成地球生物学的成熟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改造DNA片段,创造出了多种基因工程植物或动物,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掌握生命的机会。"搭建生命积木的合成生物学"一文作者、波士顿大学生物医学专家詹姆斯·柯林斯  相似文献   

14.
尽管生物学领域并不缺少能够引起轰动性的研究课题,这些课题包括对生命从何开始,以及为什么生命会有终结之日,等等。然而,生物学家正在思考的是:在生物学领域内,究竟什么样的发现才能与物理学发现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成果相媲美……  相似文献   

15.
生命问题是解释为什么某些物体表现出我们认为无生命的行为,而另一些物体独特地表现出我们认为有生命的行为的问题。对无生命物体和有生命物体的差异所作的各种各样的解释,是在不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见解及其持续不断的争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了解这些见解,可以提供一个了解生物学发展的基本框架。史密斯这本书的长处在于他试图用这样一个框架写一部生物学史。(该书一九七六年由伦敦麦克米伦公司出版——译者注) 这本书包括了从希腊以前到现在对生命的科学认识的主要理论活动。因此,它显然不能试图写成一部详细的历史,而是一个多少有点紧扣一个主题——这个主题由著者多方面地描写为从目的论转  相似文献   

16.
所有的生命种类共用一套完全相同的遗传密码,这已是现代生物学一个十分明确的概念。但是,近年来,遗传密码这种宇宙式的普遍性,正陆续遭到破坏。尽管早在8年前,就已在线粒体的基因研究中,发现了变异密码子的存在,但当时仅把它们看成是简单的实变而忽略。如果说“线粒体是因其遗传系统小,仅编码有限数目的蛋白,而能忍受这种致命性的突变”的话,那么到今天,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的基因编码中变异密码子的发现,分子生物学家和进化生物学  相似文献   

17.
正在他书中探讨的五个问题中,我最喜欢的是他对生命系统不确定性的讨论。他在书中指出:"生物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来自研究者的决定论思维与生命的偶然性特征之间的冲突。"他所提出的这个命题,其意义远远超出生物学的范畴。近日,收到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吴家睿教授签名赠送的大作《生物学是什么》。之前,看到他在朋友圈介绍此书的出版:"几十年的感悟、近十年的打磨,终于出了个细活了。"欣慰与欣喜之情跃然屏上。  相似文献   

18.
从首个合成细胞看合成生物学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柳燕  常素华  王晶 《科学通报》2010,55(36):3477-3488
合成生物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诞生至今已在医药、能源、环境、农业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对探索生命起源与进化等生物学基本问题亦发挥重要作用.随着2010年5月首个合成细胞的诞生,合成生物学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欧美等国已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开展多项研究并已取得诸多成果.为了推动和促进这一新兴学科在中国的发展,本文在阐明合成生物学概念及研究内容的基础上,一方面综述了合成生物学的研究现状及国内外发展,分析了合成生物学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另一方面,对合成生物学未来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国的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重塑生命,这正是合成生物学这一新兴科学的核心宗旨。该学科致力于从零开始建立微生物基因组,从而分解、改变并扩展自然界在35亿年前建立的基因密码。合成生物学是基因工程中一个刚刚出现的分支学科,它吸引了大批生物学家和信息工程师致力于此项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为基础研究提供支持,联邦科研基金的分配,修正同行评议,改进科研评价,这些都是在新奥尔良举行的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年会的热点议题。本文选编了会议上的一些著名论述。"生命是一种DNA软件系统。若改变DNA这个软件,则物种也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