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交水稻是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的一种新途经。而制种田产量的高低受父母本花期、花时相遇的制约。花期、花时相遇有什么规律,受什么因素控制,如何控制相遇来达到制种高产稳产之目的,就成为当务之急需。我地区农科所、五七干校和气象台协作,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总结,以供制种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如何预测和调节杂交玉米制种的花期田富强时国珍杂交玉米制种由于受栽培管理、年度间气候变化和灾害性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时常出现父母本抽雄吐丝不协调现象。因此,在整个生育过程中加强花期预测,以便随时采取调控措施,使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提高结实率是每个制种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 豫玉23是安阳市农科所1992年用外引系掖478作母本,自选系昌7-2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199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获国家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二等奖,200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产量表现:1994年和1995年在省玉米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502.7公斤,比对照种“豫玉5号”增产12.3%.居参试品种首位。1995年和1996年参加河南大区生产示范,平均亩产455.86公斤,比对照种“豫玉12号”增产9.46%,  相似文献   

4.
<正> 商杂一号,是我所于1984年以不育系ATx623作母本,自选不育系商梁4号为文本杂交而育成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并适合酿造的夏播高粱新品种。在1985—1987年河南省夏播高粱杂交种联合区域试验中,22个点次汇总,平均单产382.71公斤,比对照种原杂10号平均亩产321.59公斤,增产19.01%,居第二位。几年来,在扩大推广、多点示范、异地鉴定中,平均亩产459.10公斤,比  相似文献   

5.
<正> 我县自1976年引入农业部推广的杂交粳稻黎优57试种以来,表现比常规品种新稻68—11早熟、省水、抗倒,增产1.5—2成,颇受稻农欢迎。几年来,初步摸索到黎优57的不育系黎明A对灌水多少、施肥用量、光照时间、温度高低以及秧龄和秧苗素质等方面比恢复系C57—2敏感,因此,在制种时,要针对其特点,改进栽培技术,促使父、母本花期相遇,加强人工辅助授粉,制种产量就会大幅度提高。1980年冯庄大队制种7.55亩,由1979年制种亩  相似文献   

6.
<正> 玉米是高产稳产作物,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特别是杂交种玉米,增产更为显著。目前生产玉米的先进国家,都以推广自交系间杂交种作为提高单产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十年来,我国以推广单交种为主的三交、双交和综合品种,已占杂交种面积的55%,而河南省更广,1979年占到77%。由于种植杂交种面积逐年扩大,相应地加大了制种任务。一般增产种子有两条途径:一是扩大制种面积,一是提高制种单产。扩大制种面积,在单交比双交制种减产较多情况下,也就相应抵消杂种优势的增产作用。所以主要应放在提高制种单产方面,才  相似文献   

7.
信息博览     
豫玉 24 号、豫谷 7 号 安阳市农科所“豫玉24号”“豫谷7号”二项成果获得国家新品种后补助二等奖。成为全国100个获此奖励的品种之一。 “豫玉 24号” 199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议,该杂交种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在抗病和品质方面有突破性进展,产量潜力可达到 850公斤/亩以上。成熟期青枝绿叶,食味醇香,商品价值高,是一个“粮饲兼用”的优良玉米新品种。目前已在河南、河北、山东、四川、安徽、辽宁等省市示范推广。“豫谷7号”199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  相似文献   

8.
<正> 农作物良种区域试验工作,是农作物良种选育和繁育推广之间的重要桥梁,是农作物良种审定和大面积示范推广的重要依据。我省按规定程序,较早的、系统的对掖单号玉米杂交种进行省区域试验鉴定,获得了比较完备的资料,为今后该品种的推广利用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一、掖单号玉米杂交种的产量及抗性表现我省引进掖单号玉米较早,89年正式参加我省区域试验的有掖单10号、11号、13号,90年又增添了掖单12号,91年是在上两年的基础上继续试验。掖单10号、11号由于产量表现一般,无突出优点,先后停止了试验。掖单12号、13号经过  相似文献   

9.
豫玉24号,原名安玉8号,是由河南省安阳市农科所1993年用自选系安246作母本,自选系昌7-2作父本相配而成的玉米新杂交种,1998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产量表现:该品种1994年参加河南省夏玉米杂交种预备区试(直播组),平均亩产5199kg,比对照组豫玉12号增产213%。1995年和1996年平均亩产4588kg,比对照种豫玉12号增产10%,居首位。1996年参加开封县种子公司夏玉米新品种生产示范,平均亩产4819kg,比对照种掖单12号增产195%,居…  相似文献   

