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超分子化学是研究两种以上分子通过分子间力相互作用缔合而成为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超分子体系的科学,其涵盖多种领域,已成为一门新兴的交叉科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而酰胺基团在氢键的组成中既可以作为给体又可以作为受体,在分子识别、催化、吸附等方面都有着相当重要的应用,本文综述酰胺基团在阴离子识别、水簇、吸附、催化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氮杂对环吩主体分子的合成及对萘衍生物的分子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在氮杂对环吩大环分子中引入氯取代基和甲基对其进行化学修饰,成功合成新的氮杂对环吩主体化合物,并对其与萘衍生物客体2,3二羟基萘6磺酸,α萘酚,β萘酚及2,6二羟基萘包结配合行为进行研究.化学计量法表明这4种萘衍生物与主体均形成1∶1的超分子体系.研究结果发现,具有正电子荷氮杂对环吩主体不仅能识别萘衍生物的磺酸基与羟基的差异,而且还可以识别同分异构体α萘酚,β萘酚之间的差异,表明了主客体间的静电引力、分子结构、几何互补在分子受体选择性键合底物形成超分子体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差紫外光谱滴定法考察了新型分子裂缝1-3对D/L.氨基酸甲酯的手性识别性能,测定了主客体间的结合常数(k)和自由能变化(△G°).结果表明,裂口分子主体对所考察的客体分子显示良好的手性识别作用,其对D-氨基酸甲酯的识别优于对L-氨基酸甲酯的识别,识别作用的主要推劫力为氢键,范德华力等的协同作用.讨论了主体与客体间形状、大小匹配和几何互补等因素,对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影响,并利用计算机分子模拟作为辅助手段对实验结果与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4.
超分子科学成为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的桥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分子化学是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与分子聚集体的化学,自1987年法国的J.M.Lehn教授在超分子化学方面的开拓性工作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后,超分子化学的发展引起了广泛重视,超分子科学的飞速发展已逐渐使之成为材料科学与生命科学的桥梁。在学校和有关方的大力支持下,由浙江大学材料化工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和浙江大学理学院化学系主办的“2004年超分子仿生微体系国际研讨会”于2004年9月21-23日在浙江大学召开,会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  相似文献   

5.
新型鹅去氧胆酸类手性分子钳对氨基酸甲酯的手性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差光谱滴定法考察了新型鹅去氧胆酸分子钳1~4对D/L氨基酸甲酯的对映选择性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分子钳1~4对所考察的氨基酸甲酯均具有识别能力,主客体形成1:1型超分子配合物,并且这类主体对D-氨基酸甲酯的识别优于对L-氨基酸甲酯的识别,从主客体间的大小形状匹配及几何互补关系等方面对这些受体的识别能力及对映选择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配体间的弱相互作用--从配位化学到超分子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短地讨论了超分子化学的发展历史与配位化学发展历史的某些相似性。讨论了配位化合物中的配体间的各种可能的弱相互作用。强调指出,正是这些配体间的弱相互作用架设了由配位化学通向超分子化学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和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分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崭新的分支学科.综述了超分子化学的发展历程、超分子的化学分类、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以及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差光谱滴定法考察了新型鹅去氧胆酸分子裂缝1~4对D/L氨基酸甲酯的对映选择性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分子裂缝1~4对所考察的氨基酸甲酯均具有识别能力,其对D-氨基酸甲酯的识别优于对L-氨基酸甲酯的识别.受体与底物间的大小、形状匹配,微环境效应等对识别性能均有重要影响.识别作用的主要推动力来自受体与底物之间的互补氢键,受体与底物芳环之间的π-π堆叠作用等非共价键作用力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胆甾类分子钳受体的设计合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引言分子钳人工受体已成为超分子化学和生物有机化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1].文献报道了多种类型的分子钳受体[2].我们曾报道了雌甾类钳型人工受体对芳胺及其芳香氨基酸具有识别配合性能,并显示一定的手性识别能力[3].已有的研究表明,胆甾是构筑分子钳受体...  相似文献   

