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千米级斜拉桥施工过程中主梁的线形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最优化计算理论引入到斜拉桥主梁的悬臂拼装计算中 ,采用 1阶分析法来确定斜拉桥的合理施工状态 ,用空间非线性有限元模拟了钢箱梁的悬臂拼装过程 ,求出各施工阶段节段的预抛高值 ,为某千米级斜拉桥的施工控制提供依据 .还讨论了该桥的主梁横联刚度及其对纵向主梁的弯矩的影响 . 相似文献
2.
大跨度斜拉桥施工过程索力和线形双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斜拉桥在成桥后达到合理状态,必须拟定合理的施工状态,即在施工过程中使斜拉索力和结构位形同时达到理想状态.采用一阶最优化计算方法,以成桥后结构的弯曲应变能和主梁的线形为目标函数,以斜拉索的初始张拉力和主梁节段的预抛高值为设计变量,建立了斜拉桥施工控制的空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并以某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为例,模拟了混凝土主梁的悬臂浇筑过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成桥后主梁的线形和结构的内力得到合理控制,从而可有效地确定斜拉桥的合理施工状态. 相似文献
3.
4.
大跨度斜拉桥施工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介绍了斜拉桥施工控制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对现有施工控制方法进行了评述,详细讨论了文献(5,6)提出的卡尔曼滤波法,对该法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控制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施工中几何线形和结构内力的控制非常重要,据此介绍近年来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新进展,应用现代工程控制理论中自适应控制的思想形成控制系统,其中主要在结构参数辨识和现浇主梁底模标高的实时修正等关键技术上有了突破,并经过几座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实践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大跨度连续梁桥悬臂施工线形控制实施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S105省道驷马河大桥工程实例,介绍了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主梁悬臂浇筑施工阶段线形控制的计算分析方法、实际立模高程值的计算、测点的布设及监控方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围绕大跨度斜拉桥考虑施工全过程及成桥后的几何非线性分析问题展开研究工作,针对线性和非线性两种计算工况,分析了两座大跨度斜拉桥结构内力的几何非线性行为,最后得到几何非线性对大跨度斜拉桥结构内力影响的大小及其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考虑几何非线性效应,计算大跨度公铁斜拉桥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结构变形和内力. 采用分步迭代调索方法计算成桥索力,建立迭代修正Ernst公式,在索力计算和结构内力计算中考虑垂度效应, 研究拉索垂度效应、梁柱效应和大位移效应对斜拉桥极限状态时内力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几何非线性对大跨度公铁斜拉桥的内力影响比较显著,线性计算结果与非线性计算结果相比偏不安全,在公铁斜拉桥结构设计中,必须计入几何非线性的影响. 各种非线性因素中斜拉索的垂度效应最为显著,其影响效应随外荷载的增大而变大. 相似文献
9.
围绕不同跨径斜拉桥考虑施工全过程的几何非线性分析问题展开研究工作,针对线性、部分非线性(只考虑垂度效应的影响)和完全非线性三种计算工况,利用已有的计算数据分析了不同跨径斜拉桥悬臂施工过程的几何非线性行为,最后得到大跨度斜拉桥非线性影响的大小及其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11.
超大跨斜拉桥地震行波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多点激励下的振型方程进行了推导,简化成类似于一致激励下的振型方程形式,导出多点激励下的振型参与系数和振型等效地震波,从而可由反应谱判断多点激励对结构振动的影响.以一座试设计的主跨1 400m斜拉桥为例,采用振型分析法分析了考虑行波效应的超大跨斜拉桥振动机理。通过拟静力法分析了行波效应引起的各支承点地震动位移的差异对超大跨斜拉桥结构变形的影响,同时,利用位移输入法,对超大跨斜拉桥进行了地震时程分析,研究了行波效应对超大跨斜拉桥顺桥向耗能体系地震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行波效应减小了耗能辅助墩的耗能作用,增大了桥塔的地震损伤,对超大跨斜拉桥顺桥向耗能体系地震反应的影响是不利的.视波速为1 000~3 000m·s-1范围内的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行波效应的影响尤为显著,因此在超大跨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时必须考虑. 相似文献
12.
