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7 毫秒
1.
本文合成了噻唑偶氮2,4—二羟基苯甲酸(TADBA),研究了试剂的分析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测定Fe(Ⅱ),TADBA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一新合成的偶氮试剂:1-羟基-2-(6-溴-2-苯并噻唑偶氮)-8-氮基-3.6-荼二磺酸作为酸碱指示剂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该试剂作为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域为5.20-7.10,指示剂离解常数pK_(1n)为6.75,用碱滴定酸时终点由紫红到纯兰,颜色转变敏锐。该指示剂用于H_2SO_4、NaOH和NH_3·H_2O滴定分析中,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以2-氰基-4硝基苯胺为原料合成了3-氨基-5-硝在-2,1-苯并异噻唑,并使之与邻惜内基苯酚偶联,得到2-〔3-(5-硝基苯并异噻唑)偶氮〕-6-异丙基苯酚(5-NO2-BPAIP),测得其pKa为7.08。光度法和PH滴定表明它有可能成为一个敏锐的酸碱指示剂和Cu^2+、Co^2+、Ni^2+等离子的显色剂。  相似文献   

4.
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光度分析中使用的新试剂,主要是偶氮类试剂和席夫碱类试剂的合成及其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情况的研究进展,同时还对该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4-(2’-噻唑偶氮)-1,3-二氨基苯和2-(4’,5’-二甲基-2’-噻唑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是近年来新合成的两种噻唑偶氮胺类有机试剂。两种试剂均在酸性溶液中与酸中质子达成三级解离平衡。本文,在分光光度法试验的基础上,用量子化学中的HMO法研究了试剂质子化的机理,确定出试剂分子质子化位和质子化的先后次序。  相似文献   

