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于2006年8月降级为“矮行星”的冥王星有了新地位,它同一些“矮行星”一起被称为“类冥王星”(plutoid)。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6月11日发表声明说,联合会的行星定义委员会于挪威的奥斯陆开会之后,决定采纳这个名称。  相似文献   

2.
正经过天文学界多年的争论和12天的激烈辩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在2006年通过关于太阳系行星的新定义,而冥王星将不再被定义为"行星"。太阳系行星家族只剩下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8名成员。由此,冥王星惨遭"降级",被驱逐出了行星家族,归入"矮行星"行列。  相似文献   

3.
许多小读者都知道,我们的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成员。在太阳系里,除地球之外还有水星、金星、火星等八大行星(2006年8月24日以前,人们认为太阳系有包括冥王星在内的九大行星,但由于冥王星个体太小,现已被降级为"矮行星",故太阳系现有八大行星)。然而,你可知道太阳系究竟有多大吗?  相似文献   

4.
<正>此前,太阳系内只有4颗气态行星(外行星)有环状结构,分别是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如今,天文学家们又发现,在海王星轨道之外的一颗矮行星——妊神星,也有环状带。该结果已于2017年10月11日发表在Nature上。在太阳系外沿有很多小型天体。渐渐地,人们意识到这些天体并非都是又小又黯淡,某些天体的体积甚至可与冥王星相当。于是,在2006年,天文学家定义了一类新的行星——矮行星。妊神星是继冥王星、谷神星、阋神星、鸟神星之后发现的第5颗矮行星。其形状宛如橄榄,自转速度极快,有两颗卫星,一直以来格外吸引天文学家的目光。"环状带的形成原因实在太多了,有可能是在与其他天体碰撞时产生的,也可能是妊神星本身的自转速度太快造成  相似文献   

5.
 2006 年1 月19 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了探测冥王星的“新视野号(New Horizons)”飞船。当“新视野号”出发时,冥王星还是与地球平起平坐、风光无限的太阳系第九大行星。而发射之后仅仅7 个月,冥王星居然因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一纸决议,被逐出了行星队伍,降级为矮行星,成为国际天文联合会天体数据库中第134340 号小行星。  相似文献   

6.
北京时间8月24日晚9点20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5号决议,部分通过新的行星定义,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相似文献   

7.
一、行星成员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定义: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11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二、矮行星成员包括冥王星和谷神星等。定义:与行星同样具有足够的质量,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三、太阳系小天体定义: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行星和矮行星条件的物体。太阳系“新家谱”  相似文献   

8.
行星科学家日前发现,冥王星的3颗小卫星被锁定在一条共同的轨道上起舞、旋转。这一发现为美国宇航局(NASA)的新视野号探测器提供了重要信息——随着7月14日飞速低空掠过这颗矮行星,探测器将对其未被发现的卫星进行搜索。这一新发现也朝着理解至少拥有5颗卫星的冥王星的独特系统迈出了重要一步。该项研究通  相似文献   

9.
2006年8月24日,捷克首都布拉格会议中心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来自不同国家的近500名正式代表,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执委会提出的关于太阳系行星定义的决议.该决议首次明确提出了太阳系天体的分类规则:把太阳系中的行星和其他天体分为行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三类;把矮行星中以冥王星为标志的海外天体分为一个新的族.参加大会的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博士认为,近十几年来天文观测上的新发现和理论上的深入使得人们对太阳系的结构有了更好的了解,而传统上将冥王星作为第九颗大行星的提法在专业领域和部分公众中逐渐受到越来…  相似文献   

10.
位居太阳系九大行星末席70多年的冥王星,自发现之日起地位就备受争议。经过天文学界多年的争论以及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数天的争吵,冥王星终于“惨遭降级”,被驱逐出了行星家族。从此之后,这个游走在太阳系边缘的天体将只能与其他一些差不多大的“兄弟姐妹”一道被称为“矮行星”。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8月24日通过的新定义,“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按照新的定义,太阳系行星将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8…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世界》2011,(11):56-71
我们居住的太阳系,不仅有太阳和行星,还有行星所携带的卫星,以及冥王星等矮行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其他重要成员。日本的小行星探测器“隼鸟”号经过大约7年的太空之旅,采集到了小行星的物质样品并返回地球。这项探测任务的重要性在于,通过探测小行星有可能找到关于太阳系起源的线索。本文专门介绍通常被太阳和行星这样的主角掩盖了其重要性的、作为太阳系次要角色的卫星和小行星。  相似文献   

