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维革先生所著《中国近代文化探幽》一书,提出了“政治文化”的概念。书中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研究并勾画出中国近代文化史的格局,提出了:中国要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就要对民族文化系统进行全面调整的观点。因此,这是一部把时代精神融于学术研究之中,颇具启发作用的佳作。  相似文献   

2.
从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中国迈开了走向现代化的步伐。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古老的中国遇到了“数千年未有之强敌”的挑战,产生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发生了动荡、革命。传统的政治和社会秩序逐步走向崩溃瓦解.军阀就是政治和社会秩序彻底分崩离析的象征和产物。军阀政治是近代中国的特殊政治形态;  相似文献   

3.
 不管人们对日本这个国家的情感如何,至少在1900年代前后,即使受到过最深厚的传统中国文化教育的人,也难以避免日本对其工作、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世界文明古国之一,15世纪的明代中叶以前,中国的科技都远远领先于同时期的世界其他各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影响巨大。16世纪开始,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相继通过工业革命发展了科技,而中国的科技却从此时开始停滞不前,开始了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历史。笔者不赞同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中国近代科技的观点,并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精神实质及其价值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们过去强调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的改革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对的,但却忽视了他在改造中国传统化、会通中西化方面的历史地位。其实,他是一位学贯中西兼容古今的化理论家、诗人和章大家,是近代中国化的代表之一。他是中西兼容古今的化理论家、诗人和章大家,是近代中国化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6.
文化保守主义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一股重要的社会思潮,它是东西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性产物,也是部分新型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出路做出的民族性选择,因而它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双重特性。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当时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是情绪化的,但它唤起了国人对中国文化出路的思考,也遏制了激进分子全盘否定传统和完全学习西方的主张。文化保守主义不但不拒斥革新,而且努力寻求一种利益最大化的有效路径,即以渐进方式,对有价值的传统采取拿来主义,通过有限改革,实现传统文化向现代的过渡和转型。  相似文献   

7.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时期 ,是中国文化的大转型时期 ,长江下游则是文化转型的先行地区与枢纽地区。吴越文化柔、细、雅的区域个性 ,以及从汉代以来长期形成的政治色彩较淡的传统特点 ,使它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转型过程中表现突出 ,居全国最前列 ,而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时期没有出现先知先觉的全国性领袖人物 ,到民国时期 ,这种情况才开始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孙隆基先生<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作了新的评价.文章认为,我国学术界对孙先生这一著作的评价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从另一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孙先生这一著作还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孙先生的"结构说"并不妥当;第二,研究方法也不科学;第三,研究的目的也是比较渺小的;第四,孙先生作为历史学家,还没有认识到存在主义违背自然之道的不现实之处,对西方的结构主义也没有深入的认识;第五,孙先生对"人欲"和"仁"的理解也不准确;第六,孙先生"确立自我"的主张也有相当的局限性.因此,孙先生并没有真正揭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他的观点其实是不能成立的.从图书馆学的角度看,本文还可以为高校在读学生提供一种阅读思路.  相似文献   

9.
灾难深重的近代中国,多少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前仆后继。他们以炽热的爱国热情和富于时代气息的进取精神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一页页的光辉篇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君主立宪奋笔疾书,奔走呼号;孙中山、邹容、陈天华……为民主共和殚精竭力,出生入死。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确立了对全世界的统治,而中国在闭关锁国中沉沦下去,究其原因,儒家思想的内部弹性日趋萎缩和家族本位的思想积淀使我国近代社会步入闭塞;而西方的人文主义、自由主义则使西方迅速摆脱了中世纪思想文化的沉重包袱,资本主义得到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科技期刊经过近五十年的艰难发展,形成了以传播先进科技知识、加强国内学术的交流与传播、促进现代科学中国化、努力提高国际影响力、联络和团结科学同仁、大力开展科普及学校科学教育为核心内质的中国近代科技期刊的初心;在此过程中,中国近代科技期刊还表现出了强烈的时代和社会担当精神、对中国传统科学和文化的继承、对中国学者科研成果的推崇、不予余力地扩大国际影响力、对中国近代科学发展全局长远的谋划等难能可贵的自信。中国近代科技期刊的初心与自信,对当下高速发展,却又面临诸多困境的中国科技期刊来说,如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号召,如何在文化自信中谋求再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强列对华进行文化侵略,开办教会学校,却不自觉地带来了新鲜的教育模式,“宗教+科学”的宣传,影响了清末思想;从中也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知识分子,从而成了促进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队伍形成的“不自学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海派文化曾在近代中国文化史上叶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所反映出的主要特征,均与近代上海商业的畸形发展和社会的商业化不无关联。商与文的紧密结合,使近代海派文化一方面具有灵活多变与务实创新等不断发展的活力,另一方面又体现出浓厚的商业化色彩。在认识和评价近代商业发展对海派文化的影响时,也应对这两方面均给予充分的重视,否则将会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在形式上占据主导,并兼采各种思想的多元文化综合体。这种“礼”文化中不含所谓的“商化传统”,且与封建的官僚政治,小农经济秩序相耦合,迟滞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在近代,于夹缝中生存的近代中国企业家是一群竞争,开拓精神与民族意识皆备的群体。  相似文献   

15.
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多种因素制约的结果,主体思想观念的进步是极其重要的方面。近代中国历史的多灾多难,跟国人乃至整个民族在历史观、自我观、国家观、化价值观等方面思想意识变迁的步履蹒跚有直接的关系。观念之变使近代中国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同样也让中国踉跄地迈进了近代化的门槛。  相似文献   

16.
近代建筑文化在浦东的民间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浦西老上海地区近代建筑受西方殖民文化直接作用的历程不同,浦东地区的近代建筑主要是在当时的小农经济模式社会里,由老百姓自主选择建设的.这种选择不是根植在城市生活需要之上,而是对城市居住时尚的浅层模仿,带有强烈的表现色彩,是不触及原有传统生活内核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略论中国近代公园的政治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意义上的公园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作为休闲娱乐的场所,公园的出现对城市环境的改进和市民生活的改善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然而,在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公园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显露出迥异于西方公园的更鲜明的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18.
解读《文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美国著名女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的《文化模式》为文本,阐述其写作历程,并分析她的主要观点及对文化人类学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对其褒贬不一的评价做一自我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大一统观念与中国战略文化《论中国》一书开篇,即讲明了作者对中国的理解:独一无二的大一统观念与无与伦比的妄自尊大。有论者认为,该书的开头略显无聊,这是莫大的误解。为什么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天下一统而近代欧洲却四分五裂,从未统一?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以后,基督教三大教派尤其是新教和天主教依附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在华传教的合法权利。西方教会利用政治手段来达到传教目的的事实和传教士在华的种种劣迹行为,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反感,成为近代教案频繁发生和义和团运动的基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