10.
豫早1号是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研究员栗根义博士(现留学美国)采用国内先进的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由选择出的两个自交不亲和系杂交而来,父母本分别来自台湾的极早熟杂交种和较抗病的中熟杂交种。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曾荣获1996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壹等奖,“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省农科院继采用该技术培育的国内第一个生物新品种豫园1号之后,又推出了一系列春夏秋播配套大白菜新品种。兼具耐热、抗病、高效的早熟大白菜新品种豫早1号,获1999年河南省科技进步贰等奖。 自1997年至1999年,在全国夏白菜品种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1.
成果推广     
<正> 秦油二号油菜制种高产技术杂交油菜“秦油二号”是陕西农垦科教中心育成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大面积应用到生产中的一个杂交油菜种。经几年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大面积示范推广证明,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丰产性和较强的抗逆性,平均增产30%左右。“秦油二号”推广在  相似文献   

12.
<正> “练丰1号”是一个适应性强,耐肥、抗倒伏的优良中产新品种。1980年已有四十多个县、市种植,面积约十五万到十七万亩,深受广大农民欢迎。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这一良种,现将该品种作以简要介绍。一、品种来源与产量表现“练丰1号”小麦新品种是扶沟县练寺公社农技站于一九七一年用“郑引4号”作母本,“阿夫”和“郑引1号”作父本(混合花粉授粉)进行杂交,杂交一代种籽用钴60γ射线辐射(2万伦琴)处理,经几年系统选育,于一九七六年育成。几年来试验与种植证明,该品种较当地推广的良种“阿夫”、“7023”、“郑州683”均有增产。  相似文献   

13.
“汕优63”制种高产栽培技术罗山县农试站张和甫河南科技·适用技术·“汕优63”杂交稻种是豫南区当家品种,制种高产栽培技术显得十分重要。一、父母本生育特性汕优63杂交稻是明恢63和珍汕97杂交配制而成的新组合,在全生育期中,明恢63受光、热、水肥制约因...  相似文献   

14.
怎样选择汴杂七号西瓜杂交一代种子开封县农科所李警东汴杂七号西瓜种子系杂交种子,杂交种子二代不可做种用。杂交种子质量是影响西瓜产量的关键因素。特提醒瓜农朋友在购买种子时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选购。1、看颜色当年新配制的汴杂七号杂交一代种子具有鲜艳的光泽及...  相似文献   

15.
<正> “新香糯一号”属于中晚熟、粳亚种、糯变种香稻。该品种是新乡农科所于一九七三年用“新稻2号”和“辉县香稻”杂交经过七代选育而成。它比原来的老香稻产量可高出一倍左右,株高降低三分之一,米质优良,浓香味佳,是难得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深受广大群众欢迎。该品种秆矮抗倒状,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经过两年省、地区和多处示范,一般亩产  相似文献   

16.
<正> 绿豆新品种“中绿一号”,原名 D0809,来源于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研究所。一九八二年引入唐河县后,连续三年参加全县十三个点次品种对比试验,同时组织了三个乡(镇)一万四千四百亩大面积示范。其主要优点是:1、高产稳产。比当地当家品种“唐河针拨”增产20%以上,而且产量稳定。一般亩产125—150公斤,最高单产可突破250公斤。2、早熟优质。该品种生育期80天左右,籽粒油绿光亮,商品价值高。3、结荚上举集中,便于收摘管理。根据“中绿一号”的特点,1985年,唐河县组织  相似文献   

17.
<正> 许昌地区鄢陵县,对泡桐丛枝病已基本防治,并取得较好效果。其主要经验是: 1.选用较抗病(耐病)品种“豫杂一号”代替病株率高的品种(类型)。豫杂一号不仅抗病,而且早期速生。 2.选择标准健根,温水处理后育苗。在苗圃地选择超级单株苗木的健根(长15厘米,小头粗1厘米以上),用50℃温水处理  相似文献   

18.
<正> 新黄单85—1,组合为京7×U8。原新乡地区农科所1984年育成。是一个特紧凑型中早熟玉米杂交种,经1985—1986两年试验、示范,均表现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粒色纯黄、品质优良,很受群众欢迎。产量表现1985年在本所两项试验中,平均亩产617.5公斤,分别较鲁原单8号和烟单14号增产19.6%和27.8%;1986年参加我所承担  相似文献   

19.
<正> 豫棉三号(原商丘64)系商丘地区农科所和郑州市农科所协作,共同育成的适合春播和麦棉套种的棉花新品种。该品种育成后,经过河南省棉花品种区试,和河南省棉花生产示范及大面积示范,均表现早熟、优质,是当前理想的棉花新品种。1988年4月由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棉三号,现省内外推广面积100余万亩,深受各地棉农的欢迎。一、选育经过豫棉三号是用商邱17作母本,珂310为父本进行杂交,后经三次海南加代和两次单株选择育成。1982年冬到海南加代的编号为823-2,表现开花吐絮较其它品系早且集中,结铃性强吐絮畅,纤维洁白  相似文献   

20.
郑杂棉2号     
“郑杂棉2号”是由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抗虫杂交棉新品种,于2007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是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项目支持推广的品种。该品种的主要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