6.
对磺酚偶氮罗丹宁的光度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新试剂5-(2-对-磺酚)偶氮)-罗丹宁,研究了SPARH的光度性质,在PH为4.10的缓冲溶液中,当有质量分数为0.10%的Tween-80存在时,Pd(Ⅱ)与SPARH形成1:2的约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10nm,摩乐吸光率为3.81*10^4L.mol^-1.cm^-1。提出的方法用于钯-分子筛催化剂中钯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8.
新型吡啶偶氮试剂质子化行为的分光光度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两种新型吡啶偶氮二甲氨基苯胺类化合物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测定了各级离解常数。结果表明,这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均存在着三级离解平衡。2-(3,5-二氯-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的pKα值分别为:pKα1-5.456,pKα2=1.07,pKα3=5.10。2-(5-溴-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的pKα2值分别为:pKα1=-4.25,pKα2=1.71;pKα3=5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研究了偶氮类试剂与几种常见还原剂之间的化学反应。结果表明,Sn(Ⅱ)/HCl、Sn/HCl或Fe/HCl、Na_2S_2O_4可使偶氮类试剂分子中的“—N=N—”氮氮双键发生断裂,从而导致试剂褪色乃至无色。用薄层层析及红外光谱分析了试剂的还原产物一般为胺类,并且提出了偶氮类化合物受还原剂作用的机理为—电子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用4-(对-重氮氨基苯甲酸)偶氮苯进行镍的光度方面研究,并探讨了混合表面活性剂存在时对显色反应的增敏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镍与显色剂可形成1:2的络合物,在pH=10.70-11.10范围内,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5×10^5L.mol^-1.cm^-1,若采用双波长法测定摩尔吸光系数可提高至1.96×10^5L.mol^-1.cm^=-1,在0-80μgNi^2+/25mL内,服从比尔定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尼泊尔地震中山区公路沿线自建民居的震害,在对加德满都-樟木口岸公路沿线民居震害调查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框架结构和砌体结构自建民居的特点,按照地震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总结了这2种自建民居结构的震害特征,给出了其地震破坏比例.框架结构基本完好的比例是砌体结构的3倍多,而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和毁坏的比例约为砌体结构的1/2.根据震害调查和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论:自建框架结构虽未经过正规设计,不满足尼泊尔建筑规范的相关要求,施工质量也比较欠缺,但破坏程度小于自建砌体结构;随公路海拔的升高,沿线民居的震害程度有加重的趋势;山区地震导致的次生灾害对沿线民居建筑的破坏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2.
厚黄土层条件下综放开采覆岩破坏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厚黄土层条件下综放开采上覆岩层的破坏有其特殊性.利用离散元方法模拟某工作面开采的岩层移动过程,分析了在厚黄土层作用下岩层的破坏形态和移动轨迹,揭示了覆岩应力、位移随工作面推进的变化趋势.提出了关键层破断前后覆岩破坏的2种结构形态:有拱结构和无拱结构.在2种结构下,厚黄土层对采空区上覆岩层应力和位移变化的影响有着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对矿区的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早白垩世至早第三纪期间,渤海湾地区在区域帚状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了巨型冀鲁帚状构造体系,其不同级序的构造成分均具有帚状构造体系特征,帚状构造的生成和发展不仅控制了该区的构造格局,而且控制了沉积发育、油气生成和分布.其中,一级构造控制巨型复式油气聚集带的形成和分布;二级构造控制生油凹陷的生油条件和油气富集程度;三、四级构造控制各种复合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五级构造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进一步揭示了不同级序的构造与沉积、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关系,对今后石油勘探开发及在成熟探区寻找隐蔽油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地震动水平与摇摆分量作用下高层结构随机地震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震作用的概率统计特征,研究剪切型高层结构在地震动的水平与摇摆分量联合作用下的随机反应。建立了在地震动水平与摇摆分量联合作用下高层结构的振动方程,推导出在平稳随机地震作用下结构体系的反应功率谱密度函数,得到结构体系反应的各项统计特征量计算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编制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对实际结构进行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地震的摇摆分量对高层结构的位移影响较大,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型钢混凝土竖向混合结构过渡层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两个设计实例,按照我国现有的型钢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对型钢混凝土-钢结构竖向混合结构和型钢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竖向混合结构过渡层的设计方法分别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现有设计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国内外关于型钢混凝土竖向混合结构的试验和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型钢混凝土竖向混合结构过渡层的新设计方法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6.
采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并描述了黄缘真龙虱体壁表面各部位的形态结构特征,发现了3种典型的凹陷和普遍存在的凸起,了解了其三维结构,分析了凹陷与龙虱水生生活的关系.观察和比较了不同部位体表的刚毛形态构造,发现了3种典型的刚毛,即主要分布在足节上的刺状刚毛、雄性前足吸盘刚毛和仅分布于前胸背板和鞘翅刻点处的束状刚毛,分析了其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同时,发现了龙虱体表存在的其他如波纹、鳞片等典型非光滑形态结构,测定了体壁水接触角,探讨了这些结构与水中运动减阻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首次提出组合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其基本思想是在不同的层次上(材料、构件、结构)组合不同种类的混凝土,对混凝土材料以及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从而使其性能提升,更好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实现可持续性.围绕这一创新思路,针对组合混凝土梁、柱、板以及框架结构等,对组合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原理进行了阐述.最后对组合混凝土结构存在的科学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包括界面设计、3D打印施工与可持续性评价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在CCSD(T)/6-311+G(d)∥B3LYP/6-311+G(d)理论水平上系统研究了平面BCnN(n=1~5)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稳定性。BCnN(n=1~5)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是线形结构。在BCnN(n=1~5)团簇的较低能量结构中,线形结构比环状结构以及含有支链的环状结构在能量上更有利。BCnN(n=1~5)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的平均成键能、成键能增量、垂直电离能和垂直亲和能的研究结果显示,异构体BCN、BC3B和BC5N比它们相邻的团簇更稳定。  相似文献   

19.
根据郑州市西南绕城高速公路膨胀性岩土路堑边坡在施工过程中的实际破坏状况,将边坡分成四个加固区域,针对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加固方案.按照不同加固结构的设计参数和坡体自然属性,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加固后坡体稳定性及加固结构承载性能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加固后坡体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加固结构尤其是自预应力锚杆,表现出良好的承载性能,使得不同类型的加固结构与坡体构成有效的承载整体.  相似文献   

20.
广义互联大系统的相似结构和鲁棒镇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Lyapunov方法和广义系统的第一等价形式,研究了具有非线性互联项和不确定性的广义互联大系统·以导数比例状态反馈和受限等价为基础定义了受控系统的相似结构,并根据标称系统的能控性给出了相似结构的一个简明判别法·设计了具有相似结构的鲁棒分散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正常化且渐近稳定·由于分散控制器的相似结构,只需一个控制器和相似参量,就可以得到所有的控制器,因此易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