12.
飞向冥王星     
小玲玲:听说不久前,美国发射了人类第一个造访冥王星的探测器,是吗?老博士:是的。美国探测器“新地平线”号已于北京时间元月20日凌晨3时发射成功。这个探测器约有钢琴大小,长2.1米,重454公斤,携带7种科研仪器。目前,它正以7.5万公里的时速向冥王星飞行。一年后,它飞经木星,再借助木星的巨大引力场作用,使自己以更快的速度飞行。小玲玲:冥王星是个什么星?它离太阳和地球有多远?老博士:冥王星是太阳系的第九颗行星,是离太阳最远(平均距离59亿公里)的行星,也是最小的行星,它的直径只有2300公里左右,是月球的2/3,其质量也只有月球的1/5。它处在…  相似文献   

13.
一、海王星与冥王星是怎样发现的1. 太阳系家族:在太阳周围,有九个较大的行星(小行星数目较多)围绕着太阳运转。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如图(一)所示。(最近资料表明土星和天王星之间有可能存在第十颗大行星)。所有这些行星,都沿着同一方向(即所谓顺向)围绕太阳运动,其轨道成椭圆形,极近于圆。其质量大小不一,但所有行星的质量总共只有太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世界》2012,(4):12-12
尽管像地球这类离母恒星很近的行星是和恒星几乎同时诞生的,但一项新的研究表明,银河系内数以十亿计的恒星很可能从宇宙深空中"抓取"行星。这可能解释为什么很多行星离母行星非常远,还暗示在冥王星之外可能"潜伏"着一颗看不见的新行星。  相似文献   

15.
开除冥王星     
8月24日,地球上的天文学家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将九大行星中的冥王星开除行星户籍,从此,太阳系只有八大行星。到底冥王星犯了什么“错误”,才会被降级呢?这事还要从70多年前讲起。  相似文献   

16.
据最新一期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天文学家认为,太阳系的行星可能远远不止我们已知的9颗,估计还应该有12颗或14颗行星隐藏在太阳系遥远的边缘地带,它们比火星更大,比冥王星更冷,距太阳的距离是地球离太阳距离的1000倍至10000倍。  相似文献   

17.
冥王星要跑了,跑得更远了,远得地球人再不去探测就得等到几百年以后了。这确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不是么?太阳系的其他8大行星都有探测器访问过,只有冥王星没有过。  相似文献   

18.
《广西科学》2006,13(3):183-183
美国天文科学家提出新的行星定义。新的行星定义包括两点:一是行星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二是行星的质量必须足够大,它自身的重力必须和表面力平衡使其形状呈圆球。一般来说,行星的直径必须在800km以上,质量必须在50亿亿吨以上。按照这一定义,目前太阳系内有12颗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谷神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原先被认为是冥王星卫星的“卡戎”和一颗暂时编号为“2003UB313”的天体。科学家们不排除将来太阳系中会有更多符合标准的天体被列为行星。目前在天文学家的观测名单上有可能符合行星定义的太阳系内天体就有10颗以上。  相似文献   

19.
<正>来自"新视野"号探测器的新数据,"告诉"了我们一些有关冥王星的新消息:冥王星不仅地表有星罗棋布的大片水冰,而且顶着一片"蔚蓝的天空","美极啦"!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蓝色天空现象,是空气以极小氮颗粒为主散射阳光所致。科学家表示,冥王星上的蓝色色调更醒目,其上呈烟灰状、被称作"索林斯"的颗粒似乎更大,这些颗粒可能是由阳光辐射分解冥王星大气中的氮和甲烷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奇闻怪事》2013,(6):38
冥王星上的冰比钢铁还要坚硬冥王星,因为距离太阳最远,所以也是太阳系里最冷的天体。最低温度可降到华氏-390摄氏度。冥王星的表面全是冰,因为极度的寒冷,冥王星上的冰比钢铁还要坚硬。天比年长众所周知,地球绕地轴一周是一天的时间,绕太阳一周是一年的时间。每一个行星这样运转所需要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