利用易损性方法对斜拉桥设置拉索减震支座与否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得到了塔底弯矩和墩梁位移的易损性曲线.通过基于概率的分析研究表明,拉索减震支座能够有效地限制墩梁的相对位移,同时还能够适当地减小塔底的弯矩.对斜拉桥安装拉索减震支座的减震机理进行探讨表明,依靠摩擦增加阻尼以及通过拉索改变地震力的传力路径是减小斜拉桥地震响应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以迫龙沟特大跨斜拉作为工程背景,用OpenSEES开源程序建立考虑多重非线性效应的有限元模型,从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中选择80组地震波纵向和横向输入.通过高效性、实用性、熟练性、充分性以及灾害可计算性等5个指标,详细讨论并比较了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和结构一阶周期、0.2s以及1.0s对应的加速度反应谱数值(Sa-T1、Sa-02、Sa-10)作为地震动强度指标的优缺点.结果表明,PGA具有最好的充分性和实用性,在高效性和熟练性上也表现得很好,因此是最为合理的斜拉桥地震动强度指标. 相似文献
14.
自锚式悬索桥施工过程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基于UL列式的虚功增量方程,推导出了适用于悬索桥缆索几何非线性分析的两节点悬链线索单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模拟自锚式悬索桥施工全过程的精细迭代算法.以佛山市平胜大桥独塔自锚式悬索桥(主跨350 m)为例,对加劲梁的施工拟采用2种模拟方法,方法1为“等效集中力法”,即把加劲梁的重量等化为集中力作用在主缆上,而方法2则是考虑加劲梁的重量由主缆和加劲梁共同承担.应用自编程序,分别对其进行了施工过程的模拟计算,得到了各自的鞍座及索夹偏位、主缆初始线形等架设参数以及一期恒载、二期恒载状态下的结构几何形状及内力.通过对2种施工模拟方法的比较分析得出,方法1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梅州城区广州大桥悬臂施工阶段温度效应的现场实测,得出大桥在施工过程中标高、索力、应力的温度影响规律。最后与有限元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理论计算的正确性,为施工监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A Method in Mixed Frequency time domain for Fatigue Life Estimation of Steel Girders of Cable stayed Bridges Due to Buffet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了斜拉桥钢主梁抖振疲劳寿命的混合时-频域方法.在本方法中,首先建立了桥面处的风速风向概率密度函数,导出的应力谱因其包括背景分量而不再是窄带谱.据应力谱模拟出了疲劳应力的时间历程,并用雨流计数法统计了其幅值特性.基于修正的Miner定理导出了考虑风速风向作用的桥梁主梁抖振疲劳寿命的估算公式,并用此分析了杨浦大桥钢主梁的抖振疲劳寿命.结果表明,风向对抖振疲劳寿命有很大影响;杨浦大桥主梁的疲劳寿命远大于设计寿命. 相似文献
17.
基于近似计算解析公式,建立了自锚式双塔斜拉桥的静力行为力学评价体系,总结了自锚式双塔斜拉桥的力学评价指标和力学参数.针对双塔斜拉桥各种结构体系力学评价指标,分析其各个影响因素的敏感性;针对各种力学参数,研究了其变化时对双塔斜拉桥结构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成果为自锚式双塔斜拉桥方案阶段的概念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斜拉桥施工控制方法的分类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分析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控制论的角度对目前斜拉桥施工控制的方法进行了分类研究,认为自适应控制思路是目前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控制最合理的方法;因分析了自适应控制系统中的各要素后,提出目前斜拉桥施工控制系统尚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Take Sutong Bridge as object investigated, the correctness of the geometry control method is verified by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 Taking the impact of geometric nonlinearity into account, the impacts of structural geometric profile induced by temporary loads and temperature field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dure are investigat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only the stage state of the structure during construction is affected. Satisfied outcome of construction control can be achieved based on geometry control method. 相似文献
20.
结合大跨度斜拉桥钢箱梁的施工特点,研究了施工实时控制系统的构成及其对施工过程的控制。在南京长江第二大桥主梁安装中,根据施工全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项影响桥梁内力与变形的参数,结合施工过程中实测的各阶段主梁内力与变形数据,以施工测模型,随时分析各施工阶段中主梁内力和变形与设计预期值的差异,并找出原因,提出修正对策,确保全桥建成时桥梁的内力状态及外形曲线与设计值尽可能相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