10.
用差紫外光谱滴定法考察了新型裂口分子1-3对D/L-氨基酸甲酯的手性识别性能,测定了主客体间的结合常数(kα)和自由能变化(△G°).结果表明,裂口分子主体对所考察的客体分子显示良好的手性识别作用,其对D-氨基酸甲酯的识别优于对L-氨基酸甲酯的识别,识别作用的主要推动力为氢键,范德华力等的协同作用.讨论了主体与客体间形状、大小匹配和几何互补等因素,对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影响,并利用计算机分子模拟作为辅助手段对实验结果与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1.
采用荧光光谱滴定法测定了单-[6-(8-氧喹啉基)]-β-环糊精(2)与9 种脂肪醇、3 种脂肪酸和樟脑手性对映体在磷酸缓冲溶液中,25℃时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并与母体β-环糊精(1)的分子键合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客体分子的结构与主体化合物空腔的尺寸匹配决定了所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性,即范德华力和疏水相互作用是分子识别的主要驱动力,而氢键作用对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键合到β-环糊精主面的喹啉基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荧光光谱的探针,也可以识别客体分子的手性,其中对(+ )/ (- )-薄荷醇的对映体选择性高达4.4(ΔΔG°= - 3.67kJ·m ol- 1).  相似文献   

12.
利用差紫外光谱滴定法考察了鹅去氧胆酸分子钳1~5对苯胺、对硝基苯胺、对甲氧基苯胺等中性分子的识别性能,测定了主客体间的结合常数(ka)和自由能变化(ΔG°).结果表明,主体对所考察的客体分子显示良好的识别作用,主客体间形成1∶1型超分子配合物,最大结合常数可达1292.51 L.mol-1,识别作用的主要推动力为氢键,范德华力等的协同作用.讨论了主客体间形状、大小匹配和几何互补等因素,对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影响,并利用计算机分子模拟作为辅助手段对实验结果与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选择性分子识别”在识别一般分子、不对称合成、消旋体的拆分、有机催化反应以及分析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分子识别是超分子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人工受体的识别性能研究是生物有机化学前沿领域富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裂口分子作为一种新型的人工受体已受到广泛关注。文章综述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应用前景的胆甾类裂口分子人工受体对阴离子识别的研究进展,以期发现新的研究突破点。  相似文献   

15.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间相互作用是分子中一类重要的作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已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化学科学研究领域中最为活跃的科技前沿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分子间作用的理论化学研究的内容和进展,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单体酶、寡聚酶、多酶体系和酶分子机器是理想的天然模型超分子。本文对这些酶超分子的动力学特性和生物学功能、酶超分子主客体间弱相互作用力、软化学键以及锁钥原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用差紫外光谱滴定法考察了新型分子钳1~5对苯胺、对甲氧基苯胺、对氨基苯乙酮等中性分子的识别性能,测定了主客体问的结合常数(kg)和自由能变化(△G°).结果 表明,分子钳主体对所考察的客体分子显示良好的识别作用,主客体间形成11型超分子配合物,最大结合常数可达5119.23 L·mol-1,识别作用的主要推动力为氢键,π-π重叠等的协同作用.讨论了主体与客体间形状、大小匹配和几何互补等因素,对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影响,并利用计算机分子模拟作为辅助手段对实验结果与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8.
合成4个新的雌甾分子钳—二聚炔雌醇,其结构经IR,1HNMR和MS表征.利用分光光谱滴定法测定了它们与一系列芳胺客体形成的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对主-客体间尺寸大小匹配和识别作用推动力等进行了讨论.将二聚炔雌醇与二聚雌二醇分子钳的识别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前者的识别性能忧于后者,其优良的识别性能可能主要来自于多重л-лstacking作用、氢键和Van der Waals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是指在有机化合物中除共价键外的氢键、π-π堆积、受体-供体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和疏溶剂作用等,这些相互作用是形成超分子化学的基础.以实例介绍了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的类型和在超分子化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简要地介绍了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法国化学家莱恩(Lehn)在定义超分子化学时所提出的化学信息论的概念 ,在审视有关化学信息论的近期发展中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 ,对Lehn提出的分子识别、化学反应智能化和化学信息论以及施耐德(Schneider)在1994年提出的分子机器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思辨 ,并对这个领域的近期理论工作 ,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